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进一步改善橡胶园生态环境和提高胶园生产经济效益,使之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生产新模式,是垦区广大植胶者急需研究的新课题,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件大事.我们于1987年11月24日至12月8日,先后在诏安、平和、云霄、漳浦四县的重点植胶农场和乡村胶园,着重调查了提高胶园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胶园立体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效益谈闽南二代胶园的立体农业问题陈国顺(云霄和平农场,363300)一、建立胶园立体农业理论依据以及它的“三个效益”。胶园立体农业是指在胶园单位面积和空间同时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水等资源,提...  相似文献   

3.
《热带作物学报》2008,(11):19-19
广东省茂名垦区现有橡胶种植面积31.5万亩,其中开割树23.9万亩,中小苗7.6万亩。近年来,茂名垦区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快胶园现代农业建设,提出了发展高质量新一代胶园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发展立体农业提高胶园综合效益兰秀珠,徐炳生(漳浦县农业局363200)我县位于北纬23°43′~24°21′,东经117°25′~118°02′之间,属盘陀岭以北的“北寒”植胶区.全县原有胶园面积1.0万亩,分布于大南坂农场、石古农场及盘陀、石榴、赤...  相似文献   

5.
巴西橡胶树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热带雨林的多层次、多种性,提高了光、热、水、土、气等环境资源以及空间、时间的利用效应,从而提高了群落的生产力.胶园发展立体农业是人为的模拟热带雨林这一自然结晶的一种尝试.多年来,我区的很多植胶单位,为了进一步改善胶园生态环境和提高胶园生产经济效益,使之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漳浦县地处植胶北缘的垦区,常有不同程度寒害,植胶条件较差,为巩固现有胶园,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发展胶园套种。 适合胶园套种的作物有多种,目前较为理想为首推热带水果─—菠萝。大南坂农场农建一队有一片胶园,1982年定植苗,面积13亩,1983年套种沙种菠萝2万株,第二年收鲜果0.5吨,第三年10.5吨,第四年12.5吨,四年累计26吨,总产值1.77万元,平均年亩产500公斤产值346元。假如一户有5个人口 2个劳力的农家,承包胶园25亩,开割胶树500株,套种菠萝 1万株,通过精耕细作,保证胶树株产1公斤,菠萝株产0.7公斤,年总收入则有干胶500公斤3500元,菠萝7吨4900元,合计8400元,扣除生产成本,生活支出3400元,还可结余5000元,人均达到1000元,这种经济收入在目前农村是相当不错的。  相似文献   

7.
海南农垦于1984年在西联农场专门召开胶园更新研讨会,形成了垦区胶园良性循环更新的共识,其依据是按照橡胶33年一个周期轮回,确定每年按橡胶到达面积3%安排更新为胶园良性循环更新计划。26年过去了,垦区橡胶更新计划执行情况令人担忧,仅完成良性循环更新计划的48.6%,导致胶园产能下降,每公顷平均产量从最高的2004年1 161 kg下降到2009年814.5 kg,每公顷减产346.5 kg,降幅近30%。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橡胶-益智间作模式,并研究其土壤养分含量、胶园杂草防控效率和胶园经济效益等问题综合评价橡胶-益智复合生态系统。结果表明:橡胶-益智间作模式与单作橡胶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pH值无显著差异;间作益智能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0~20 和20~40 cm土壤层含水量分别提高了21.4%和27.1%;间作益智对胶园杂草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间作240 d时对杂草抑制率达到了75.2%;胶园间种益智能够显著提高胶园经济收入,间作2年后经济收入增幅达到64%。橡胶-益智间作复合生态系统提高了胶园土地利用效率,符合近年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形势,构建“胶-药”立体种植模式是拓展橡胶林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概述广东广西垦区新一代胶园建设现状和经验,分析新一代胶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一代胶园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橡胶园更新树桩的处理是橡胶树根病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介绍了目前海南区在橡胶园更新中橡胶树桩的处理方法和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预防根病和有利于下一代胶园树代的生长出发,提出海南垦区胶园更新中树桩处理分三个不同类型区以及各个类型区中树桩处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八仙茶是乌龙茶中的名优茶品种(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评认定),其特点是早发芽,产量高,品质好,易栽培管理.我场生产的八仙茶,荣获1980年全省名茶(毛茶)鉴评壹等奖.本文从发展胶园立体农业的角度出发.探讨适合我场的橡胶—八仙茶套种模式.总结分析在六、七十年代种植的橡胶低产品系保存率低的胶园中套种八仙茶,能提高胶园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王树明 《云南热作科技》2002,25(2):37-39,46
2001年,河口地区橡胶白粉病特大流行,经过6929.1hm^2橡胶林及时进行防治:采用严控中心病株(区),压控病情蔓延;以硫磺粉为主,粉锈灵烟防为辅,交替使用;降低控防指标,适当增大粉锈宁用药剂量,缩短施药周期等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91.66%的胶园最终病情轻微,6.7%的胶园为中病,0.6%的胶园为重病,但仍可正常割胶;6862.66hm^2橡胶林按期正常投产,挽回干胶1221t,产值951.6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829.40万元。  相似文献   

13.
勐腊橡胶分公司在植胶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为将二代胶园建设成速生、高抗、高效,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生态环保型橡胶园。充分利用现有更新胶园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采用宽行密株种植形式,合理密植、规范开垦,使土地资源利用率比更新前提高50.53%。并根据植胶小区环境,结合品种特性对口配置具有相应抗性的速生、高抗、高产优良品种,充分发挥地力和品种的潜力。积极推广应用高吸水树脂春季抗旱、节水、保肥、速生栽培技术,促进胶苗速生,可比新植胶园提前一年投产开割,增加经济效益480.73万元/年。  相似文献   

14.
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SystemDynamics,简称SD)与方法,以海南农垦国营西庆农场为实证,设计了针对橡胶农场或胶园经营单位等由不同龄段组成的胶园生产动态系统管理SD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对胶园结构以及胶园生产在人力、物质、资金与产出能力等方面进行年际变化预测,并通过系统动力学模拟软件STELLA对某国营农场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比较符合当前胶园管理实际。  相似文献   

15.
福安是我国第二大茶叶生产县市和全国最大的绿茶、花茶主产区。现有荼园面积1.08万hm^2,茶叶产量1.35万t,茶叶产值2.5亿元。全市有无性系茶树良种1.06万hm^2,占总面积的98%。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2002年省质量技术督局授予“绿茶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市,”2003年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达标单位”和“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6.
橡胶树生物量分配及胶园生产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叙述了橡胶树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并对广东垦区胶园的最大干物质生产率作了估算,认为橡胶树的生长服从相对生长法则,生物量及其分配因品系、树龄的不同而异:广东垦区20龄胶园的总净生产量的最大值约32吨/亩,干物质生产率的最大值约1.59吨/亩·年,比马来西亚的最大值约低33%左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广东垦区几种主要类型胶园的人工生态群落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的、定量的评价。选土壤肥力、水土保持、橡胶产量或胶树茎围增长量为评判因子。结果表明,目前采用的防护林——胶树——豆科覆盖人工生态群落,是广东垦区最好的人工生态群落。文中所用资料是笔者在不同类型胶园定应观测的资料,同时还介绍了观测要素、观测方法及综合评判的详细过程。  相似文献   

18.
概述海南垦区历年产胶趋势及发展现状,剖析海南垦区橡胶单产、株产较低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海南垦区干胶总产量的可能性及途径,对指导海南垦区今后的橡胶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辽宁立体农业生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春风  吴禹  安颖蔚 《杂粮作物》2002,22(4):229-232
从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出发,依据辽宁省一季有余两季又不足的光热资源条件,紧紧围绕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深入开展了立体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研究与开发工作,在新模式建立及大规模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创新和重大进展。3年累计开发实现,“吨粮田”4.2万hm^2,双江田56.8万hm^2,“双千田”21.3万hm^2,同时研究开发种养结合面积4.3万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三麦面积必将在沿海垦区逐年扩大。而麦作单产水平又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92一93年连续两年的研究,旨在以沿海垦区饲料大麦生产的氮肥运筹为指标,达到以上定产,以产定氮,并充分发挥氮肥增产效应,提高饲料麦的经济效益,为沿海垦区吨粮田建设提供技术贮备。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区,设在农科站三麦试验田,土质为砂壤上,有机质1.008%,全氮0.070%,碱解99.IPPm,速效磷6.SPPm,速效钾181PPm,前茬水稻单产561Kg。2‘处理设计:设四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