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简易贮藏 (1)挂 藏 大蒜收获后曝晒2~4天,或在烘房内(温度30~40℃,相对湿度50%~60%)干燥鳞茎,使之快速进入休眠期.然后剔除机械与病虫害损伤的蒜头(也可在干燥前进行)再将40个蒜头编成一辫,挂在通风良好的屋檐下或其它地方晾贮,贮藏过程中严防蒜头受潮或雨淋.  相似文献   

2.
1.挂藏法 收获后的大蒜,先在田间暴晒2~4天,或在烘房内(控温30~40%,相对湿度50%~60%)进行快速干燥其鳞茎,使之进入休眠期。干燥后的大蒜需进行挑选(也可在干燥前进行),剔除机械伤和病虫害的蒜头。  相似文献   

3.
贮藏大蒜应在叶片开始变黄且晴天时采收,收获时先将大蒜下面的土壤刨松,使植株易从土中拔出,将拔出的大蒜堆成堆,用蒜叶盖蒜头晒2~3天或更长时间,待蒜秸开始萎蔫时,剪去根瓣或叶茎,将蒜头放入筐内.收获后最好曝晒或人工干燥,创造3O℃以上高温,50%左右相对湿度,以加速蒜头干燥,促进休眠,利于贮藏.  相似文献   

4.
沈莉 《保鲜与加工》2010,10(3):29-29
此法简单易行,贮藏期间不倒动,管理粗放。采收后的大蒜经充分晾晒后,便可选种、编辫。每50头一辫。两辫一挂,不合规格的蒜头也应分等级编辫,以便上市或食用。大蒜编辫以后,还要晒蒜辫,让其充分干燥。晾晒时。要防雨、防潮、防热、防磕碰。大蒜编辫晒干以后,量少可挂在屋檐下,若量大时,要搭蒜棚挂起。注意遮荫、防雨、防潮、防热、通风,立冬以后天气寒冷时,下架移到贮藏室,注意通风,并随天气变化增减通风量。整个冬季要尽量减少搬动以免碰伤。贮藏室温度保持0℃左右,防止温度过高所导致的呼吸作用增强、养分消耗、蒜头发芽、变软、发黄,或温度过低,造成冻害。  相似文献   

5.
柿子贮藏和脱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柿子贮藏  柿子采收后很快成熟,果肉逐渐变软,不利于贮藏和运输。因此,首先选择相对耐贮藏的优良品种,如河北的莲花柿、大盖柿,山东的牛心柿、镜面柿,北京的南口柿等。同时柿子采收后,注意选择质量好、肉质硬的果实,并将粗硬的果柄截短,以免在贮藏过程中互相扎伤。常用的柿子贮藏方法如下:1.1 冻 藏  冻藏是我国华北一带普遍采用的柿子贮藏方法。  在干燥平地上挖几条平行沟,沟宽30~35 cm,深30~40 cm,长度因贮藏量和地面而定(不宜太长),沟底铺7~10 cm厚的玉米秸秆或高粱秸秆(做成帘子亦可)。霜冻后,将…  相似文献   

6.
西瓜种植大户和经营西瓜生意的个体户,只有注重西瓜的贮藏保鲜,才能确保西瓜在当季或错季卖个好价钱。(1)库内堆藏选择八成熟的西瓜,采前2~5天喷布0.1%的多菌灵或托布津溶液消毒。早晨用剪刀从果柄1~2cm处割下,立即用0.002%~0.003%的2,4-D溶  相似文献   

7.
常温储藏,常温储藏是利用蒜头自身的生理休眠特性,在自然温度状态下储藏的方式。该法简便易行、成本低,是我国蒜农常采用的储藏方式,但储藏期较短。储藏过程中南方易发生蒜头霉变,北方易发生冻害。储藏时应选择地势高、通风干燥的地方搭防雨棚,在棚下或室内横架木棍,将经过修整和充分晾晒的蒜捆从中央分开,蒜头向下架在木棍上,注意留有空隙,以便管理和通风。  相似文献   

8.
谷子,绿豆种子超低含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张云兰  陶梅  郭新荣  辛萍萍 《种子》1994,(4):29-31,41
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是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关健因素。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推荐5±1%种子含水量和-18℃低温作为世界各国长期保存种质的理想条件。但最近几年已有报道,有些正常型种子在超低水分(低于5%)条件下寿命潜力很大。ELLis等(1986年)把芝麻种子水分从5%降到2%,寿命可提高40倍,而贮藏温度从20℃降到-20℃,寿命提高也只有40倍。英国里丁大学于1988年也开始了关于超干燥种子贮藏的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郑光华等人对通过降低种子含水量可以在适当提高温度的条件下达到较高含水量和低温条件下同…  相似文献   

9.
唐波  吴起舟 《粮食储藏》1997,26(5):26-28
在冬季选择气温低(〈10℃),大气湿度低(〈75%)的夜晚,用中压离心风机(4-72-11No.4.5A型)对苏式加高仓的粮堆通过竹笼通风系统进行冬季通风降温,降温效果理想,并能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贮藏条件下保存15年后深水稻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初贤 《种子》2003,(6):47-49
在鉴定种子贮藏效果时,如果只用种子发芽率,不能全面反映种子内在的活力。为了探讨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对贮藏效果的影响,较为全面评价种子长期保存后的活力。本试验研究了深水稻(Deep water rice)种子从11.3%的含水量干燥至6.5%后经密封包装藏于-1℃温度、(40士5)%相对湿度的种质库和室温两种条件下进行长期保存,15年后取出测定它们的种子萌发能力、田间生长能力、电导率等。结果表明:经15年保存后,在室温条件下含水量11.3%的种子全部丧失了发芽力,含水量6.5%的种子的发芽率下降至贮藏前的53.0%;而在-1℃种质库条件下含水量11.3%的种子发芽率与贮藏前相比差异极显著,发芽率有下降的趋势,即不适宜长期保存,含水量6.5%的种子发芽率与贮藏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活力最高,适合低温长期保存。此研究为种质资源长期安全保存积累了科学的数据,对指导种质保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将田间新收获的平均水分23.1%的高水分稻谷(批次最高水分34%,批次最低水分18%)“不落地”直接入仓,利用立体组合通风自动控制系统就仓干燥。干燥结果表明:稻谷水分由干燥前的极不均匀到各层水分相对均匀并在安全水分以下,干燥前后稻谷品质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2.
超干燥水稻种子贮藏研究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胡承莲  胡小荣 《种子》1999,(2):18-21
硅胶作干燥剂,超干燥水稻种子(灿,粳)。研究不同干燥方式的干燥速度及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由含水量8.1% ̄9.4%干燥至7%、5%、4%、3%,2%后密封贮存于0℃,温室(15 ̄30℃),45℃。定期测定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结果表明,种子与硅胶重量之比1:10加风扇干燥速度最快,几种干燥方式对种子生活力没有影响。水稻种子的超干燥临界含水量为3%。经过5年3个月的贮藏后表明,贮于45℃老化的籼,粳稻种  相似文献   

13.
<正>一、常温储藏常温储藏是利用蒜头自身的生理休眠特性,在自然温度状态下储藏的方式。该法简便易行、成本低,是我国蒜农常采用的储藏方式,但储藏期较短。储藏过程中南方易发生蒜头霉变,北方易发生冻害。储藏时应选择地势高、通风干燥的地方搭防雨棚,在棚下或室内横架木棍,将经过修整和充分晾晒的蒜捆从中央分开,蒜头向下架在木棍上,注意留有空隙,以便管理和通风。二、低温储藏用机械制冷的冷库储藏大蒜,冷库的温度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在高大平房仓内对堆高6m的4353t高水分小麦(入库平均水分14.5%).利用较大功率离心风机进行整仓分段通风就仓干燥。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从开始入粮就进行上行压入式边入仓边通风处理,避免了高水分小麦在入仓过程申发热、霉变,给小麦降水赢得了时间。第二阶段采用上行压入式升温干燥,第三阶段采用下行吸出式表层干燥通风处理,整仓小麦平均水分降至12.4%。第四阶段采取下行吸出式均温通风处理,平均粮温降至25.9℃。经过四阶段的通风处理,达到了降水、降温、消除储粮安全隐患的目的,并保持了原有粮食品质,降低了保管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1 普通干藏法:适合此法的有油松、侧柏、合欢、臭椿、泡桐、皂角、杜仲、紫穗槐等种子。先使其充分干燥,然后装入袋、箱、桶或缸等容器内,放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地窖或山洞里,也可将种子装袋悬挂于房梁上。易遭虫蛀的种子如刺槐、皂角、合欢等,可每100公斤用石灰粉50克拌种。松类、侧柏等种子易遭鼠  相似文献   

16.
高水分粮食解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1%、18.2%水分籼稻谷及17.1%、20.9%水分玉米在20℃60%RH,20℃70%RH,25℃60%RH,25℃70%RH条件下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湿度越低、原粮水分越高则解吸速度越快,粮食的解吸速度随时间递减,40小时基本达到平衡,64小时内解吸完成;解吸平衡水分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与原粮水分无关。粮食的吸附滞后现象明显存在,粮食容易出现过干燥,采用可移动立式通风管通风干燥时,从避免过干燥的角度考虑,每通风40小时左右向上移动一次立式通风管比较适宜。为了保持粮食的原始品质,应控制未干燥层的粮食温度。  相似文献   

17.
1干菜豆选用青绿色、鲜嫩无筋、肉质肥厚、荚内种子尚未形成或刚成雏形的菜豆,除去两端硬筋,在沸水汆烫使之软化。捞起,摊开暴晒2~3d至干燥即成,贮藏于通风干燥处。  相似文献   

18.
在冬春季节利用机械通风系统,布置合理的通风网络,对新收获的超高水分稻谷,采取2次通风的方法进行降水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仓外对堆高3 m左右、水分17.0%~17.8%的晚粳稻谷,经过120 h有效通风,将稻谷的水分降到15.2%~15.8%(平均下降2%).然后将稻谷转入仓内,经过140 h的有效通风,将水分降到14.5%~15.0%(平均下降0.7%),使收购入库的高水分晚粳稻谷达到安全储存的目的,节省了高水分晚粳稻谷进行整晒或烘干的费用,提高了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组合式立体通风系统、空气加热器和粮仓绿色处理机组成的新型移动式就仓干燥设备对平均水分16.5%的800多吨小麦进行就仓干燥处理。在干燥过程中,对粮食水分、粮食温度、粮食微生物和干燥后小麦的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通风干燥过程中,降水均匀,最终平均水分为12.9%,没有出现过干或过潮现象,粮温正常。由于粮仓绿色处理机所产生的臭氧的作用,霉茵总数呈下降趋势,没有霉变粮和霉味出现。干燥后小麦品质良好。与同品种晾晒干燥的小麦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周天智  陈波 《粮食储藏》1995,24(5):31-34
对入库平均水分在14.9%、局部最高水分达16.5%、散存在3000t容量大型房式仓内的2510t高水分晚稻,采用机械通风保藏18个月,不仅使其水分降至12.9%,而且品质良好。实践证明:无论是小仓还是大仓,只要机械通风设施配置合理,操作得当,均可保证高水分粮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