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锋 《畜禽业》2008,(2):74-7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在1957年首次在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甘保罗病。该病不仅造成大量鸡死亡淘汰,影响增重,而且会破坏鸡的法氏囊,从而导致鸡群免疫抑制,免疫后的鸡群免疫应答下降,抗  相似文献   

2.
陈永亮 《畜禽业》2012,(4):58-5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至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大疾病之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20~40日龄雏鸡为最易感染并可造成严重危害。病鸡以腹泻、精神沉郁、法氏囊肿大并出血、肾脏肿大和肌肉出血等为特征。2011年10月9日接到江苏铜山某蛋鸡场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报告,遂前往查看并予诊治,现将对该病的诊治情况和个人对其的防控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波罗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  相似文献   

4.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  相似文献   

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的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3~6周龄的雏鸡和青年鸡,以法氏囊受到侵害、淋巴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该病除直接引起鸡死亡和生产性能下降外,还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7,(6):90-9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腔上囊炎、甘保罗病等,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遍布于全世界大多数养鸡业集中的地区,在个别鸡群中可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就一起罗曼商品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治过程及防制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发病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玥  张亚娟  徐雪琼 《畜禽业》2007,(12):36-3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的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3~6周龄的雏鸡和青年鸡,以法氏囊受到侵害、淋巴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该病除直接引起鸡死亡和生产性能下降外,还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鸡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和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近年来,该病发病率较高。2007年5月宿迁市某蛋鸡场因应激因素而导致该病的暴发,发病率较高。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洪美菊 《畜禽业》2007,(8):39-4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危害不仅是影响鸡只增重、淘汰、死亡,更重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4,(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10.
目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病因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不仅能直接引起病鸡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能引起病鸡产生免疫抑制,从而使病鸡发生多种疾病继发感染,死亡率高,有的高达80%以上。给IBD防治工作带来困难,使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就该病的流行特点、病因及防治对策等几方面加以分析,希望能对该病的防治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谈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浩 《畜禽业》2008,(4):82-8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由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危害雏、幼鸡。严重腹泻,以胸、腿部肌肉出血,法氏肿大、出血和坏死为其特征。发病多在4~9周左右雏、幼鸡,发病突然,发病率较高,可达80%~100%,病程短,  相似文献   

12.
陈利平 《畜禽业》2023,(12):89-91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感染所引起,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鸡自啄肛门、腹泻、饮水增加,还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增加鸡群死亡率,为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目前,传染性法氏囊炎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对其流行特点以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损伤鸡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的急性接触二性传染病,其主要症状为腹泻、寒战、虚弱,其主要病变为法氏囊肿大、充血、出血,肾脏苍白肿大,腿肌、胸肌充血。该病自80年代末期首次报道以来,流行较严重,严重威胁着养鸡业。近来笔者在临床中发现IBD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黄羽肉鸡二次发生法氏囊病。例如,荆州某专业户2000年5月购回黄羽肉鸡苗3000只,采用地面散养、饮水器饮水,料塔供料,用正大粒料饲喂,按常规程序进行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其中14日龄、25…  相似文献   

14.
程泽华 《畜禽业》2003,(1):48-4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损害法氏囊为特征。由于法氏囊是中枢免疫器官,能促使B淋巴细胞形成,使之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故该器官被损伤时明显增加了鸡对多种疫病的易感性,由此可见能很好的预防和及时治疗该病,就会大大减少由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最易感。在流行病学上本病具有一过性的特点,即本病的潜伏期极短(1~5d),发病突然,病程一周左右。感染后第3d开始出现死亡,4~6d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少,8~9d停止。发病…  相似文献   

15.
高大朋 《畜禽业》2023,(3):66-68
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属于大肠杆菌的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养禽业危害严重。鸡发病后表现为腹泻、粪便呈现黄白或黄绿色,发病严重的病鸡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死亡,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病理特征进行阐述,以期帮助养殖户了解该病,从而通过提升饲养管理水平、采取科学的药物治疗手段,降低该病带来的影响,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绪刚 《畜禽业》1999,(1):39-40
<正> 腹泻是很多疾病表现出的一种临床现象。腹泻时间过长,可使鸡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甚至出现死亡,给养鸡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引起腹泻的病因很多,有病毒性的,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2006年6月25日,我镇某养殖户从外地购进6000只AA肉鸡,一直饲喂淮阴正大饲料,4日龄传支H120,10日龄防疫禽流感——鸡新城疫重组二联苗滴鼻、点眼,14日龄鸡法氏囊饮水,饲养25日龄开始发病、死亡,每天死亡达2%~4%,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来我站求治。2临床症状病鸡初期发烧,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流口涎,下痢,粪便呈绿色,贫血,生长发育迟缓,两肢轻瘫,活动困难。有的病鸡突然因咯血,呼吸困难而发生死亡。3剖检变化病死鸡剖检的显著特征是:鸡肉苍白、血液稀薄不易凝固;全身性出血包括皮下出血,胸肌和腿肌有针头至粟粒大出血点;在心脏、…  相似文献   

18.
前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杀淋巴细胞性疾病,主要发生于3~8周龄的幼鸡。此病于1962年首次报道发生在美国特拉华州(Delaware)甘布罗镇(Gumboro)的肉鸡群,因此又称“甘布罗病”。由于它侵害了体液的中枢免疫器官,常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并使病毒和细菌的易感性增高,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IBD疫苗的使用,曾使此病一度得到控制。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IBD流行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1)IBD呈暴发式流行,区域广;(2)新出现的毒株在许多方面与…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由双股RNA病毒引发的破坏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1957年深秋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洲的甘布罗镇而得名甘布罗病(Gunborodisease)。1发病情况最近4年间,我们对肉鸡3个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品种(AA、哈伯德、艾维茵)和蛋鸡5个品种(罗曼、海赛褐、哥伦比亚、金彗星、宝万斯)共剖检431例法氏囊病鸡,结果分析如下:1.1从1日龄到96日龄间,发病最早的是13日龄,占4%;最晚的是90日龄,占4%;最多的是30日龄,占9.7%…  相似文献   

20.
1999年3月江苏海安某个体养鸡场的1400羽30日龄迪卡商品蛋鸡发生了一种以鸡逐渐消瘦死亡、剖检腺胃严重肿大、胸腺和法氏囊萎缩为特征的疾病,鸡群的发病率约为12%,死亡率为4.8%,经临床症状观察、大体病变观察、显微病变观察、实验室诊断后确认为国内近年来发现的鸡的一种腺胃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腺胃型IB).通过淘汰病鸡、严格消毒、疫苗紧急接种等措施最终控制了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