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应用生物制剂保根菌剂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经过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保根菌剂900-1500毫升,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在53%-83%,大豆公顷增产13.1%-38.1%。  相似文献   

2.
在套种大豆苗期进行了喷洒1%,5%的甲醇溶液和清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1%甲醇溶液的大豆比对照增产17.35%,经济效益显。  相似文献   

3.
大豆品种资源的抗盐碱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1986年~1990年对1020份大豆品种进行了抗盐性鉴定,经重复鉴定,筛选出耐盐渍大豆品种42份,占4.1%;高耐盐渍大豆品种11份,占1.1%,其中2份育成品种为吉林23和吉林31,占0.9%.试验表明:大豆品种的发芽期耐盐碱性和苗期耐盐碱性无相关性,大豆品种的抗旱性和耐盐碱性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997(P<0.01n=524)。  相似文献   

4.
大豆需硫特性及硫对大豆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硫明显提高大豆叶绿素含量,施硫处理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三叶期较对照平均增加17.0%,花期平均增加9.5%,鼓粒期平均增加1.0%,适当的施用硫肥能提高大豆光合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5.
轮作,连作及不同耕法对氮,磷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7-1992六年试验结果表明:轮作、连作氮、磷肥料利用率均以普耕最高,平均氮32.1%,磷12.4%,其次是深松为氮26.1%,磷9.1%;免耕最低为氮17.3%,磷6.2%,而连作高于轮作。供试作物氮甩利用率轮作:大豆〉玉米〉小麦;连作:小麦〉玉米〉大豆,磷肥利用率轮作、连作均为玉米〉小麦〉大豆。不同年份间氮、磷肥料利用率变化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氮、磷肥料利用率与7月份降水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滩涂上种植大豆,土壤含盐量0.75%时,6个大豆品种因土壤盐渍化而分批死亡。含盐量0.1%-0.27%时,各品种均能生长结实。土壤含盐0.27%时,大豆表现植株矮,叶片小,荚粒数相对减少。试验结果,通矮405品系在轻,中盐土上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克阔乐防除夏大豆地阔叶杂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阔乐防除夏大豆地阔叶杂草试验丁君兰1)侯宜泽1)刘晓声2)王忠红3)(1)安徽省农垦总公司,合肥230000;2)淮南乳品公司;3)寿西湖农场)为了解24%克阔乐乳油对大豆地阔叶杂草防效,笔者于1995年在寿西湖农场、淮南乳品公司安排了24%克阔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高产,稳产大豆品种合丰25产量动态模型。其模型达到了一级水平。经检验该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小于4.3%,最高精度达98%以上,可见利用GM(1.1)模型预测大豆产量具有现实可信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间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种的土地产出系数达1.107~1.547,其产值比大豆单种提高5.3% ~52.96% ,比玉米单种提高26.8% ~56.68% ;不同间作模式的粗蛋白总量排序为玉米花生> 玉米大豆> 玉米红薯,干物质总量排序为玉米红薯> 玉米花生> 玉米大豆;红壤稻田种植玉米等旱作物后,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水解氮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NaCl进行水稻,大豆土培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对大稻,大豆的生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超过一定浓度便产生危害,生育受阻,产量降低,当土壤NaCl含量为1500mg/kg时,水稻减产14.6%,为1000mg/kg时,大豆减产17.1%。  相似文献   

11.
12年(1987 ̄1998)的试验表明,在三江平原漂白冷凉淋溶土上种农作物,按传统的方法施用化肥,其增产作用小麦为24.9 ̄39.1%,玉米为14.2 ̄26.1%,大豆为13.2 ̄25.2%。年度之间差别较大豆为与水热条件有一定关系。其增产作用远低于中国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这主要与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时期大豆喷施百植津1号、2号、3号营养液不同浓度试验看出,该营养液对大豆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并可提高产量,其中以3号营养液效果最好,可增产13.7%。最佳喷施浓度为600倍液,以大豆结荚初期2次喷施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两种寄主作物的生育期对棉铃虫产卵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罩笼人工接蛾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的玉米和大豆对棉铃虫产卵选择表现出明显差异。在每区组8 对和16 对成虫接蛾密度下,开花期玉米的卵分布率分别为901 % 和861 % ,落卵部位主要集中在雄穗和叶片的正面;拔节期玉米的卵分布率分别为96 % 和135 % ,落卵部位主要集中在叶片的正面;苗期玉米的卵分布率分别为03 % 和04 % ,落卵部位全部集中在叶片的正面。相应地,在两种接蛾密度下,开花结荚期大豆的卵分布率分别为901 % 和727 % ,落卵部位主要集中在叶片的正反面及嫩头上;臌粒成熟期大豆的卵分布率分别为61 % 和217 % ,落卵部位主要集中在叶片的反面及豆荚上;分枝期大豆的卵分布率分别为38 % 和60 % ,落卵部位主要集中在叶片的正反面。  相似文献   

14.
在黑龙江省的黑河,安达,密山,汤原等9个市县,对大豆根潜蝇的种群数量与大豆重迎茬年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重迎茬加剧了大豆根潜蝇的危害,重茬1,2,3年的有虫株率分别比茬高14.8%,23.5%和25.5%,在大豆奶潜蝇的防治中,采用呋多福,甲多,大豆种衣剂,叶喷剂,绿肥和大豆硼肥等药剂进行防治,较对照明显降低了危害株率和有虫株率,对大豆根潜蝇防治效果达7.7%~88.5  相似文献   

15.
25%克多福种衣剂防治大豆病虫害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25%克多福种衣剂药种比1∶70包衣防治大豆病虫害,效果明显优于各对比药剂。具有药效谱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使用剂量以药种比1∶70为宜。  相似文献   

16.
搜集了浙江、江西、江苏等省产量较高的夏(秋)大豆优良品种80个,在临安、淳安、庆元等地造林后1~3年生杉木幼林中进行套种对比试验,临安试验点通过3a试验,根据品种高产性能和品种稳定性,并适当参考籽粒百粒重,选出6个高产稳产、适宜杉木幼林套种的优良大豆品种,其产量比指定对照品种野猪戳平均增产38.4%~76.4%,平均遗传增益30.8%~50.9%,庆元,淳安试验点,通过初试,分别初选出3~5个较好  相似文献   

17.
李布青  朱启升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4):357-359,381
报道了1995、1996年用农威防除豆田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和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用5%农威乳油675ml,对豆田主要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均有显著防效,综合防效达90%以上;对大豆安全,但需严格掌握使用剂量、时间和使用技术。大豆全生育期用药1次即可消除单、双子叶杂草的危害,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麦豆连作田套种油菜对大豆害虫及其天敌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86、1987和1990年在皖北麦豆连作的夏大豆产区进行了于小麦生长后期套种油菜的试验,结果表明:套种油菜可有效地增殖豆田天敌数量,较对照田高1.67~2.14倍,从而大豆害虫得到有效控制。百株蚜量较对照减少61.4%~73.3%(豆蚜大发生年份)和20%左右(豆蚜轻发生年份),豆天蛾数量减少36.8%~90%,大豆食心虫虫食粒率降低34.9%  相似文献   

19.
全脂大豆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生,熟全脂大豆对肉仔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将280只1日龄艾维茵(Avian)肉鸡雏随机分成7组,每组4个重复小群,每个重复小群10只鸡雏,饲喂含15%熟大豆,15%生大豆的试验日粮和对照(豆粕+豆油)日粮。结果表明:饲喂生大豆饲粮肉仔鸡日增重比饲喂对照和熟大豆饲粮肉仔鸡日增重分别降低了6.59%,10.73%,其饲料效率降低了10.52%.6.48%。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阿维菌素、苦参碱是国内防治病虫害较先进生物药,为验证其复配剂对大豆根腐病、大豆田地下害虫(主要是大豆根潜蝇、地老虎、蛴螬)的防治效果,采用大区直接对比试验方法,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抗病活化素对大豆出苗是安全的,并能明显提高大豆出苗率;对大豆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大豆根腐病防效达67%-94%,能减轻苗期地下害虫的危害,同时具有一定的增产提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