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油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对不同等级降雨量的响应情况,以西宁市南北山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样地林外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利用图表统计法分析西宁市南北山油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大等级郁闭度小中雨条件下,分别只有表层0~10 cm和0~20 cm土层具备水分响应;在大雨条件下,土壤水分响应深度可达30 cm。在中小等级郁闭度小雨条件时,土壤水分响应深度可达0~20 cm土层;中雨条件下,响应深度可达>20~30 cm土层;在大雨条件时,土壤水分响应深度可达>30~40 cm土层。在相同降雨等级下,各层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随着郁闭度的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2.
方玲玲 《山西林业》2023,(S2):66-67
太岳山林区是油松的集中分布区域之一,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有助于促进油松人工林可持续发展。从幼林抚育、间伐、整枝和主伐4个方面介绍了油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皆伐前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在油松林皆伐后植被恢复和发育阶段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林分结构稳定、发挥更高生态效益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经营措施建议。【方法】采用时序研究法,在河北平泉地区选择立地一致的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32年中龄林、40年近熟林、53年成熟林)和皆伐后不同时间(5、10、24 a)的天然更新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松人工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水分间的相关性。【结果】1)皆伐前后6种林分样地共出现灌木植物21种,草本植物65种,不同样地林下植物组成存在差异。胡枝子在各林分样地均有出现,且重要值均> 20%,在灌木层优势地位明显;草本层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18种,其次是蔷薇科和禾本科,分别为6种和4种。2)不同林分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皆伐前随着林龄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皆伐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且变化幅度明显,伐后10 a灌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为1.40、0.61、1.24和0.74,与53年样地差异不显著。皆伐后不同时间的天然更新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均与伐前53年样地的差异不显著,皆伐对灌木层植物的影响较大。3)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较一致,表现为伐前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伐后5~10 a仍保持较高水平,伐后24 a出现下降,经相关分析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水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草本层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伐前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林分密度降低、光照条件改善有关,伐后主要与油松天然更新及种间竞争有关。依靠油松天然更新恢复的林地保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在皆伐10 a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建议在此时对油松更新苗进行人工抚育、降低密度以维持植物多样性。土壤水分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关键生态因子,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和林下植被的恢复和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速生人工林的土壤环境效应,文章对比分析了海南昌江县次生林、桉树人工林和相思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在0~60 cm次生林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桉树林,相思林最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非毛管孔隙度比值、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以及毛管/饱和含水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次生林>桉树林>相思林;(2)桉树林、相思林与次生林0~60 cm土壤贮水能力相差较大;(3)3种林分间同一层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毛管/非毛管孔隙度比值、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贮水能力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底层达到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外,其余3层均不显著,各层土壤毛管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4)3种林分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增大而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次生林以及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少;(5)次生林的土壤容重、孔隙特征、持水性以及贮水能力随土壤深度变化,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桉树林和相思林的所有观测土壤物理变量...  相似文献   

5.
油松与侧柏人工林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了生长季中油板和侧柏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土壤含水性主要受降水量、郁闭度和林木蒸腾的影响;在干旱季节,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然后又递增;降水量对0~60cm土层的水分分布影响显著,60~120cm土层含水量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依据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试验样地林分情况,确定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利用2012—2015年的567组数据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检验,构建了5∶q∶1的土壤水分变动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网络结构为5∶6∶1,均方误差mse=0.002 645,总体拟合精度为96.78%,模拟检验拟合精度为94.44%。  相似文献   

7.
油松是华北地区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建国后七沟林场乃至全省营造的油松林,大部分进入中熟林和近熟林阶段.不久的将来,共同面临的就是伐后怎么样更新的问题.然而,多年来由于油松人工林的分布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造林成活率不高,给油松林更新带来许多困难.在此情况下,研究油松中、近熟林林冠下或皆伐迹地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不仅对林场大面积油松人工林的更新换代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省乃至华北地区也有指导意义.为此,结合林业生产,七沟林场从1993年开始,先后两次在中熟林分内选择样地,采用皆伐和间伐两种方式伐掉油松林木,同时对皆伐迹地和间伐后林冠下空地采取全面封山措施,以促进油松的天然更新.2000年我们作了全面调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魏洁 《山西林业》2015,(3):17-18
通过对油松人工林树木高、胸径、蓄积生长量、尖削度和林下植被的调查,证明抚育能促进树高、蓄积的增长,并且能形成较好的杆形,提高优良木比例,同时增加了林分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油松林是抚顺地区两大人工针叶林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生态位。大面积的油松人工纯林为以油松为取食对象的病虫害提供了丰富的食源。为了培育健康的油松林,避免危害发生,该文对抚顺地区的油松林病虫害进行了长期的调查与监测,以掌握其发生趋势,尽早发布预警预报,为实施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依据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群落的调查结果,研究了油松群落的物种组成,计算了各层次物种重要值,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64个样地中发现了177种植物,其中乔木28种,灌木51种,草本98种,隶属于49科110属。(2)乔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更为明显。依各层次植物重要值排序,乔木层优势种为油松,草本层优势种为披针苔草,灌木层优势种为土庄绣线菊。(3)多样性指数在各层次表现为: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最低;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最高;乔木层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低。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区油松人工林下土壤肥力指标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行山区人工林中油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蓄积总量占太行山林分总蓄积的33.4%。近年来,各地试图通过林下间作药材等方式探索解决林区经济危困的路子。因此,笔者对太行山区油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标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以期为太行山大面积的油松林地开发利用提供依据。1 调查区域自然条件与林分状况本项调查在河北省阜平县国营驼梁山林场油松人工林区进行。该林场位于太行山河北段西北山麓,地理位置北纬38°54′00″,东经113°50′00″。平均海拔高度1000m左右,年均气温10.7℃,生长期140~160d,常年降雨量615.6mm。基岩分布以花岗片麻…  相似文献   

12.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是山西乃至全国天然油松林的集中分布区之一,笔者选取了10块样方对该区域的天然油松林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油松多为针阔混交林,油松为群落的建群种,其它优势种包括辽东栎、山杨、白桦、茶条槭、黄刺玫、披针叶苔草、羊胡子草等,群落盖度为70%~95%.灵空山自然保护区的油松群落物种丰富度较高,多样性较丰富,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3.
在油松人工林适宜林分中,开展了挂木板巢箱招引益鸟的试验,结果表明:挂人工巢箱可以招引大山雀、椋鸟益鸟,招引率平均为56%,只要方法得当,当年即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影响益鸟筑巢的2种敌害分别是花鼠和无斑雨蛙。  相似文献   

14.
油松是目前子午岭林区人工营造用材林的主栽树种,现保存油松人工林5.29万hm2.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该林区粗放的经验式经营方法导致人工林成林缓慢、材质低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为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提高该林区经营油松林水平,促使其森林经营逐步向科学化、集约化方向迈进,缩短人工林的经营周期和成材年限为培育工业用材林提供科学依据,1994~1998年,在国营正宁林业总场中湾林场对油松中龄林进行了密度试验.  相似文献   

15.
辽西地区油松人工林密度作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松在辽西地区密度作用规律,经研究得知林分平均树高随密度增加而有所下降;胸径在13年生以前,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以后林木个体矛盾激化,则随密度增大而减少;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在13年生以前随密度增加而增加,16年生以后则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在该地区造林采用每公顷4440株或4995株为宜。  相似文献   

16.
油松人工林碳汇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木兰林管局油松人工林19块标准地分林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进行了生物现存量的实测与碳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林木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构成了林分碳储量的主体.分配次序为土壤层>林木层>地表枯落物层>草本层>根桩>灌木层,林木层碳储量分配次序为干>枝>根>叶.建立了林木蓄积与生物量、碳储量的回归模型,认为幂函数形式有较好的适用性.以林龄(A)和3株优势木平均高(H)建立了土壤有机碳密度(Soc)拟合方程,可用于具体小班土壤碳密度的估测.木兰林管局油松人工林林分碳密度为76.586 2~284.417 8t/hm2,平均值为143.1 t/hm2,其中林木平均碳密度为30.454 5t/hm2,土壤平均碳密度为110.773 5t/hm2;现有油松人工林碳储量估测结果为983 314.0 t,其中林木碳储量为208 923.0 t,占总碳储量的21.25%,土壤碳储量为760 881.0 t,占总碳储量的77.38%.  相似文献   

17.
依据河北承德地区油松人工林标准地 335块 ,从中选取立地条件、测树因子符合条件的标准地 314块 ,建立各测树因子的生长方程 ,编制油松人工林Ⅱ地位级的经验生长过程表 ,并对树高、蓄积等生长方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8.
张广平 《山西林业》2009,(3):18-18,26
本文运用标地法结合分地类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黑茶山林区河口林场人工油松林结实量进行了调查,获得了人工油松林结实量的基本规律,为人工油松林采种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林隙特征(gap characteristics)是研究林隙的作用、影响以及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工作以燕山山地新丰林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法进行野外调查,分析了林隙的形成方式、形状、大小、年龄结构、边缘木等特征。结果表明:人工近熟油松林林隙的形成主要为抚育间伐和择伐等人为因素形成,自然形成的较为罕见;形状为近椭圆形,且林隙的形状与面积并无相关性;林隙的面积多集中在40~60m~2,所占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为最大,分别为33.33%和22.22%;以高度为14~16m的林隙居多,略低于林分的平均高;发育后期的林隙及前期的林隙居多,分别占到林隙总数的40.00%和31.11%。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小陇山林区不同林龄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油松人工林胸径平均生长量第25年达到最大值为0.45 cm,连年生长量12年时达到最大值0.87 cm,两者相交于第25年;树高平均生长量于第20年达到最大值0.51 m,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87 m的时间为第11年,且与平均生长量相交于20年;材积平均生长量于第59年达到最大值0.005 1 m~3,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009 4 m~3的时间为第41年,且与平均生长量相交于60年,确定了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不同地位级的数量成熟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