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茭白、水芹轮作新模式可以在一年内收两季茭白和一季水芹(茭白只须定植一次).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推广,这种轮作模式在无锡市广益镇的推广面积逐步扩大.其中夏茭的上市期比传统的常规栽培略迟一些,而秋茭的上市期比传统的常规栽培早一些,这样错过了其他茭白的上市高峰期,价格较高,经济效益较显著,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方家齐 《蔬菜》2005,(3):41-41
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受到地少人多的限制,无锡地区尤为严重。一种茭白、水芹轮作新模式可以在1年内收2季茭白1季水芹,夏茭的上市期比常规栽培略迟,而秋茭的上市期比常规栽培早,错开了茭白的上市高峰期,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随着蔬菜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深化,无锡地区出现了专业种植水生蔬菜的基地,茭白等蔬菜的轮作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秋茭夏收(3月至8月)—水芹(9月至翌年2月)”的茭白水芹茬口模式。这种新的轮作方式由于茬口安排紧凑,栽培经济效益高,在无锡市应用面积越来越大。一般实行无锡二熟茭一年单季栽培,并做到秋茭夏收茭白每667m2产量达到1250kg,产值4000~5000元,后茬水芹产量达到4000~5000kg,产值6000~8000元,两茬相加年产值达10000~13000元,创下了水生蔬菜轮作套茬效益新…  相似文献   

4.
浙江缙云县利用大棚茭白栽培的空档期,在大棚行间套种丝瓜,探索总结出了秋茭—大棚夏茭—丝瓜的立体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既为茭农增加一季丝瓜收入,套种的丝瓜枝蔓又能为高温期的茭白遮荫降温,有利于茭白生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667 m2产值14 800元。  相似文献   

5.
茭白属禾本科菰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分布广泛,南至广东、北至北京、东至台湾、西至四川均有种植,但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1]。浙江省栽培面积约3万hm2,占全国栽培面积的40%,是浙江省栽培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2]。茭白按感光性和采收时间可分为单季茭、双季茭两大类,单季茭一年一熟,双季茭一年两熟[3]。双季茭一般7月定植,10~11月采收秋茭,翌年5~6月采收夏茭[4]。余姚市常年茭白种植面积2000 hm2左右,双季茭种植面积占茭白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大量双季茭集中上市导致茭白滞销和价格下降,农民种茭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5]。  相似文献   

6.
金茭2号茭白栽培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茭2号2种栽培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金茭2号植株形态、生育特性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一般单季茭白的栽培模式,金茭2号夏茭在7月上中旬上市,不仅采收期正处于茭白供应淡季,而且产量高,品质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7.
赖波 《广西园艺》2010,(6):48-48
茭白是我国的特产蔬菜。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省,以长江以南地区为多。各地多为每年采收一季的"单季茭"。荔浦县修仁镇的横水村从2000年起种植茭白,10月育苗,4~10月采收,基本实现了全年栽培,如今全村1 262户,种植茭白166.8hm2,因其上市早、口感佳、营养丰富、卖价高,经济效益显著,2008年种植茭白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达5 116元。现将栽培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殷晓丹  夏翰林  方家齐 《蔬菜》2019,(10):48-51
为满足当地消费者对水生蔬菜的需求,同时克服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少人多的困境,提高农田利用效率,创新生态栽培方法,总结出一藕一芹栽培模式,既保护了环境,降低了种植成本,又达到了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根据莲藕、水芹、茭白生长习性不同,并考虑劳动力合理安排情况,采用分批栽种,逐步采收方式,较好地降低水生蔬菜的连作障碍,每667 m~2可增收水芹3 500~4 000 kg,净增效益4 000~5 000元,同时增加春节期间和早春的蔬菜供应量。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利用单季茭和双季茭轮作,实现茭白一年三熟的栽培新技术。其技术要点是将双季茭秋茭延后至9月定植,利用大棚覆盖延长适生期,于12月上旬前秋茭采收结束,再于5月底前采收大棚夏茭;6月翻耕茭田重新定植单季茭,9月采收单季茭,实现一年内采收三熟茭白,较大幅度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0.
茭白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茭白又叫茭笋、茭白笋、茭荀、茭瓜等,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其主产区为浙江、安徽、江苏等。我国茭白栽培形式多样,有常规露地栽培、设施栽培、高山栽培、冷水栽培及北移栽培等。但是,由于茭白常年连作栽培,植株病害加重,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正>在大棚双季茭生产空闲期,通过设置栽培桩套种丝瓜,增加了一季丝瓜的收入,且丝瓜套种后能使8月高温期定植的茭白小苗得到很好的遮阴保护。利用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条件,在不同海拔区域种植茭白,供应夏秋蔬菜市场淡季,已成为浙江丽水传统优势蔬菜产业,2013年丽水市茭白种植面积0.57 万hm2(8.52万亩),产值3.9亿元。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深入发展,设施双季茭在丽水  相似文献   

12.
茭白常规露地栽培季节与茬口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又叫蒿芭、茭笋、蒿笋、茭白笋、蒿芭笋、茭荀、茭瓜等,是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其主产区在浙江、安徽、上海、湖北、江苏、福建等地。我国茭白栽培形式多样,有常规露地栽培、设施栽培、高山栽培、冷水栽培及北移栽培等,主要为常规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3.
<正>茭白是我国的特产蔬菜。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省,以长江以南地区为多。各地多为每年采收一季的"单季茭"。荔浦县修仁镇的横水村从2000年起种植茭白,10月育苗,4~10月采收,基本实现了全年栽培,如今全村1 262户,种植茭白166.8hm2,因其上市早、口感佳、营养丰富、卖价高,经济效益显著,2008年种植茭白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达5 116元。现将栽培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绍兴的传统产品水生蔬菜早茭、晚茭又称稻茭或双季茭,为禾本科的一种浅水性水生植物。栽培早茭晚茭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各个环节都必须抓紧,才能使茭白生长良好,获得较高的产量。 1.选择土地:种茭白的土地必须阳光充足,土质以耕土层深,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为宜。茭白不宜连作,以免发生病虫害,使产量和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地区茭白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茭白( Zizania caduciflora Hand.Mozz)是我国特产水生蔬菜,原产于我国东南部,现在我国江苏、上海、浙江、台湾等省市有较大面积的栽培,华中、华南地区有一定栽培面积,华北及东北地区仅有零星栽培,国外只东南亚几个国家有少量栽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初步统计,我国现有茭白品种已超过80多个,其中以江、浙、沪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品种资源尤为丰富。当前,随着茭白的栽培越来越广泛,对茭白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也日趋广泛和深入。 茭白品种资源概况 根据茭白的采收期,生产上通常将它们分为一熟茭和二熟茭两大类。一熟茭又…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的逐步扩大,近几年设施栽培技术也延伸到了以种植水生蔬菜为主的吴中区、吴江区等地区.苏州市蔬菜所与吴江同里生元合作社共同探索研究了"一熟茭—豆瓣菜—藕莲—芡实—水芹"两年五熟高效设施栽培模式.该模式各茬口衔接合理,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年经济效益也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7.
张凤兰 《蔬菜》1989,(6):13-15
茭白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在我国很多省市都有栽培。南方各地种植的茭白主要是两熟茭类,即在春季种植后,当年秋季收秋茭,翌年夏季收夏茭。尽管茭白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茭白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以两熟茭白“苏州小蜡台”为试材,研究了两熟茭白的产量形成特性及部分产量影响因素,为指导茭白栽培,制定合理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茭白是我国的水生特产蔬菜,我国南方各省都有栽培,尤以江苏、浙江两省栽培面积为多。如浙江缙云县城关、壶镇、新建等地农民利用村边路旁地块,以及污水田、浅水池塘等地种植茭白,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解决了九、十月淡季蔬菜供应。该县除自给外,还卖给外县。 但在茭白种植过程中,常遇到雄茭问题,因而严重的影响茭白的产量和质量。如缙云县云和镇蔬菜大队第二生产队, 197 3年种1. 4亩茭白,雄茭率高达93%。魏三德种0.15亩茭白,全部都是雄茭。 茭白是多年生的水生禾本科作物。由于黑穗病菌由前一年的母株传到下一年的幼苗中,与蒙R生长时该病菌…  相似文献   

19.
正淮安是一座水上城市,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广布的湿地环境蕴育了蒲菜、莲藕、茭白、水芹、慈姑、荸荠、菱角、芡实等非常丰富的水生蔬菜资源,其中出产茭白的菰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而且具有特殊历史与文化意味的植物。茭白———翠禾飘香远茭白,又称茭笋、茭瓜、菰首、蘧蔬、绿节、高瓜等,是禾本科(Gramineae)菰属(Zizania)植物  相似文献   

20.
近年在低洼田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茭白是发展最快的一项作物。目前,我市茭白栽培方式有两种:一是常规栽培的单季茭,二是两季栽培的双季茭。现将我们两种茭白栽培3年的平均经济效益及主要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