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对自然感染犬瘟热病毒的小熊猫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犬瘟热病毒对小熊猫内脏器官可造成广泛性损伤。在淋巴系统各器官(淋巴结、脾等)表现为变性、坏死、淋巴细胞减少等退行性变化;肺表现为浆液性-化脓性肺炎;胃肠道表现为卡他性炎;脑表现为非化脓性脑炎;同时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壁上皮细胞、食管上皮细胞、肠上皮细胞、胆囊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膀胱上皮细胞等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  相似文献   

3.
犬瘟热病毒小熊猫株(LP)的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从死亡小熊猫肝脏病料中分离到CDV LP株第9代MDCK细胞培养毒,按不同剂量各接种7只2~3月龄的健康幼犬,接种犬全部发病。于接种后7天时各捕杀2只犬进行检测,电镜检查、CDV RT-PCR、CDV的分离及中和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说明接种犬发生了CDV感染。结合接种犬出现的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学变化结果进行的分析表明,CDV LP株是一株强毒,并且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人工感染犬试验结果表明某动物园  相似文献   

4.
最近,云南某大型犬场一窝40日龄幼犬发生犬瘟热、犬冠状病毒的混合感染。同窝6头幼犬发病,其中2头发热病犬死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成都地区宠物犬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和犬呼吸道冠状病毒(canine respiratory coronavirus,CRCoV)的感染情况,本试验应用RT-PCR对采自成都地区8家动物医院共计420份出现呼吸道症状的宠物犬鼻腔棉拭子样本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从420份样本中,检出213份CDV阳性,检出率为50.71%;检出247份CRCoV阳性,检出率为58.81%;CDV和CRCoV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41.19%。表明成都地区宠物犬感染CDV和CRCoV较为严重,且二者混合感染率较高。宠物犬CDV和CRCoV的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品种、季节和免疫状况等因素的关系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1~3月龄幼犬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4.40%和79.20%;纯种犬的检出率较其他犬种高,分别为59.37%和62.22%;春季CDV的检出率较高,为56.19%,而冬季CRCoV的检出率较高,为67.59%;未免疫犬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4.42%和63.46%。该研究丰富了成都地区宠物犬CDV和CRCoV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该地区宠物犬CDV和CRCoV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6.
7.
犬瘟热是养犬业、毛皮动物养殖业和野生动物保护业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为了更好的了解犬瘟热疾病的临床表现,本文对自然感染犬瘟热的20例病例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观察,并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对症治疗,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9.
10.
为建立可以同时检测犬瘟热病毒(CDV)和犬细小病毒(CPV)的双重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CDV N蛋白序列和CPV NS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对CDV阳性病毒株反转录后的cDNA模板和CPV的DNA模板进行双重PCR扩增,同时得到2条与试验设计相符的669 bp(CDV)和392 bp(CPV)特异性条带,建立了同时检测CDV和CPV的双重PCR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可以同时检测这2种病毒,而对犬腺病毒Ⅰ型、犬腺病毒Ⅱ型、狂犬病毒检测均为阴性;CDV和CPV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1.8TCID50和101.4TCID50。采用该方法对在黑龙江省不同地区所采集的30份犬病料样品进行检测,CDV阳性率为30%;CPV阳性率为23.33%,表明建立的PCR方法可以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RT-PCR检测宠物犬的犬瘟热病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找一种在早期快速准确检测宠物犬犬瘟热病毒(CDV)的方法,从临床上疑似CDV感染犬抗凝血中分离出血淋巴细胞,从中提取总RNA,引用曾在警犬上成功检测到CDV的引物序列,反复摸索RT-PCR反应条件,经凝胶电泳观察到在理论设计处(287 bp)出现了光亮条带,说明已成功地从宠物犬中检测出CDV。表明该引物序列和改良的RT-PCR反应条件适合于检测宠物犬CDV感染。  相似文献   

12.
犬瘟热是危害犬、狐、貂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作者对某试验动物犬饲养厂的病死犬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通过病毒的分离培养及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确诊为犬瘟热病毒感染。鉴于该病的危害程度,建议加强对犬瘟热病的诊断及监控。  相似文献   

13.
对实验感染犬瘟热病毒的病犬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并用酶标SPA法对病犬脏器组织中CDV抗原进行了定位检查。结果表明,淋巴系统各器官组织是CDV急性感染早期首先侵犯的靶器官。脏器组织的病理改变与CDV抗原检出呈正相关。脏器组织中包涵体的检出与形态结构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和示病意义,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CDV抗原,更具优越性。作者认为,CDV93039株和CDV93041株是致病力很强的泛嗜性CDV。  相似文献   

14.
用半套式PCR检测犬瘟热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GenBanK中Barrett报道的犬瘟热病毒Onderstepoort弱毒株的附着或血凝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能扩增760bp基因片段的半套式引物。用异硫氰酸胍--酚--仿一步抽取法提取细胞总RAN进行反转录,再以此产物进行半套式PCR扩增,并筛选出最佳PCR扩增。结果经半套式PCR扩增能得到与设计片段大小相同的产物,并且不扩增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狂犬病病毒的核酸。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15.
基因序列分析确诊大熊猫的犬瘟热病毒感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直接从死亡大熊猫肝脏提取细胞总 R N A,经反转录后用犬瘟热病毒的 1 对引物扩增出了约 320 bp 的片段。此产物经纯化、序列分析表明,其片段 2 个引物间长度为 281 bp,与预计片段大小相同。此毒株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与北京犬等 4 个野毒株、哈尔滨犬野毒株、某疫苗弱毒株、 Onderstepoort 弱毒株和海豹瘟热病毒 2 型毒 株的 同源 性分 别为 922% 和 989% 、925% 和 989% 、915% 和 946% 、929% 和 989% 、982% 和 100% 。这样就进一步确定了大熊猫的犬瘟热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6.
犬瘟热病毒的检测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对犬瘟热病毒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 ,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采集大庆某貉养殖场病貉的病料,处理后接种于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毒株进行了中和试验、血凝试验、理化性质的鉴定,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核酸。病料接种 Vero 细胞 72 h 后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病毒分离株可以被犬瘟热病毒阳性血清中和,中和效价为 1∶25;分离株对氯仿、乙醚敏感,对酸和热抵抗力弱,可以凝集鸡红细胞,其凝集作用可被犬瘟热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 RT-PCR检测病毒细胞培养液,扩增出的片段长287 bp,与预期设计的长度相同,经测序发现与MS01株的同源性为99%。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株为犬瘟热病毒,命名为CDV-DQ株。  相似文献   

18.
Two pairs of PCR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sequence of 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 and canine coronavirus (CCV) from GenBank, respectively, which could amplify 550 bp fragment for CDV and 225 bp fragment for CCV. The products of PCR were cloned to pMD18-T for sequencing, which proved to be specific. Positive plasma were developed for standard DNA, and the sensitivity result of duplex PCR showed that the method could amplify 0.1 ng/μL nucleic acid for both of viruses. The result of rudimentary application showed that the method was specific, sensitive, efficient, and was a new detecting method for the mixed infection of CDV and CCV.  相似文献   

19.
貂犬瘟热是危害貂、狐、貉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作者对某貂养殖场的病死貂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通过病毒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确诊病死貂为貂犬瘟热病毒感染。鉴于养殖场中该病的存在及对养貂业的危害,建议加强对貂犬瘟热病的诊断及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