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陆地棉(G.hirsutum)做母本,分别与瑟伯氏棉(G.thurberi)和克劳茨基棉(G. Klotzschianum)杂交,以陆地棉自交为对照,取杂交和自交授粉后二天的胚珠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胚珠和纤维的生长在遗传型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培养基之间差异明显。遗传型和培养基类型对成胚率都有明显影响。适当提高培养基中铵态氮与硝态氮之比,能提高成胚率。通过杂种胚珠培养,获得一定频率的正常杂种胚,并培养成杂种植株。为克服种间杂交不亲和性提供了成功的试验技术,同时探讨了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生理生化机理。  相似文献   

2.
以三元杂种〔(亚洲棉×比克氏棉 )×陆地棉〕和〔陆地棉× (亚洲棉×比克氏棉 )〕为母本 ,以陆地棉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 ,陆地棉花粉在三元杂种柱头上能顺利萌发 ,花粉管在花柱组织中生长并进入了胚珠到达胚囊 ,只是比陆地棉自交生长缓慢 ,受精百分率低 ,精核能进入卵核 ,但胚乳游离核分裂不正常 ,导致胚及胚乳解体 ,最后发生败育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以多胚优良品种为母本的杂种后代及以四倍体为亲本进行三倍体培育,本文以"红江橙"为母本,分别与沙田柚和柠檬(4x)进行了杂交,并对未成熟幼胚进行了离体培养。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的适宜培养时期不同,红江橙×沙田柚幼胚适宜离体培养时期为授粉后80 d,红江橙×柠檬(4x)幼胚适宜离体培养时期为授粉后85 d。而两组合的幼胚适宜培养基为MS+GA31.0 mg.L-1+6-BA 0.4 mg.L-1+7%蔗糖。通过幼胚离体培养两杂交组合共获得植株277株。  相似文献   

4.
食用百合种质创制及F1代杂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抗病、优质的食用百合新种质,以龙牙百合为母本,兰州百合和铁炮百合为父本,采用不同方式和时期授粉;子房发育60、86、98 d时,采集不同胚龄的胚珠接种于不同配方培养基中进行胚拯救;再用RAPD分子标记对胚拯救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杂种鉴定。结果表明:龙牙百合×兰州百合在开花后第4天采用切柱授粉效果较好,龙牙百合×铁炮百合采用常规方法授粉较好;胚拯救较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1/2MS+0.1 mg/L NAA +0.1 mg/L 6-BA,子房发育98 d时萌发率最高,极显著高于60 d和86 d的萌发率;分子检测结果显示,F1代具有典型的父本及母本条带,采用胚拯救技术可以创制食用百合新种质。  相似文献   

5.
无核葡萄胚珠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以无核葡萄为母本的9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及无核品种的实生后代进行了胚珠培养。结果表明,母本对胚萌发率起着关键作用;大果的胚珠萌发率高;金星无核的最佳胚珠培养基为N itsch+水解酪蛋白100mg/L+活性炭2.0g/L+IAA 1.8mg/L+GA 0.4mg/L+糖20g;喙切可以大大提高金星无核胚珠的萌发率。研究了异常苗、畸形苗、白化苗的成苗情况,确定了相应的成苗培养基;并建立了各杂交组合后代和不同品种的实生后代适宜的快繁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为将油菜中根肿病抗性基因CRR导入到甘蓝从而获得抗根肿病的结球甘蓝材料,以二倍体结球甘蓝与四倍体人工合成油菜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采用MS和B5培养基对杂交子房和胚珠进行胚挽救试验,研究不同取样时期、培养基、基因型以及暗处理对胚珠萌发率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法对杂交后代幼苗倍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胚珠培养优于子房培养。以人工合成油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获得的杂种苗数(57株)远多于反交组合(仅获得7株杂种苗)。子房培养取材时间以蕾期授粉后第10天为宜,以B1(B5+6-BA 1.5 mg/L+NAA 0.2 mg/L+水解酪蛋白0.5%+活性炭0.5%)培养基最好(萌发数6株);胚珠培养适宜取材时间为蕾期授粉后第11天,以M1(MS+6-BA 1.0 mg/L+NAA 0.1 mg/L+水解酪蛋白0.5%+活性炭0.5%)培养基最佳(萌发率13.55%)。胚珠经过暗处理(24 h)后萌发率明显提高。倍性鉴定结果显示,胚挽救获得的64株幼苗中有57株为三倍体植株(89.06%)。  相似文献   

7.
郑婷  程建徽  梅军霞  魏灵珠  吴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42-3843,3845
[目的]探讨无核葡萄品种离体培养的培养条件,并确定最佳取样时期.[方法]选取南方无核葡萄品种中5个自然授粉胚珠和4个杂交组合的胚珠为试材,通过形态学观察确定取样时间,探索适宜南方无核葡萄品种的胚挽救程序.[结果]适宜火焰无核×寒香蜜、碧香无核、火焰无核、奥迪亚无核等的胚挽救程序为授粉后30 ~40 d剥取胚珠接种在ER培养基,暗培养90d,取胚转入WPM培养基上成苗.[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幼胚离体发育和萌发成苗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切花百合杂种胚抢救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东方百合杂种系(O)、亚洲百合杂种系(A)、麝香百合杂种系(L)部分品种为试材,采用子房切片培养、带胎座胚珠培养、胚培养3种方法对系间杂种幼胚进行抢救,并对系内杂种胚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子房切片培养和带胎座胚珠培养可使OA,LA型部分杂种胚萌发,且带胎座胚珠培养优于子房切片培养,采用胚培养可使OA,LA,LO型部分杂种胚萌发,最终仅1株LO型杂种苗继续生长,其余杂种苗褐化死亡;OO型杂种胚适宜在胚龄50 d培养,AA,LL型杂种胚适宜在胚龄40 d培养,且0.01~0.1 mg/L NAA的添加对胚萌发是必要的,6-BA是否添加在不同杂交组合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百合远缘杂交的胚囊和胚胎发育及胚拯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蜡切片和子房切片培养方法,对百合杂交组合‘多安娜’ב西伯利亚’和‘普瑞头’ב雪皇后’授粉前后胚囊(胚胎)发育以及胚拯救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安娜’子房内成熟胚囊高峰期滞后于‘普瑞头’3 d左右,而开花后8、10 d时其保持成熟胚囊的比例高于后者。两杂交组合的双受精作用开始于授粉后10 d左右,较亚洲百合自交亲和组合晚,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受精后障碍。子房切片培养和胚珠培养仅使‘多安娜’ב西伯利亚’组合获得幼苗。授粉70 d后,两杂交组合都收获少量成熟种子,并经MS培养基培养30 d后萌发成苗。  相似文献   

10.
棉属远缘杂种胚珠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陆地棉自交、陆地棉×亚洲棉、陆地棉×瑟伯氏棉进行了胚珠培养的研究。遗传材料在生长速度、成胚率方面对培养基具有特异性;以陆地棉×亚洲棉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和氨基酸对胚生长的影响。IAA0.5-1ppm和脯氨酸0.1mM分别有效地提高了成胚率。NAA0.5ppm和谷氨酰胺0.1mM分别使正常胚的比例显著提高;胚珠培养会产生一些不正常胚,有些胚不能培养成苗;使用活性碳能有效地避免幼根发黑现象,促进根的生长和新根的发生;本文对胚珠培养的优越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棉花四个栽培种纤维发育早期扫描电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陆地棉(北农—1),海岛棉(8763依),中棉(完县紫杆)及草棉(金塔)四个栽培种开花前后的胚珠进行扫描电镜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当天在胚珠脊突处的表皮细胞首先分化突起,随后延至合点端和中部,最后在珠孔端,珠孔附近直到开花后数天未见突起。胚珠表皮细胞在突起前近似矩形或圆形,向外方突起时突起先呈球形,开花后两天伸长成纤维,先端变尖,四天时纤维把整个胚珠包被。观察8月19日开花当天早晨的胚珠,己见表皮有突起,而9月22日开花当天胚珠的表皮细胞则无突起,开花后一天才有突起。四个栽培棉种的胚珠在表皮细胞突起部位的先后和突起的时间上没有区别,但开花后两天突起的纤维,其长短、稀密、粗细等己初步显示各棉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将G染色体组的野生二倍体比克氏棉种与A染色体组的栽培二倍体亚洲棉种合成 [AG]复合染色体组亚比棉 ,再与 [AD]复合染色体组的陆地棉种、海岛棉种组合成 [A、D、G]三个染色体组的异源四倍体 ,拓宽了棉属遗传资源 ,为选育具有突破性状的棉花新品种创造培育出了新种质 ,并探索出棉属种间基因转育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棉花黄萎病菌菌系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4.
激素对陆地棉和海岛棉茎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AA,IBA,NAA,2,4-D对陆地棉和海岛棉茎尖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A,KT,ZT则抑制棉花茎尖培养,在一定激素浓度范围内,随着激素浓度的升高,对棉花茎尖培养过程中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继续增加激素浓度,虽对棉花茎尖培养不定根的形成仍有促进作用,但却抑制了地上部的生长.适合棉花茎尖培养的最佳激素和浓度为0.01~0.1 mg/L IBA.其中,在含有0.1 mg/LIBA的培养基中,陆地棉和海岛棉基因型间茎尖培养的效果存在着显著差异.以海岛棉不定根的形成能力较陆地棉容易,而地上部的长势则陆地棉优于海岛棉.其中,在陆地棉中又以浙506茎尖培养效果较好;泗棉3号相对较差.在海岛棉中,比马3-33茎尖培养效果较好,而米奴非10的茎尖培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棉花不同栽培种的光合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边江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1052-1054
对海岛棉海7124、亚洲棉金华中棉、非洲棉红心棉和陆地棉苏12这4个棉花栽培种的光合参数和叶片荧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棉花不同栽培种不同叶位叶的光合和荧光参数变化较大,海7124用倒10叶,金华中棉和红心棉用倒5叶,苏12用倒4叶做光合指标测定,可反映不同栽培种的光合特性。进一步考查光合、光量子效率、Fv/Fm和qp有关指标,都表现为海7124>苏12>金华中棉>红心棉,说明海7124具有高光效的特点,这为棉花的高光效杂交育种及生理指标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棉花海陆杂交种高支纱纤维特征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因素交叉式遗传交配设计,研究棉花海陆杂交F1代纤维品质性状中亲优势、超亲优势、竞争优势及平均显性度,结果表明:海陆杂交F1代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三大品质性状均可达到或超过海岛棉亲本;纤维整齐度也有所提高,伸长率与海岛棉相似,但不及陆地棉;皮棉产量也有较高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并有个别组合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显性度分析表明:纤维长度表现为超显性作用;其他各品质性状和皮棉产量因不同的遗传基础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异源胞质对陆地棉经济性状和抗虫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陆地棉中221和品质优良的海岛棉栽培品系海1杂交,并与陆地棉中221回交再连续自交,结合SSR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一套具有陆地棉背景并渐渗有海岛棉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试验对BC4F4株行的产量及纤维品质相关性状进行表型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产量性状间、纤维品质性状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产量性状与品质相关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通过铃重与棉纤维长度的关系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Cotton remains from four archeological sites in central coastal Peru, representing a time sequence from about 2500 to 1000 B.C., were compared with similar materials obtained from living wild and cultivated forms of Gossypium barbadense L. The comparison revealed that the archeological cotton samples were primitive forms of Gossypium barbadense, differing little from present-day wild forms of the same species. Although not the earliest cottons recorded for the New World, they appear to represent the earliest stages of cotton domestication yet recorded.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单倍体加倍能够使优良基因快速纯合,从而加快育种进程。海岛棉半配生殖品系vSg(vires centlymarkedsemigamyline)能够高频率产生单倍体。利用vSg作母本可以有效地诱导产生具有目标性状的单倍体。本研究以vSg与优良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组合F1代为亲本进行杂交,诱导产生既具有Bt基因又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的单倍体,并利用对Bt基因的检测和分子标记技术对目标单倍体进行了早期鉴定研究,为今后的单倍体加倍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