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斑点叉尾鮰是我国80年代引进的一个优良品种。1997年平山县岗南鱼种场引进了斑点叉尾鮰原种,今年采用其二代作为亲本进行繁殖并取得了成功,孵化时间从6月中旬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现将繁殖孵化过程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主要对斑点叉尾新品种"江丰1号"的苗种人工孵化及所需的设施进行简单阐述。此鱼4龄性成熟,繁殖季节为5-8月,水温19~30℃,最适温度为23~25℃。人工放置卵巢,受精卵(卵径3毫米)黏性强,不规则块状,人工定时取出,在孵化槽中模拟池塘环境进行孵化,在水温23~25℃,6~7天孵出鱼苗。刚孵化的卵黄苗约10毫米,再经过驯化池进行两天左右的驯化,可以进行池塘放养育苗。一、亲鱼选育1.挑选亲鱼应4龄以上,个体重1.5千克以  相似文献   

3.
2005~2007年,我们在济宁市水产名优良种研究试验推广基地连续3年开展了斑点叉尾鮰繁育工作,累计繁育优质鮰鱼苗20余万尾,总结出了适宜本地开展的规模化鮰繁育技术,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鮰繁育技术的成功。现将2007年度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亲鱼培育   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亲鱼池面积3~5亩,每亩放养60~80尾,约150~200kg,同时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既可促进其怀卵,又能使之顺利越冬.冬天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尚能少量摄食,须适量投喂一些饲料.……  相似文献   

5.
陈若军 《齐鲁渔业》2007,24(1):11-12
斑点叉尾又称美国鮰、沟鲶、河鲶,隶属于鲶形目,鲶科,为淡水温水性鱼类。从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作为饲养鱼类以来,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现将其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鮰规模化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点叉尾鮰,学名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esque) ,英文名Channel Catfish,原产于美国,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鮰科,由我国湖北省率先引进并获得驯养、繁殖、养殖成功。斑点叉尾鮰目前已在全国推广,但在规模化繁育方面,普遍存在产卵率低,孵化率低,苗种成活率低等“三低”状况。  相似文献   

7.
斑点叉尾鮰规模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亲鱼培育1.选择亲鱼池斑点叉尾鮰亲鱼池,同时也作为产卵池。亲鱼池面积以5~10亩,水深1.5~2.0米为好。要求靠近孵化车间,便于收集运送卵块;淤泥较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每池要配备增氧机、投饲机及水泵。  相似文献   

8.
王文彬 《齐鲁渔业》2008,25(2):20-21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及肉质鲜美等特点,属大型温水性淡水鱼类,为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所推崇。该鱼养殖中种苗尤其是大规格种苗是关键,通常情况下亲鱼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中均能自然产卵和受精,目前有的地方由于繁育鱼苗的亲本引进时间过长,出现退化变异、病害增多等现象,故其苗种繁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江林源 《水利渔业》2006,26(3):48-49
从池塘养殖的成鱼中选择亲鱼,培育至3龄以上,自然受精、人工孵化。4月上旬获第1批受精卵,经4d室内孵化。出苗36万尾,培育至7~8cm 32.4万尾,成活率达90%。比湖北地区产苗时间提前1个多月。  相似文献   

10.
斑点叉尾鱼回是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 ,1 984年引入我国 ,经过多年研究及推广养殖 ,证实该种鱼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我场于 1 997年至 1 999年从外地购进鱼种 1 0万尾 ,分别在 4# 、5 # 、1 # 池塘进行小规模养殖 ,养殖中曾出现过因营养缺乏而发生的烂尾、神经痉挛、畸形 ,甚至停止生长、死亡等现象 ,经过会诊治疗 ,调整饲料配方取得明显的效果。1 试验条件与方法1 1 池塘条件本试验池选用的是渔业养殖公司二组的4# 、5 # 、1 # ,面积分别为 3亩、3亩、5 9亩 ,形状为长方形 ,平均水深 1 7m。池塘水源为本水库底层水 ,每口池都能排…  相似文献   

11.
12.
我们于2006年承担了“80:20斑点叉尾鮰鱼种养至商品鱼试验”,现总结如下:一、试验地点本试验在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示范基地进行,使用3口面积均为2.5亩的池塘,池塘平均水深1.5米。所有的试验池塘都备有增氧和换水设备,以防止出现低溶氧综合症。鱼种放养前,做好清塘工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美国斑点叉尾生物学特性、盐碱地池塘养殖、饵料配制、与家鱼混养等技术。在20亩池塘中,平均亩产成鱼505.8kg,其中烟357.6kg,平均规格0.44kg/尾,平均增长60倍以上,每亩纯利3034.了6元。1994年专家鉴定认为,产量、效益、增长速度均达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antatus)属鲶形目,卵枯黄色,受精后呈粘性,结成铁状卵块。目前,美欧等主要养殖国家,人工繁殖通常采用池塘自然产卵人工孵化,孵化使用多种类型的孵化器。我们在1992~1993课题试验期间,采用池塘放置产卵巢诱导亲鱼产卵,用水车式水动力孵化器孵化,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斑点叉尾鮰     
《内陆水产》1992,(1):39-40
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鲶,属鲶形目,鮰科鱼类。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斑点叉尾鮰体形较长,头部较小,吻稍尖,体表光滑无鳞,侧线完全,具有脂鳍一个,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鱼体之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的斑点逐步变得不明显或消失。头部上下鮰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以口角须最长,鼻须最短。为杂食性底栖鱼类,喜于弱光条件下集群摄食。池塘饲养主要摄食人工配合饵料,同时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常见的有底栖动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和有机碎屑等。适温范围为0—38℃,最适生长温度为18—34℃。溶氧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属鲶形目、鮰科、叉尾鮰属.原产于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分地区,是美国的主要养殖鱼类,不仅适应淡水水域,也能进入半咸水域生活,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引入我国,经过多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斑点叉尾鮰养殖已发展到我国20多个省、市.  相似文献   

17.
斑点叉尾鮰是我市外向型渔业的主要养殖品种,又是2004年省三项工程《斑点叉尾鮰产业化链式开发》项目的实施品种,我所从2003年便开始斑点叉尾鮰夏花的工厂化培育试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该试验成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1年笔者在新疆石河子大泉沟水库开展了网箱养殖斑点叉尾试验。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水体条件大泉沟水库为平原型灌溉用水库,最大库容4200万米3,年水交换量大,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常年保持在7毫克/升以上。网箱设置区水深5.0米。1.2网箱制作网箱选用双层聚乙烯网箱,网箱1.5厘米,规格2米×3米×1.1米。箱底距底20厘米以下缝制一层窗网,以防饵料散失。网箱中设置1个饵料台。网箱6只,面积共36米2,呈“一”字形排列,两端用锚固定。网箱间距4米,距岸300米。1.3饲料配制鱼粉2…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区斑点叉尾鮰鱼苗供应自给率低的状况,于2000年~2002年在那马水产中试基地进行了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技术试验。2000年9月选择后备亲鱼198尾,培育至次年4~5月间产卵,共获得卵块35块,产卵率为35.4%,平均受精率87%,孵化出卵黄苗36万尾,培育至2.8cm规格时存活34.4万尾,成活率95.6%。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鲴具有生长快、杂食性、耐寒、易养易捕、肉质鲜美细嫩,骨刺少等优点,是一个很有养殖前途的优良品种。1986年从湖北省引入广东以后,因种苗问题,一直停留在试养阶段,效益不显著。1990年1月顺德县乐从镇沙滘管理区养鱼专业户廖炳德,在佛山市水产局工程师指导下,进行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鲴试验。试验池面积3.5亩,放养斑点叉尾鲴鱼种5080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