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两年试验结果证明,0.1—0.2%“401”,冷浸薯种10分钟,对甘薯黑斑病均有一定防治作用。 供试甘薯品种为华北52—45,育苗前种薯发病率为29%和46%,从中选取无病斑薯块作试验。1963年每处理用种120—130斤,重复二次;1964年每处理用种140斤,重复二次,在同一苗床上。 育苗方式为室外回龙火炕,全育苗期平均为  相似文献   

2.
1955年室內和大田噴撒石灰粉的防治試驗結果說明,在雨后天晴的情况下噴撒石灰粉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1958年春曾进行了1007亩(其中对照239亩)种子消毒的防治試驗。用0.5%的西力生或賽力散燜种3小时,或用0.2%西力生浸种12小时,种子发芽率不受影响,苗期发病率显著降低,大田发病日期稍为延迟,发病严重度大为減輕。 1956—1957年早晚季連續四次(每次試驗面积100亩以上)进行换用无病田种子及剷除李氏禾杂草的大田防治試驗,防治結果都很好。1958年春季在从化县街口公社国星大队成功地完成了大面积(3600亩)的防治示范試驗,全部不发病。但是,李氏禾是否本病的野生寄主,剷除李氏禾在防治上是否必要,尚有不同看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和防病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会军 《植物医生》2005,18(3):10-10
水稻条纹叶枯病近几年在水稻上发展为一种重要的病毒病病害,轻者损失5%,重者损失80%左右,甚至绝收.该病2004年在江苏省特大发生,其中泗洪县龙集镇1 a 1季的春水稻大部分田块667 m2产量100kg左右,部分田块绝收.损失之大,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该病防治难度大,一旦显症很难治愈,被称为"植物癌症".为此笔者近几年来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探讨.总结了一些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石键 《植物保护》1979,5(2):37-38
甘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黑斑病(Ceratocystis fjmbrjataE11)近年来有所回升,北方广大地区用温床育苗,伏薯后由于种薯带病,易造成烂坑,生产上迫切要求简易的防病措施。1975年之后对苯骈咪唑类内吸杀菌剂应用于甘薯黑斑病的防治,进行了室内试验及生产防治试验,实践证明:多菌灵(MBC、CTR—6669)、7313及托布津(NF—44)等用于浸薯、浸秧、薯坑泼浇等均能高效的控制黑斑病,防效均高于生产上应用的药剂“401”及代森铵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5.
甘薯黑斑病(即红苕黑斑病,俗称干疤烂)是生产上一种常发毁灭性病害。尤其在窖藏期间,由于薯块集中,环境适宜更易发生,往往造成“有薯下窖,无薯育苗”的现象。我们于1983年在内江靖民公社进行了药剂防治窖藏甘薯黑斑病的试验示范,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国产)500倍  相似文献   

6.
林郁 《植物保护学报》1965,4(2):191-194
“苏化203”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主要成分为四乙基二硫代焦磷酸酯(簡称硫特普)。1959年,江苏省重工业厅化工研究所开始試制。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曾进行一系列的防治水稻三化螟試驗、毒性观察和大田試用。同时,不少单位也进行了其他害虫或有害动物的防治試驗。1964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員会組織了有关单位,对“苏化203”大面积治螟进行了劳动卫生現場調查研究。通过数年来的試驗和試用,业已証实了“苏化203”的治虫效果和安全使用。現綜合各方面的資料,扼要报导于后,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7.
1989年8月我县新兴乡发现水稻细条病,随即全县范围进行普查,共波及8个乡、2600多亩晚稻,101亩杂交稻制种田。我县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1)烧掉病稻草。(2)发病田用20%叶青双100g兑水50kg,喷雾防治,用高锰酸钾加食盐冲水防治。(3)集中处理田边各种杂草、稻桩。(4)有病种子由县种子公司收购,翌年一律选用无病稻种,并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调查结果认为,农业措施影响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程度。在病害易发地区,采用棉田、大豆田和蔬菜地等非禾本科植物田块套播旱育秧,以及通过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的变化推广抗病、耐病丰产良种等农业措施,对控制和减轻病害的发生和为害程度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卢龙县甘薯种植面积 2.23万 hm~2,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 53%。由于甘薯连年重茬种植,甘薯茎线虫病发生严重,给农业稳产、高产及农民增收造成很大的影响。经过几年来的积极防治,甘薯茎线虫病得到了很好地遏制,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主要防治措施是: 1育苗期把好种薯消毒、苗床施药关   1)种薯上炕前要进行挑选和清水漂洗,清选出带病种薯。经清选的种薯用 51~ 54℃的水恒温浸种 10 min(分钟 ),以消灭薯皮下层的线虫。   2)种薯上炕浇水后,覆土前,每平方米均匀撒施 5%神农丹 GR(颗粒剂,下同 )60~ 70 g(克 ),拔完二茬…  相似文献   

10.
红薯育苗是生产上的关键环节 ,培育无病壮苗是确保适时移栽 ,提高红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内容。多年来 ,不少地方往往因红薯育苗期发生病害而造成苗源不足 ,影响了红薯的正常生产。红薯苗床期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软腐病等。薯块带菌 ,病床感染、温度不适、湿度过大等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防止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 挑选健薯薯块上床前 ,要逐一挑选无病、无伤、无冻害 ,表皮光润 ,大小适中的薯块作种薯。不要不加选择 ,以防止健薯感病。2 温水浸种将逃选后的薯块装入竹蓝内 ,放入温水中 ,水温 5 6℃~ 5 8℃ ,下水后将蓝子上下提动 ,使其在 2…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氮肥对小麦纹枯病的定量效应,组建了小麦扬花期病情指数(DI1)和黄熟期病情指数(DI2)的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和解析。结果表明:两回归模型均在0.01水平上显著,且拟合较好;各个因子对纹枯病病指的影响为:播期>氮肥>密度;其中播期中DI1、DI2的效应均极显著;播期与密度互作(X1X2)对DI2的效应达到0.2显著水平;晚播稀植有利于控制该病的危害。最后对回归模型进行了仿真优化,提出了控制该病发生程度的优化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12.
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对棉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棉蚜寄生选择、显微测量、解剖法及室内培养,研究了西瓜花叶病毒2号对棉蚜寄生甜瓜的趋向性、体长、胚胎数量、繁殖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蚜嗜好感病的甜瓜;病株上棉蚜胚胎数目比健株多2~3个;病株上棉蚜的体长大于健康株;用Logistic曲线拟合,病株上棉蚜最大生物容纳量和瞬时增加速率大于健株;在寄主甜瓜接毒2周内,病株上棉蚜个体繁殖力大于健株,但接毒2周后,病株上棉蚜的繁殖力小于健株;病毒WMV-2对棉蚜种群结构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抗感品种混植对水稻主要病害的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6-1988年利用抗感品种混植对水稻主要病害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稻瘟病抑制作用显著,尤以对叶瘟效果最好(F=46.55,P<0.01)。与应发病值相比,其相对抑制效果:病叶率减少74.23%,病情指数降低85.30%。单植的病害日侵染速率(r)比混植高一倍以上。病情严重度与组合内抗感比例密切相关(r=0.951··)且呈幂函数关系:?=3.3918×7.4446x。(2)对稻纹枯病和稻白叶枯病均有一定效应,但不如稻瘟病显著。文中还对混植机理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免疫育苗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稻田土和病稻苗上分离的Fusarium equiseti,F.oxysporum,F.graminearumRhizoctoniasolani,接种在免疫育苗法和普通旱育苗法培育的秧苗上。免疫育苗的秧苗提高抗病力95.5%~97.8%。测定其秧苗接种病原菌后防御酶系的动态表明:1.过氧化物酶活性峰比对照提前36 h,且峰值高;2.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峰比对照提前4 h;3.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力比对照高1倍多。同时免疫育苗秧苗新陈代谢旺盛、生理活性高。表现在:1.叶片叶绿素含量高(3.12 mg/ml)、光合作用强度大(887mol O2/g.h),因而干物质积累多;2.根系发达,单株根数比普通旱育秧苗多3.9条/株;3.根系色白有弹性,活力强,对α-萘胺氧化力达60μg/g.h,提高30%;4.束缚水含量达64.89%,显著高于普通旱育苗;5.根冠比比普通旱育苗高28%。  相似文献   

15.
花生锈病流行曲线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描述病害发展的数学模型Logistic、Gompertz和Weibull函数对花生锈病(Puccinia arachidis Speg.)的系统调查数据拟配方程。结果表明,花生锈病发展的曲线描述以Weibull函数最好,Gompertz函数次之,Logistic函数又次之。利用所组配的方程及其导函数方程,计算了花生锈病流行期间病叶率和严重度达0.5,5,10,20,30,40,50,60,70,80,90%的期望天数和期望发展速率。结果表明,播种后锈病的发生在秋花生中较春花生为早,其发展速率则在春花生中发展较快。这些参数也表明,Gompertz和Weibull函数所得的结果较接近,而Logistic函数在病情小于0.05和大于0.6时,有偏高现象。文中所计算的各给定点的期望天数和期望增长速率,可供一般测报工作作为参考。
本文就锈病发展过程的曲线拟合,讨论了非线性模型经线性化后其可决系数R~2的虚假增高现象,从而提出,在进行模型拟合程度的比较时,应用非线性剩余平方Q和作为比较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大豆灰斑病叶部病害普遍率与严重度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5年在田间接种条件下对大豆灰斑病叶部发病情况进行系统调查,获得86组感病品种(合丰22)和66组抗病品种(合丰25)普遍率与严重度间对应关系数据,在计算机上分析了两者的关系(I-S关系)。结果表明,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叶部病害的I-S关系均可用直线方程描述,其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br#SS=-2.8029+0.5252IS±6.4364(SS、IS-感病品种严重度和普遍率)#br#SR=-0.3843+0.6334IR±3.7679(SR、IR-抗病品种严重度和普遍率)#br#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的抗病性对大豆灰斑病叶部病害的I-S关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試驗結果,初步認为柑桔黃龙病可借东方桔蚜传病,其指示植物为由力克檸檬、北京香檸檬和墨西哥来檬等1—2月龄的实生幼苗。在这些指示植物和蕉柑幼苗上,用东方桔蚜传病以及用嫁接法传病所引起的症状均相同:在由力克檸檬和蕉柑上表現矮化及梢叶黄化;在北京香檸檬和墨西哥来檬上表現矮化、明脉和“嵌紋”等。同时,在北京香檸檬上,以蚜传发病植株的組織,进行回接的試株和以广州及普宁县病株的組織进行嫁接的試株,有些发生木质部陷点及木质部陷紋的症状。根据这些特点,虽然不能肯定柑桔黄龙病与南美洲柑桔衰退病的病原病毒相同,但它們很可能屬于同一类病毒(却柑桔衰退病毒类)。此病在指示植物上的潛育期最短为27天。在11月气温較低时的潛育期长达二个月以上。5月分在网罩内气温高达42℃,发病試株在一周内消失症状并恢复生长,但試株移到树蔭下(气温降低到25°—30℃左右),一个月内症状又重新出現。  相似文献   

18.
杂交稻制种粒黑粉病的侵染源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3年对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的侵染源和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由冬孢子萌发直接产生的次生担孢子不是田间发病的主要接种体。发现并证实稻粒尾孢墨 粉菌具有在植物体表芽殖附生特性,其病害特占存在一个相当长的田间芽殖附生阶段,芽殖附笺次生担孢子才是田间发病的有效接种体。不育系柱头外率主、开发时间持续长而分散及恢复系花粉量是导致发病严重的主要寄生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83-1987年在北京、河北、山东、山西调查的苗圃毛白杨叶锈病病情,结合相应的气象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在18个自变量因子中,筛选出早春百株病芽数(X1)和发病适温期间降雨量(X2)的互作因子(X1X3),建立预测当年最高病情(Y)的方程式:Y=2.8229+0.0133X1X3
该方程经数学检验合理,两年当中建立模型以外的10例实测病情对方程式进行检验,证明有较高的可靠程度,可在华北地区试用,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姜瘟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栽培的姜上发现有几种细菌为害,分别引起叶枯、软腐和蔫萎等症状,而一般所谓"姜瘟"是指为害最严重的萎蔫型细菌病害。根据江苏和山东两地姜瘟病细菌的形态、染色反应、生长适温、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血清反应和致病性等性状的测定,并与番茄的青枯病细菌进行比较,证明引起姜瘟的细菌是青枯病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Ianacearum(Smith) Smith)。初步交互接种试验证明,姜瘟菌株与番茄青枯菌株的致病性有一定的差异,姜瘟菌株对番茄的致病性很弱;而番茄青枯菌株则不能为害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