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清桐 《热带林业》2002,30(3):13-14
台湾桂竹一元重量表是地方性用表 ,通过研究永泰县台湾桂竹胸径与重量的相关关系编制出永泰县台湾桂竹一元重量表 ,该表经检验系统误差在±2%范围 ,可以适用于永泰县  相似文献   

2.
台湾桂竹是永泰县主要经济竹种之一,根据永泰县自然条件进行台湾桂竹施肥造林试验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台湾桂竹新竹株数差异极显著,对胸径、竹高的生长差异显著,对母竹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区组只对新竹竹高生长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宁国县竹类资源与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安徽省宁国县的竹类资源及其分布规律,经整理和鉴定采于其境内的460余份竹类标本,该县有竹类植物7属32种4变种子5变型,其中台湾桂竹Ph.bambusoidesSieb.etZuccPhyllostachysmakinoiHayata(PhyllostachysmakinoiHayata)河竹Ph.rivalisH.R.ZhaoetA.T.Liu,花秆早竹Ph.PraecoX.D.Chu  相似文献   

4.
台湾桂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设置标准地调查台湾桂竹各器官生物量,应用多种数学模型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台湾挂竹各器官生物量与竹高、枝下高、胸径、地径等一元、二元或多元回归相关模式。可用于一定立地条件下台湾桂竹的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5.
中国竹类维管束解剖形态的研究初报(之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五、散生竹类各分类群的维管束特征单轴型与复轴型地下茎,长期以来被分为两大类型,是竹类系统分类据点之一。但这两个类型从其维管束解剖形态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它们都同样具开放型与半开放型的典型维管束,(只有方竹属Chimonobambusa的个别种例外),毛竹属Phyllostachys虽然是单轴型的属,但我们也发现水竹Ph.heteroclada Oilv.桂竹Ph.bambusoides S.et Z.与台湾桂竹Ph.makinoi  相似文献   

6.
<正> 异岐蔗蝗(Hicroglyphus tonkinensis I、Bolivar)又称越北蔗蝗属直翅目(Orthop-tera)蝗科(Acrididae)。据报导主要为害甘蔗、水稻、茅草等禾本科植物。一九八四年在福安县发现严重为害丛生经济竹类—篓竹(又称台湾桂竹Phyllostachys makrnoi Hay-  相似文献   

7.
沙县位于福建中部偏西北,素有“青山绿水金沙县”的美誉。沙县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现有竹林面积43.3万亩。1997年至2005年,竹业产值从2、3亿元提高到7亿元。沙县主要经济竹种有10属63种,以散生竹毛竹资源为主,散生、丛生和混生竹种兼容并蓄,如麻竹、绿竹、四方竹、苦竹、茶秆竹、雷竹、石竹、黄甜竹、少穗竹、台湾桂竹、花毛竹、人面竹等。沙县竹农具有传统经营和加工利用竹子的悠久历史,但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沙县有竹无业,竹子仅作为农民的一项副业,加工利用停留在笋干、土纸和竹编生产生活用品上,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省临安太湖源竹种园引种的石竹、甜笋竹、雷竹、红竹、黄甜竹、高节竹、角竹、白哺鸡竹、乌哺鸡竹、水桂竹、黄皮刚竹、桂竹、四季竹等13个中小径笋用竹种的出笋成竹规律及其竹笋的营养成分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竹种出笋时间和昼夜生长节律不一致,雷竹和石竹笋期较早,黄甜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等笋期居中,黄皮刚竹和桂竹的笋期最晚;多表现出白天累计生长量大于夜间累计生长量的规律,而甜笋竹、红竹、水桂竹及乌哺鸡竹的昼夜节律却与之相反。不同竹种的竹笋营养成分含量不同,但均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而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本研究可为优良中小径散生笋用竹的引种扩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桂竹栽培实验,对桂竹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摸清了该竹种生长发育规律,模拟出其出笋及笋-幼竹高生长的数学模型,为桂竹的丰产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东蒙山竹类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引进竹种20种,经营在蒙山脚下3年的栽培,结果表明:早竹,凤尾竹,鹅毛竹,铺地竹等9种竹子能安全越冬,生长良好,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篌竹,矢竹等6种竹子略有冻害,但能越冬。毛金竹,桂竹等5种,竹子冻害严重,不能安全越冬,尤其是黎竹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1.
对尤溪县境内的主要竹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尤溪县境内人工栽培的主要竹种有5种:毛竹、绿竹、石竹、台湾桂竹、黄甜竹;野生自然分布面积最大的竹种为肿节少穗竹、苦竹。文章认为,应加大对乡土竹种资源的保护力度,开发利用市场前景好的竹种,尽早发挥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信阳地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区除地势较低洼的淮滨县外,各县都有大量桂竹(Phyllostachys prepingua Mclure)。据1984年不全完统计,桂竹林面积达17.74万亩,年砍竹材约3000余万斤。以往对竹子产量的计算,需要在砍伐后称重才可以得知产量,很不方便。我们通过对桂竹的胸径、秆高与重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找出了在不砍伐立竹的情况下,确定竹子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竹子锈病(竹杆锈病)(Stereostratumcorticiodes)又称竹褥病,危害淡竹、刚竹、桂竹等竹种。在我国发生较为广泛。病害多发生在竹杆中、下部或基部,发病严重时,竹杆中上部甚至小枝也会被害。每年11月至翌年春天病部产出土红色至棕黄色的冬孢子堆。?..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引种雷竹、早竹、高节竹、石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红哺鸡竹、台湾桂竹、黄甜竹、绿竹、四方竹等11个竹种。造林成活率、当年发笋率超过对照毛竹的有9个,平均成活率96.7%、发笋率49.4%;造林4年有8个竹种立竹度达到中型竹丰产笋用林标准。1996年移栽雷竹、早竹,造林3年立竹度达到了8030~9792株/hm2,销售母竹收入10800元/hm2,产出投入比1.12:1。本文介绍引种竹笋期、生长情况、经济效益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早园竹,及淡竹、水竹、桂竹、高节竹等其他小型竹,在皖西大别山区统称之为“元竹”,其在大别山区栽培经营时间悠久。六安市裕安区是江北“元竹”分布最广的县区之一,全区现有8万多亩,年产竹材近2万吨。1999~2005年,该区“元竹”开花由石婆店、独山镇开始,逐步蔓延到西河口、狮  相似文献   

16.
桂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耐寒、耐干旱瘠薄,是我国北方竹区优良的材用和绿化用竹种。河南省淅川县为了绿化荒山荒地,发展林业产业,在石漠化荒山地上开展了桂竹造林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石漠化荒山地上营造桂竹林是可行的;除了按照常规造林技术严格要求外,立地条件、母竹质量、造林后的管护措施等是桂竹造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桂竹(Pnyllostachys bambusoidesSieb.et Zucc)又称烂头竹、五月季.秆高可达10—11米,直径8—10厘米,为产量高、用途广、经济收益快的中型竹种.为了解决徐州地区的适生竹种问题,1973—1977年我们从各地引进24个竹种进行试验,据历年观测,其中以1977年春从旬容林场引进的桂竹生长最好.1984年4月调查每亩有立竹4,662株,平均高7.34米,直径3.2厘米,枝茂叶绿,生长很好,在当地起到了示范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一字仿象虫(Otidognathus dgidisFairmaire)又名杭州竹象虫,是浙江省毛竹的主要害虫之一,并危害刚竹、桂竹、淡竹及红竹等,在长江中下游各省亦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桂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又名刚竹、斑竹、五月季竹、大叶金竹等,原产我国中部和东南部,南起广西、云南,北达秦岭山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均有分布。桂竹栽培历史悠久,经济价值较大,是我国三大经济竹种(毛竹、桂竹、淡竹)之一。由于桂竹秆粗大,材质好,用途广,适应性强等特点,日本、美国、苏联、英国、朝鲜等国的部分地区,先后从中国引入栽培,一般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日本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虽然桂竹栽培的历史不同,地域各异,但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各国的桂竹发生了一次普遍性的开花现象。开花后桂竹逐渐枯死,产区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桂竹生产的一次灾害性事故,引起了国内外林业和植物学工作者的关注。1970年以来,我们对国内桂竹开花作了5省43县的调查,结合国外桂竹开花的情况,整理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绿竹开花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绿竹 (Dendroclamopsisoldhami)属禾本科竹亚科绿竹属 ,原产我国。集中分布浙江南部、台湾、福建及广西、广东等省。在浙江、台湾、福建 3省普遍栽培 ,是亚热带地区优良速生的笋材两用的丛生竹种之一。具有生长迅速、成林快、轮伐期短、笋体大、笋期长、产量高、营养丰富等优点。绿竹笋味鲜美 ,清凉解暑 ,同时具有降压、降脂、增强消化系统功能的作用 ,是夏秋两季深受群众喜爱的美味佳肴。绿竹竹材易降解 ,是应用前景广阔的造纸原料。近年来 ,以笋用林为主要经营目的的绿竹林发展很快 ,并取得丰富的经验 (郑郁善等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