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斌 《农村科技》2006,(12):56-56
一、围产期管理1.限量补钙对分娩前15天内的奶牛,要实行低钙日粮饲养,使日粮中的钙质含量减至平时饲喂量的1/3~1/2,这种饲养方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中转移,可以有效地防止奶牛产后麻痹症的发生。2.精粗平衡注意精饲料和粗饲料合理搭配,做到精粗平衡。不要把奶牛饲喂得太饱,以免在奶牛分娩后的前几天患酮尿病。这一阶段精饲料的最大日饲喂量不可超过奶牛体重的1%。3.少喂食盐奶牛产前15天左右,要减少奶牛的食盐饲喂  相似文献   

2.
围产期管理限量补钙对分娩前15天内的奶牛,要实行低使奶牛日粮中的钙质含量减至平时饲喂量的1/3~1/2,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中转移,可以有效地后麻痹症的发生。精粗平衡注意精饲料和粗饲料合理搭配,做到精要把奶牛饲喂得太饱,以免在奶牛分娩后的前几天患酮阶段精饲料的  相似文献   

3.
<正> 奶牛围产期是指母牛分娩前后各15天内的30天时间,它包含了妊娠末期和泌乳初期,这一期间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五点: 1 限量补钙。对分娩前15天内的奶牛要实彻低钙日粮饲养,使日粮中的钙质含量减至平时喂量的1/3~1/2,这种喂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转移,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奶牛产后麻痹症的发生。 2 精粗平衡。不要把奶牛喂得太饱,以免在分娩后的前几天奶牛患酮尿病,这一阶段精料的最大饲喂量不可超过奶牛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2004,(7):19
奶牛围产期是指母牛分娩前的15天内和分娩后的1个月时间,它包括了妊娠期和泌乳初期,这一期间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五点:一、限量补钙。对分娩前半个月内的奶牛要实行低钙日粮饲养,使日粮中的钙质含量减至平时喂量的1/3~1/2,这种喂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中转移,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奶牛产后麻痹症的发生。二、精粗平衡。不要把奶牛喂得太饱,以免在分娩后的前几天奶牛患胴尿病,这一阶段精料的最大饲喂量不可超过奶牛体重的1%。三、少喂食盐。奶牛产前半个月左右,要减少食盐的饲喂量,增加运动量,这样可以减少奶牛乳房水肿的发生。四、产后…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科技》2006,(5):26-26
一、围产期管理   1.限量补钙对分娩前15天内的奶牛,要实行低钙日粮饲养,使奶牛日粮中的钙质含量减至平时饲喂量的1/3~1/2.这种饲养方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中转移,有效地防止奶牛产后麻痹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产奶牛的饲养管理与产奶量有直接关系,要做好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3个阶段的饲养,注意日粮精料和粗料合理搭配饲喂,利用有限的优质饲料饲喂高产奶牛,以提高养殖效益。一、产奶牛一般饲喂技术1.日粮组成力求多样化。根据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奶牛日粮原料应该尽量多样化,以确保能量蛋白降解速度平衡、氨基酸平衡、限制性营养因子均衡供应。一般奶牛的日粮应由4种以上的谷物类、豆类或其副产品组成混合精饲料(内含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添加剂);青、粗饲料应由青绿饲料、青贮饲料、根茎瓜果类和干草等组成。奶牛每天可采食优质干草3~4千克,中等品质干草2.5~3千克。  相似文献   

7.
奶牛围产期是指奶牛分娩前后15天内的30天时间,它包括了奶牛妊娠后期和泌乳初期2个时期,这一期间奶牛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5点。  相似文献   

8.
1.泌乳奶牛阶段饲养法 泌乳奶牛阶段饲养法即依据奶牛不同的生理阶段采用不同的饲养方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产房期:指母牛分娩至产后15天,此期为母牛身体恢复期.因食欲不良,采食量减少,体重剧烈减轻,为此,应增加采食量,防止过度减重.要供应优质的粗饲料和精饲料,在产后6~15天,每天约加精料0.5千克,以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此期精料日饲喂量按每100千克体重喂1千克精饲料,日粮中粗饲料与精饲料之比按干物质计为54∶46.  相似文献   

9.
<正>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通过运动可以发挥供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肢蹄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奶牛的高产、稳产和利用年限,因此,规模奶牛场要做好奶牛肢蹄护理工作。一、奶牛肢蹄护理的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日粮均衡供应。根据奶牛泌乳各阶段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根据营养配置各种符合奶牛需要的日粮,能量与蛋白含量应适当,尤其要注意精粗粮的比例,避免突变饲料或饲喂精饲料过多;饲喂精饲料要适量,确保  相似文献   

10.
1.根据泌乳阶段不同,饲喂不同日粮日粮营养要平衡,饲料应质量好、适口性强、易消化。要注意精粗饲料合理搭配。粗饲料可任其充分采食,精饲料要视产奶量情况添加。奶牛产后16~100天产奶量迅速上升达到高峰,称为“升乳期”,此期精饲料喂量标准为:日产奶20公斤,喂精料10~20公斤/日;日产奶30公斤,喂8.5~10公斤/日;日产奶40公斤,喂10~12公斤/日。产后100~210天产奶量逐渐平稳下降,称为“泌乳中期”,此时精料给量标准应调整为6~7公斤/日。产后210天至“”料喂量可视奶牛体况和产奶量而定,一般每产3公斤奶饲喂1公斤精料。2.精饲料配方要合理…  相似文献   

11.
<正>1泌乳牛要分阶段饲养奶牛的一个泌乳期可分成若干个阶段。通常把奶牛分娩到泌乳120d作为泌乳前期;120~305d后为泌乳后期(标准泌乳期305d);干乳期约60d。正常的胎次间隔约12~13个月。产犊前15d和产犊后15d为围产期。精饲料的配制可参考预混料使用说明书,日粮组成与饲喂方案(详见附表)。泌乳前期也可以再分段饲喂,例如:奶牛产后0~30d,日喂精料7kg,糟渣类8kg,玉米青贮8kg,干草4kg。产后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15,(5)
<正>奶牛全混合日粮技术是根据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把粗饲料、精饲料和各种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等添加剂,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和,制作成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进行饲喂的饲养技术。使用该技术可使后备牛达到最大瘤胃发育、最大生长速度、最大体高生长,使成年母牛达到最高产量、最佳繁殖率和最大利润。1奶牛全混合日粮技术的优点1.1提高干物质采食量便于控制精料粗料的营养水平和比例,提高干物质采食量,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产奶期指母牛分娩后到干奶前这一时期,一般为305天,一般分为泌乳早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一、各期的饲养要点1.泌乳早期,时间为分娩至产后21天。饲养要点为产后恢复、疫病防控和产奶高峰准备。母牛产后,及时饮温麸皮红糖水,做好挤奶和子宫检查、消毒或给药;转饲产奶期日粮,每日每头增加0.25千克精饲料,按3千克奶增加1千克精饲料确定精饲料用量,为高产做准备。恢峰时饮温和子宫检产奶期日千克精  相似文献   

14.
1.成年奶牛阶段饲养法 (1)产房期:指母牛分娩至产后第15天,此期为母牛身体恢复期.因食欲不振,采食量减少,体重急剧下降.应增加采食量,防止过度减重.要供应优质的粗饲料和精饲料,在产后6~15天,每天加精料约0.5公斤,以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此期精饲料按1公斤/100公斤体重供给,日粮中粗饲料与精料之比按干物质计为54:46.  相似文献   

15.
饲养好泌乳期的奶牛,关键之一是要科学地配制精粗饲料并合理搭配。一般来说,粗料主要是提供奶牛所需要的粗纤维和其他养分,而精饲料主要是提供奶牛所需要的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养分。如按整个日粮总干物质计算,干草等粗饲料在奶牛日粮中以占50%左右为宜(即精粗料比为50%∶50%)。但粗料质量不好时,则精粗料比为60%∶40%。在生产实践中,一般根据奶牛日产奶量来确定精粗料的配比。如日产奶量为10公斤时,精粗料比为30%∶70%,日喂混合精料4公斤;每日产奶15公斤时,精粗料比仍以30%∶70%为宜,但精料喂量应增加到5.6公斤;日产奶量为20公斤时,精粗…  相似文献   

16.
缓冲剂的添加条件:①处于泌乳初期的高产奶牛;②奶牛日粮中精饲料占50%-60%;③奶牛长期饲喂青贮饲料或饲喂的粗饲料几乎全是糟渣类饲料;④奶牛泌乳初期的日粮为高精、高糟渣类饲料,且粗饲料质量很差;⑤夏季泌乳牛食欲下降,进食的干物质明显减少;⑥泌乳牛群所产常乳的乳脂率明显下降;⑦泌乳牛日粮从粗饲料型转换为精饲料型(精粗饲料比例为3:2);⑧当日粮是将精料和粗料分别单独饲喂时。  相似文献   

17.
正围产期指的是奶牛产前21天至产后14天,其中前3周为围产前期,也称为干奶后期;后2周为围产后期,也叫泌乳初期。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很多养殖户不懂围产期奶牛的需要,与产奶时喂法相同,缺乏必要的调整和变化,造成了一系列疾病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改善饲养管理特别是干乳期、围产期、泌乳盛期的饲养管理。主要措施有:注意饲料选择、日粮营养均衡,各种营养物质符合奶牛的生理需要。干乳期减少精饲料,增加粗饲料的喂量,停喂多汁饲料,注意补充钙、磷等矿物质。围产前期增加混合精料的喂量,达到牛体重的1%,同时将钙的喂量降到  相似文献   

19.
练亚平 《新农村》2007,(4):20-20
1.“按奶给料”法对泌乳中后期的奶牛,每天除饲喂青贮饲料和粗饲料以满足正常生理需要外,还应按每产3千克奶喂给1千克混合精饲料。“按奶给料”可避免部分养牛户为追求一时高产而盲目加大精饲料的添加量。2.“预支”饲养法从奶牛分娩后15~20天开始,除饲喂足量粗饲料外,在“按奶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比较两种干奶期奶牛管理,评估缩短干奶期饲养管理对奶牛采食量、代谢和泌乳早期产后性能的影响。29头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ON组,n=14)奶牛采用传统饲养管理(约60 d,57±5.9 d),饲喂干奶早期奶牛直到其预期分娩。从分娩前21d到预期分娩,奶牛饲料更换为添加3 kg浓缩料的预产犊料。试验组(SDP组,n=15)奶牛采用缩短干奶期饲养管理(35±6.3 d),从产前60 d至分娩连续饲喂后期哺乳饲粮。产犊后,两组奶牛饲喂相同哺乳饲粮。与饲喂60 d的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约为4.11 kg·头-1·d-1,高于对照组,然而对产后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试验组奶牛在产后100 d内所产牛奶较对照组减少2.78 kg·d-1,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两组奶牛体重、体况评分和脂肪厚度均无显著差异。同样,两组奶牛的血浆代谢物质的浓度也无显著差异。试验组奶牛在分娩前,其pH较对照组降低,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较对照组增高。在产后,两组奶牛的乳酸、挥发性脂肪酸、NH3和瘤胃液pH均无显著差异。缩短干奶期饲养对犊牛初生重和初乳质量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提示,综合考虑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传统的奶牛干奶期饲养管理与采用哺乳饲粮饲喂整个干奶期奶牛来缩短干奶期时间的饲养管理相比,前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