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湿热带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热带人工草地的草种组合,免耕法和全垦法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南低山丘陵地区建立热带人工草地,采用免耕法能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降低种草成本;采用以热研2号柱花草或爪哇葛藤和珊状臂形草为主的草种组合,可以获得较高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湿热带人工草地建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全垦"和"免耕"2种热带人工草地的建植方法,具体论述了选地、地面处理、种植、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热带人工草地的草种组合,免耕法和全垦法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涨南低山丘陵地区热带人工草地,采用免耕法能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降低种草成本;采用以热研2号柱花草或爪哇葛藤和珊状臂形草为主的草种组合,可以获得较高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全垦”和“免耕”2种热带人工草地的建植方法,具体论述了选地、地面处理、种植、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SWOT模型,从防控优势、防控劣势、防控机会、防控威胁四个方面浅析了北亚热带人工草地极具代表性的昆明小哨草场的鼠害防控条件。结果表明,防控优势是农牧民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有效防控鼠害经验;防控劣势是鼠害危害程度大,不易被发现;防控机会是防控方法增多,应该借鉴引用;防控威胁是草场退化滋养了鼠害的发生,资金和研发力度不够。提出了建立健全北亚热带区草地鼠害监控系统,将鼠害控制在萌芽阶段,使鼠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实现北亚热带区人工草地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臂形草类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禾本科牧草,也是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人工草地的主体草种。总结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和整理文献资料,制定了臂形草草地建植利用技术规程,规定了臂形草草地建植利用有关的术语、定义、建植条件、种植技术、草地管理、草地利用等技术规范,形成技术规程对提升热带、亚热带臂形草草地的建植与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工草地是现代化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发展人工草地既保障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又改善生态环境,还增加农牧民收入。该文对开展人工草地建设的牧草品种选择、地面处理、施(追)肥、播种、除杂、病虫害防治、利用等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喀斯特高寒山区农牧民群众建植和利用人工草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中亚热带低海拔地区的土壤气候特点,总结了从草种选择、地面处理、整地施肥到播种保苗的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红壤丘陵岗地建植人工草地的技术措施和草地初期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点调查的方法,以生态学观点研究了黔中丘陵地区人工草地建植方法以及轻度放牧对草地产量、草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黔中丘陵地区因山地高度不同,使各地段土壤肥力、水分状况产生差异,将影响人工草地成坪时间、草地产量和稳定性;轻度放牧行为有利于草地生长发育和提高草地产量。并对该类地区常用播种方式提出了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的实践,在人工草地的建植技术上,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其要点:一是地面处理;二是适时播种;三是播种方法;四是播种量;五是草种选择;六是保护播种;七是草地组合。可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概述我国热带地区牧草研究和发展现状,以及热区牧草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展望热带牧草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天祝夏季草原放牧条件下牦牛产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在天祝藏族自治县下南泥沟、岱乾上南台和乌鞘岭3个暖季牧场,对不同胎次牦牛的产奶量、乳脂肪、乳蛋白质含量及牧场草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牧场,1~5胎次母牦牛产奶量随胎次的增加而增高,5胎以后,母牦牛产奶量开始下降;下南泥沟牧场3~5胎母牦牛日均产奶量显著高于岱乾上南台和乌鞘岭牧场(P<0.05);下南泥沟7~8月份牦牛月产奶量(33.96 kg)比岱乾上南台(28.07 kg)和乌鞘岭(27.30 kg)牧场分别高出21.8%和14.7%.3个牧场牦牛乳脂肪及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3牧场中,下南泥沟牧场可食牧草产量高于岱乾上南台牧场和乌鞘岭牧场,而其放牧强度却低于该两牧场.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贵州国际草地畜牧业标准化人工草地围栏分区轮牧技术在贵州山区发展生态畜牧业中有较好的实用推广价值及其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用多年生的紫花苜蓿单播草地牧草和多年生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的混播草地牧草,研究牧草种类及调制方法对牧草干燥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直接晾晒,喷洒2;碳酸钾,压扁茎秆晾晒和压扁茎秆后再喷洒碳酸钾晾晒4种调制方法中,后3种处理都能加快干燥,以压扁茎秆后再喷洒碳酸钾晾晒效果最好.单播苜蓿和混播草地的牧草中,混播草地牧草干燥速度较单播快,即混播牧草直接晾晒也比单播苜蓿压扁茎秆后再喷洒碳酸钾晾晒处理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论西藏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草地畜牧业不论是在西藏的第一产业中,还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全面了解,在大量调查研究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长期落后的传统观念、分散单一的经营方式和对畜牧业经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西藏高原草地严重退化、草地畜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地、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加大畜产品开发力度和推动西藏畜牧业产业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的途径、技术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侯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6):3229-3238
草原是中国第一大陆地生态系统,面积近4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7%,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的重要资源,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带。然而,由于长期不合理开发利用,中国草原面临严峻的生态退化、植被生产力衰减、草畜矛盾突出、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生态和生产功能均严重下降,成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性区域之一。系统地、可持续地挖掘草原生产潜力,有效提升草原生态和生产功能,是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加速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挖掘草原生产潜力主要有三方面途径,一是进行退化草原恢复,提高草原生产力;二是进行旱作栽培草地建设;三是发展高效草业。针对不同类型退化草原,采取自然恢复、优化利用、人为改良等改良与恢复措施,可加速退化草原恢复进程,并提高退化草原生产力20%—30%甚至40%—50%。在半干旱区由于水土资源的限制,应重点发展以粮改饲为主的旱作栽培草地,以挖掘本土牧草优异资源为主,选育和扩繁抗旱、抗寒、耐牧型牧草品种,研发和应用旱作草地栽培技术、收获加工技术、土壤保育及耐旱材料等,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旱作栽培生产效率,可提高生产力2—3倍。在区域水资源条件较好且综合平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如按提高生产力10—20倍计,每年可增加饲草1.5×10~7—3×10~7 t,可解决2×10~6—4×10~6 hm~2草地的优质饲草的生产问题。为保障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发挥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长效驱动作用,紧紧把握推进方式转变,在草畜平衡的范畴中鼓励草地优化利用,以不断挖掘政策效益和可持续挖掘草地的第一性生产潜力和第二性生产力;二是建议和实施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研发计划行动。重点开展天然草原饲草生产力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半农半牧区高效草牧业技术模式和示范,突破生产饲草生产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水土生物等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约草畜结合的饲草质量差、调制利用差、转化效率差的技术难题,综合提高饲草转化利用效率。三是建立不同类型区现代草业大示范区。针对不同草地类型的特点和面积进行战略布局,建立区域性的大示范区,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四是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市场体系,鼓励建立多元主体综合体形式运作市场,助推草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南方红壤山地草业发展现状,论述了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对氮素的需求特点,南方红壤山地牧草施肥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进展,阐述了N2O排放机制与影响因素。结合山地草业发展实际,提出今后进一步加强研究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新疆牧草种质资源的特点,认为加强新疆牧草种质资源收集和育种研究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同时对新疆的牧草种质资源收集和育种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充分利用当地牧草种质资源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新疆牧草种子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围栏、草原荒漠化与放牧制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围栏措施和制度因素对草原的沙化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围封不利用的草地并未达到顶极群落,反而使草地植物结构趋向单一,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生态系统呈现退化现象.围封不利用的草地,往往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最终还会导致生物产量的下降.从放牧制度来看,由于游牧变为定居、不合理的围栏、不合理的引种(改良)导致荒漠化以及开垦草原加速了草原荒漠化.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农牧交错带发展饲用作物,能够建立以种植业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既能综合发展农业生产和拯救生态资源的恶化,又能通过养殖业加工增值,实现农牧结合良性循环,并提高农牧交错带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牧交错带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共存永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