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牦牛适时出栏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项目针对川西北牧区牦牛生长周期长,出栏年龄大,饲养管理粗放,肉的品质欠佳,养殖效益低等问题,开展了牦牛适时出栏技术研究。通过牦牛生长发育、牦牛肉的营养成份和安全卫生指标的测定,确定牦牛适宜出栏年龄为3.5岁,提出了牦牛适时出栏的配套技术,制定了《绿色食品麦洼牦牛肉标准》、《绿色食品麦洼牦牛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别测定放牧麦洼牦牛血清中19种生化指标和8种矿物质元素含量,为牦牛疾病的诊断治疗、遗传育种、饲养管理和牦牛肉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说明了<家禽标准品种>多媒体的研制过程,目的在于提高<家禽学>、<畜牧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生态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天祝白牦牛大都在枯草期到来之前集中出栏(9月中旬~11月中旬),造成短时间内市场供大于求,出售价格偏低。而春节期间市场需求旺盛,白牦牛肉供不应求,且供应的大都是箱装的冷冻肉,无新鲜牦牛肉供给。为了解决这一弊端,让白牦牛错开高峰期出栏,实现白牦牛肉四季均衡供给,延长市场供应新鲜肉的时间,提高出栏率,增加农牧民收入,在牧区开展了白牦牛冷季短期全舍饲育肥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  相似文献   

5.
甘南去势牦牛和公牦牛肉用品质和营养品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去势牦牛和公牦牛在不同年龄的食用品质进行分析,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依据。[方法]以甘南去势牦牛(含4岁、5岁)为试验组,普通公牦牛(含4岁、5岁)为对照组,宰后均选取背最长肌为实试验材料,对其肉用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同年龄的去势牦牛肉的pH0值、剪切力、熟肉率与公牦牛之间无明显差异;L*值、a*值、失水率高于公牦牛,b*值低于公牦牛;水分、蛋白质低于公牦牛,脂肪含量高于公牦牛,氨基酸的总量低于公牦牛肉。不同年龄的去势牦牛肉及公牦牛肉,4岁牦牛肉与5岁牦牛肉的pH0值并无较大差异;其L*值、a*值、b*值、剪切力及失水率均低于5岁牦牛肉,熟肉率高于5岁牦牛肉;水分、灰分、脂肪含量均低于5岁牦牛,蛋白含量高于5岁牦牛,4岁与5岁牦牛肉的氨基酸总量差异也不明显。[结论]去势牦牛肉具有色泽鲜红,嫩度高,易于咀嚼的特点,加工性能较好、出品率高。与5岁牦牛相比,4岁年龄的牦牛肉色泽、嫩度、多汁性较好,持水性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去势牦牛和公牦牛在不同年龄的食用品质进行分析,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依据。[方法]以甘南去势牦牛(含4岁、5岁)为试验组,普通公牦牛(含4岁、5岁)为对照组,宰后均选取背最长肌为实试验材料,对其肉用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同年龄的去势牦牛肉的pH值、剪切力、熟肉率与公牦牛之间无明显差异;L*值、a*值、失水率高于公牦牛,b*值低于公牦牛;水分、蛋白质低于公牦牛,脂肪含量高于公牦牛,氨基酸的总量低于公牦牛肉。不同年龄的去势牦牛肉及公牦牛肉,4岁牦牛肉与5岁牦牛肉的pH值并无较大差异;其L*值、a*值、b*值、剪切力及失水率均低于5岁牦牛肉,熟肉率高于5岁牦牛肉;水分、灰分、脂肪含量均低于5岁牦牛,蛋白含量高于5岁牦牛,4岁与5岁牦牛肉的氨基酸总量差异也不明显。[结论]去势牦牛肉具有色泽鲜红,嫩度高,易于咀嚼的特点,加工性能较好、出品率高。与5岁牦牛相比,4岁年龄的牦牛肉色泽、嫩度、多汁性较好,持水性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根本上打破天祝白牦牛夏秋季草原育肥的单一模式,有效解决冷季市场天祝白牦牛冷季鲜肉短缺的难题,实现农牧民及天祝白牦牛养殖户再次实现增产增收,[方法]:在高寒牧区天祝白牦牛养殖区冷季利用暖棚对天祝白牦牛公牛进行短期育肥。采用一定混合精料加青贮玉米秸秆,育肥3个月,利用天祝白牦牛肉季节性生产反差,在春节前后市场天祝白牦牛肉短缺时出栏,与传统草原育肥季节性出栏效益相对比,结果表明,经冷季育肥后的天祝白牦牛公牛反季节出栏后经济效益显著。[结论]:利用暖棚,反季节出栏,是提升天祝白牦牛经济效益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澳大利亚肉类标准(MSA)体系在我国川西北牦牛肉质量评价和等级分级应用中的可行性。选取舍饲育肥180 d的麦洼青年公牦牛、成年公牦牛、成年母牦牛各3头以及3头放牧麦洼成年公牦牛,取其背最长肌,在分析背最长肌理化指标基础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参考MSA体系以涮牛肉的形式对牦牛背最长肌的感官食用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个舍饲育肥组牦牛背最长肌的亮度(L*)显著高于放牧成年公牦牛(P0.05),红度(a*)显著低于放牧成年公牦牛(P0.05),4组牦牛肉的黄度(b*)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成年公牦牛肉的p H45min、p H24h、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都最高,并显著高于3个舍饲育肥组牦牛肉(P0.05);4组牦牛肉的剪切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大到小依次是放牧成年公牦牛、舍饲成年公牦牛、舍饲青年公牦牛和舍饲成年母牦牛;3个舍饲育肥组牦牛肉的嫩度、多汁性、风味、整体喜欢程度、MQ4和质量等级等感官评价指标评分都显著高于放牧成年公牦牛肉(P0.05),但3个舍饲育肥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嫩度、多汁性、风味和整体喜欢程度4项基础感官评价指标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本试验结果说明,MSA体系可以被借鉴用于川西北牦牛肉感官食用品质的评价,其中MQ4评分有被用于预测牦牛肉质量和分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正>牦牛肉作为绿色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有充足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食用,有助于增强体质,完善营养结构。正是因为如此,牦牛肉及其相关的产业受到了越来越为广泛的关注,牦牛相关产品也得到认可。牦牛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养殖牦牛在青海地区极为常见,同时,牦牛产业的合理发展也有利于高原地区农牧民经济收入增长,是解决西部高原地区产业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标准化生产牦牛体尺和产肉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笔者选取了年龄及体重相近的麦洼牦牛和金川牦牛各15头进行了体尺性状测定。按照标准化饲养100 d后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等产肉性能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麦洼牦牛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均略高于金川牦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麦洼牦牛净肉率为42.76%,略高于金川牦牛的42.06%(P>0.05);麦洼牦牛屠宰率为51.90%,略高于金川牦牛的50.83%(P>0.05);胸围与宰前活重和胴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估测牦牛生产能力的体尺指标;主成分分析确定了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0.9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