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植棉历史悠久,从60年代至今,常年种植面积均在10万亩左右,是全省丘陵植棉大县。60年代周溪公社的虬门大队,70年代的万户大队,棉花单产水平居全省之首。80年代初全县棉花单产过50公斤,总产6.5千吨,被誉为全省丘陵红壤棉区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们对丘陵红壤棉花生产与栽培技术进行了考查,现分三个问题报告如下: 一、丘陵红壤植棉大有可为。丰城县10万亩棉田,丘陵红壤棉地就有6万余亩。无论是旱年、水年,丘陵红壤棉区都涌现了亩产皮棉超百斤的高产单位和田块。一九八一年是高温干旱年,高产单位和田块仍然不少;据荣塘公社考查,店里大队中湖生产队53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21.5斤,全队36户,有18户亩产超过130斤;荣塘公社棉种场0.77亩移栽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74.4斤。外地丘陵红壤棉花高产典型更多,有的亩产已经超过250斤皮棉。实践证明,丘陵红壤不但可以种棉花,而且能够创高产。丘陵红壤种棉与平原圩区种棉相比有许  相似文献   

3.
(一) 丰城县自1952年大面积种棉花,由于布局过于分散,棉田建设不过硬,科学种棉水平难提高,棉花生产多年处于“面积少,单产低,经济效益差,多数农民不愿种”的被动局面。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植棉面积在3.6万~5.5万亩左右,单产皮棉徘徊在10~30斤之间,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植棉面积由7.7万亩增加到10万亩,多数年份单产仍在30斤左右徘徊,最高年的1965年,平均单产也只有47斤。1982年,全县10万亩棉花,分布在17个公社,245个植棉大队,3215个植棉生产队,80755植棉户,平均每个生产队植棉31亩,每户植棉1.23亩。其中:有5个分散棉区,816个植棉生产队,每个队只有10亩左右棉花。  相似文献   

4.
都昌县地处赣北鄱湖沿岸,共有旱地21万亩,其中红壤旱地14.6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68.9%,近3年来,植棉面积在8.2~10.6万亩之间,是一个典型的丘陵红壤棉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棉花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年年上升。1981年亩产皮棉首破百市斤关后,连续五年五大步,亩产皮棉增加到60.5公斤,总产皮棉突破五千吨,开创了丘陵红壤棉区夺取棉花高产稳产的新局面。总结我县30余年的植棉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改土治水、大搞棉地基本建设我县红壤地有百分之八十属泥土,系第四纪沉积物发育而成,土壤具有酸、瘦、  相似文献   

5.
都昌是一个典型的丘陵红壤集中产棉区。由于种棉多年,棉区干群积累了一定的植棉经验。1966年全县平均亩产皮棉就达72斤,有两个百斤公社,五十个百斤以上皮棉大队,四个生产队超过双百厅。但从1967年到1978年,除了1972年上升到76斤以外,其余十多年单产都在50—60斤之间徘徊,最低的1978年,单产只有37斤。近三年来,由于认真贯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了全省科学大会精神,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产量又开始回升。1979年单产54斤,1980年达到69斤,今年全县植棉10.02万亩预计亩产可达75—78斤,单产超历史,总产第二位。都昌县忽上忽下的植棉历史,使我们深深认识到丘陵棉区棉花生产要快上,必须抓住丘陵地区的特点,认真解决低产变高产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都昌县位于鄱阳湖北岸。全县有耕地53万亩,其中第四系亚粘残积复盖的丘陵红壤旱地21万亩。近三年来,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加强了对棉花生产的领导,棉田面积稳定在10万亩,增产显著,可谓我省丘陵红壤旱地植棉的一个好典范。一、三年三大步,一步一层楼。都昌棉区的自然条件同我省波阳湖周围各县都差不多,生产条件并不好。气候,春夏多雨,伏秋多旱;棉地,分布于丘陵岗上,地势起伏大,土壤酸、粘、板、瘦;常年有灌溉条件高产稳收棉田只有三万余亩。但都昌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积极发展棉花生产,面积越种越大,产量越种越高。五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棉52880亩,单产30.3斤;六十年代,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7.
星子县蓼南公社在大灾的1983年,棉花大丰收。全社植棉4300亩,除因灾120亩无收外,收获面积4280亩,总产皮棉5590担,平均亩产皮棉130.6斤。比去年总产增长13%,单产提高13.6%,并涌现出了一大批高产典型。亩产皮棉150斤以上的大队2个,面积1104亩,亩产200斤以上的生产队3个,面积250亩;亩产250斤以上的户7户,面积19.49亩。光辉大队九队社员万水平4.47亩棉花,总产皮棉1200斤,平均亩产268.5斤,他的一块试验地,亩产达300斤。蓼南公社位于我县南部滨湖黄壤丘陵地带,全社4300亩棉地,都是黄壤丘陵坡地。植棉30多年来,去年第一次闯过了亩产皮棉百斤关。比历史最高的1972年,总产、单产均  相似文献   

8.
都昌县是江西省丘陵红壤产棉大县之一,植棉历史悠久,自60年代初,植棉面积已稳定在6.6 khm~2,1985年创造了全县单产皮棉909 kg/hm~2的高产纪录,为丘陵红壤植棉夺高产提供了一整套成功经验。从1990年开冶,我县狠抓了种植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9.
万户乡从1952年推广改良棉以来,几经反复,为打破丘陵红壤不宜植棉的论断作出了答案——五年棉花单产翻一番。 (一) 万户乡地居鄱湖之滨的山岗上,丘陵红壤,易涝易旱。全乡有十个植棉村,21,493个棉农,总耕地面积20,035亩,其中水田6,374亩,旱地13,661亩,其中植棉12,000亩。植棉最多是1972年,已实播棉花13,040亩,总产12,682担,单产97.3斤,比1949年翻了九番,比大跃进前的1957年植棉6,230亩翻了一番,比57年总产皮棉3454担翻了二  相似文献   

10.
瑞昌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是个丘陵老棉区。近几年来,棉花产量不断提高,1981年皮棉总产6.84万担,单产86斤;1982年皮棉总产8.21万担,单产103斤。这个成绩的取得与枯萎病的控制较好是分不开的。1982年通过全县性普查,全县枯萎病面积26.38亩,分布在四个公社、七个大队的十六个小队。发病面积占植棉总面积的万分之三。我们之所以能够把枯萎病控制在零星发病阶段,而不致蔓延传播,主要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11.
石脑公社文家大队第十生产队,位于红壤丘陵地区,是一个以水稻为主的粮棉兼作的生产队。耕地面积103亩,其中水田83.66亩,旱地19.35亩,植棉面积32.46亩,占耕地面积31.5%(其中水田植棉20亩)。该队植棉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单产一直在四、五十斤徘徊。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我县农业的一大优势,被誉为赣北棉乡。1986年被国家列为优质棉商品基地县。为了从宏观角度探讨棉地最佳耕作制的经济效益,为在现有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下,选择最佳的棉地耕作方案,以达到农业诸要素的合理组合,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从1984年冬开始,进行了“棉地耕作制经济效益”评价。一、试验设计与具体实施1.选点情况我县共分三大经济区域,一是北部沿江冲积平原棉花丰产区。植棉面积57881亩,占全县植棉面积41%;二是中部丘陵滨湖棉粮水产兼作区。植棉74049亩,占全县棉地面积46%;三是东南山区棉粮林兼作区。植棉28023亩。根据试验方案,为了探讨丘陵山区10万亩棉地耕作制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省枯黄萎病蔓延很快。1982年枯黄萎病普查时,全省发病面积仅有200万亩,到1987年6~8月份,对全省17个县336户的453块棉田进行了调查,发病率平均为15.2%。周口地区植棉250万亩,病区棉田病株率20~30%;汤阴县植棉15万亩,1982年只有4个乡有病,今年10个乡全部有病;民权县植棉20万亩,今年有近一半棉田发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耕作制度研究会于1984年10月6日至9日组织我们到都昌县万户乡,就棉田耕作制度的情况和问题进行了一次专业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整理报告如下:(一)万户乡位于都昌县最南面,鄱阳湖北岸,三面环水,一面与本县狮山乡接壤,面积53.4平方公里。全乡共10个行政村、1个乡农科所和1个水产大队、107个村民小组,共4400余农户,22000多人口,其中劳动力7200多个;总耕地面积20072亩,其中水田6047亩,旱地14025亩,人平占地0.91亩。是个田少人多,并以植棉为主的红壤丘陵棉  相似文献   

15.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1977年全省棉花战胜了自然灾害,夺得丰收。更为可喜的是在原来单产偏低的红壤丘陵棉区,涌现了一批亩产皮棉两百斤左右的的高产典型和高产单位。如波阳县棉种场科研队24亩,平均亩产204斤;都昌县万户公社万户大队第九生产队43亩。亩产196斤;共大总校1.5亩高产试验田,亩产260斤;瑞昌大桥公社农科所2.17亩,亩产皮棉207.2斤。这些高产单位的栽培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都能针对红壤丘陵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在以下几个方面创造了比较一致的成功经验。一、高产抓基础,功夫过得硬丘陵红壤,酸重土板,耕性差,肥力  相似文献   

16.
我省红壤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利用红壤植棉,在我省棉花生产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全省170万亩棉田,约有60%左右分布在红壤丘陵地区。红壤棉田,由于具有酸性重、有机质含量少及矿物质养分缺乏、土壤粘度大、易板结和抗旱能力差的四大弊病,加之极左路线的流毒和影响,以致造成我省红壤低产棉田面积过大。因此,红、黄壤丘陵是否宜棉的问题再次被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我县各级党政、领导组织棉区广大棉农,一九八三年在百年未有的频繁的自然灾害面前,不畏难、不怕苦、不动摇,棉花生产仍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据十一月三日统计:全县共水淹棉地20,000亩,淹死后改种面积17,400亩,实收面积尚有82600亩,预计总产皮棉可达80000担,平均单产96.9斤。与灾害小于八三年的七三年比较,总产增长24%,单产提高27斤,是我县植棉史上第四个丰收年。在今年大灾多灾情况下还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全县100斤以上的公社三个,120斤以上的大队26个,150斤以上的生产队217个,200斤以上的户达2244户。  相似文献   

18.
都昌县万户公社万户大队第十一生产队曹义恩全家五口,夫妻二人劳动,1982年承包旱地3亩,计划植棉面积2.85亩,除承包地全部种上了棉花外,自留地还扩种0.05亩,实种棉花面积3.05亩,卖入国库皮棉976.7斤,平均亩产达320.2斤,夺得了全县棉花高产冠军。经过县、社实地调查,反复核实无讹。现将主要栽培技术经验综述如下: 一、树雄心,狠抓高产基础 1981年万户大队曹家村还是小段包工集体经营,由于生产条件较好(旱涝保  相似文献   

19.
大荔县是我省唯一的全国优质棉基地县。1986年全县23.9万亩棉花获得了大幅度增产,平均亩产量67公斤,比上一年增产33.7%,亩增皮棉16.9公斤,比历史最高的1982年增产24.1%。全县27个植棉乡镇中,有8个乡亩产超过75公斤,占全县总植棉面积  相似文献   

20.
我省现有茶园面积约183万亩,主要分布在海拔200~500米红壤性丘陵坡地,坡度主要20~30度(也有40度以上)。全省红壤性坡耕旱作物约300万亩,茶园约占60%,茶园位于水土保护要地,承负保护山地资源重任。因此,茶园土壤管理技术的好坏,对我省维护丘陵自然生态平衡,保护国土和繁荣经济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