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科技在生产中的贡献率,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内涵。跨入新世纪,一直承担着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任务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理所当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政府还在农广校增挂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牌子。今天,玉溪市、县两级政府把以农村实施科技教育的培训工作摆到与抓烤烟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赋予了农广校新的使命,怎样深化教学改革,使农广教育持续和谐的发展,成了每一位农广人关注的问题。挑战与机遇,摆在会泽农广校面前,在面临生源急剧滑坡,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联合办学为我校带来了新发展。几年来,会泽农广校通过调查市场需求,拓展办学渠道,将联合办学的新活力注入到原有的办学中,培养了大批农广学子,为全县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4.
发挥农广校办学体系优势 拓展农广校生存发展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挥体系优势 谋求自身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建立了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农广校办学体系,且各县级分校在乡镇设教学班.20多年来农广校的体系优势促进了农广校的壮大和发展,这种优势在农广校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坚持和发扬广大. 相似文献
5.
6.
农广校是农业成人中等教育的主体,其办学规模受到高校招生人数增加和全日制中专生源日显不足的挑战,以及中国近期内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的影响。因此,农广校要实现培育跨世纪扎根农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从办学多元化、农业中等教育资源重组出发,构建新的办学模式。一、强强联合我国中等农业教育资源的现状,一方面巨大的物质资产沉淀,有过剩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资源使用效率低。只有通过改革盘活资源存量,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提高效率和调动积极性,使农业教育得到增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现有农业教育资源进行规模组合,… 相似文献
7.
8.
9.
10.
做好农广校招生与办学工作,一方面要稳定办学规模,做好招生工作,主要的措施有:从“351”工程等项目中挖掘出生源;围绕非农专业,积极开发新专业;进一步巩固已有专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安排学员就业为目标,抓好劳务输出,强化服务功能;依靠各种力量,深化联合办学,拓宽招生渠道;协调好中专后继续教育的政策问题。另一方面,要狠抓教学改革,搞好教学管理,主要的措施有落实教学计划;抓好阅卷环节,反馈教学信息;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抓好教学班建设;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抓考务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是提高教师使用现代媒体技术的能力问题,也是教师要用新思维施教的客观需要。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的教学方式,逐步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员学会自己获取所需要知识的工具和信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中国入世、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竞争日趋激烈.农广校如何在这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学校办好、办出特色?这是整个农广系统普遍关心、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办学要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紧密配合,积极争取领导重视、政策倾斜 目前,我国农村愚、弱、贫、穷现象仍十分突出,中国入世后,农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WTO规则将限制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的贸易补贴,政府只有通过增加对农民教育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和产品技术含量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因此,我们要以加入WTO为契机,把人才培养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协助政府做好应对工作,将农村沉重的入口包袱化为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县级农广校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究,分析影响县级农广校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新时期加快建设县级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弥勒县农广校办学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勒县农广校办学二十六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为弥勒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目前在办学中已出现了困难,制约了发展。通过分析农广校办学中存在的困难,探索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9日,全市农广校系统工作会议在市委西院四楼会议室隆重召开,各县(市)区农广校校长以及市农广校全体教职工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农广校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大.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办学模式,需从县情出发,从市场经济发展角度考虑,不能简单照搬和模仿,要在工作实践中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8.
实行职业技能鉴定是我国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行就业准入制度的前提条件。文章从工作实践经验出发,阐述了搞好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所必须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是面向广大农村、农业、农民办学的一所综合性学校。是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阵地。几十年来,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五级办学体系中的县级农广校,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学校实践看,只要抓住机遇,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与时俱进,适时更新办学思路,拓宽领域,县级农广校就能办好,而且会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