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北京山区造林树种耗水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扩散探针配合自动气象站于2004年度在北京林业大学妙峰山试验林场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油松、侧柏、栓皮栎等树种的水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之间、以及同一树种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的水分运移规律有很大差异;林木耗水量受到树种本身的遗传因素和外界气候因子的制约,其中太阳辐射、大气温度、风速与液流呈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对液流的影响表现为负向关系;不同树种间耗水量为:阳坡栓皮栎>阴坡栓皮栎>油松>侧柏。  相似文献   

2.
一、速生丰产林的概念 丰产是指林木材积生长在同一时段内较其他树种为高,是个产量相对概念。 速生是树种本身特性,在同一时段内生长速度较其他树种为快,是个速度相对概念。 丰产是速生的结果,速生是丰产的条件。同一树种,必须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才能速生。不适宜的立地条件,即使是速生树种,亦不一定丰产。因此,速生和丰产是个相对统一概念;即林木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通过集约经营,在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人工林林分密度直接影响到林分平均直径。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林木平均营养面积和林分平均直径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密度超过一定限度的林分,其平均值径最终将保持在一个相似的水平上。本文研究了上述规律对新疆落叶松、雪岭云杉天然林或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林分内的适应性。我们认为,研究一个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林分平均直径与林分密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对森林经营是有极大稗益的。因为一个林业经营单位所辖森林地域宽广、往往  相似文献   

4.
安远县杉木、马尾松产量转换立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安远县杉木、马尾松地位指数表、数量比地位指数表及立地分类的基础上,用蓄积量作为评价立地质量的指标.并根据数量化理论,以生态立地因子为依据,分析本县主要用材树种——杉木、马尾松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地位指数的关系,结合蓄积量收获预估模型,预估杉木、马尾松的蓄积量,作为相同立地条件下杉木、马尾松生产潜力的估测值,进行多树种产量转换立地评价。为经营者根据立地条件选择生产潜力大、经济效益高的树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赤峰市短角牛场草牧场保护林的主组成树种-杨树作为研究对象,普遍调查了杨树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综合运用直观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杨树不同品种间的生长差异及其与立地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了影响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是土壤容重;并建立了相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杨树适宜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6.
辽西河滩地杨树立地质量代换评价及适地适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数量化地位指数方法实现了小青杨、北京杨、小钻杨、健杨等辽西主要适宜杨树种类间的立地质量代换评价,建立了6对树种转换评价的配对方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地适树分析,将江西河滩地分为5个地力等级,分析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各树种生长特性,在高地位质量条件下健杨生长最好,在中等立地条件下小钻杨为最优造林树种,在立地条件较差时小青杨、小叶杨较为适宜,北京杨则不作为辽西今后大力发展的树种。最后为不同地力等级内的各立地类型设计了最优造林树种和主要的改土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7.
杂交榛在伊犁河谷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伊犁河谷逆温带四个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不同品系的平欧杂交榛子栽培试验,生长适应性测定结果初步表明:同一品系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量存在差异,20#品系遗传稳定性较差,对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严格;15#和26#品系的生长适应性较强;26#品系在伊犁河谷逆温带上下限不同立地条件地区具有种广泛适应性;同一立地条件,不同品系之间的生长量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沙棘的4个种类,不同立地条件的沙棘根形态解剖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同一生境下的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的根形态解剖结构差异很大,中国沙棘的皮层厚度比俄罗斯沙棘相对要厚,导管直径小,导管密度大,维管束占根面积的百分比较大,表现出中国沙棘适应干旱地区生态条件的结构特性。同一种类在立地条件不同的山地、滩地、人工林的中国沙棘根组织结构各部分也有明显差异,人工沙棘林根的皮层厚度比山地阴坡、山地阳坡和滩地沙棘根的皮层厚度都要宽,维管束直径也大;导管密度则以山地阳坡根导管密度最大,立地条件不同所造成的差异是由于人工林、滩地及山地,土壤水分逐渐减少即逐渐趋于干旱,土壤肥力逐渐减弱即逐渐趋于贫瘠,中国沙棘形成了适应其严酷的立地条件变化的适应性特征,此项研究为沙棘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辽宁朝阳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选择当地造林常见刺槐、山杏、侧柏3种乡土树种开展了造林试验,通过对成活率、保存率、当年苗木新梢生长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树种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造林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同一树种在阳坡和阴坡上的造林效果也表现不同,整体上以阴坡的造林效果好于阳坡的效果,各树种以刺槐的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最大,说明刺槐的适应能力强,适合在北方干旱地区荒山上作为主要造林树种。也可以根据当地造林时的实际情况进行造林树种的搭配。  相似文献   

10.
鲁中山区不同立地条件下侧柏、赤松、刺槐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鲁中山区侧柏、赤松、刺槐三个树种为研究对象,分六种立地类型进行标准地和解析木调查,采用控制变量法,运用SPSS20.0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树种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刺槐树高、胸径、材积平均生长量均高于赤松和侧柏,另赤松高于侧柏;对研究涉及的三个树种来说,阳坡生长量都大于阴坡;三个树种在鲁中山区生长状况总体良好,从生长量角度来说刺槐优于赤松,赤松优于侧柏。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更新造林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核桃枝条解剖结构与生长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核桃矮化性的鉴定及矮化砧的预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核桃嫁接树和实生树的生长特性及枝条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核桃品种嫁接树枝条结构与树体生长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核桃实生树枝条结构与生长势有一定的相关性,木质部面积所占比例与株高增长量、株高及干周均显著正相关;材皮比与株高增长量及株高显著正相关;髓部面积与株高和干周显著负相关;韧皮部面积与株高增长量显著负相关;导管密度与生长势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枝部材皮比及木质部面积所占比例可作为核桃实生树预测生长势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毛叶水栒子,水栒子与M_9的枝条组织解剖构造和砧木对甜黄魁、金冠及红星苹果幼树枝、叶、果实的生长动态、树体大小、叶片组织解剖构造和叶内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以及外界条件的作用。研究结果证明,毛叶水栒子和水栒子是苹果的极矮化砧,嫁接在栒子和M_9上的苹果幼树生育期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砧木的组织解剖构造有一定相关性,同时证明栒子较M_9抗旱。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云南6种常见轻质木材的解剖构造进行研究,从微观和宏观2方面进行观察识别,并说明其木材的工艺性质及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植物水力系统需要对不断变化的水分环境做出适应性调整,因此,量化植物水力性状与木质部解剖结构在不同水分状况下的关系,将有助于理解植物的适应策略。  方法  以亚热带7种裸子植物和7种被子植物为研究材料,对比分析不同生境中(自然生境和人工生境)植物的栓塞抗性(植物导水率损失50%的水势)、输水效率和解剖结构的性状差异,探究植物水力性状与木质部解剖结构的关系。  结果  ① 在不同生境下,自然生境植物的输水效率(Ks)较大,栓塞抗性(P50)较小,且植物解剖结构性状对不同生境植物水力性状具有一定指示性。② 相关性分析表明:被子植物的导管水力直径、导管密度与Ks、P50呈显著相关(P<0.05),但相关性在不同生境下呈相反趋势;裸子植物的管胞水力直径、管胞密度与Ks、P50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生境中具有相同趋势。  结论  在湿润区内,植物通过增加输水效率以适应相对干旱环境的生存策略可能较为普遍。木质部结构与功能的差异可能是同一生境下植物水分策略存在差异的原因。图6表2参43  相似文献   

15.
采用林木数量遗传方法特别是方差分析法对尚未结果的柚6a生苗树体、叶片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的测算,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研究中涉及的叶片形态、解剖、叶绿素含量3类12个性状的相同组合不同单株间多数性状均有显著差异存在,而组合间差异不显著;从测定的7个树体性状来看组合间差异明显;且树冠体积、树高、叶幕厚、枝条长度4个性状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均大,遗传力、遗传增益均较高;同时遗传力大小也表现叶解剖结构性状>叶绿素含量性状>叶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相同环境中不同树种采取的水分适应策略多样性,为适地适树造林提供参考.[方法]在山东省高唐地区选取分别在根系分布深度、材性和生长速度方面有着较大差异的4个典型适生树种,元宝枫、紫叶李、毛白杨和刺槐.比较了4个树种叶片的水力学特性和等水评价,其中水力学特性包括栓塞脆弱性参数,压力?容积(PV)曲线参数,水力结构...  相似文献   

17.
植物叶片结构与其耐阴性具有密切关系。为揭示浙江西部常见树种叶片对光环境的适应性,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制片法,比较观察了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乌桕Sapium sebiferum,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竹柏Podocarpus nag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和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等15个树种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水杉和红豆杉上、下表皮均为1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均不发达。马尾松叶片为2针1束,横截面为半圆形。②9个阔叶树种栅栏和海绵组织平均厚度最厚;木荷、乌桕和竹柏栅栏组织为1层,短尾柯、杜英、石栎和浙江楠为2层,苦槠和乌冈栎栅栏组织最发达,为3层;海绵组织均排列疏松。③灌木树种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排序均为红叶石楠>美丽胡枝子>红花檵木。④对15个树种叶片解剖结构特征进行聚类分析,认为竹柏为耐荫树种;马尾松为强阳性树种;乌桕、红叶石楠、苦槠、乌冈栎归类为阳性树种;短尾柯、美丽胡枝子、浙江楠、杜英、木荷、水杉、红豆杉、石栎和红花檵木归为中性树种。研究结果可为调控现有马尾松单优群落的结构组成,恢复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地带性森林植被提供理论依据。图2表1参17  相似文献   

18.
以关帝山次生林区森林交错带群落为研究对象, 运用Excel软件, 对森林交错带群落林木年龄结构做直方图, 并用多项式模型对群落内各树种的年龄结构进行拟合, 根据结构分析, 研究了各交错带群落的年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研究地区的森林交错带群落可分别处于群落演替的前期、中前期、中期、中后期、后期5个阶段。在整个演替过程中, 交错带群落内各树种的年龄结构变化不相同, 分别表现出同龄和异龄结构特征。对群落年龄结构绘制直方图, 用多项式模型拟合后, 落叶松、白桦和山杨的年龄曲线依次为反J型、正态分布型和右偏正态分布型3种, 云杉的年龄曲线变化依次为反J型和右偏双峰态分布型2种。交错带群落内各树种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主要由各树种的生态学特性、自然稀疏过程和树种的迁入过程决定, 此外, 自然和人为干扰也是引起各树种年龄结构波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拟探究楸树木质部边材解剖结构的轴向变化规律,为深入理解阔叶树种的水分传导机制提供参考,并为楸树人工林的栽培、中国特有温带珍贵优质用材树种的保护及木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株楸树为研究对象,自基部向上采集树干0、1.3、3.8、6.3、8.8、11.3 m共6个高度处的边材样品,分别测量边材面积、制备横向及弦向显微切片,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测量导管腔直径、导管密度等木质部解剖结构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研究木质部解剖特征间的相互关系,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木质部解剖特征的轴向变化规律。结果(1)早材导管腔直径、早晚材导管密度随高度变化不显著,但早材导管腔直径随取样高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导管密度则有相反趋势。最大早晚材导管腔直径、晚材导管腔直径、纹孔膜直径随树高增加而显著减小。(2)随树高增加,边材面积与导管水力直径均显著减小。(3)边材面积、纹孔膜直径均与导管水力直径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楸树木质部水分疏导组织构造特征的轴向变化主要表现在边材面积、导管特征和纹孔膜特征3个方面。楸树生长轮明显,早晚材导管腔直径差异较大,早材比晚材变异幅度更大。最大导管腔直径的轴向变化显著,导管密度的轴向变化不显著,边材面积和纹孔膜直径的轴向变化显著。综合来看,楸树基部导管相对大而疏,边材面积大,上部导管相对小而多,边材面积小。这是楸树木质部结构适应长距离输水功能的一种优化设计,以降低树木栓塞化风险,提高水分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7年12月与2008年6月长江口上海附近海域采集的海水样品,使用27F和1492R两种通用引物对海洋微生物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直接扩增,克隆并测序,构建细菌16S rRNA文库,通过NCBI数据库的基因比对,区分微生物种群,并使用Mega 4.0软件利用16S rRNA序列建立微生物的分子发育树。通过直接提取DNA进行扩增的方法,共检测出17个属的53种不同微生物,微生物种群结构随温度变化明显,优势种随温度变化有所不同,在不同季节水温下,微生物优势种优势明显;冬季以不动杆菌属为优势种群,分子发育树体现的遗传差异性较小;夏季微生物种群结构较复杂,其中以希瓦氏菌属及假单胞菌属为优势种群,分子发育树体现的遗传差异性较大;微生物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