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广东省韶关林场和天井山林场的杉木大径材林针叶为试验材料,对N、P、K、Ca、Mg 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杉木大径材培育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杉木中龄林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K>N>Ca>P>Mg,近熟林的为N>K>Ca>P>Mg;杉木中龄林、近熟林针叶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坡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的排序;杉木中龄林针叶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8.64%~44.76%,而近熟林针叶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8.44%~26.3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中龄林生长性状与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分别有不同程度正相关,其中胸径、树高、材积与N 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近熟林与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其中胸径与P、Ca 含量间为显著正相关,但高生长与N、K 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龄林、不同坡位的杉木针叶矿质营养元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N、K 含量对杉木生长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雷竹林营养元素分配与积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不同年龄雷竹各器官的N、P、K、Ca、Mg 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竹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大小N、P、Ca、Mg均为叶>枝>秆,K为秆>叶>枝.各营养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叶:N>K>Ca>P>Mg;枝:K>N>P>Ca>Mg;秆:K>N>P>Mg>Ca.雷竹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为34 654.20kg·hm-2,5种营养元素贮藏总量为202.94kg·hm-2.  相似文献   

3.
对闽北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母树针叶和球果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营养元素在母树针叶、球果中的分布特性,根据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母树的高、中、低不同产量及其针叶和球果养分含量的差异,初步探讨母树营养元素的适宜浓度范围。结果表明,马尾松种子园母树需求量较大的营养元素主要是钾、氮、钙、磷,针叶的养分含量分布特点为K N P Ca Mg B Mo,球果养分含量分布特点为K N Ca P Mg B Mo;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母树针叶的营养元素适宜浓度范围为N(7. 898~11. 831 g/kg),P(2. 798~4. 473 g/kg),K(12. 673~15. 010 g/kg),Ca(0. 945~2. 982 g/kg),Mg(0. 739~1. 573 g/kg),B(11. 226~45. 799 mg/kg),Mo(0. 161~0. 923 mg/kg)。  相似文献   

4.
贵州都匀马尾松种子园针叶DRIS营养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都匀1.5代无性系种子园20年生马尾松针叶中N、P、K、Ca、Mg、Cu、Zn、Fe、Mn、B等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的测定和分析,初步筛选出N/P、K/N、Ca/N、Mg/N、N/Cu、zn/N、N/Fe、K/P、Ca/P、P/Mg、P/Cu、P/Zn、Fe/P、K/Ca、K/Mg、K/Cu、K/Zn、Fe/K、Ca/Mg、Ca/Cu、Ca/Zn、Fe/Ca、MgJCu、Zn/Mg、Fe/Mg、Zn/Cu、Fe/Cu、Fe/Zn共28对元素比值为重要参数,对贵州都匀马尾松种子园针叶作DRIS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马尾松针叶内Mn含量过高,平均值为767.01mg/kg,而B含量较低,仅为12.95mg/kg,马尾松的需肥顺序为Cu〉P〉Zn〉Mg〉Ca〉N〉K〉Fe。  相似文献   

5.
韩雄飞 《绿色科技》2013,(1):175-178
对马尾松这一树种进行了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措施和不同抚育措施等3种营林措施对针叶养分的含量特点的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养分即N、P、K、Ca、Mg五大元素与树木胸径(D1.3),树高(H),单株材积(V单)及林分的每公顷材积(Vha)等生长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施何种肥料,只要树林生长正常,则5大营养元素在针叶中的含量是成比例递增的。该比例为N∶K∶Ca∶Mg∶P=3∶2∶2∶2∶1。在各种不同抚育措施的林分采样分析,得出各种林分的针叶所含五大营养元素分别与各林分的树高生长量间的线性性相关关系不明显。且算得五大营养元素的含量比例为N∶K∶Ca∶Mg∶P=4∶2∶2∶1∶1。从五种不同密度的林分进行采样分析,在林分高度较小或很小的情况下,针叶中所含五大营养元素的含量排序为NCaKMgP,比例关系为N∶K∶Ca∶Mg∶P=4∶2∶3∶1∶1。而在林分密度较大或很大时,五大营养元素的含量排序则是NKCAMGP,比例关系为N∶K∶Ca∶Mg∶P=4∶3∶2∶1∶1。同时分析五大营养元素分别在生长量指标间关系得出:Ca多对树体胸径D1.3有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对单株材积V单的生长却有显著促进作用。树高与各营养元素间相关关系不显著(该结果与本文前面所得结果一致)。P、K对总体林分蓄积生长有较大促进作用,N对各生长量指标均无突出直接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枣树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枣树叶片中N、P、K、Ca、Mg、Mn、Cu、Fe、Zn9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全N的含量在初花期以前随着叶龄的增大而迅速降低。在初花期至幼果发育前期较稳定且较低,在幼果发育中期迅速增高,采收后逐渐下降;全P和全K的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加而减小,至叶片成熟后则较稳定;Ca和Mn的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加而迅速增高;Fe的含量在初花期出现低谷,从盛花期到果实发育中期处于稳定的高水平状态,果实进入白熟后逐渐下降,采果后则变动不显著;Mn、Cu和Zn3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N素水平密切相关;施尿素显著地提高了大多数物候期中叶片全N和Mn的含量,也显著地降低了大多数物侯期中叶片全P、全K和Zn的含量:在年生长周期内,各营养元素的叶分析诊断大多数有2个适宜的采叶时期。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麻竹开花过程中植株不同部位N、P、K、Ca、Mg等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在麻竹开花过程中,各种营养元素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别表现为:N,枝 > 秆 > 叶;P,叶 > 枝 ≥ 秆;K,未开花及开花前期为叶 > 枝 > 秆,开花盛期为枝 > 叶 > 秆;Ca,未开花及开花盛期为叶 > 秆 > 枝,开花前期为叶 > 枝 > 秆;Mg,叶 > 枝 > 秆。营养元素在植株同一部位的变化规律表现为:N在枝、秆、叶中的含量均为先降低再升高;P在枝、秆中含量逐渐升高、在叶中含量逐渐减少;K在枝、秆中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叶中含量逐渐减少;Ca在枝中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在秆中含量逐渐减少、在叶中含量逐渐升高;Mg在枝和秆中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在叶中含量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竹子开花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北京市不同绿地类型中银杏叶片营养元素的丰缺状况,采集了北京市道路、居住区以及单位附属绿地内健康的银杏叶片,分析其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结果显示,银杏叶片N含量缺乏,P含量适中,Ca含量偏高。从绿地类型来看,道路绿地内的银杏叶片N含量缺乏,P含量丰富,Ca含量适中;居住区绿地内的银杏叶片N含量缺乏、P含量缺乏,Ca含量适中;单位附属绿地内的银杏叶片N含量缺乏、P含量适中,Ca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9.
对红锥3个不同种源2 a生苗的叶片进行营养元素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大多数植物体内营养元素含量适宜范围相比,红锥叶片营养元素N、Ca、Mg、Zn、Fe、B含量在适宜范围之内;Cu的含量只有浦北种源在正常范围之内,博白和东兰种源处于缺乏状态;Mn含量处于安全水平之下;P和K的含量严重缺乏。常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N,其次是Ca,最低的是Mg和P;微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Fe,其次是Mn,最低的是Cu;叶片中N、P、Ca、Mg、Cu、Fe、Mn和B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不同种源叶片内矿质元素含量变幅不同,变幅最大的是B,其次为P,再次为Cu,最小的是N、Zn和K;大部份元素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元素间存在着相互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后中林-46杨叶片中营养元素诊断研究表明:(1)不同营养元素浓度具有不同的季节变化趋势。(2)施肥后叶片中营养元素N、P、K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7、0.6930、0.1566,即此林分N、P缺乏,K较丰富;施N肥有利于P、K、Ca、Mg的吸收,施P有利于N、Ca、Mg的吸收,施K有利于N、P、Mg的吸收。(3)N、P、K、Ca、Mg的适宜浓度为1.95%、0.17%、1.33%、0.84%、0.13%。  相似文献   

11.
黄红青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60-63,85
通过测定不同抗性锥栗品种叶片N、P、K、Ca、Mg、Mn、Cu等7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研究锥栗品种对栗瘿蜂抗性与营养元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K元素与锥栗品种的抗虫性有关,当锥栗受栗瘿蜂危害时,高抗品种植株内K含量下降到较低的水平,高感品种的K含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N、P、Ca、Mg、Mn、Cu等6种营养元素与锥栗品种的抗栗瘿蜂性无关。  相似文献   

12.
对1年生杉木扦插苗根、茎、叶中8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8种营养元素含量在杉木扦插苗的不同部位差异极显著,不同部位比较N、P、Mn、Zn含量以叶中最高,而K、Ca、Mg、Cu以根中最高,叶中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相对较小。无性系间各营养元素含量及部位与无性系交互作用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N、Mg含量与苗高、地径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林业实用技术》2021,(8):27-31
为给平欧杂种榛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达维’品种为试材,在榛子果实发育不同时期,采集整株树果实分解取样,研究了坚果、果苞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营养元素含量及累积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坚果N、P、K、Ca、Mg含量以幼果期为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各营养元素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果苞N、P、Ca、Mg含量以幼果期为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各营养元素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果苞K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总体呈上升趋势。坚果主要营养元素间分配比例以N所占百分比最高,其次是K。果苞主要营养元素间分配比例在果实成熟期以前,与坚果营养元素分配比例规律一致,但在果实成熟期,K所占百分比最高,其次是N。坚果主要营养元素中月累积量及累积增量最高是N,其次是K。果实成熟期前,果苞主要营养元素中月累积量及累积增量最高是N,其次是K;果实成熟期,果苞主要营养元素中月累积量及累积增量最高是K,其次是N。幼果迅速发育期至种仁发育初期,坚果和果苞中营养元素月累积量与累积增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赵登科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1):35-38,41
对不同月份红锥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N、P、K、Ca、Mg、Mn、Fe、Cu、Zn营养元素含量呈季节性变化,普遍地在生长初期(春季)较高,生长旺期(夏季)最低,而秋冬季生长缓慢时由于积累所致而略有回升;叶片中常量元素含量以N、K、P较高,依次排序为:N〉K〉P〉Mg〉Ca,微量元素含量以Mn、Fe为高,依次排序为:Mn〉Fe〉Zn〉Cu,N、P、K、Ca、Mg、Mn、Fe、Zn、Cu比例为:7.40∶1.00∶5.96∶0.30∶0.51∶1.10∶0.16∶0.05∶0.01;根据研究结果及南方山地的土壤特点,红锥人工幼林的施肥时间宜在春季或春夏之交季节,在肥种及配比上,应在施用大量元素N、P、K、Mg、Ca的基础上配施微肥Zn,配比为N∶P∶K∶Ca∶Mg∶Zn=7.40∶1.00∶5.96∶0.30∶0.51∶0.05.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无翼坡垒Hopea exalata土壤、根系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以甘什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无翼坡垒群落为研究对象,根据物种胸径划分等级,选择幼树(2.5 cm≤DBH 7.5 cm)、小树(7.5 cm≤DBH 12.5 cm)和大树(17.5 cm≤DBH 22.5 cm)3个等级,比较其土壤-根-叶片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差异,探讨随林龄的变化及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C、N、P含量表现为叶片根系土壤,土壤全N、全P和全Ca含量以大树最高;随着等级的增长,根系C和Mg含量呈上升趋势,N、P和K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C、P和K含量呈上升趋势,N、Ca和Mg含量呈小幅度下降趋势。2)不同等级土壤C/N、C/K比值以大树最高,叶片中C/N、C/K、Ca/K、Ca/Mg比值显著高于土壤和根系,根系和叶片的N/P、N/K、Ca/K和Ca/Mg均高于土壤。3)不同等级叶片N/P均大于16,表明无翼坡垒植物主要受P限制。PC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全P、全K、全Ca、根系K、Mg、C/K、K/Mg、叶片N、Mg、C/N、C/K、N/K、K/Mg为主要影响因子,土壤全Mg、根系P、Ca、N/P、K/P、叶片Ca、K/P和Ca/K为重要影响因子,反映了无翼坡垒土壤-根-叶C、N、P含量之间以及化学计量比之间也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988—1989年两年室内砂培银中杨试验结果的统计和化学分析,筛选出了杨树所需营养元素的最佳配比,88年筛选结果为1N:0.2P:0.67K:1Ca:0.33Mg:0.02Fe,89年筛选的结果为1N:0.25P:0.75K:0.5Ca:0.15Mg:0.015Fe;配置了N、P、K、Ca、Mg、Fe等因子的效应函数及总的效应方程;室内探讨性确定了氮素的诊断指标;分析探讨了叶、干、根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对早实核桃绿岭种仁充实期叶片与果实(种仁、青皮、硬壳)N,P,K,Ca,Mg,Fe,Zn,Mn等矿质元素含量和果实中不同组织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岭种仁充实期坚果与种仁质量以及脂肪和总蛋白总量分别增加了5.91g(51.39%)、5.53g(73.47%)、4.24g(80.99%)、1.02g(69.24%)。叶片N,K,Fe,Mn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Mg,Zn含量呈上升趋势,Ca含量先降低再升高。种仁中N,P,K,Ca,Mg,Fe,Zn,Mn含量均成降低趋势,种仁中N,P,K,Ca,Mg,Fe,Zn,Mn的总量均呈增加趋势。青皮中N,P,Fe,Mn含量呈下降趋势,K,Ca,Mg,Zn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硬壳中N,P,Zn含量都呈下降趋势,K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a,Mg含量逐渐上升,Fe,Mn含量变化不大。种仁内脂肪总量与种仁中N,P,Fe,Mn,Zn总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叶片中N,K,Mn,青皮中N,硬壳中P,Zn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青皮中P,Fe,Mn,硬壳中N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分布梯度上的川滇高山栎不同年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表明:(1)当年生叶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NKCaPMg,分别为1.45%、0.75%、0.49%、0.17%和0.13%;N、P含量随海拔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即在海拔2 400 m和2 800 m较低;K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Ca、Mg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2)老叶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NCaKPMg,分别为1.08%、0.79%、0.40%、0.16%和0.11%;N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P、K、Ca、Mg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即在海拔2 400 m和2 800 m较高。(3)N、K、Mg含量呈现当年生叶比老叶高的趋势;P含量除2 600 m以外,老叶的含量比1年生叶低;Ca含量在海拔2 400 m以上出现老叶比1年生叶高,海拔2 000 m为1年生叶比老叶高;(4)N/P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7.83~9.50,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老叶范围在5.25~9.00,具有随着海拔的升高先下降后升高的趋趋势。C/N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31.91~40.18,老叶范围在44.34~56.04,总趋势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P/K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0.20~0.28,老叶范围在0.31~0.48;当年生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老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K/Ca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0.83~3.91,老叶范围在0.39~0.65;当年生叶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老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K/Mg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3.56~10.75,老叶范围在2.50~6.00,总趋势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 DRIS 诊断法对广西 6~8 a 生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人工幼林高、低产组针叶进行营 养诊断,测定 10 种矿质营养元素 (N、P、K、Ca、Mg、Zn、Fe、Cu、Mn 和 B) 的含量,探讨马尾松人 工幼林养分需求规律,制定马尾松人工幼林养分平衡诊断标准。结果表明:广西马尾松人工幼林的需肥 顺序为 P > B > K > Zn > N > Mn > Mg > Fe > Ca > Cu,最缺乏的元素是 P,其次是 B、K、N、 Zn,最不缺乏的是 Ca、Cu。针叶 N、P、K 元素浓度比值范围为 N/P = 12.81 ±3.75、N/K = 2.62±0.30、 P/K=0.22±0.08。 马 尾 松 工 幼 林 叶 片 养 分 适 宜 范 围 为:N 9.36~15.44、P 0.72~1.29、K 3.84~5.63、Ga 3.65~5.63、Mg 0.31~1.53 g · kg-1、Cu 2.14~3.01、Zn 20.66~66.42、Fe 30.26~203.19、Mn 330.02~561.38、 B1.13~15.71 mg · kg-1。根据该诊断标准可有效诊断马尾松针叶营养元素丰缺程度,指导林农“对症下 药”,实现精准施肥。  相似文献   

20.
揭示桉树人工林不同成熟度的叶片器官所需营养元素变化以及土壤肥力对其影响,对于桉树营林和科学施肥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选取广西隆安县小林镇和田东县思林镇的桉树2代萌芽林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两个人工林嫩叶、成熟叶、黄叶的C、N、P、K、B、Ca、Mg以及土壤C、N、P、K、Ca、Mg元素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的N、P、K、Mg营养元素转移规律是黄叶向成熟叶和嫩叶转移,但C、Ca、B营养元素则是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逐渐积累,黄叶中含量最高,说明施肥时应关注Ca、B元素的持续和有效供给。两片人工林都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说明土壤肥力的差异不影响桉树人工林叶片营养元素的内循环规律。桉树嫩叶营养元素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学特征具有与成熟叶和黄叶不同的表征,在营养物质研究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