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台湾补贴私人造林的办法1私人造林利不及费单按经济效益计算,台湾造林普遍感到利不及费,因此私人没有造林积极性。台湾大学森林系李国忠教授等以杉木造林为例,计算经营成本、经济收益和经营损益的结果表明,造林对林农毫无利润可言,平均每年每公顷尚需负担数千台币的...  相似文献   

2.
桉树纸浆用材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晓勇 《桉树科技》2007,24(1):8-15
通过雷州林业局现行14个桉树纸浆用材林培育模式的木材产量调查,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效益成本比3个财务动态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经济效益最高的培育模式是带垦整地方式、造林密度2505株.hm2、基肥为有机肥加P肥或1号肥的模式。不同无性系经济效益最高的是DH32-22,其次是LH1,再次是SH1和U6,最差是W5;不同经营区经济效益最高的是南部经营区,中部经营区次之,北部经营区最低;萌芽更新林分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植苗更新的林分。  相似文献   

3.
张鸿 《河南林业科技》2011,(3):28-30,39
以应用实践为基础,确定概念定义,对现有的混交造林模式理论基础概念含义进行了补充解释,对混交造林模式下的工程量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混交图式进行补充并提出了完整的的表达方法,首次引入单株种植面积的概念,在水土保持工程混交造林设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以及施工运用中提出了解决混交造林模式理论基础概念定义模糊不...  相似文献   

4.
对科尔沁沙地奈曼旗的6种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调查,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筛选出不同治理模式下综合效益最大的种植模式。选取14个评价指标,构建沙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对6种治理模式做出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沙棘—苦参治理模式在经济效益方面纯收益最大,投资回收期最短;生态效益方面,化肥使用量最低,服务价值大;社会效益方面,人均纯收入最高,收益稳定,农户易理解接受;综合效益方面,通过计算相对贴近度,大小依次为沙棘—苦参模式(0.697 9)>塞外红模式(0.593 1)>沙果模式(0.493 6)>元宝枫—万寿菊模式(0.490 4)>火炬树—万寿菊模式(0.425 1)>樟子松—万寿菊模式(0.319 9)。  相似文献   

5.
飞播造林的建设效益指飞播造林初期的投入和成林后所获得的结果,它包括飞播造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飞播造林的三大效益是飞播造林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也成为国内同行最为关切的一个问题。本文着重就陕西飞播造林的建设效益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1 陕西省飞播造林工作概述陕西飞播造林始于1958年,在经历了试  相似文献   

6.
针对攀西地区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 ,提出了适合不同立地条件的退耕还林的造林技术模式。论述了经济林模式、生态林模式、用材林模式和林草混交立体模式的适用立地条件、造林树种配置 ,并通过经济分析方法对攀西地区 1 4种主要退耕还林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7.
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的基线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定义、类型、准则和确定方法等方面论述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有关基线的问题;对目前确定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基线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提出建议:我国在进行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时,可采用半结构化的特定项目级基线方法来提高项目基线计算的一致性、可比性和总体质量.  相似文献   

8.
人工造林间接效益的计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傅新,叶进(西南农业大学)前言林业除能够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以外,还具有保护农田,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等多种有益的功能。因此,评价林业投资的经济效益不能单纯计算林业及其副产品的直接经济效益,还应该考虑林...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理统计学的原理,提出了全国人工造林、更新实绩核查的精度计算方法,据此计算出了东北监测区各省(区、市)1992年度人工造林更新面积合格率的抽样精度。通过对面积合格率估计值及其估计精度的比较,对各省(区、市)造林更新实绩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全国人工造林更新实绩核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对抽样方法的改进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持续经营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马尾松持续经营模式的基本框架,阐述了马尾松持续经营在节约造林成本,保持水土,持续发挥林地经济效益方面的可行性和基本技术路线,是“森林持续经营”理论在经营对象上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沙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科尔沁沙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的原则及其评价方法。并通过运用AHP层次评价法,对6种不同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2.
用大面积营林成本调查材料,通过模型计算得出用材林人工造林盈亏平衡价,与立木市场现价比较,从宏观上分析判断云南省人工造林经济效益现状、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针叶树良种基地在建设期投入、经营管理期投入、良种售出的直接效益和良种造林后的间接效益,以及投入与产出之比。针对承建单位经济效益小,而总体经济效益大,指出针叶树良种基地建设应着眼于总体经济效益,并提出逐步解决承建单位经济利益的问题及途径。  相似文献   

14.
提高杨树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的途径王永福,敖宝成,包宝成速生丰产林的经济效益包括丰产林的林木效益和间作效益之和,其影响因素很多。本文以哲盟杨树速生丰产林为例,从造林密度、间作和抚育管理等方面,探讨提高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的途径。一、合理设计造林密度造林密...  相似文献   

15.
蜀南山区珙县,是全国8个林业国际粮援造林项目县之一。自1982年接受世界粮食计划署2606-Ⅱ造林项目以来,严格按基建工程管理方式开展工程造林,迄今累计工程造林30万亩,基本做到了“设计规范化、苗木标准化、施工程序化,管理专业化。”那么,这项工程的技术经济效益究竟如何?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珙县工程造林,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管理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基本解决了良种繁育、造林抚育、病虫防治和护林管理等重大问题,初步形成了体系,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切实可行的,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干旱风沙区退耕地树种选择和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奇台县退耕还林树种单一、品质低、效益差的问题,以适宜树种选择和林种配置,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培育林地后续产业为目的,开展了干旱风沙区退耕地树种选择、抗旱造林技术试验研究,主要结论:干旱风沙区造林成活率较传统造林方法成活率提高20%-30%,保存率提高40%-50%;林草、林粮、林园(果)、林药等造林经营使林地直接经济效益提高达50%以上;梭梭更新复壮与节水灌溉造林组装配套,造林成活率提高了30%,造林成本为普通灌溉造林的20%;山杏嫁接更新改造直接经济效益提高50%以上;文冠果直播造林不仅提高了干旱区人工造林成活率加%以上,而且降低成本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对红松果材兼用林造林混交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红松与日本落叶松隔行混交造林,当日本落叶松达到工艺商品市场价值时,一次性采伐后,可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取较好利润,从而缩短投资周期,解决了营林生产中存在的红松结实前期无产出效益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林代芦造林技术与效益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江滩(包括洲滩)杨树造林技术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芦林混交,可以实现以林代芦的目的,造林密度越大,以林代芦的演替进程愈快;2.芦地造林改造了钉螺的革生环境,活螺密度较造林前下降21.3~91.1%,是控制钉螺的有效措施;3.采用林芦混交模式,林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比纯芦苇地高22.3~52.7%。  相似文献   

19.
森林经营模式评价方法——以甘肃小陇山林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原始群落或地带性顶极群落为模板,从反映技术先进性的空间利用程度、物种多样性、建群种竞争态势和树种组成以及体现生产可行性的投入与产出等方面提出森林经营模式有效性评价方法,并应用于甘肃省小陇山林区9种不同经营模式。结果表明:天然林采育择伐是最为有效的森林经营模式;在割灌造林模式中带状割灌造林明显优于全面割灌造林;在人工造林中树种选择以华山松为好,日本落叶松最差。本文提出的经营模式有效性评价方法既能反映技术上的先进性,又能体现生产上的可行性,不失为一种简洁明了的评价经营模式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省沙区林场主要树种造林模式的调查 ,从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入手 ,提出了小网格式造林是我省沙区林场今后的发展方向 ,同时提出了最佳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