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蕊  李春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34-10536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过程中,自然保护区与其范围内及周边地域的村镇密切相关,如何能够使两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利的关系,使得自然保护区与村镇经济发展得到双赢,是该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区与区内村镇间的内在关系,提出自然保护区内村镇规划建设的3种情况。以衡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魏屯镇为例,提出镇域及镇址规划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业内的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村镇建设发展的历史和我国目前生态节能建设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具有我国文化传统的宏村古村落生态节能建设经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节能村镇建设发展的若干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节能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倪茜  师立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753-6754
以陕西财经学院为例,介绍了校园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阐述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规划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提出了校园规划构思。  相似文献   

4.
李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18-11619,11621
小城镇的空间发展应以经济要素与社会、文化、自然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为机制,其构成包括了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其空间发展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从整体考虑寻求空间发展方向,确定空间布局方式,构建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小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笔者以延安市长官庙乡集镇为例,强调在小城镇规划中应在挖掘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立足区域整体布局,着力使城镇空间形态与环境相衬,注重人文历史环境保护,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城镇可持续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土地规划和乡镇规划两者之间协调问题中存在的异同情况,并以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为例,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阜康市滋泥泉子镇的总体规划图、阜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等相关的图件和统计资料,实地分析调查"两规"在理论和实际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定量方法评价出滋泥泉子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协调程度。最后,对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两规"实行过程中如何更加协调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村镇体系规划方法研究——以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村镇体系与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差异在于村镇不能保证人口增长和集聚,存在人口迁出的现象。以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为例,应用第5次和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针对中国西南山区的特点探讨了村镇体系规划方法。并通过分析人口聚集度、人口商度和人口增减变化率3项指标,阐明了人口的流动性和增减特征,以人口为核心要素构建了乡镇区域定位评价体系,将乡镇分为重点镇、发展镇和一般镇,崇龛镇被评为"发展镇"。针对"发展镇"的特点,提出村镇体系规划应以兼顾村镇的生产与生活为目标,从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空间均衡发展4个维度构建场镇-中心村-基层村3级村镇体系,选取白沙村等4个村作为崇龛镇的中心村。研究提出了以人口为核心要素总体把握乡镇的区域定位,完善了村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丰富了村镇体系规划的理论研究,对于西南山区村镇体系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0年陕西省府谷县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及分析,表明府谷县生态略有盈余,但其恶化趋势值得关注;结合对生态足迹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提高生态承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贺建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33-5434
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而深刻的变革所导致的各种影响校园生态的矛盾日益彰显,把生态校园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加以确立,并积极寻求应对之策显得越发重要。该研究以咸阳市技术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生态规划的原则和实施角度探讨了如何规划构建生态的校园环境,并提出了具体的生态规划措施,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及形势。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爱清  李慧玲  卞新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78-1079,1127
生态文化必将成为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分析了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演替规律;阐明了生态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了应对近代农业现代化出现的农业发展可持续性减弱的趋势,提出了持续发展农业必须生态化,实现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全民生态友好行为的形成是生态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高意  马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89-1739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村镇生活垃圾对水体、大气、生态景观及人体健康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以黄土高原地区隆坊镇为例,分析了村镇生活垃圾的来源、产生量、危害及处理现状和问题,选择了适合该乡镇的垃圾处理技术,最后将镇域和村域单元相结合,总结了新农村与非新农村同镇区垃圾处理相结合的合理处理方式,达到村镇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小俸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80-6681
综合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模式、原则,以及生态安全的特性和问题,分析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土地、能源、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农业等生态安全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甄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93-1495,1506
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法来度量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足迹和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两大类,利用改进模型计算分析了2004~2006年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显示该地区旅游消费模式具有相对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生态思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传统居住区规划思想存在缺陷的分析,认为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相关规划规范的基础上,引入生态规划和设计的理念,深入研究规划区域内的各项生态因子,以设计出适合现代生活模式的新型宜居住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贵州省马场村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土地合理流转制度的建立、提高经济组织的合理化程度扣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为重要手段,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根本,而村级“再教育工程”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最终使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廖莹  沈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35-4137,4149
探讨了以湿地保护为导向的城市公园设计,认为其是保持生态平衡的方式之一。以成都"十陵印象"的设计为例,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同时担负起生物种群可持续发展的重任,以有机的形态展现"落叶归根"的主题,结合明代陵墓和朱熹宗祠的文化脉络,以形成一个提供生态和文化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坚实载体。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搞好乡村旅游,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可持续发展体系评价指标对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胡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66-15768
针对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荷溪村的村庄规划实践,介绍了村庄现状,以生态、便利、高效、共享为原则,结合村庄现状进行规划。从协调上层次规划、村域综合规划、旧村整治改造和新村建设规划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规划实施项目进行了总结,从而引发对村庄规划的探讨。认为村庄规划应集约控制建设用地,并且体现项目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8.
谢志林  陈升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41-5743
选取洞泉村为例,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选取地形地貌、河流、耕地、林地4个生态控制因子,分别分析各要素引导下的村庄生态安全格局,并利用图形叠加技术,构成洞泉村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根据洞泉村用地现状、区位和交通等因素,确定村庄空间拓展方向和用地布局规划。从而充分保障乡村景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彰显地域特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