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科学评价母源抗体水平对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仔猪猪瘟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本试验采用阻断ELISA方法对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及疫苗免疫后的免疫抗体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仔猪在21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此时免疫猪瘟疫苗后免疫抗体开始转阳和免疫抗体水平达到峰值所需时间均较长。仔猪在28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以下,但仍维持在一定水平,此时免疫猪瘟疫苗后免疫抗体达到峰值所需时间均较35日龄和42日龄免疫时所需时间长。仔猪在35日龄和42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较低,此时免疫猪瘟疫苗后免疫抗体开始转阳和免疫抗体水平达到峰值所需时间较短。根据本试验结果发现,该猪场仔猪猪瘟疫苗免疫的最佳免疫时间段应为28~35日龄。  相似文献   

2.
不同猪瘟疫苗对仔猪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24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头,其中1组猪瘟细胞苗(A苗)按5和10 mL的剂量进行注射,其他3组猪瘟脾淋苗(依次为B、C、D苗)均按1和2 mL的剂量进行注射。在免疫15 d后,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按照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剂盒使用说明方法检测猪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A苗、B苗、C苗、D苗检出的平均抗体水平与未注射之前的平均抗体水平之比分别为1∶51、1∶91、1∶114、1∶161。统计分析表明,猪瘟脾淋苗免疫效果最好,而猪瘟细胞苗和脾淋苗两者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但总体上使用4种疫苗免疫15 d后都能使仔猪获得良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阻断ELISA检测血清抗体的方法对2种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猪瘟活疫苗A(脾淋源)的免疫效果与免疫剂量和次数没有明显关系;(2)猪瘟活疫苗B(细胞源)在加强免疫后2倍剂量的抗体保护率比单倍剂量更高;(3)随着免疫时间(80d内)的增加,2种试验疫苗的抗体保护率都在提高,但在一次免疫后20d内均不能达到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疫病,由于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治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面积流行已经得到有效地控制,个别疫点多局限于  相似文献   

5.
<正>猪瘟是当前我国猪场需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随着养殖方式的变化和疫苗长期免疫的压力,猪瘟的发生也呈现新的变化,即主要表现为慢性温和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以  相似文献   

6.
免疫接种是鸡场预防疾病的最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鸡场的八种免疫接种方法,并结合养鸡生产实际全面分析了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对养鸡场具有较大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生猪养殖工作开展中,疫苗免疫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在实际疫苗使用上应有效应对常见的错误,提升免疫成功率,保障养殖安全。  相似文献   

8.
在养鸡生产中,设计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免疫应答,避免“免疫空白期和免疫麻痹”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在设计免疫程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了解母源抗体水平,确定最佳首免日龄;二是根据本场或本地区的发病史调整原免疫程序:三是由于雏鸡的免疫机制不健全,产生的保护力一般不是很强,疫苗的选择要适当,疫苗毒力应按弱、较弱、中等的顺序选用;四是要搞好强化免疫,提高免疫的覆盖面;五是要注意几种疫苗免疫接种时互不干扰,保持适当间隔;六是根据鸡的饲养用途进行必要的强化免疫,并实行弱毒活疫苗和油乳剂灭活苗搭配;七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接种途径,并正确操作,剂量不可随意加大,避免免疫麻痹;八是搞好抗体监测,防止出现免疫失败。选择恰当的接种途径,避免以下操作错误: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选择内蒙古自治区较大两种类型的鸡场进行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及传染性囊病免疫程序的实验研究、经过几年的中试和效果观察。认为此程序对于鸡场预防这3种疾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其结果表明:鸡新城疫以血凝抑制抗体4log ̄2为临界点进行免疫,1免和2免用Ⅱ系苗,3免用Ⅰ系,在开产前Ⅰ系苗或油佐剂苗加强,肉用鸡用Ⅱ系苗免疫两次;鸡马立克病在雏鸡出壳后尽早用倍量国产HVT苗进行免疫;鸡传染性囊病根据鸡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日龄用国产中等毒力苗倍量进行免疫。对于蛋鸡最好在60~70日龄时用中等毒力苗加强免疫1次。鸡种群在开产前和40~42周龄时用IBD油苗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1.
畜禽防疫是畜牧生产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免疫防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成败,防疫工作搞不好或不扎实,会使整个畜牧生产的其它"种、料、管"等环节前功尽弃.其预防措施是: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猪瘟免疫程序和操作规范的问题目前国内大致有以下几种免疫程序:1、对于散养农户,实行春、秋两季的集中强制免疫。2、公、母猪每年两次集中免疫,小猪双月免疫一次。3、种猪每年两次集中免疫,初生小猪乳前免疫(即所谓超前免疫)一次。4、公猪每年两次免疫,母猪断奶或产后二十日龄随同小猪首免进行一次免疫。小猪60日龄二免。5、场内免疫实行2、3、4中的一种,外购仔猪购回后进行一次免疫。  相似文献   

13.
必须制定正确的免疫程序。初免时间太早,动物免疫器官未发育成熟或受较高母源抗体的干扰,影响抗体的产生;免疫过晚,造成未免疫时已感染,错过免疫最佳时间;因不同疫苗产生的免疫期不同,不严格按免疫程序将影响免疫效果。所以我们应根据厂家推荐的免疫程序,结合当地畜禽传染病流行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最好根据抗体监测水平制定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4.
猪瘟和蓝耳病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疫苗免疫的干扰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制定合理的猪瘟和蓝耳病免疫程序,试验测定了猪瘟和蓝耳病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疫苗免疫相互干扰作用。结果表明,猪瘟母源抗体从28日龄开始下降加剧,半衰期为17 d左右;蓝耳病母源抗体21日龄开始下降加剧,半衰期9 d左右;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苗对猪瘟弱毒苗免疫无干扰作用,两者可以同时免疫;蓝耳病弱毒苗与猪瘟弱毒苗同时免疫,对猪瘟疫苗的免疫有极显著干扰作用,猪瘟抗体合格率仅为60%,未达免疫保护要求;两者疫苗间隔7 d免疫仍有显著干扰作用,但猪瘟抗体能达到免疫保护要求;蓝耳病免疫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免疫程序对仔猪猪瘟抗体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阻断ELISA试验对不同免疫程序下仔猪猪瘟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表明,0日龄首免、40日龄二免、100日龄三免的免疫效果要好于20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猪瘟“免疫”猪群暴发猪瘟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月至3月武汉市某种猪场发生以高热,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哺乳仔猪的发病率为66.7%,死亡率为58.3%,断奶仔猪的发病率为53.6%,死亡率为12.3%,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变化观察和免疫荧光抗体检查,确诊该种猪场所暴发的传染病为猪瘟。此外,用间接血凝试验对21日龄超前免疫仔猪的血清中猪瘟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表明表明仔猪的免疫合格率为78.9%。  相似文献   

17.
一、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1.霉菌毒素的影响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对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使猪只的免疫系统不足以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为疾病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霉菌毒素能导致畜禽产生免疫抑制,引起猪群免疫失败,使畜禽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诱发多种疾病发生,导致疫病传播。例如黄曲霉素B1(AFB1)和新月霉菌产生的T-2毒素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增殖,霉菌毒素对淋  相似文献   

18.
姜海涛 《云南农业》2006,(11):19-19
在实际应用中,蛋鸡的免疫程序,必须依据疫病流行的情况及其规律,针对鸡群的品种特征、日龄,同时参考母源抗体水平、饲养条件、环境状况以及疫苗的种类、毒力、免疫途径等方面的因素制定,不能生搬硬套。—、免疫程序1.1日龄:HVT冻干苗,颈部皮下注射。2.7~10日龄:新城疫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对商品雏杂交番鸭母源抗体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动态监测,抗体变化曲线表明,在出壳至7日龄时禽流感母源抗体维持在较高水平,随后下降幅度急剧增加,13日龄左右全部降到3.2log2,总体的抗体变化水平与日龄呈负相关,由此可知,10日龄可确定为杂交番鸭最佳的禽流感疫苗首免日龄.通过对不同免疫程序接种H5禽流感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母源抗体对H5禽流感疫苗免疫后的HI抗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干扰作用;加强免疫杂交番鸭所产生的H5 HI抗体水平及其维持时间与仅免疫1次的杂交番鸭所产牛的抗体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杂交番鸭免疫H5禽流感疫苗后14-21d抗体达到高峰后急剧下降,免后28d左右已降到保护水平以下,至60日龄出栏时HI抗体水平较低.经免疫效果分析,在生产实践中建议对杂交番鸭推广2次免疫,即10日龄首免、25日龄加强免疫的禽流感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0.
<正>在长期基层猪病防治工作中,发现许多养猪户对猪瘟疫苗的认识和使用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简单解析如下,供同仁参考。1正确认识各种猪瘟疫苗猪瘟疫苗目前主要有四种:脾淋苗(I)、乳兔苗(I)、细胞苗(II)和联苗。这四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