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泾惠渠灌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夏玉米节水灌溉制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泾惠渠灌区主要粮食作物已经实现了秸秆还田,但秸秆还田条件下作物的节水灌溉制度却还是空白。在泾惠渠试验站通过2年的大田和小区试验相结合,通过分析不同灌水处理下对夏玉米植株生理指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确定了不同降雨年型秸秆还田条件下夏玉米适宜的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灌溉定额内,灌水期不同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压茬灌和拔节灌有利于生长发育,拔节灌和抽雄灌是影响产量的重要灌水时期。秸秆还田方式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促进作物农艺性状生长。2013年降雨年型条件下最优的灌溉制度是压茬灌+拔节灌+抽雄灌3水组合,灌溉定额3 000m3/hm2;2014年的降雨年型条件下,适宜的灌溉制度是拔节灌+抽雄灌2水组合,灌溉定额1 800m3/hm2。研究成果为泾惠渠灌区合理配置水量和推广秸秆还田条件下夏玉米节水灌溉制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问题是现代灌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探究泾惠渠灌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究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了泾惠渠灌区2000-2020年的生态质量。结果表明,近20年泾惠渠灌区的RSEI值呈先降低后增大的特征;生态质量等级为优和良好的区域面积减少了30.19%,中等质量的区域面积增加了1.19倍,生态质量较差和差的区域上升了56.79%;灌区近20年生态退化区域占71.82%,无明显变化区域占15.61%,生态改善区域占12.56%;耕地RSEI值整体大于建设用地,耕地RSEI值下降了9.09%,建设用地RSEI值下降了9.26%。泾惠渠灌区自2010年以后,生态质量有所恢复,但总体水平依然不高,需要进一步大力改善。研究结果对泾惠渠灌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解决用水矛盾,2013-2016年在陕西泾惠渠灌区连续进行了4年的冬小麦非充分灌溉制度试验,试验共设置8个非充分灌水处理,每个处理重复2次。通过分析不同生育期灌水量对冬小麦株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在不同降雨频率年型下的影响,确定了泾惠渠灌区合理的冬小麦非充分灌溉制度及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灌水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不同的影响。返青灌、拔节灌、抽穗灌均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其中返青灌的影响尤为显著;返青灌和灌浆灌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重要时期,返青灌也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敏感期。平水年和枯水年降雨年型下,追求高产的最优灌溉模式是冬灌+拔节灌+灌浆灌,灌溉定额为3 600 m3/hm2;然而综合考虑产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及节水经济效益的最优灌溉模式是冬灌+返青灌,灌溉定额为2 550 m3/hm2;推荐泾惠渠灌区非充分灌溉模式为冬灌+返青灌。研究成果为泾惠渠灌区提供了具体可行的灌溉模式,为非充分灌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对灌区农业用水的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1 渠系配套提高水的利用率1998年7月随中科院地学部考察黄河断流问题,考察了4个灌区。山东打渔张灌区的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率为0.5,田间水利用率0.5,灌溉水利用率0.25;河南人民胜利渠灌区年引黄河水6亿m3,灌溉40000hm2,灌溉水利用率0.4;陕西泾惠渠灌区90000hm2,年引泾河水4亿m3,灌区内有机井1.3万眼,实行井渠双灌,灌溉水的利用率为0.505;宁夏青铜陕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0.21。还有些配套程度差的灌区,水的利用率更低。引黄灌区多在50~70年代修建的。许多工程只建了渠…  相似文献   

5.
泾惠渠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对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种植结构变化对灌区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影响,能够为作物生育期的灌溉用水管理和农业水资源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依据泾惠渠灌区实测降水和蒸发蒸腾等气象数据,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通过频率计算和配线法确定灌区丰水年(25%)、平水年(50%)和枯水年(75%)的有效降水量;根据1988—2014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泾惠渠灌区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种植结构数据,计算典型水文年份灌区总灌溉需水量,并分析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在不同典型水文年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泾惠渠灌区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灌区总的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泾惠渠灌区在1988—2005年间,单位面积平均作物需水量和平均灌溉需水量都基本保持不变,随后均呈小幅下降趋势。各月份作物总需水量和总灌溉需水量除6月份之外,其余各月份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在此期间,灌区单位面积平均作物需水量和平均灌溉需水量除在4、8、9月份呈下降趋势,而6月份呈显著增加趋势外,其余各月份基本保持不变。灌区总的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下降主要是由农作物种植面积大量减少所致,种植结构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但灌区种植结构调整后的作物需水量状况更符合区域有效降水特点。  相似文献   

6.
1泾惠渠灌区基本情况 泾惠渠灌区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是一个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北依仲山、嵯峨山和黄土台原,清峪河自西向东穿过,西、南、东三面临泾、渭、石川河河谷.灌区东西长70 km,南北宽20 km,总面积1 180 km2.灌溉着泾阳、三原、高陵、阎良、临潼、富平六县(区)9.686 7万hm2农田.灌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盛产小麦、玉米和蔬菜,以占全省2.4%的耕地,生产出占全省5.8%的粮食,年提供商品粮1.2亿kg,是陕西省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素有关中"白菜心"美誉.  相似文献   

7.
机井填含比 ,是机井填砾颗粒直径与含水层岩质颗粒直径的比值。在农用机井建设过程中 ,这一指标对机井的涌水量和使用寿命起着很关健的作用。菏泽地区 1998年确定了机井建设 3年规划。为了更好指导机井建设 ,提高新建机井质量 ,该区农水科对 1997年底机井普查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截止 1997年底 ,该区现有机井99 845眼 ,其中病次机井 19411眼 ,1990~ 1997年共报废机井19 0 17眼 ,年报废率为 4.16%,在全省报废率偏高。按报废原因 :淤积 895 9眼 ,占 47.11%,几乎占报废总量的一半。因此 ,下面着重对淤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菏泽地区位于山东…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用水效率,降低农业灌溉水资源的浪费,2013-2016年,在陕西省泾惠渠灌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冬小麦夏玉米连作非充分灌溉制度试验,研究其灌溉制度优化。试验设置8个非充分灌水处理,每个处理重复2次。通过分析3年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的降雨量、灌水量,及其在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益损比方面的影响,进而确定不同降雨频率年型下的冬小麦、夏玉米合理灌溉制度。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灌水期和灌水量对其产量影响显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两者相协调的最优灌溉制度是T4(冬灌+返青灌)与H4(压茬灌+抽雄灌),全年四次灌水,灌溉定额为4800 m~3/hm~2。  相似文献   

9.
在北方,引用高含沙浑水进行淤灌,不仅是充分利用水沙资源,挖掘现有水利设施潜力,缓和夏灌期间缺水矛盾,起到抗旱保苗、改土治碱、增肥,促进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而且也为处理多沙河流和减少入黄泥沙开创了新的途径。据陕西省泾惠渠、洛惠渠及宝鸡峡三大灌区近年来对引洪淤灌工作在平原地区大规模、大面积、长距离的自流引灌,对高原地区试验性抽浑淤灌及对水库灌区处理水库泥沙引浑淤田的资料统计,  相似文献   

10.
泾惠渠灌区夏玉米非充分灌溉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为了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研究水分亏缺对夏玉米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有重要意义。2013-2016年,陕西泾惠渠灌区连续4年进行了夏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试验设置了8个非充分灌水处理,每个处理重复两次。试验结果表明:压茬期+灌浆期的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处理8.4%,压茬期+拔节期的株高达到了最大值,拔节期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拔节期未灌水处理的茎粗显著低于其他处理5.1%,抽雄期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98%,而3次灌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结论表明:非充分灌溉下,夏玉米压茬期和拔节期的灌水对于株高的影响很大;拔节期和苗期的灌水对于夏玉米茎粗的生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他时期灌水对夏玉米茎粗的影响很小;拔节期和抽雄期是夏玉米产量的关键需水期;在夏玉米生育期的需水敏感期适度灌水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75%枯水年(2013-2016年)最优灌溉制度是:压茬期+拔节期+抽雄期,全生育期灌水3次,灌溉定额3 300 m3/hm2,该试验结果与当地夏玉米灌溉制度相比更为合理,节约灌水量27%。对泾惠渠灌区夏玉米非充分灌溉制度推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用水紧张的局面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提升灌区尺度畦田规格的标准化程度。【方法】选取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采用遥感影像数字化处理技术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提出了灌区尺度田面坡度和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参数等数据的获取方法;以Win SRFR软件模拟为基础,提出了泾惠渠灌区合理的畦田规格布置模式。【结果】(1)文中所提方法获取的田面坡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有田块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值为16.8%;泾惠渠灌区田面坡度分布最多的区间为2‰~4‰,其与灌区整体地面坡降基本匹配,说明所提灌区尺度田面坡度获取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2)得到了泾惠渠灌区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Kostiakov公式入渗参数值,其入渗系数和入渗指数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916~1.675 cm/minα和0.490~0.553,与已有文献资料所给出的取值范围基本一致,可满足灌区尺度畦田规格优化研究的需要;(3)以畦灌综合灌水质量指标≥80%作为畦田规格优化的约束条件,通过改变不同畦灌灌水技术要素组合,提出了泾惠渠灌区不同土壤质地和田面坡度条件下合理的畦田规格布置模式。【结论】泾惠渠灌区塿土、黄墡土和新积土不同田面坡度条件下,合理的畦长分别为50~130、50~80和40~80m,畦宽分别为4~8、5~10和6~10 m,其中田面坡度越小,畦长取小值,畦宽取大值,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2.
基于补排平衡法的井渠结合灌区机井数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明确人民胜利渠灌区合理的机井数量,在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地下水补排平衡法确定灌区合理的井渠灌水用水比例,进而用单井控制面积法和开采模数法确定灌区的机井数量。结果表明,人民胜利渠灌区规划机井数量为14 553眼,需要削减机井数量5 708眼。  相似文献   

13.
泾惠渠灌区冬小麦合理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合理的冬小麦灌溉制度,可以达到增产节水的效果。在泾惠渠灌区进行了3 a的大田冬小麦灌溉制度试验,试验设置8个灌水处理,每个处理重复2次。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不同生育期灌水处理,对冬小麦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了不同降雨年型冬小麦的适宜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灌溉定额内,灌水期及灌水量对冬小麦的产量影响显著,生育前期出现旱象的情况下,冬灌是冬小麦丰产的基本保证;拔节期和抽穗期间,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生长影响较大,是其生长发育需水关键期。2013-2014年降雨年型(75%枯水年),最优灌溉制度为压茬灌+冬灌+返青灌全生育期灌水3次组合,灌溉定额2 700 m~3/hm~2;2014-2015年与2015-2016年降雨年型相似,属50%中水年,最优灌溉制度为冬灌+拔节灌+抽穗灌浆灌全生育期灌水3次组合,灌溉定额3 412.5 m~3/hm~2。研究成果为泾惠渠灌区农田合理灌溉,农业节水增产提供一定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制约泾惠渠灌区渠井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开展水资源统一调控管理机制研究。在了解泾惠渠渠井双灌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水资源管理主体不一致、地下水无计量设施和水价不统一是制约渠井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水量计量与监控机制、实施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建立"异水同价、阶梯水价"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水资源联合调控智能管理决策系统、建立舆论监督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对泾惠渠灌区水资源统一调控管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灌区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构建以"资源节约、高产高效、生态环境良好"为理念的生态型灌区,开展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例,基于节水-经济-生态多重目标,构建系统动力学-多目标规划(System Dynamics-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简称SD-MOP)耦合模型,仿真模拟生态型灌区各子系统因果反馈关系,开展"P=50%"水平年的生态型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结果显示:到2030年,当灌区农业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3.23、0.58、0.37和1.16亿m3时,可实现生态型灌区节水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最佳,泾惠渠灌区总需水量下降7.93%,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别提高67.78%、9.09%。与单目标SD模型仿真结果相比,工业需水量和生活需水量分别增加3.57%和2.78%,农业需水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下降14.10%、9.38%的情况下,灌区总需水量下降10.40%,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分别增加27.28%、10.20%。研究表明,基于SD-MOP模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更有利于生态型灌区的实现,该成果可为生态型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破解小农水工程因缺乏建设和管理所导致的实灌面积减少的困境,补齐农田灌溉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方法】以莒南县为例,调查了全县最大的平原灌区(陡山水库灌区)和全市最大的丘陵灌区(相邸水库灌区)多年实灌面积,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陡山水库灌区自2006年以来,实灌面积呈衰减趋势,冬小麦和夏水稻种植面积2013年较2006年分别下降了59.4%和50.2%,2014—2016年因水源工程加固灌区停运,之后实灌面积在低位波动。相邸水库灌区自2007年开始,实灌面积迅速衰减,并在2012—2021年停灌。【结论】“农业自来水”在技术装备、组织管理方面已具备实施条件,符合水利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并迎来了机遇期,应在运行机制方面考虑农民的机会成本和支付意愿,对基层管水组织予以经费扶持。  相似文献   

17.
在原机井和机电灌站灌区,将地面灌改造成喷灌是否一定节能,针对这个问题,以单位面积每次的耗能为比较条件,提出了以临界扬程判断是否节能的观点,并就此提出了在原机井和机电灌站灌区发展喷灌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在原机井和机电灌站灌区,将地面灌改造成喷灌是否一定节能,针对这个问题,以单位面积每次的耗能为比较条件,提出了以临界扬程判断是否节能的观点,并就此提出了在原机井和机电灌站灌区发展喷灌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藁城县地处太行山以东,是我国北方的老井灌区之一.现有机井13844眼,柴油机11318台,电动机9572台,水泵11688台,88万亩耕地,平均单井受益面积65亩,机电双配占80亩,是抗旱夺丰收的主要设施.通过对全县280眼代表性机井的测试,平均装置效率为36.5%,最低的仅28%,远  相似文献   

20.
我县是个老井灌区,现有水泥管机井9646眼。近几年由于连续天旱和工农业用水量增加,造成地下水过量开采,水位大幅度下降。原来普遍使用的离心泵,因受真空吸上扬程限制被淘汰。换上长轴井泵,解决了地下水提取困难的问题。可农民普遍反映,使用长轴井泵后,机井损坏报废多。有个村24眼机井,井井安装长轴泵,三年来损坏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