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读壶翁     
我知壶翁,在二年前,偶在一家茶文化的刊物上,看到有关壶翁的报道,“壶翁”便留在我的心中,并以为以翁称者,自然是一位老者,以“壶翁”自称,自然是一位资深的紫砂壶艺家。出于对紫砂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对心仪已久的壶翁和他的壶,由喜爱进而变得有些渴望了。终于,我收到了寄自台湾的《壶翁茗壶集》,当时激动的情绪和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捧读三过,始知壶翁者,真名邱显裕,1950年生人,台湾颖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自1991年开始,多次在台举办个人壶艺展,得誉颇多。我想,邱先生的以“壶翁”为号,是自己为求毕生精力致力于紫砂…  相似文献   

2.
在喜迎祖国五十华诞之际,由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蒋蓉、汪寅仙、谭泉海、徐汉堂和吕尧臣联袂创制的紫砂陶艺精品《跨世纪壶》在陶都江苏宜兴出炉了,目前正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99江苏陶艺展”上展出。此壶壶嘴作“2”字,三只壶脚由三个“0’’所组成,合为2000年。壶嘴又作成龙头样,以示2000年为龙年。壶盖顶端为“世纪”两字。壶体上凌驾着一个大半个圆形的提梁,含意跨越世纪之意。壶盖边上连续刻上一圈不同篆书的“禧’字,以表“千禧之年”的兆头。这只壶的底部刻有六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姓名。整个一只千禧壶浑…  相似文献   

3.
"曼生壶"是中国紫砂壶艺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它从清朝乾隆时期出现,至今影响深远,其中的数款经典壶型被众多紫砂壶艺家认为是紫砂壶中的"巅峰之作",不断被后人仿制,其主要创制者——陈鸿寿也被誉为"中国紫砂历史上四大高峰时期的领军人"。"情味"一词最先应用于对抒情文学的评价,后来被文艺批评家阐释为一个美学范畴,是对抒情文学审美价值的一种高度概括。本文主要从"曼生壶"的壶型、题材和创作意旨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炼"曼生壶"审美中的情味要素,并总结出"曼生壶"之情味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5,(4):103-104,114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是李白暮年写的诗。其中“壶中日月”是指道家生活的仙境。当然这“壶”不是紫砂壶。传说中紫砂壶的问世,是和一个怪异的和尚有关。和尚“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后隐去,村叟发现是“果备五色,灿若披锦”的紫砂泥。紫砂泥的出现,附会在一个怪并和尚身上,把做壶用泥“神”化了。其实紫砂泥是经宜兴陶工祖祖辈辈的长期实践发现的,用“本山土砂”制壶,“能发真茶之色香味”。紫砂泥并非泥土,它是矿体,是一种块状岩石,开采时质坚如岩石,是一种水云母、石英、高岭石类黏土,含较多铁矿物,含铁量高,助燃荆含量低,与陶土相差较大,这些紫砂泥都是夹杂在其他泥土矿中,大约开采1千吨原料,才能得到1吨紫砂泥,开采后,还要用机械和人工反复加工,才可成为制壶用的熟泥。  相似文献   

5.
朱郁华 《农业考古》2003,(2):114-118
文人与紫砂壶在门类众多的茶具中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内涵的莫过于宜兴紫砂茗壶。它不仅具有泡茶的特殊功能 ,更重要的还在于有一定的文化品味 ,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饮茶工具。紫砂茗壶在其制作和发展过程中 ,不断受到同时代文人茶客的干预 ,吐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并以它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茶人、文人艺术家、收藏家的殊爱和青睐。紫砂茗壶不轻浮、不媚俗、不眩耀 ,它的气质与文人追求“天然去雕饰”极为相近 ,体现出紫砂壶的冰肌玉骨与文人的默契。反过来 ,文人茶客古雅精致的品味也影响了紫砂壶的艺术风格 ,他们的审美导向促使制造者不断创…  相似文献   

6.
古玟 《农业考古》2001,(4):98-100
“茗注莫妙於砂 ,壶之精者又莫过於阳羡”。明代李渔这般评价紫砂壶 ,对于紫砂壶迷来说 ,小小一把紫砂壶又岂是一个精字了得 ?“新买来的一把壶 ,初时是被它的外型吸引 ,待用它泡茶后 ,壶的味道就慢慢渗出 ,此时再看这把‘养过’的壶 ,是不舍得送人的。”紫砂迷这般说。他们口中“养过”的壶 ,亦即是以茶浇壶 ,紫砂壶的色泽慢慢产生变化。一把好壶在有心人“养过”后 ,会用之愈久 ,光亮愈新 ,色泽愈沉。亦有的壶痴是“不见则已 ,一见爱不释手 ;不集也罢 ,一集终生不休 !”集有逾千把壶的林志宏 ,想必是这“终生不休”的壶痴之一。在林志宏的…  相似文献   

7.
时大彬,号少山,又称大彬、时彬。他是继供春之后知名度和影响最大的人。后人提及他的作品皆赞不绝口。诸如:“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更有人推崇他为“明代良陶让一时”。大彬的作品存世不多,文物鉴赏和紫砂爱好者视“时壶”为珍品,是因为“时壶”在当时和后世的  相似文献   

8.
《阳羡茗壶系》成书于明代末年,由学者周高起所撰。就历史学和工艺学而论,该书尽管存在编排不甚合理、记述不够完整等不足,但它却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紫砂茗壶的专论之作,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并且,该书的编撰,不仅在宜兴紫砂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在整个中国陶瓷史和茶文化史上,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标题上“千载一时”的“时”,指的是明代制壶艺人时大彬。明清文人有关紫砂器的笔记、诗文里,对时大彬的赞誉可谓俯拾即是,下面信手拈来几句: “时壶名远甚,即遐陬绝域犹知之。其制始于供春,壶式古朴风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后则如陈壶、徐壶,皆不能仿佛大彬万一矣。”这是明代陈贞慧《秋国杂佩》中的记载。“明代良陶让一时。”明代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里,尊时大彬为“大家”。“余不及见供春手制,见大彬壶,叹观止矣。”清代乾隆年间著有《阳羡名陶录》的吴骞,对时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陶都———宜兴是一个具有七千多年制陶史的风水宝地。其山中多出产紫砂矿石。以其矿练制成土,品质优良,抟土制壶,未能有出其右者。若从明代正德年间起,宜兴的紫砂壶艺术也不过五百年,然而壶为之用,经由煮水、泡茶、把玩、审美,由平常百姓日用陶器不断繁衍出文人书画金石之载体,且饮且读,我们不敢再小视砂壶。  相似文献   

11.
壶痴壶怪许四海上海虹口区收藏学会蓝翔1992年12月18日,是个不平凡的一天,上海第一家由私人创办的博物馆──四海壶具博物馆,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对外开放。在此前,上海也有几家所谓的私人博物馆,可陈列的收藏品仅有几平方,至多十几平方,只能...  相似文献   

12.
紫砂茶壶之所以广泛地被人们爱好,赏玩,收藏,我想不仅在于它是一种饮茶器皿,更在于它是一种集诗文、书法、绘画、雕塑、篆刻于一身的艺术品,是文人、画家、陶艺师溶合一起的艺术结晶。由香港“雨竹堂”顾大豹、蔡立群促成,最近在陶都宜兴问世的“陆俨少杜甫诗意八珍壶”可说是这方面的一个创举。它是香港“雨竹堂”为敬贺国画大师陆俨少八十大寿和上海嘉定县“陆俨少艺术院”落成特意组织制作的。每套壶八个款式,每壶都镌刻有陆老根据自选的杜甫诗意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初,我应广东东莞文化讲坛的邀请进行一次"壶茶共赏、风雅紫砂"文化周末活动.汪寅仙、史俊棠等紫砂工艺名人携带明清及现代名家的紫砂壶160余件,进行为期15天的展示,以推动城市文明的建设和进一步弘扬茶与紫砂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东坡提梁壶”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它与苏东坡的一些轶事趣闻有关。传说苏东坡曾四次到过宜兴,深深地被宜兴的山山水水所吸引,他曾在《乞常州宜兴居住得准》中表达了他的“归老湖山曲,躬耕二顷田,自种十年水”的愿望。在宜兴期间,他在游览、讲学、作诗之余,常常邀请二三知好,煮茶品茗。他依据品茗时的情况,别出心裁地构思了一种“提梁壶”,请当地紫砂艺人精心制作,烧制而成。这种茶壶可用三根杆子支撑,悬挂空中,燃薪煮茶。当茶香四溢时,踞座品之,倍添情趣。“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佳句,便是苏东坡登山抒怀  相似文献   

15.
千姿百态的紫砂茗壶钮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和人体工学、材料学、物理学、陶瓷工艺学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也与美学、民俗学、心理学、商品学、营销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时代的流行元素及艺术特色.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儒家所追求的社会美与道家所追求的自然美之间有着相互补充的可能,都有着慰藉情感.  相似文献   

16.
"心在荒村中听雨,脚在都市里急行"。你在追逐些什么?找到了吗?迷失了吗?在沉静的紫砂上,在袅袅的茶烟里,慌乱的心安了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背起行囊,揣上一把壶,让心跟着自由的脚,去丈量世界吧……  相似文献   

17.
郑毅 《农业考古》2012,(5):81-83
紫砂,最初是因茶而诞生的。文人墨客在浅饮轻酌之中不仅成就了紫砂的精魂,而且也成就了紫砂壶在历史舞台上的流光溢彩;同时,文人的参与也洗却了紫砂的缸瓦土气。从明、清到当代,紫砂与艺人的合作佳话,以及文人在紫砂大师的作品上挥毫泼墨、精雕细琢,不仅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品位,而且还传播了中华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健  相似文献   

18.
紫泥清韵     
我喜欢五彩的紫砂泥 ,喜欢用紫砂泥做的壶 ,紫砂壶具已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伴侣。我像孩子一样 ,调皮地玩着紫砂 ,贪婪地藏壶、玩壶和制壶。潜移默化中竟在上海的商界选择了经营紫砂这一行。喝茶既满足了我生理上的需要 ,也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齿颊留香、满口生津的好茶水 ,点点滴滴渗入我的心田 ,让我情发自然地与人交流。我觉得喝茶人虽没有喝红酒人的潇洒 ,也没有喝咖啡人的典雅 ,但永远是最斯文、最从容、最宁静。既然喝茶对人如此有利 ,配一把好壶就更为重要了。于是 ,我选择了紫砂壶。紫砂壶不仅有良好的透气性 ,还泡茶不走味、储茶…  相似文献   

19.
由上海著名壶具收藏家、紫砂陶艺术家许四海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家四海壶具博物馆,已于去年10月在上海市兴国路322号开馆。壶具博物馆展示了从原始彩陶到明清紫砂壶千余件精品。其中的孟臣壶、大亨壶、曼生壶等均系稀世珍宝。馆内同时还陈列了中国当代制壶大师顾景舟、蒋蓉等人的代表作。馆长许四海说:“建立四海壶具博物馆,是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华壶文化,填补国内国际空  相似文献   

20.
羊年伊始,上海‘四海茶具馆’内鲜花争艳,水仙溢香,荡漾着一派盎然的新春气息。红木陈列橱内,一把把古朴典雅、款式优美的紫砂名壶,弥散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情韵。难怪远道慕名而来的台湾著名画家李奇茂教授边欣赏边连连对‘四海茶具馆’王人许四海说:‘我今天太高兴了,太愉快了,这里真是集天下名壶之大成!’被称为‘江南壶怪’的许四海,近年来以精湛的构思、多变的造型、考究的做工,制作了不少紫砂艺术壶。同时,他更以丰富的名壶收藏而名扬海内外,在台湾紫砂界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次李奇茂教授来上海开画展,虽然时间短暂、活动日程表排得满满的,但自称是‘壶迷’的李教授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