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岑溪市大部分农民过去规模饲养肉鸡,从出壳雏鸡到出栏鸡都习惯将公、母鸡混合在一起喂养,这种饲养方法是不够科学的。从调查大部分养鸡户获益的实践经验中体现出,科学的饲养除了喂料和管理之外,应该是从出壳雏鸡起分公、母鸡分群饲养到出栏,这样可以提高成活率、饲料利用率、肉鸡商品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如马路镇义垌村民黎文龙,他从1988年开始饲养肉鸡至今,每年出栏肉鸡一万多羽,盈利五万多元。他就是从买出壳雏鸡起,要种鸡场把公、母雏鸡分开装笼,运到家里分开公、母雏各一个育雏室进行育雏。脱温后放到林果等山坡地上散养,也是各一个山坡饲养到出栏,所以他养鸡效益好,许多养鸡户到他家参观学习,仿他的方法饲养。  相似文献   

2.
优素精是抗球虫病药,同时还有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肉鸡生长等作用.在饲料中可以从一日龄起一直添加到出栏前二天.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添加量过大,也会造成肉鸡中毒、死亡.去年3月20日,我市陶堰乡田芦村一养鸡户,因误将优素精当作酵母粉添加,造成雏鸡中毒事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该户饲养的是红宝肉鸡,400只左右,15日龄.因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这批雏鸡白痢病比较严重,一直用药不断.为了增加雏鸡的食欲,提  相似文献   

3.
我国肉鸡主要是白羽快大肉鸡,自九十年代以来发展很快,尤其公司(基地)+农场的放养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后,年商品鸡出栏约达30多亿只。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提高饲养指标,降低饲养成本,从而使利益最大化是公司与农户最关心的问题。公母分开饲养的方式作为能够充分发挥鸡只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国内许多学者研究也表明,雏鸡自出壳起,公  相似文献   

4.
商品肉鸡的生产周期是从出壳至52~56d出栏,育雏期是从出壳至42d。育出期占整个生产周期的70%时间,雏鸡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雏鸡阶段的饲养管理在整个商品肉鸡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雏鸡的成活率和健康状况是判定雏鸡阶段饲养管理的两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顾成军 《兽医导刊》2016,(20):225-226
饲养蛋鸡应该从雏鸡饲养就开始做起,从雏鸡到到产蛋鸡,每一个环节的都要讲究科学.对于广大养鸡户来说,蛋鸡的产蛋性能的好坏,关系到养殖效益.所以,从育成期至产蛋期的管理即产蛋初期的管理关系到产蛋期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鸡群的总体性能,提高产蛋率,加强预产期(产蛋初期)的管理,就成为蛋鸡生产中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蛋鸡生产中,母鸡的生产效益远高于公鸡;而在肉鸡生产中,公鸡的生产效益远高于母鸡.因此,如何在雏鸡出壳及鸡胚发育阶段对其进行性别鉴定,并根据生产需要对不同性别雏鸡进行重新配置和合理处理.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事肉鸡饲养多年,并尝试对化店镇焦某的养鸡场饲养的二批肉鸡实行定时定量喂养,小有收益,现提出供同仁参考。1定时定量喂料的意义养鸡上的定时定量喂料就是“饥饿饲养法”,即在鸡的饲养过程中,给鸡适当的断料时间,让鸡在下一次采食前有饥饿感。实际上是更合理、更科学的用好饲料,使鸡吃下去的饲料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鸡肉,最大限度地提高饲养效益,降低饲养成本。实践证明,按传统饲喂的肉鸡出售时,公母鸡体重一般相差500克。而通过定时定量饲养的肉鸡,个体差异不大,公母鸡差异不超过100克,便于集中出售。通过定时定量饲养,使鸡在一定时…  相似文献   

8.
养鸡产业的效益是处决于二大因素,一是市场行情,二是饲养管理,在饲养管理上,提高成活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料肉比、料蛋比等,对养鸡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非常重要,本人通过对部分养鸡场的试验,发现在饲料中添加糖,有以下好处,可供广大养鸡户参考。1有利育雏在雏鸡出壳第1d,饮8%蔗糖水溶液,可延缓腹腔内卵黄的吸收速度,有利于雏鸡早期生长发育。2提高成活率1周龄内雏鸡经过长途运输,进入育雏室后15h内,喂饲含抗生素,维生素及8%蔗糖液,可提高成生率。3提高产蛋率将蜜糖用水稀释后均匀拌入日粮中饲喂母鸡,每天每只鸡用蜜糖1g可提高产蛋率…  相似文献   

9.
公、母分群饲养是养鸡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在肉鸡生产中,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公鸡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明显超过母鸡,饲料转化能力也明显比母鸡高,如果这时仍然是公、母混群饲养,公、母鸡的营养需要将由于单一种饲养而不能同时得到满足,公鸡的生长就会受到阻碍.饲养期较长的鸡群,当群居次  相似文献   

10.
选择好的雏鸡是保障养殖效益的关键。对于肉鸡养殖户而言,雏鸡质量将直接影响鸡群出栏体重、料肉比、饲养周期等进而影响其养殖效益。对于蛋鸡养殖户来讲,鸡雏质量就显得更加重要了,鸡雏质量不好可影响蛋鸡开产日龄、产蛋高峰持续期,产蛋率等。有的养鸡户引进鸡苗时,只求便宜,不求质量,或者过分追求某个品种而对场家没有进行筛选,常发生鸡苗存活率低,弱雏适应能力差,生长慢,饲料转化率低、饲养效益低等不良后果,而且容易带入疫病,不易管理。因此,要选择信誉好的大型种鸡场健康鸡群所繁殖的雏鸡。  相似文献   

11.
家庭“流水式”肉鸡饲养技术,就是育雏、育肥分室进行,雏鸡在育雏室培育28目龄后,全群同时转入育肥舍饲养至出栏,腾出的育雏室又接纳雏鸡培育。这样,循环“流水式”作业.不但加快了肉鸡饲养批次.而且提高了鸡舍的利用率。由于全进全出,消毒彻底,大大降低了雏鸡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1肉用仔鸡生产的特点1.1早期生长速度快在正常条件下,肉用仔鸡的早期生长速度十分迅速,一般出壳时体重40g,饲养37d后体重可达2kg左右,大约是出壳时体重的50倍,饲养56d时,平均体重可达3kg以上。随着肉鸡遗传育种的进步,饲养管理的改善,在今后10年内有可能使肉用仔鸡的生长速度在30d内达到1.82kg的高水准。1.2饲养周期短在国内,肉用仔鸡从雏鸡出壳起,饲养到6~7周龄达到上市的标准体重,出售完毕后经2周空舍并打扫、清洗、消毒后再进鸡。这样基本上是9周就可以饲养一批肉鸡,一幢鸡舍1年至少可周转5~6批次。  相似文献   

13.
肉鸡由于生长快,出栏周期短,肉鸡疾病种类多且发生率高。近期肉鸡出栏价格高,养殖户为了增加利润,采用“套养”方式,就是在肉鸡出栏前,补栏雏鸡,有的养鸡户在一个鸡舍内同时有小、中、大鸡的现象,极易造成鸡只间,大小鸡间交叉感染、重复感染的现象。养殖户尽管采取了多种治疗措施,但治疗效果有时不理想,后期治疗用药不当还造成了药物残留,影响肉鸡出栏,延长了饲养周期,增加了饲养成本。所以,鸡病还是提倡“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平时多采取一些预防保健措施,充分提高肉鸡自身的免疫力,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笔者根据多年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经历,总结了肉鸡养殖的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4.
鸡性连锁矮小基因(sex-linked dwarf gene,dw基因)纯合显性时可降低饲料消耗。试验选用A系黄羽肉鸡作为父本,含有dw基因的两系杂交黄羽肉鸡DYJ作为母本,开展三元杂交试验,并以快速型黄羽肉鸡(CON)为对照,评价dw基因用于黄羽肉鸡生产的杂交效果。试验组ADYJ和对照组CON各300只雏鸡同一日龄进舍,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至7周龄出栏,饲养期间记录各周龄体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出栏后全群称重并随机抽取两组公、母鸡各15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并评价dw基因用于黄羽肉鸡杂交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CON组7周龄体重为1 623.3 g,试验组ADYJ为1 690.4 g,虽高于CON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CON组7周龄料肉比为2.31,试验组ADYJ组为2.26,低于CON组。屠宰性能比较发现,ADYJ公、母鸡胸肌率分别为23.4%和24.2%,均极显著高于CON组公、母鸡的胸肌率(17.1%和18.3%,P0.01);ADYJ公、母鸡半净膛率分别为77.6%和7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6.3%和74.9%,P0.05);ADYJ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87.4%和87.6%,均显著高于CON组(86.4%和86.0%,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公、母鸡的腹脂率与腿肌率差异均不显著。经济成本核算结果显示,ADYJ为9.65元/只,较CON组低0.33元/只。由此可见,dw基因用于黄羽肉鸡品系杂交可显著提高黄羽肉鸡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育雏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还关系着整个肉鸡生长过程。因此,养好雏鸡必须从育雏抓起,掌握好科学的育雏技术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  相似文献   

16.
岑溪市农家饲养肉鸡都在林果山上办场,从脱温鸡起在山上散养。为了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喂自配混合料,自购原料,加上自家农副产品,进行配合,自配料不会假,鸡吃后无公害,生产出绿色安全食品,这种食品很受消费者青睐,易销售、卖价高,目前岑溪三黄鸡、项鸡、阉鸡每千克卖18元以上,比外来黄羽肉鸡高一倍,而且产品供不应求。据部分养鸡场介绍,从脱温鸡开始喂自配料到出栏,比买商品料喂养,每羽肉鸡单饲料一项就少花三元钱。个别养鸡场对技术等不够重视,购原料质量差、饲料配方不科学、加工调制方法不规范等,养殖效益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所在县区肉鸡饲养业如雨后春笋。据统计,全县年肉鸡出栏量达1600万只以上。但是饲养肉鸡经济效益不高是困扰养殖户的难题,如何提高饲养经济效益是广大养殖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几点体会和看法仅供参考。一郾控制饲养规模我县区绝大多数养鸡户均采用塑料大棚式养殖。饲养规模的大小一定要根据自已现有的资金和技术而定,切不可盲目。一般情况下初养鸡以1000~1500只为宜。随着养殖批次的增加和经验的成熟可适量增加。二郾注意雏鸡的安全运输尤其是冬夏季节,更要把握好鸡苗的运输问题。1郾底箱鸡苗的受冻问题目前大多数鸡苗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肉鸡养殖因其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饲料报酬高而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欢迎。但是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对育成率和整个养鸡生产效益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肉鸡养殖中,必须做好育雏准备和饲养管理,以提高雏鸡的育成率,增加肉鸡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雏鸡从第7周开始到20周龄左右时,称育成期。目前,农村一些初养鸡户,往往忽视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造成鸡只过肥或过瘦,开产过早或过迟,致使鸡群难以持续高产,影响饲养效益的提高。现将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技术阐述如下。一、适宜的饲养方式。农村小规模的专业户养鸡,育成期采用地面散养最好。这种  相似文献   

20.
岑溪市农家饲养肉鸡都在林果山上办场,从脱温鸡起在山上散养。为了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喂自配混合料,自购原料,加上自家农副产品,进行配合,自配料不会假,鸡吃后无公害,生产出绿色安全食品,这种食品很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