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静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6):113-116
研究考特樱桃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最大或然数法对8年生考特樱桃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年动态变化进行研究。考特樱桃根际微生物数量与其年生长发育呈正相关。根际微生物数量由萌芽期开始上升,在旺盛期达到峰值,之后有所下降的趋势。根际微生物数量比同时期的非根际要高。不同生育期根际微生物类群结构不同,坐果期根际微生物类群结构最丰富,落叶期最少。  相似文献   

2.
贵州野生木本秋色叶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40多个县(市)及20多个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外调查,发现贵州的木本色叶植物有258种,其中乔木189种,灌木60种,藤本9种。极具推广价值的秋色叶植物有36种,其中乔木28种,灌木7种,藤本1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黄瓜温室土壤溶液中钾含量的变化特征,以河北永清县黄瓜主产区的黄瓜温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黄瓜温室整个生育期根层(35~40 cm)和非根层(95~100 cm)不同深度土壤溶液中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土壤中钾的淋失特征。结果表明,根层(35~40 cm)各处理土壤溶液钾含量为47.7~114.0 mg/L,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在非根层(95~100 cm)土壤溶液中,常规施钾处理(施钾量为3 022 kg/hm~2)的钾含量(40.3~105.0 mg/L)动态变化规律与根层相似,而对照处理(不施钾)的钾含量(49.6~66.5 mg/L)和推荐施钾处理(施钾量为600 kg/hm~2)的钾含量(30.6~42.8 mg/L)随时期无明显变化。土壤淋溶液中钾的浓度随施钾量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其浓度为27.9~65.1 mg/L,黄瓜整个生育期土壤钾的总淋失量为154 kg/hm~2。综上所述,该试验区黄瓜温室存在一定程度的钾淋失风险,推荐600 kg/hm~2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可以降低钾素的淋失,可有效增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温室黄瓜产量和土壤微生物随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光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黄瓜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花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80%~90%的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最多,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70%~80%的处理和90%~100%的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少,且二者差异不大,黄瓜初瓜期和盛瓜期当从土壤水分低变高时细菌数量增加,相反细菌数量减少,黄瓜生育后期当土壤水分从高变低时细菌数量增加,水分稳定不变或从高变为中等水平或从低变为中等水平时细菌数量减少。土壤真菌数量在土壤水分含量低时和土壤水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增加,相反减少。土壤放线菌在黄瓜初花期和初瓜期各处理数量差异不大,盛瓜期各处理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增加,生育后期多数处理土壤放线菌的数量有所下降。(2)初花期和初瓜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盛瓜期90%~100%、生育后期90%~100%的处理产量最高,为389.65g/株,比整个生育期低水、中水和高水的处理分别增产27.74%、18.21%、12.51%。  相似文献   

5.
不同覆盖方式下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烤烟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相对裸地栽培在较长生育时期内,除固氮菌外其他微生物数量都不同程度地增加,其中,以烟株生长前期覆盖地膜,后期揭膜覆草这种方式,有利于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增殖和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综述了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贵州西南部的野生茶树资源进行了标准化整理和数据描述。  相似文献   

7.
影响植物根际微生物区系之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际是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物质交换的活跃界面,植物作为第一生产者将部分光合产物转运至根部,通过分泌物供给根际微生物碳源和能源;根际微生物则将有机养分转化成无机养分利于植物吸收利用,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相互关系维持着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近年来,随着对根际土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根际微生物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笔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结果综述了不同因素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8.
杨桂梅 《种子科技》2023,(18):124-126
小陇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山脉,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不乏具有观赏价值的种子植物。文章系统调查和分析了小陇山野生观赏种子植物的资源状况、分布特征、生物学特性、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探讨了其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引种驯化、组培快繁、杂交育种、风景园林建设等,指出存在的如资源退化、生态破坏、遗传污染等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保护和利用小陇山野生观赏种子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日光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黄瓜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花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80%~90%的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最多,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70%~80%的处理和90%~100%的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少,且二者差异不大,黄瓜初瓜期和盛瓜期当从土壤水分低变高时细菌数量增加,相反细菌数量减少,黄瓜生育后期当土壤水分从高变低时细菌数量增加,水分稳定不变或从高变为中等水平或从低变为中等水平时细菌数量减少。土壤真菌数量在土壤水分含量低时和土壤水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增加,相反减少。土壤放线菌在黄瓜初花期和初瓜期各处理数量差异不大,盛瓜期各处理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增加,生育后期多数处理土壤放线菌的数量有所下降。(2)初花期和初瓜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盛瓜期90%~100%、生育后期90%~100%的处理产量最高,为389.65g/株,比整个生育期低水、中水和高水的处理分别增产27.74%、18.21%、12.51%。  相似文献   

10.
橡胶树光合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单叶光合速率的光响应模型和冠层光的分布规律,通过积分形式,构建了橡胶树冠层光合作用模拟模型。模型充分量化了光通量密度、温度、叶面积指数、单叶最大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特征参数、消光系数、群体反射率等因子对橡胶树冠层光合速率的影响。在分别确定了叶片和木质器官与环境因子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橡胶树的群体呼吸作用模型。在橡胶树冠层的光合作用模型和群体呼吸作用模型的基础上,整合成橡胶树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模型经初步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度较好,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机理性而且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连作年限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孙磊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266-269
本试验通过对不同连作年限大豆根际土壤养分的测定,明确了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作处理根际土壤pH值随连作年限增长呈下降趋势,各连作大豆根际土壤中氮、磷、钾、镁、锌、硼、钼、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均低于正茬,不同连作年限对大豆根际土壤中铁、钙、锰含量的影响未表现出线形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栽培条件下西瓜患枯萎病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差异,为克服西瓜连作障碍提供土壤生物学的理论依据。以西瓜品种‘早佳8424’为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 平台进行测序,对其根际土样微生物16S(V4)区域进行扩增子测序分析,比较不同栽培条件下西瓜感病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细菌多样性变化,探讨影响西瓜枯萎病发生的关键细菌。连作健康组中共获得234895条序列,分归于11230 个OTUs;连作发病组中共获得224092 条序列,分归于11228 个OTUs;非连作健康组中共获得220963 条序列,分归于10068 个OTUs;非连作发病组中共获得231746 条序列,分归于10248 个OTUs。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各组分中占比均为最高,分别为非连作健康土55.61%、非连作发病土60.84%、连作健康土46.06%、连作发病土47.21%,在非连作土壤中占比高于连作土壤11.59%。另外,连作健康组与非连作健康组存在组间差异显著物种,梭菌纲(Clostridia)在连作健康组中特有,而加玛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仅存在非连作健康组中。而在属水平上,非连作组中丰度高的有水恒杆菌属(Mizugakiibacter)、潘多拉菌属(Pandoraea)、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乳杆菌属 (Acidobacterium),且RH组中Taibaiella、戴氏菌属(Dyella)和噬几丁质菌属(Chitinophaga)含量显著增高。对不同处理的综合分析表明,发病植株与健康植株在非连作条件下,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发病植株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组成结构不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数量和种类是影响西瓜枯萎病发生的主效环境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玉竹根际土壤提取液的生物学试验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探讨玉竹连作障碍与化感作用的关系。采用浸提法制备不同浓度的玉竹根际土壤浸提液,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测定玉竹的化感效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玉竹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结果表明:玉竹根际土壤浸提液能显著抑制玉竹自身根茎芽胞发芽率、幼苗苗高及根鲜重,且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这种抑制作用增强。在玉竹根际土壤浸提液中鉴定到24个化合物,包括有机酸、酮、醛等化感物质,其中很多被报道是化感物质。可得出结论:玉竹根际土壤浸提液对自身根茎芽胞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化感作用,且自毒效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推断化感作用可能是造成玉竹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棉花黄、枯萎病快速接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彭姗  吕学莲  高峰  李国英  李晖 《棉花学报》2008,20(3):174-178
 3种不伤根的棉花黄、枯萎病接种方法,即全生育期的田间病圃鉴定法、液体培养棉花苗期孢子悬浮液浸根法和土壤种植棉花苗期孢子悬浮液灌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棉花苗期孢子悬浮液浸根法(接种浓度为107个分生孢子·mL-1)全周期只需要30 d。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鉴定出棉花品种对黄、枯萎病菌的抗、感病性,还可以鉴定不同黄、枯萎病菌菌株的致病力。对比不同浸根接种时间(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对结果的影响,发现浸根接种40 min可加快发病,鉴定结果和田间病圃鉴定的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5.
长期连作对南疆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连作年限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南疆连作3年、10年、15年的棉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种植制度条件下棉田土壤物理性状各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棉花连作10年以后,水稻→小麦-绿肥→棉花种植制度棉田水分状况优于水稻→棉花种植制度;棉花连作3年、15年,与水稻→棉花种植制度相比,水稻→小麦-绿肥→棉花种植制度土壤容重分别减轻2.5%、2.8%;土壤孔隙度在不同连作年限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从种植制度及连作年限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综合分析,在南疆极端干旱条件下适应棉花长期连作的种植制度为水稻→小麦-绿肥→棉花,棉花连作年限不宜超过15年。  相似文献   

16.
长期连作和轮作对农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土壤生物学特性作为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表征土壤质量演变趋势,不同种植制度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不同。通过综述国内外连作、轮作等种植方式下土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连作和轮作对土壤微生物、土壤线虫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指出合理种植制度对土壤质量修复的可能性及研究方向,提出集约化农田种植制度优化策略,为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甜菜化感物质成分,减轻甜菜连作带来的副作用,设置休闲土、连作一年的重茬土2个处理组,探究不同土壤对甜菜幼苗发芽率、染病率以及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的影响。采用质谱联用(GC-MS)分析技术初步筛选了2种土壤中差异显著(P<0.05)的化合物。结果表明:与休闲土相比,重茬土种植的甜菜幼苗发芽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是幼苗感染立枯病的概率大大增加,且达到显著水平。在株高、叶面积、地上部鲜重方面,休闲土种植和重茬土种植差异显著,但茎粗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质谱联用技术,得出15种疑似的甜菜化感物质。甜菜连作土壤中的化感物质成分会对甜菜幼苗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筛选和鉴定疑似化感物质成分,对缓解甜菜连作障碍、提高甜菜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期为更好地利用植物根际土壤细菌奠定基础。笔者采用稀释分离法,对12种不同植物的根际土壤细菌进行了分离,并采用16S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法初步确定了细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不同,重茬地和多年生植物的根际土壤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较多;12种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Massilia等8个属的137株细菌,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占81.0%。芽孢杆菌属内占主要比例的有:B.megaterium、B.aryabhattai、B.subtilis、B.amyloliquefaciens等种,其中B.subtilis,B.amyloliquefaciens等细菌种类据文献报道为有益微生物,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开发和利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种类丰富多样,有望成为有益微生物资源库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黄瓜和土壤中螺虫乙酯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于2014年用该方法测定湖南、浙江和广东三地螺虫乙酯在黄瓜及其土壤上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试验研究的样品。[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当添加螺虫乙酯在黄瓜及其土壤中的浓度为0.05mg/kg~1.0mg/kg时,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5.75%~98.91%、89.37%~99.78%;变异系数分别为1.26%~2.89%、1.62%~1.99%,该方法对黄瓜和土壤中螺虫乙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 0.025mg/kg;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螺虫乙酯在湖南、浙江和广州三地的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7~8.82d,1.95~6.19d。[结论]按推荐使用剂量对黄瓜施药,末次施药后第5天螺虫乙酯在三地的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均未检出,黄瓜中螺虫乙酯残留量均低于瓜果类的MRL值(0.2mg/kg)。  相似文献   

20.
中棉所12的黄萎病抗性遗传与育种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海岛棉品种和5个陆地棉品种为材料与中棉所12进行正反交,配制14个杂交组合的F1和F2 。采用纸钵育苗,撕底伤根接种方法对14个组合的F1和F2群体进行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以中棉所12作父本与海岛棉抗黄萎病品种或陆地棉抗黄萎病品种进行杂交,F2抗(耐)病株与感病株的分离符合3:1的分离规律,说明海岛棉的抗黄萎病性对于中棉所12的耐黄萎病性为显性,中棉所12的耐黄萎病性对于陆地棉的感黄萎病性为显性,控制黄萎病抗性的基因为一个显性主基因。然而,以中棉所12为母本与海岛棉品种、抗病陆地棉品种和感病陆地棉品种进行杂交,F2群体中90%以上的个体为抗病类型,说明中棉所12的细胞质中存在着抗黄萎病的遗传成分,具有细胞质母体遗传的特点,在棉花抗黄萎病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