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浙江省平阳县农业局钱玉夫香菇菌筒脱袋后约经5天的脱袋管理后,棒进入转色的管理。菌棒转色理想与否,是代料栽培中关系到香菇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的“大关”。转色的好坏与品种、菌丝长势、脱袋迟早、温度、湿度、光照等多因子有关。转色期间必须...  相似文献   

2.
张子荣 《食用菌》2017,(4):48-49
<正>近年来,241-4香菇已成为福建省浦城县的香菇主栽品种之一。在香菇生产中,菌棒菌丝转色是决定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因此,掌握香菇的转色技术,对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香菇菌棒转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转色的生理标准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香菇,脱袋转色菌棒应该达到4个标准:第一,菌龄达到,菌丝达到生理成熟。一般5℃  相似文献   

3.
为在菌棒菌丝胞外酶活性较低的时间点采取措施,提高菌丝细胞活力,促进菌棒转色,选取两个主栽香菇品种(灵仙1号和808)为试验对象,采用DNS法、酪蛋白法、ABTS法测定4种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菌丝满袋到转色前,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的活性均下降,但漆酶活性基本不变;转色初期,4种酶活性均上升;转色中期,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继续上升,其他酶活性均变化不大;转色后期,4种酶活性均上升。  相似文献   

4.
在代料栽培香菇的过程中,有一个菌棒“转色”的问题。所谓转色,就是菌棒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即菌棒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绒毛状菌丝,接着倒伏,形成一层薄菌膜,并分泌色素,始为白色略带粉红,后变为棕褐色,最后形成一层似树皮状的褐色菌膜。这是一个较复杂的生理过程。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影响香菇菌棒转色的主要因素及防止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 品种。品种不同转色的生理表现也不同。一般来说,中高温型品种,自然转色较快,有的品种边转色边出菇,无需特殊的转色管理。中低温型品种,自然转色较慢,管理时技术要求较严格。低温型品种比中低温型品种转色还要慢,技术要求更严。 2 温度。在转色期间,小空间(如菇房或菇棚)的温  相似文献   

5.
代料香菇的转色与出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料香菇 (包括花菇、保鲜菇、覆土地栽菇 )的经济效益决定于制袋接种成品率 ,产品质量和产量及市场销路和价格 ,但许多菇农缺乏栽培管理技术而影响经济效益 ,不能如愿以偿 ,甚至劳而无功 ,即使成品率较高的也未必有高效益 ,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培菌转色和出菇管理技术。1 培菌转色香菇菌种接入菌袋后 ,其菌丝在适宜温度条件下 ,经恢复萌发定植后 ,逐渐向四周培养料蔓延伸长。其生长的速度 ,取决于香菇品种特性 ,温度高低 ,培养料营养优劣、装料的松紧度和培养料的含水量等因素 ,其中温度是影响菌丝生长速度最关键因素 ,香菇菌丝生长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6.
正香菇栽培者对夏季出菇,开发反季节鲜菇市场,普遍怀有高收益预期。但夏季的长时间高温,已经超越了香菇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生物学属性,即使在相对冷凉的北方山区,选用耐高温的品种也是问题重重。主要表现为出菇前期菇蕾丛生集中涌现,朵小肉薄、商品价值低,出菇后期菌棒变干变硬、感染绿霉丧失出菇能力。对此,笔者根据多地生产经验和走访种植能手,提炼成了减轻和克服越夏出菇障碍的技术措施,即进行香菇菌棒的二次转色。该技术经河北阜平鑫  相似文献   

7.
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菇菌棒生产过程中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转色、合格菌棒要求及包装运输等环节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制定香菇菌棒工厂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8.
香菇菌棒转色是出好菇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著名的食药兼用菌。香菇属于低温变温菌类,栽培中香菇菌棒或菌床的转色与转色后的惊蕈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因为香菇菌棒转色与惊蕈工作是在香菇菌丝体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过渡中进行的,它受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惟妙惟肖的作用,在栽培生产中要创造适宜的条件,才能避免香菇菌棒不转色、早产、群生、畸形的现象的出现。显而易见转色与惊蕈是香菇栽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掌握好这个关键环节可以提高香菇的商品产量,保证香菇子实体产品质量,达到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颜振兰 《食用菌》2002,24(4):25-26
代料栽培香菇的经济效益 ,决定于制袋接种成品率、产品质量和产量以及市场销路和价格 ,但因缺乏栽培管理技术而影响经济效益 ,即使成品率较高也未必有高效益 ,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培菌转色和出菇管理技术。1 培菌转色 香菇菌种接入料袋后 ,菌丝在适宜温度条件下 ,经恢复萌发定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香菇产业转型升级,不少企业投资建设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车间。在扼要介绍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分析其运作难点,建议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企业选址前要重点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已经投资建设的企业要配套其他品种或开拓出口市场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香菇转色影响因素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菇生产流程中,菌丝转色是决定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棘手问题.了解香菇转色的影响因素、掌握正确的转色方法,对指导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影响香菇转色的因素及相应的管理技术,以期为香菇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香菇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受菌棒出口利益的推动,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企业.介绍了日产20000个香菇菌棒的工厂化生产流程,分析了生产成本,以期为香菇工厂化生产菌棒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对浙江省磐安县栽培表现良好的6个香菇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的结果: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差异明显,0912品种袋均产量较高,其次为158品种,两者的优质菇比例也较高,而且其菌棒培养期较短,品种抗性较强,总污染率低;1501品种袋均产量较低,等外菇比例较高,抗性较差。初步认定,适合磐安的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的品种为0912和158。  相似文献   

15.
北方香菇袋料栽培转色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郝继伟  杜庆栋 《食用菌》2006,28(4):40-40
香菇属中低型菌类,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具有香菇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近几年来北方香菇栽培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我国香菇栽培的主要区域。由于香菇栽培中香菇转色技术要求较高,且紧密关系着香菇产量和品质,因此我们结合北方地区袋栽香菇的特点对转色技术进一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香菇是变温结实型大型真菌,低温刺激是香菇子实体形成的重要诱发条件,测定了低温刺激对香菇菌丝转色和产生原基的影响.结果发现:温差为15℃的低温胁迫能促进原基形成但不能促进菌丝的转色.在低温胁迫处理后如不能给予合适的栽培环境。低温胁迫对原基形成的诱导效应将会消失。生理成熟的香菇菌丝经温差为15℃的低温胁迫处理后,能使原基发生提前1-2d,且原基发生的整齐度大大提高。该结果对香菇商业化的设施栽培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香菇菌筒栽培法目前发展较快。当菌袋通过室内发菌培养 ,菌丝长满整个袋内后 ,便要把装培养料的薄膜袋去掉 ,取出袋内菌筒 ,移至露地排放 ,这时即进入常说的菌筒转色期。正常情况下 ,脱袋后的菌筒 ,其表面白色菌丝先是倒伏 ,颜色略转粉红 ,随后逐渐变为棕褐色 ,形成似树皮状的褐色菌膜。但转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往往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有必要及时处理 ,以免影响产量、质量。重庆合川市钓鱼城办事处小塔村九社黄正是种菇大户 ,他针对下列问题采取的技术措施是 :1 菌丝徒长 菌筒表面的菌丝一直生长 ,长达 2mm时还不倒伏。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18.
黄茂富 《食用菌》2009,31(6):41-41
浦城县是闽北袋栽香菇主产区,年生产量达4000万袋。我县多引用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选育的241-4菌株,采用高棚阴畦生产模式,接种季节安排在冬末及早春(公历2—3月初)。在香菇生产流程中,菌丝转色是决定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棘手问题。因此,明确袋栽香菇转色异常原因,并掌握应对措施,对指导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郝永趵  陈家水 《蔬菜》2001,(1):15-16
菌丝转色是香菇较为独特的现象,是香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标志。菌袋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出菇时间的早晚、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转色的好坏除了与菌种品质有一定关系外,还与生长期管理措施不当有关。下面就几种主要的菌丝转色异常现象做简要分析。 一、转色太残或一直不转色 1.表规及影响菌袋表层为黄褐色或灰白色,加杂白点。此种菌袋多数出菇少,质量差,后期易染杂菌,易散团。 2.原因(1)脱袋过早,菌丝没有达到生理成熟,没有按照脱袋的标准综合掌握。(2)菇棚或专设的转色场所保湿条件差,菌袋偏干,导致…  相似文献   

20.
香菇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种类,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近年来,香菇生产工厂化发展迅猛,生产规模及年产量逐年递增.香菇工厂化生产模式主要为工厂化生产制棒养菌、大棚或农户出菇,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制棒、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及出菇.该文主要介绍了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