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二、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科技进步及主要成效在过去的30多年中,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较快,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1.苗种繁育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我国先后开展了大黄鱼、石斑鱼、海鲈、鲷科鱼类等海水鱼类的生物学、生理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最近,浙江南麂岛海洋投资公司又在南麂岛海域的人工鱼礁区增殖放流了大黄鱼、黑鲷、真鲷、花尾胡椒鲷等珍贵海水鱼类的苗种150万尾.迄今为止,该公司累计放流体长在5cm以上的鱼种500万尾,成为国内民营企业向大海放流鱼类苗种最多的单位.  相似文献   

3.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es)俗称苏眉、龙王鲷,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隆头鱼科(Labridae)、唇鱼属(Cheilinus),属暖水性海水鱼类。波纹唇鱼主要分布于大洋洲、太平洋西部热带海域、印度洋西北部及红海,在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鱼体呈青蓝色,分布着漂亮的花纹,头部有一隆起。波纹唇鱼既是一种高级观赏鱼类,也是一种高级食用  相似文献   

4.
广阔的南海热带海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岛礁资源与环境优势,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近年来,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与稳步践行的背景之下,加快南海岛礁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已迫在眉睫。现代海洋牧场是集生境修复、资源养护、休闲渔业和景观生态于一体的渔业生产新业态,真正实现了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但目前南海热带岛礁海洋牧场建设仍严重滞后。充分利用南海热带岛礁海域的资源与环境优势,发展热带海洋牧场可以有力振兴岛礁经济、保护与合理开发岛礁资源,同时也是维护南海海洋权益、实践"海洋强国"战略的有力举措。本文论述了南海热带岛礁海域开展海洋牧场建设的优势,包括政策优势、自然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经济优势等;提出南海热带岛礁海洋牧场的适宜建设模式,主要包括资源养护与增殖型海洋牧场和休闲旅游型海洋牧场;综述了广东、广西和海南省在热带近岸和岛礁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的进展;阐述了热带岛礁牧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包括气候与自然灾害、生物敌害、基础设施落后、海域使用权审批严格等问题;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包括科学选址、优化设施设计与投放方案、研发敌害应对技术、提升自动化信息化运营管理能力、创新牧场投资与运行模式、加大政府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未来南海热带岛礁海洋牧场建设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5.
郑冠雄 《齐鲁渔业》2008,25(8):42-43
海南地处热带亚热带,盛产水产名贵品种。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近海捕捞强度的日益增加,致使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些品种濒临灭绝。为了修复渔业资源,近年来,海南省每年都举办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投放了大批优质渔业经济品种苗种,改善了海域渔业资源和鱼类种群结构,促进了渔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东、海南因其天然的地理位置,养殖种类多,鱼类生长周期长,市场较大等优势,海水网箱养殖已颇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海水网箱有二十多万个。1996年以来,鱼病泛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海水鱼养殖业的发展,经过几年对海水鱼病害防治的摸索,形成了一套较有效的海水鱼病防治措施,并逐步建立起疾病的防御体系。 一、苗种选择 选择健壮、无病无伤、“顶水”强的种苗;放养规格大的种苗有较强的抗风、抗浪等适应能力;适合放养规格为,石斑鱼10cm、海(军曹鱼12cm、尖吻鲈8cm、红鳍笛鲷7cm、胡椒鲷 7cm。 二、苗种下海前…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渔机所为海南三沙美济渔业公司研发设计的49.5 m南海金枪鱼延绳钓船进行了航行试验,该船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将在办理完相关手续后赴美济礁附近海域开展作业。针对南海海域复杂的海况和风浪条件,结合渔船的作业方式,研究人员利用NAPA软件对该船型进行了总体性能分析和线型优化,使用CFD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阻力分  相似文献   

8.
南海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大尺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珊瑚礁区生物多样性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为更全面地了解南海诸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系统整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东沙、西沙和中沙及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资源调查的历史资料,研究了南海珊瑚礁鱼类分类学多样性.种类统计结果表明,目前东沙记录鱼类种类514种,西沙和中沙632种,南沙548种;各礁区记录鱼类物种数目少于预测数目,也少于全球其他生境相似的海域记录的鱼类种数.估算了南海珊瑚礁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东沙△+和∧+分别为55.1、121;西沙、中沙△+为60.2,∧+为164;南沙△+为56.6、∧+为150;各礁区海域鱼类△+值均小于东海陆架海域,而∧+值均高于东海陆架海域.在种和科的分类水平上,计算了南海珊瑚礁海域与卡拉棉群岛、米尔恩湾、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和南海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西、中沙群岛与其他礁区海域鱼类在种级分类阶元上的相似性系数相差较大,所有珊瑚礁海域鱼类在科级分类阶元上的相似性系数较为接近;另外,所有珊瑚礁海域鱼类种(科)间相似性均高于其与陆架海域鱼类种(科)间相似性.对南海珊瑚礁、卡拉棉群岛和米尔恩湾等海域典型礁栖性鱼类的科的物种相对丰富度进行了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认为,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分类多样性较低是南海珊瑚礁鱼类多样性大尺度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狐篮子鱼(Siganus vulpinus)又名狐狸鱼,为鲈形目篮子鱼科的一种热带珊瑚礁海水鱼,分布于菲律宾、中国南海、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这种鱼体型扁平呈椭圆型,头小而尖,体黄,体长15~30 cm,杂食性,主要觅食各类有机物及礁石上的蠕虫、海藻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东海水产研究所海南琼海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狐狸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相关研究。项目研究人员通过不断摸索研究,初步摸清了狐狸鱼亲  相似文献   

10.
<正>鳞砗磲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海及南太平洋等地区,喜欢生长在潮间带珊瑚礁间。近年来我国三沙海域由于海洋环境变化和过度非法捕捞等导致鳞砗磲野生资源几近枯竭,因此开展鳞砗磲人工养殖迫在眉睫。在三沙海域开展鳞砗磲底播增养殖活动,无论是在政治、经济、珊瑚礁保护的环境生态上,还是在碳汇渔业及商业开发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南海开展鳞砗磲底播养殖技术研究,有利于恢复鳞砗磲在珊瑚礁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发展迅速,已从传统的小型网箱养殖向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发展。研制开发营养全面,高效实用的全价人工配合饲料,以消除对鲜活饲料的依赖,减轻对海域环境的污染和近海鱼类资源的损害,保持海水鱼类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海水鱼类集约化、产业化养殖的关键之一。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结作为浙江省“十五”渔业攻关项目《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化技术研究》承担单位之一,承担着深水网箱主要养殖鱼类营养与配合饲料研究专题。由于海水鱼类饲料开发与应用涉及面广,鉴于作者水平所限,现主要就以…  相似文献   

12.
日本黄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Temminck et schlegle),俗称白鮸,为石首鱼科黄姑鱼属的近海中下层鱼类,分布于我国的东海、南海及日本南部沿海[朱元鼎等,1968]。其肉味鲜美,含脂量高,营养丰富,在日本市场上被视为高级鱼类,价格高于鰤鱼。近年来,我国的海水鱼网箱养殖业方兴未艾,而日本黄姑鱼由于生长迅速,病害少,易于养殖,当年即可达商品鱼规格,经济效益显著,成为海水鱼网箱养殖诸多品种之佼佼者,备受养殖业者欢迎。但其海区野生苗种来源有限,且规格不一,品种不纯,阻碍了大规模生产的发展。因此,开展日本黄姑鱼人工育苗,已成为水产科研部门与养殖业者共同关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是生活在我国黄海、渤海、东海以及日本、韩国和朝鲜等东亚国家沿岸海域的一种比目鱼类,是天然捕捞的主要鱼类之一,但近些年野生资源急剧减少。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牙鲆商业化人工育苗和养殖,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和推广,牙鲆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2015年我国人工养殖的鲆鲽鱼类产量为14万吨,占海水鱼类养殖总产  相似文献   

14.
正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是华南沿海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近年来,海南陵水和广东阳江等地养殖的老虎斑出现大量不明原因死亡,给养殖企业或个体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鱼病研究团队经过调查和科学实验,于2014年对该病进行了报道,并将这一新的海水鱼类寄生虫命名为石斑鱼锥体虫(Trypanosoma epinepheli),该寄生  相似文献   

15.
鱼类分类学多样性是鱼类多样性保护和群落稳定性分析的基础。采用2014—2017年在南海北部沿岸7处海域的渔业资源监测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分类学相异性指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分类学多样性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 7处海域共出现鱼类1 105种,以珠江口最多(958种),南澳岛最少(94种);2)研究海域可划分为2个类群:类群Ⅰ为雷州湾、珠江口、大亚湾,分类学多样性水平高;类群Ⅱ为陵水湾、南澳岛、海陵湾和防城港,多样性较低;3)总体平均分类差异指数(Average taxonomic distinctness index,?+)变化幅度较小(54.3~61.04),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大,但趋势不明显;4)陵水湾、海陵湾和防城港的?+均落在漏斗外。综上,在较大尺度上,研究海域鱼类物种热带-亚热带特征明显,?+总体呈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趋势;陵水湾、海陵湾和防城港有生境退化的迹象,因此定期进行渔业监测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正>3月3日下午,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2014年海南省热带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建设专题调研会,在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秘书处顺利召开。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养殖处副处长覃甫良、主任科员陈耀华、市场与质量建管处调研员云汉毅,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高级工程师符书源等8人组成专题小组出席此次会议。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下称"南海鱼苗协  相似文献   

17.
东、黄海沙海蜇暴发对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年秋季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调查的数据,研究了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暴发对游泳动物种类组成、资源密度、多样性和生物个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海蜇暴发海域游泳动物总种类数为58种,其中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种类数分别为38、11、9种;沙海蜇非暴发海域游泳动物总种类数为65种,其中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种类数分别为43、16、6种。其它各项多样性指数也均表现为暴发海域低于非暴发海域。沙海蜇暴发海域的游泳动物重量CPUE、尾数CPUE和平均体重分别为155.13 kg·h-1、3 733 ind·h-1和41.56 g;非暴发海域的游泳动物重量CPUE、尾数CPUE和平均体重分别为408.69 kg·h-1、12 723 ind·h-1和32.12 g。重量CPUE和尾数CPUE均表现为暴发海域显著低于非暴发海域,平均体重则表现为暴发海域大于非暴发海域。在两类海域的6个共同优势种中,暴发海域优势种的IRI、重量CPUE和尾数CPUE均显著低于非暴发海域。除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外,其它5种共同优势种的平均体重均是暴发海域大于非暴发海域。鱼类和甲壳类对于沙海蛰的暴发较为敏感,头足类对于沙海蛰暴发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生物学测定数据表明,沙海蜇暴发海域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个体大于非暴发海域(P0.05),而两类海域的小黄鱼个体大小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小黄鱼对于沙海蜇暴发海域的环境适应性强于带鱼。沙海蛰暴发和非暴发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和个体等方面的差异性与生物对灾害环境的回避和适应性具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Basilew-sky)]为我国近海广泛分布的经济鱼类,肉味鲜美,属广温、广盐及杂食性的鱼类。较易繁殖,是海水鱼类养殖中的优良品种。当前,国内外都已把黑鲷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日本1960年已进行生产黑鲷苗种的研究,我国1959年水产部海洋水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对黑鲷进行过人工授精、孵化  相似文献   

19.
海水水泵室沉淀池消毒海水龙胆石斑鱼,学名紫石斑鱼(Epinphelus lanceolatus),别名“石斑王”,英文名Killgrouper,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鲈亚目、鱼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是暖水性岛礁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是石斑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具有生产速度快等显著特点(养殖第一年可达3kg~5kg,第二年可达10kg~15kg,该鱼种最大个体可达150kg),且适应性、抗病性强,肉味鲜美,营养食用价值高。为调整海水鱼类养殖品种结构,增加养殖新品种,解决今后成鱼养殖苗种来源问题,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于1999年承担了省科…  相似文献   

20.
水产动物苗种是水产养殖业的物质基础。随着海水鱼类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对其苗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海区鱼苗的自然资源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经过40多年的开发和研究,到目前为止,约有40多种海水鱼类获得人工繁殖成功,并达到批量生产水平。在所有这些鱼苗的人工培育中,对鱼苗饵料投喂技术的掌控,是一个关系到鱼苗生产成败的技术关键。因此,本文就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饵料投喂技术谈几点体会,供广大苗种生产者参考。一、饵料种类目前,在海水鱼种苗生产中所采用的饵料分生物饵料和非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