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了烟草黑胫病菌的拮抗菌铜绿假单胞菌HZ15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抑菌活性;以HZ15菌株发酵液的细菌浓度即在波长600 nm处的OD值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HZ15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HZ15菌株的发酵培养以YSP培养基(其组分为蛋白胨10 g/L、酵母膏5 g/L、蔗糖20 g/L、蒸馏水1 L)为最适的基础培养基,以蔗糖为最佳碳源,以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36℃、光照时间12 h/d、发酵时间48 h、装液量40 mL/250 mL、转速220 r/min、接菌量2.5%。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提高了HZ15菌株的培养效率,节约了发酵成本。  相似文献   

2.
烟草黑胫病拮抗菌HZ15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了烟草黑胫病菌的拮抗菌铜绿假单胞菌HZ15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抑菌活性;以HZ15菌株发酵液的细菌浓度即在波长600 nm处的OD值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HZ15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HZ15菌株的发酵培养以YSP培养基(其组分为蛋白胨10 g/L、酵母膏5 g/L、蔗糖20 g/L、蒸馏水1 L)为最适的基础培养基,以蔗糖为最佳碳源,以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36℃、光照时间12 h/d、发酵时间48 h、装液量40 mL/250 mL、转速220 r/min、接菌量2.5%.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提高了HZ15菌株的培养效率,节约了发酵成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产抗菌肽芽孢杆菌GL08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抗菌肽的产量.[方法]以GL08为出发菌株,在初始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首先用单因子试验确定最适合的碳氮源,进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的碳氮源配比.最后在500 L中试水平上对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了验证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 g/L,蔗糖20 g/L,国产酵母膏30 g/L,黄豆饼粉10g/L.在此培养基中,500 L中试水平杀菌效价为15 311 IU/ml,提高约90%,同时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抗菌肽的稳定性.[结论]优化后的发酵工艺为抗菌肽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1株益生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优化蜡样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提高蜡样芽孢杆菌的生物量。[方法]在初始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氮源和碳氮比。[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5.00 g/L,可溶性淀粉40.00 g/L,蛋白胨10.00 g/L,玉米浆干粉30.00 g/L,硫酸铵3.00 g/L,磷酸氢二钾5.00 g/L,磷酸二氢钠5.00 g/L,硫酸镁1.25 g/L,硫酸锰0.60 g/L,氯化钙2.00 g/L。优化后蜡样芽孢杆菌在50 L不锈钢发酵罐中的发酵液活菌数达1.6×1010cf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1个数量级。[结论]优化后的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大大提高了该菌的生物量,为工业化放大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培养优质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灭活疫苗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和磷酸盐成分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各主要成分的用量进行了优化组合,并经过验证试验绘制出了铜绿假单胞菌JP802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的5 L发酵罐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草鱼赤皮病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培养基中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钾;确立了培养基的优化配方为蛋白胨10 g/L、牛肉膏5.0 g/L、酵母膏2.5 g/L、葡萄糖5.0 g/L、磷酸氢二钾0.75 g/L、氯化钠5.0 g/L,JP802菌株在此培养基中发酵14 h菌体浓度达到最大(OD_(600 nm)值为6.44)。研究表明,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获得更高产量的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菌液。  相似文献   

6.
芽孢杆菌L15菌株能有效降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养殖水中的化学耗氧量(COD)和氨氮(NH+4-N)含量,促进刺参生长,为大量发酵培养L15菌株并降低培养成本,以豆粕、麦麸、玉米酒糟、棉籽粕为碳、氮源,对发酵培养L15菌株的最佳碳、氮源及其配比和最佳发酵条件(如装液量、接种量、转速等)进行了初步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培养芽胞杆菌L15菌株的最佳碳、氮源为麦麸和豆粕,最佳添加量分别为3、2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3、接种量1%、转速160 r/min;在最佳培养基和最适培养条件下,发酵培养的L15菌株细菌数量可达1011cfu/m L,与用2216E培养基培养的L15菌株相比,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海参底泥COD的去除率虽无明显变化,但培养成本却降低了91%。研究表明,用豆泊和麦麸作为培养基培养L15菌株具有可行性,不仅细菌数量达标,且培养成本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对一株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当培养基中2%豆粕液浓度为15 g/L、红糖浓度为20 g/L、硫酸铵浓度为10 g/L时,在接种量为5%的情况下,采用此种配比的发酵培养基37℃培养24 h后,活菌数最高,可达4.21×1010CFU/ml。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金龟子绿僵菌发酵培养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Plackett-Burman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建立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模型。得到最优的培养基为:蔗糖20.07 g/L、酵母膏20.04 g/L、Mg SO40.70 g/L。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金龟子绿僵菌的生物量可达16.523 g/L,比优化前提高了37.24%。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成功筛选出1株有强产酸能力的植物乳杆菌的基础上,优化其发酵培养基,以提高其生物量。[方法]使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蔗糖30.00 g/L,酵母浸膏50.00 g/L,无水乙酸钠5.00 g/L,磷酸氢二钾2.00 g/L,柠檬酸氢二铵2.00 g/L,硫酸镁0.58 g/L,硫酸锰0.25 g/L,吐温-80 1 m L/L,碳酸钙2.00 g/L。经优化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OD值从5.701增长到15.021,活菌数达7.1×109cfu/m L。[结论]优化后的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后续工业化生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对红枣黑斑病的拮抗细菌JK1培养基进行优化,提高其发酵产物中芽孢的浓度。为该菌应用提供数据。【方法】单因素实验确定培养基碳氮源物质,Plackett-Burman试验分析发酵培养基中对JK1发酵影响最重要的主要因素;运用最陡爬坡法对主要因素进行试验,获得主要因素的最适范围。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主要因素的最优水平。【结果】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麦芽浸粉 25.00 g/L、葡萄糖 0.57 g/L、大豆蛋白胨 12.5 g/L、NaCl 2.7 g/L、K2HPO4 0.25 g/L 、MgSO4 0.625 g/L。【结论】在最优发酵培养基培养下,多粘类芽孢杆菌的芽孢数提高了3.4倍,达到4.92×109CFU/mL。  相似文献   

11.
从人参田土壤中筛选到1株对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1a-3,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组分分析和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链霉菌属灰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chromogenes).经单因子和各...  相似文献   

12.
该文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栗蘑虹灰1号菌株进行液体发酵配方优化,以得到适合栗蘑多糖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以栗蘑多糖含量为指标,首先采用前期单因素实验得出的6个因素,再进行Plackett-Bum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栗蘑多糖含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关键因素的最佳用量和配比。结果表明:栗蘑菌株虹灰1号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黄豆粉15g/L、玉米粉17.25g/L、葡萄糖20g/L、磷酸二氢钾2.237g/L、硫酸镁2g/L、蛋白胨5.88g/L,并在p H自然、25℃、140r/min条件下培养,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76.03%。  相似文献   

13.
从50种培养基中筛选出的粗面粉琼脂培养基,用作稻瘟病菌产孢培养基,具有成分简单、适应性广、培养效果好(培养时间短、产孢好、不易污染杂菌)的特点,是试验室条件下培养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理想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枯草芽孢杆菌CK15的发酵条件,提高其芽孢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碳源种类及浓度、氮源种类及浓度、无机盐种类、装液量、摇床转速、初始p H、温度、接种量,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显著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确定3个因素的最佳浓度。[结果]在玉米粉10.7 g/L、豆粕粉24.4 g/L、CaCO_3 7.4 g/L、NaCl 5.0 g/L、MnSO_4 0.4 g/L、KH_2PO_4 1.0 g/L、装液量50 m L/250 m L、转速为200 r/min、初始p H 7.2、温度30℃、接种量2.0%条件下,芽孢产量达到7.4×109cf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80.49%。[结论]响应面法有效提高了枯草芽孢杆菌CK15的芽孢产量。  相似文献   

15.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是目前小麦遗传转化中最常用的转化受体系统。以小麦幼胚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中的不同基因型、基本培养基、激素、碳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不同基本培养基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西农1376和小偃22两个基因型小麦的组培特性较好,MS培养基适于作为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基本培养基。在MSD培养基中加入1.0mg/LABA或0.2mg/L6-BA能明显改善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并以ABA的效果更为显著。将MSD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从30g/L降为15g/L,同时加入15g/L山梨醇,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质量。选择适宜的基因型和合理的培养基构成是改良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空心莲子草生防菌SF-193固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本研究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空心莲子草生防菌SF-193固体培养基各组分的配比,探讨各组分(大米粉,大豆粉,胡萝卜粉)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粉和胡萝卜粉对生防菌SF-193菌丝生长的线性效应显著,大米粉分别与大豆粉、胡萝卜粉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固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大米粉61.7 g/L,大豆粉9.0 g/L,胡萝卜粉1.1 g/L。  相似文献   

17.
齐牧遥  赵丹  王芬  谢云  陈五岭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1102-1106
为筛选并优化用于防治葡萄白腐病的混合拮抗菌工业生长的最优培养基,试验选择复合诱变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PT2′,与具有较高拮抗能力的广谱拮抗菌QM34混合培养,以吸光值与抑菌圈大小为标准,筛选最佳培养基;进而在确定的培养基配方中加入少量的MnS,观察其对混合菌株发酵液拮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液体培养基对混合发酵液中的菌数和发酵液的拮抗能力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确定其最佳配比为:玉米粉150.0 g/L,α-淀粉酶1.5 g/L,糖化酶1.1 g/L,CO(NH2)2 5.0 g/L,KH2PO4 5.0 g/L。低质量浓度MnS可以提高混合菌株的拮抗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红栌叶片为外植体材料,筛选各个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MS+6-BA 1.5 mg/L+NAA 0.5 mg/L对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MS+6-BA 1.0 mg/L为分化培养基的适宜配方;1/2 MS+IBA 1.0mg/L+蔗糖15 mg/L+琼脂5 g/L生根效果良好;采用平茬复壮技术可以达到越冬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开展星孢寄生菇(Asterophora lycoperdoides)的分离鉴定及其营养生理与个体发育相关性研究,以期为加快其他珍稀菇类的驯化进程奠定基础。从3株野生寄生菇属子实体中分离获得纯培养菌丝体,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其分类地位。以子实体湿质量与生物学效率为主要指标,筛选最优菌株及其基础培养基,并测定营养物的种类、增加倍数及其加入方式对最优菌株个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鉴定方法结果一致,3株真菌均为星孢寄生菇。菌株YAASM4665在9种筛选培养基上的农艺性状优于其他菌株,最优基础培养基为小麦粉15 g、米饭35 g、水50 mL,pH自然。当基础培养基中的水增加至80 mL或用50 mL土豆汁代替,加入0.50%的葡萄糖,用等质量的黑豆粉代替小麦粉,营养物增加1/2倍以及营养物混合加入等单因素处理下,该菌株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其中土豆汁培养基子实体湿质量最大(4.86 g),黑豆粉培养基生物学效率最高(8.50%),基质中加入2%的葡萄糖时最有利于延迟厚垣孢子的形成。厚垣孢子形成期与其他农艺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菌丝萌发期与子实体湿质量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总之,星孢寄生菇个体发育受菌株遗传特性和营养因素的影响,厚垣孢子的形成不利于该菇子实体正常发育,菌丝萌发期对其综合影响最大,可为其他菇类的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影响魔芋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物葡甘露聚糖产生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方法]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测定葡甘露聚糖含量。[结果]在魔芋细胞悬浮液体培养葡甘露聚糖的过程中,采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pH值为6.0时有利于葡甘露聚糖的合成,25g/L乳糖可作为最适碳源;2,4-D在1.0mg/L时葡甘聚糖的积累效果明显;细胞分裂素6-BA使葡甘露聚糖积累明显高于KT,且1.5mg/L时葡甘露聚糖积累量较高,培养15d左右葡甘露聚糖含量达到最大。[结论]MS+2,4-D1.0mg/L+6-BA1.5mg/L+乳糖25g/L,pH6.0,为魔芋细胞悬浮培养生产葡甘聚糖的较优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