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以广西百色市为例,探讨了乡土植物资源与乡村景观构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广西百色市拥有丰富的乡土植物资源,包括经济林树种、果木林、药用植物、食用菌类植物等。这些植物具有适应性强、生态功能突出等特点,对乡村景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乡土植物在乡村景观中的应用案例,发现它们可以营造出独特的乡村风貌和文化氛围。此外,乡土植物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美学价值,对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乡村文化、提升景观美感都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乡土植物资源与乡村景观构建也面临一些关键问题和挑战,如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因此,为了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充分发挥乡土植物资源的潜力,构建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进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乡村景观评价的研究方法愈发多元,为根据研究目的找到适宜有效的评价方法,为乡村景观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文章梳理了近年来有关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的研究,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景观美学质量评价、乡村景观生态评价、乡村景观特征评价、乡村景观综合评价4个方面。对乡村景观评价的具体方法进行梳理,分析了现有评价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总结了新发展的技术方法的应用特点,并提出乡村景观评价的新特征,包括多学科交叉、评价方法相互融合,量化综合评价,景观信息数据化与景观模拟可视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然的乡土植物种群优势和应用现状,针对城市不同的生态服务功能,改善提升城市绿化建设。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采用系统取样法实地调查太行山区的乡土植物,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分类,分析群落结构和植物功能性状,并根据乡土植物的生活型、观赏特性及功能用途等,开展乡土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研究。明确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结合城市生态服务功能,满足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和生态园林建设需求,选择耳湖生态园区作为示范园区,对雨水花园、野花组合、蜜粉源野花带、鸟类栖息地4个城市景观提出不同配植模式进行集中示范。通过构建多样化的自然植物景观配植模式,达到修复人为破坏的自然环境、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目的,从而有效促进国内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景观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对黑龙江省乡村土地利用空间的布局优化进行研究,有利于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以黑龙江省明水县永兴镇为研究区,结合明水县永兴镇的实际情况和收集资料的情况,构建明水县永兴镇三生空间的分类体系,运用GIS空间地理分析法和景观指数法对明水县永兴镇三生空间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明水县永兴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对策,以期为黑龙江省其它地区乡村土地利用空间的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田边界植物多样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集约化和城市化导致农业景观重要生境发生巨大变化,农田野生动植物数量下降。农田边界作为农业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丰富的物种组成,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本研究对农业生态系统农田边界植物多样性进行阐述,论述了影响农田边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和生态服务功能。综述研究显示,农田边界具有类型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植物功能类型多样性及时空结构多样性特征;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4个方面:农田边界结构、农田边界管理、周边土地利用影响以及景观结构特征的影响;农田边界生态功能包括:生产、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景观美学功能等;最后总结了不同类型农田边界生态植被营建模式与优化途径,对中国农田边界植被管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绿篱是构成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在公共场所往往看到部分绿篱因人为破坏或其他原因出现植株死亡的现象。为了恢复绿篱原有的景观,人们会进行补植。但由于补植的绿篱数量少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往往是挖个坑种上,用土一埋浇点水就完了,补植的成活率一般都很低。如何提高补植绿篱的成活率呢?我们从平时工作中总结出这么几点:  相似文献   

7.
生态型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型校园是解决校园绿化,水资源短缺,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植物景观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在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生态型作为研究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导向,对当前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采用查阅文献、相关书籍并结合实践,指出当前绿化在总体规划、植物群落建造、物种多样性、人与环境的关系、植物本身的意境美、及养护过程中存在问题。将生态设计的理念深入到植物造景中,强调了生态设计的重要性。最后以生态学为基础,从建设生态群落、科学绿化、生态设计、人文精神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校园植物景观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基于乡村景观意象的休闲农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中国东北地区休闲农庄景观定位方向尚不清晰明确,乡村景观意象规划还在起步阶段。在总结前人对乡村景观意象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乡村景观意象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结合哈尔滨市哈南新城寒地休闲农庄规划设计项目对乡村景观意象进行了新的解读,提出了寒地乡村景观意象的内容与特征要素,并根据寒地乡村的基本特点,探讨了具有满族风情的寒地休闲农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为寒地乡村发展地域特色性乡村旅游建设提供规划设计实践参考,推动景观意象角度上的探索与开拓。  相似文献   

9.
赵明明 《分子植物育种》2023,(23):7905-7909
植物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特性与景观品质之间的关联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特性、生态特性及季节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它们如何影响景观的美学、功能和生态价值。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植物特性与硬质景观、水体等其他要素的综合应用方式,并对未来植物特性在景观设计中的潜在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显示,植物特性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提升景观的审美和舒适度,还能增强景观的生态功能和可持续性。未来的研究和实践需要进一步关注如何在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同时,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和景观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0.
草木灰是古代居民生活的重要副产品,它经历了由废弃物到宝贵医药原材料的过程。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草木灰的医学应用涉及到了当时人们治病疗伤的多个方面,甚至一些用法沿用至今。然而当今学术界对草木灰在古代医学领域中再利用的系统性研究尚且是个空白。随着中国的传统医药学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及世人的关注,对古代草木灰药用价值的研究就显得更加必要。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参阅了大量资料,并结合了社会调查的方法,系统的揭示了草木灰在古代医疗及生活中再利用的各种方法,如解毒、止血、治疗痢疾、治疗难产及制作保健品等等。草木灰等废弃物再利用体现了古代社会基于循环经济的一种和谐自然观和朴素的生态经济观念。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动力机制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研究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以南昌市为最大客源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导向模式,以南昌市为最大旅游目的地着力推进城市即旅游模式,促进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的形成,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永保鄱阳湖一湖清水。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彩叶植物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王德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9):297-302
通过分析北京地区彩叶植物研究与应用现状,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从陕西、河南、辽宁3地引种栽培新优彩叶植物113种(及品种),对精选出的30种采用实地调查法和综合评价法加以重点研究,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种植且具有城市园林景观价值的优秀彩叶植物23种,并推广应用到校园及北京城乡彩化中,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园林景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光农业园植物景观营造——以成都“五朵金花”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成都“五朵金花”观光农业园区为例,采用典型样地法,选取44个样地对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样地内植物景观的物种组成、季相特征、群落结构和配置形式.结果表明,成都“五朵金花”观光农业园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常用物种较少,植物景观的物种组成多样;通过合理配置,植物景观四季有景可赏;多数树种处于幼龄阶段,同种物种个体大小不同,植物景观随时间推移会发生显著变化;植物景观的配置形式多为乔灌草的复层结构,景观功能和生态效益良好.最后为观光农业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京植物园松科植物综合评价及园林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北京植物园松科资源的实地调查统计,综合考虑植物观赏价值、生态习性和抗性等因素,确定15个评价指标,建立松科植物资源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评价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对松科植物资源的园林应用综合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粉绿云杉、红皮云杉、辽东冷杉、北美乔松、欧洲赤松、花旗松、红松等14种松科植物的园林应用价值较高;‘金叶’雪松、‘金穗’雪松、长白松、刚松等13种松科植物的园林应用价值较低。深入分析松科植物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形式,对评价值高的粉绿云杉、红皮云杉、青杄、辽东冷杉、白杄、北美乔松、欧洲赤松、花旗松、乔松、红松10种植物予以重点推荐。AHP模型评价松科植物资源的结果,将为今后开发利用针叶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系统的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必须从黑龙江省实际出发,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并要结合生态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在深入实证调研基础上,着力探索一条适合黑龙江省的农业生态补偿道路。并从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多中心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开源型”的补偿方式及建立农业生态补偿示范区4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县域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探索——以江西省余干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中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日趋完善的同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土地持续利用、农村环境改善、农产品加工废物、循环产业链延长等)也逐步凸现出来,对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本研究以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通过对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生态足迹的分析,发现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与生态农业相结合、农业产业化与旅游观光业相结合),以期为县域农业产业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Spatial planning aimed at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can be seen as a negotiation process on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land use. Complexity arises due to the high number of stakeholders and due to the limited knowledge, which is often organized along disciplinary divides. This paper sets out from the premise that the role of agronomy in such land use planning processes can be strengthened by approaches that allow multi-objective and multi-scale evaluation of spatially explicit land use alternatives. We present an application of the explorative Landscape IMAGES framework, which employs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concepts of Pareto optimality that are relatively easy to implement and to combine with spatially explicit indicator assessments. This technique yields a set of solutions, each representing a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hedgerows in a landscape along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ndscape in terms of Pareto rank and efficiency. The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in a redesign of the structure of linear landscape elements in an agri-ecological zone in The Netherlands where 7 indicators representing ecological quality, landscape character and implementation costs were considered. The case study was developed in interaction with an NGO involved in landscape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Spatial cohesion in the landscape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larger total hedgerow length, but could also be improved without increasing the total length (and therefore costs of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Trade-offs existed with other objectives, since this change would involve replacing hedgerows currently positioned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L) of the fields by hedgerows in the transversal direction (T). This change would compromise cultural heritage value as expressed in the L/T ratio, and it would require removal of mature hedgerows in some places and adding of new hedgerows elsewhere in the landscape, thereby increasing implementation costs.The approach was evaluated positively in terms of design validity, output validity and end-user validity. The role of the Landscape IMAGES framework in setting a research agenda to enhance the role of agronomy in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planning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福建农村中小企业正规信贷融资约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琴月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471-477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调查了福建农村中小企业借贷与融资需求状况,得出了福建农村中小企业存在正规信贷融资约束的结论,剖析了其产生约束的原因,并从企业、银行、金融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区域,同时也是农民生活的场所和生产的基地.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黔江区石会镇为例,通过景观生态学理论和Mapgis空间分析技术,对2009年该镇的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的原则,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模式,为农村居民点的优化布局提供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章郡  陈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316-320

乡村旅游是贫困地区实现区域扶贫的重要举措,研究其发展动力及其空间分异规律有利于有序推进乡村旅游地的开发。文章以渝东南地区为例,运用区位理论和空间组织理论探讨其动力机制,分析其空间变动过程,总结其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地进行空间结构组织。研究发现,渝东南乡村旅游地在空间上整体呈离散型分布。除与客源地之间的简单点轴联系外,点状极化现象和轴向一体化结构开始出现。构建区域旅游集散体系,打造区域旅游客流通道,完善区域空间网络化结构是实现其空间组织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