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1992-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及武汉、荆州、襄樊气象站的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杂交中籼稻生殖期间各种气象要素与年度间结实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种气象要素对水稻年度间结实率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相关程度依次为7-9月份累计日照时数、7-8月份日平均地温和7-9月份日平均昼夜温差;7-9月份累计日照时数与结实率的相关系数为0.715 8,达极显著水平;7-9月份的累计日照时数x_6对结实率y有最大的直接正效应(x_6→x_6→y=1.617 3).  相似文献   

2.
以1990~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及武汉、荆州、寰樊气象站的资料为依据,分析各种气象要素对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种气象要素对水稻产量波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力依次为7~9月份累计蒸发量、8~9月份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和7~9月份累计日照时数;②7~9月份累计蒸发量与水稻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799 7,达极显著水平;③7~9月份的累计蒸发量x5对产量y有最大的直接正效应(x5→x5→y=1.358 6).  相似文献   

3.
早稻结实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小曼  吴炫科  王超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363-3364,3367
[目的]科学地利用气候资源,以保证早稻高产稳产。[方法]应用1993~2008年柳州沙塘早稻生育状况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对早稻开花期、乳熟前期和乳熟后期的平均日最高气温、平均日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与水稻空壳率、秕谷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早稻各生育期气象要素对早稻结实率的影响。[结果]早稻空壳率随着开花期平均日照时数的增加而减少;秕谷率随着乳熟前期平均日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乳熟后期平均日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平均日照时数的增加而减少。[结论]早稻结实率与气象因子相关。根据其变化适当地进行人工调节,可降低早稻空壳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以1990—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及武汉、荆州、襄阳气象站的气象要素测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均对杂交中籼稻产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气象要素与杂交中籼稻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产年份要求杂交中籼稻在生殖期间日平均日照时间不少于6.4 h,日平均蒸发量不低于5.5 mm,日平均地温在30.0~32.5℃,日平均气温在27.0~28.3℃,日平均昼夜温差大于7.5℃,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累计降雨量应在100~220 mm范围内。高产年份必须是各种气象要素都处在适宜范围的最佳组合,若一项或多项气象要素指标没有达到上述适宜范围就会导致低产或中产。  相似文献   

5.
气象要素与马铃薯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2003~2007年5年间的降雨量、日照时数、积温3个主要气象要素与马铃薯克新2号的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及不同月份间主要气象要素与试验品种产量、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年度间3个气象要素与产量呈正相关,而每年的5、8月份降雨量是影响试验材料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总的看来淀粉含量与不同月份间降雨量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不同月份间降雨量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负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各气象因子对蚕豆年度产量的影响程度,利用1986—2007年、2010—2016年湟源县农业气象观测站蚕豆观测地段产量资料和湟源县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各气象因子与蚕豆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种气象因子影响产量波动从大到小依次是6—8月累计降水量、≥0℃积温、气温日较差、累计日照时数、日平均地温、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5—8月累计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477 0,达到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为0.446 0,达到极显著水平。5—8月累计降水量对产量有最大的直接正相关(0.478 0),可导致蚕豆年度间产量波动幅度为33.2%。  相似文献   

7.
在成都温江开展以杂交水稻宜香优2115为试验品种的分期播种实验,结合气象要素分析不同播期的灌浆速率变化特征及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开花前期(开花15d)的灌浆速率高于后期,开花15d时灌浆速率达高峰占70%以上;经试验分析不同阶段积温、累计日最高气温、累计日最低气温、累计气温日较差和累计日照时数在灌浆结实期与灌浆速率具有较强相关性,即温度要素对水稻灌浆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不同播期热量和温度要素的差异,是影响水稻的灌浆速率的主要因素,且对水稻灌浆前期的影响大于中后期。  相似文献   

8.
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产量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毕节地区 1961~ 2 0 0 0年 40a间水稻产量与其生育期间气温、降雨量、日照等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9月上旬均温、5月上旬降雨量及 9月上旬日照时数与水稻产量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是影响水稻产量的最主要气象要素。结合产量丰歉年型提出了水稻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穗型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6个大穗型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分期播种,考察大穗型水稻品种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对环境的响应以及与生育期间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结实率逐渐降低,千粒重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结实率主要受盛花当天和开花前后2 d和3 d这个时间段的温度及日照时数的影响,千粒重主要受减数分裂期的温度和灌浆期的温度和日照时数的影响。结实率与开花前后2 d和3 d的温度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减数分裂期日最高温度和高温日数呈显著负相关。千粒重受气象因子的影响较结实率小,且均存在品种间差异。综合分析结实率和千粒重两个指标,筛选出两个综合表现较好,在长江流域地区有发展潜力的大穗型水稻品种,即R-2和J1307。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穗型水稻品种的结实机理,筛选、推广和合理种植大穗型水稻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1 ~ 1993、2012 ~2014年郯城中华银杏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郯城银杏生长气象条件及最佳观赏期特点,结果表明,郯城的气温、地温、光照条件均适合银杏生长发育;5~ 10月的降水量及相对湿度条件也均适合银杏生长发育,但5~10月的月极端最高气温均高于28℃,所以栽培中要注意防御高温.郯城银杏最佳观赏期平均开始时间是10月13 ~ 14日,最早的是10月7日,最晚的是10月19日;最佳观赏期平均持续时间是17 d,最长的是26d,最短的是8d.开始时间与持续时间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19.开始时间与前期日均温、总降水量、总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长期累积效应数据的相关性不明显,与临近一周的日均温、平均气温日较差、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短期效应数据均呈显著负相关;持续时间与前期总降水量、总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长期累积效应数据的相关性不明显,与前期日均温、短期临近一周的日均温、平均气温日较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临近一周的降水量、期间日照时数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67个籼型杂交组合进行高温处理,各组合的结实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降幅均达极显著水平,结实率大于60%且结实率降幅小于30%的组合有8个,占供试组合总数的11.94%。研究还表明,热害对籼型杂交组合结实率的影响与其亲缘有关。  相似文献   

12.
氮肥用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氮素水平下小麦穗部籽粒发育变化规律,为小麦高产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5~2006年,以大穗型小麦品种矮早8和多穗型品种周麦18为供试品种,设3个氮素水平,分别为180、2403、00 kg/hm2,研究了2种不同穗型的小麦品种籽粒结实粒数、小穗粒重、小穗单粒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供试品种在3个不同氮肥水平下小穗粒重、结实粒数随穗位的上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中下部小穗粒重、结实粒数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中上部与上部小穗;平均单粒重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小穗单粒重最大的穗位低于小穗粒重最大的穗位。对于大穗型品种,小穗粒重和结实粒数表现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对于多穗型品种,小穗粒重表现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小穗结实粒数的影响呈现出不明显的趋势。增施氮肥对提高大穗型品种小穗粒重、结实粒数的效应更明显。[结论]籽粒在穗部的位置决定了小麦穗部籽粒结实与物质积累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量化小麦穗部籽粒产量的调控途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多倍体水稻的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高结实水稻杂交组合PSR120 F2代群体的结实率,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按结实率和分子标记基因型对PSR120 F2单株进行动态聚类,研究结实率与标记基因型的关系,并探索标记的杂合度与结实率的相关性。[结果]PSR120的F2代结实率的变异范围较大,而F1代的结实率变异范围不大,这表明与结实率有关的基因在F2代发生了分离。结实率的分布不对称,结实率较高的单株所占比例较大。根据结实率,可将PSR120 F2单株分为高结实率组和低结实组。水稻植株的杂合度越高,平均结实率就高。在低结实率组中,杂合度与结实率呈线性正相关,而在高结实率组中二者呈负相关。[结论]PSR120 F2代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态环境下一串红的结实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道城  巨霞  唐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65-1067
[目的]为西宁地区的一串红采种提供依据。[方法]以一串红皇帝系列品种为材料,定植于大棚、露地、荫棚、地膜覆盖4种生态环境,测定初花后不同时间的结实率,探索各生态环境下的结实规律。[结果]试验得出,各生态环境下第l小花序主花的结实率均高于第2小花序主花的结实率;始花后5、10d,露地各节位的结实率高于其他生态环境;始花后15d,荫棚1~4节的主花结实率最高,露地7~9节最高。始花后20、25、30d,荫棚与地膜主花结实率均较高。地膜环境下侧花各时间段的结实率也都较高。[结论]一串红各时期的主花和侧花结实率与光照强度及地温有关,不同生态环境的最高结实率出现在开花后的不同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菜心种子的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为EMS诱变技术在菜心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方面及丰富菜心种质资源选育提供支持。【方法】设4种不同浓度的EMS溶液(0.2%,0.4%,0.6%和0.8%)和3种不同处理时间(8、12和16 h)共12个组合,诱变处理2个菜心自交系(C40和小80天)的种子,并对诱变后代出苗率和结籽株比例进行分析,筛选EMS诱变菜心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随着EMS浓度的增加,菜心种子成苗率和结籽株比例逐渐降低。诱变处理8 h,EMS浓度为0.6%时,C40和小80天菜心的成苗率分别65%和70%,结籽株比例分别为13%和31%;EMS浓度升高至0.8%时,C40菜心的成苗率降至50%,2个菜心材料的结籽株比例均低于20%。随着EMS处理时间的延长,菜心种子成苗率和结籽株比例逐渐降低。EMS处理浓度为0.4%时,诱变12 h,2个菜心材料(C40和小80天)的成苗率均为75%,结籽株比例分别为30%和45%;诱变16 h,C40和小80天菜心的成苗率分别降至60%和55%,结籽株比例均低于20%。EMS诱变处理不仅抑制成苗率,还严重影响结实情况。根据成苗率和M1群体植株的结籽株比例,并保证最大诱变效率和突变体群体,确定菜心种子EMS诱变处理的最佳条件为0.4% EMS诱变处理12 h。不同基因型菜心材料对EMS的耐受性不同,生长势强的菜心材料EMS处理的时间或浓度可适当增大或降低。采用最佳诱变条件处理3000粒小80天菜心种子,在M1群体中出现黄化、白化、皱缩、矮化及嵌合等变异性状,M1群体包含500个突变株系。随机选取种子量大的M1群体中176个家系,构建包含2110个单株的M2群体,在M2群体中发现94个突变单株,总的突变频率为4.3%。其中,叶片叶色或形状突变的单株61株,株型变异的单株共31株,花色突变的单株2株。【结论】利用EMS诱变菜心种子有明显效果,构建的菜心EMS突变体库表型变异丰富,尤其是出现株型紧凑,叶色浓绿的有益突变,可用于菜心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  相似文献   

16.
糜子化学杀雄剂筛选及杀雄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榆糜2号为材料,研究22种药剂对糜子的杀雄效应,为糜子化杀剂筛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杀雄剂的杀雄效果有差异,在参试的22种药剂中,豆草特和SQ-1诱导雄性不育率均超过95%;当剂量增大时,雄性不育率与杂交率升高,但自然授粉结实率降低;SQ-1在不同剂量处理条件下,自然授粉结实率差异较大,豆草特较小;喷施SQ-1后,糜子农艺性状改变不明显,而豆草特对糜子的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6个不同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并对它们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张颖角度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和0.936.(2)柱头外露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8383.张颖时间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132.张颖角度和午前花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亦都为正值,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648和0.0271.柱头生活力系数和包颈粒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均为负值,直接通径系数分别是-0.4811和-0.10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初结果林分树体结果母枝性状变化规律与结实能力的关系,为科学控梢、培养结果母枝及提高种实产量提供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源村香榧初结果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树势间和层面间的结果母枝性状、结果母枝粗度及长度区间分布、枝叶矿质元素质量分数与结果指标的关系。  结果  中庸树的结果母枝粗度最大,其结果母枝长度显著高于弱势树(P<0.05);不同树势树体的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差异显著(P<0.05),弱势树的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较高,强壮树的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较低;树冠上层的结果母枝粗度和长度最大,下层最小(P<0.05),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在不同冠层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而且在不同树势的树体间表现不同,其中坐果率在中庸树和弱势树体的树冠下层最高;结果母枝粗度1.91 ~ 2.50 mm、长度5.51 ~ 8.70 cm的2代果总数和膨大果数量最多,且坐果率与结果母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此外,在枝叶矿质营养特征方面,不同树势树体枝叶的氮质量分数之间差异显著(P<0.05),6月中庸树势树体枝叶的氮质量分数最高;钙质量分数与结果母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坐果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生产实践中,培养中庸树型,适当控制结果母枝长度和树体高度,有利于香榧坐果率、混合芽比例的提高;保留粗度1.91~3.10 mm、长度5.51~11.90 cm的结果母枝,对提高香榧坐果率、产量有重要意义;施钙肥,对促进香榧种子生长和提高坐果率有重要作用。图3表8参21  相似文献   

19.
以直立穗型水稻辽粳5号、辽粳454和弯曲穗型品种辽盐1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源库处理,对两种水稻品种的结实性与源库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品种间结实率差异显著,辽粳5号低于辽盐16号,辽粳454结实率最高;不同部位籽粒结实率不同,上部结实率高于中下部,一次枝梗的结实率比较稳定,中下部二次枝梗的结实率较低;减源处理后,辽粳5号结实率下降最明显,辽盐16号居中,辽粳454次之;减库处理后,辽粳5号、辽盐16号结实率最高,而辽粳454略有下降;剪去剑叶,辽盐16号、辽粳5号结实率下降明显;相反,剪去一半倒二叶和倒三叶,则有利于其结实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