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畜牧兽医》2013,(1):36-36
<正>阿拉善俗有骆驼之乡美誉,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环境、管理、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双峰驼数量大幅度下降,全盟骆驼由最高峰1982年的25万峰下降到最低峰2002年的4.3万峰。阿拉善双峰驼资源濒危问题引起了国家、自治区的高度关注,2002年阿拉善双峰驼被列为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8年农业部批准成立国家级阿拉善双峰驼保护区和保种场。特别是其中的白骆驼引起国家畜禽牧草种质资源利用中心的高度重视。阿拉善双峰驼种驼场于1990年正式成立,有高中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0余人,承担双峰驼保护、育种、良种推广、基础科研及产品开发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3.
一、引言一九五二年冬季作者与张思敏、王肇西共四人,接受西北畜牧局任务,赴宁夏省研究「驼蝇疫」(骆驼锥虫病)包括治疗试验及初步治疗推广工作。在此等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掌握该省骆驼体重之估计方法,但当时尚无前人工作,可资参考,因此迫于需要,我们初步订出本文所报 相似文献
4.
5.
韦世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12):24-24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下拨190万元骆驼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阿拉善骆驼保护区和种驼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对这一国家级畜种品种资源的合理保护,促进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家畜行为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中都日益受到重视。阿拉善双峰驼是我国的优良地方品种,为了给其科学饲养管理、本品种选育和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我们于1988年5—6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许维毅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9,(3):36-38
柴达木双峰驼与国内其它驼种相比,具有适应青藏高原生态的许多特点。躯干较粗壮,血、心、肺等较重,血液几项主要测值较高,毛纤维中细毛比值较高,体表单位面积毛纤维数较多,深色毛比例较大。这些特点构成了柴达木驼适应青藏高原冷季长、昼夜温差大、干旱、辐射强等生态条件的生理基础。因而,柴达木驼不失为全国优良驼种类型之一,应加以保存、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对165峰柴达木双峰驼的溶血液进行了血红蛋白分型,发现其血红蛋白由泳动速度快的粗大浓染带A和泳动速度较慢的细小的淡染带B两部分组成。血红蛋白A部分呈单态,而B部分有B_1和B_2两种变异体,显现HbB_1和HbB_1B_2两种电泳型,其中HbB_1B_2为优势型,占94.54%。HbA、HbB_1和HbB_2的相对电泳迁移率分别为0.393、0.250和0.214。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阿拉善双峰驼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进一步探讨阿拉善双峰驼MSTN基因的结构及功能,试验采用5对引物对阿拉善双峰驼MSTN基因进行PCR扩增,所得产物进行序列拼接,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阿拉善双峰驼MSTN基因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其编码蛋白信号肽、跨膜位置、亚细胞定位等进行分析,并讨论了阿拉善双峰驼与其他物种MSTN氨基酸序列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阿拉善双峰驼MSTN基因长7.3 kb,1~581 bp为第一外显子区,2 384~2 757 bp为第二外显子区,4 800~6 737 bp为第三外显子区。阿拉善双峰驼MSTN蛋白属于疏水性不稳定蛋白,18~19位氨基酸是最有可能的剪切位点,作为信号肽的可能性很大;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22.40%,延伸链占26.67%,β-转角占7.73%,无规则卷曲占43.20%;阿拉善双峰驼MSTN蛋白有1个跨膜结构区域,其功能域可能位于278~375位氨基酸处。阿拉善双峰驼MSTN基因与哺乳类及灵长类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猪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高达99.2%)。说明阿拉善双峰驼MSTN基因编码的蛋白符合一般TGF-β超家族的结构特征,并符合已知MSTN蛋白的结构特征,与猪、灵长类及反刍类动物的分子进化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8)
<正>阿拉善双峰驼是阿拉善的地方良种,数量居全国之首。由于骆驼独特的生理、生活特性,适应在贫瘠的草原上生长繁衍,饲养成本低,报酬高,倍受阿拉善各族人民的喜爱。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已成为优良地方品种。为了养驼业的发展,对阿拉善双骆驼寄生虫及防治进行了调研工作。1自然概况阿拉善左旗(驼乡)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03°21'~106°51',北纬 相似文献
18.
驼奶食品以其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著称于世.其传统制作技术是阿拉善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对于现代食品工艺技术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促进驼奶产业的发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一、目的阿拉善双峰驼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原始品种,具有毛、肉、役、乳多种生产性能。由于机械运输事业的发展和驼毛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骆驼的役用价值退居次要,提高产毛量就成为育种工作的重点。骆驼繁殖周期长,两年1胎。怀孕期、哺乳期均影响绒毛产量。骆驼体成熟晚、产毛量变化大。为了摸清繁殖母驼不同生理阶段的产毛量变化规律及育成母驼产毛量增加的特点。1987年3月至6月在本所试验群进行了母驼产毛量的研究工作。二、材料和方法随机方法确定怀孕期和哺乳期母驼各13峰,育成母驼17峰。供测试骆驼体侧编号、收毛袋编号、每驼固定毛袋。收毛结束后将鬃、鬣、嗉、肘、峰尖、绒毛分开抖净沙杂,达到收购标准,分别称重记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