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耐密玉米杂交种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研究了郑单958和先玉335在山西长治地区生态条件下的种植密度效应,分析了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郑单95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7.50万~9.0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3 056.0~13 526.0 kg/hm2,叶面积指数在抽雄至蜡熟期为4.2~6.2,蜡熟至完熟期保持在2.6左右,经济产量形成期的群体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67.53%,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为7.2~8.3 g/(m2·d);最佳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穗数7.50万~8.82万穗/hm2、穗粒数524~466粒、千粒重332.0~329.0 g。先玉335的适宜栽培密度为7.5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3 714.5 kg/hm2,叶面积指数在抽雄至蜡熟期4.0~5.2,蜡熟至完熟保持在2.6左右,经济产量形成期的群体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66.42%,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为7.9 g/(m2·d);最佳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穗数7.50万穗/hm2、穗粒数538粒、千粒重339.9 g。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杂交玉米单作密肥措施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李钟  郑祖平 《杂粮作物》2000,20(2):23-27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四川盆地杂交玉米单作栽培的4项密肥措施,即密度、氦肥、氮肥、磷肥、钾肥4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与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产量〉6500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为55222.5 ̄56925.0株/hm^2,施尿素539.1 ̄608.6kg/hm^2,施磷肥,施钾肥为273.7 ̄305.4kg/hm^2。  相似文献   

3.
春玉米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运用裂区设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及高产示范田的农艺措施分析,对春玉米高产栽培主要农艺措施密度、肥料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密度与氮肥是影响春玉米高产的主导因子。高度栽培平展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范围小,而紧凑型大,一般平展型每公顷60000株左右,紧凑型67500~105000株。氮肥作追肥穗期施用量与苗期的比例为2:1,在高产、高密度栽培中,磷、钾肥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陇单3号、先玉335、郑单958在甘肃河西地区生态条件下的种植密度效应,分析了各个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陇单3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82500株/hm~2,先玉335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0000株/hm~2,郑单95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0000株/hm~2。分析结果还表明,各穗部性状中,随着密度的增加秃尖变长,其余性状的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都在降低。  相似文献   

5.
高秆稀植大穗型玉米的密植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史振声  张飞 《玉米科学》2009,17(2):116-119
以11个高秆稀植大穗型辽宁省主栽玉米品种为试材,通过6个密度进行增密增产潜力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密度可提高生物产量和叶面积指数并使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透光率保持较高水平;在42 000株/hm2基础上,增加密度可显著提高产量。有10个品种可增加密度12.5%以上,其中有5个品种增产10%以上。个别品种增密和增产幅度超过20%。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耐密品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四密21、四密25两个耐密品种,在东部半山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以及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主要产量性状、单株叶面积、光合势和光合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为材料,选择3个栽培地点,分别采用3种栽培密度和3次重复裂区试验,分析相关品种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玉米单交种产量总体上逐年提高。地点内、密度内、区组内同一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地点间、密度间、品种间、地点×密度间、地点×品种间和品种×密度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地点效应:本溪>北京>郑州,密度效应:中密>高密>低密。以上试验结果说明,40多年来我国玉米遗传育种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史振声  王虹 《玉米科学》2015,23(1):69-72
以沈爆3号为对照,对2个爆裂玉米组合在5个密度下对其产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向值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的增加一直呈上升趋势,在8.25万株/hm2密度下沈爆1273产量最高,为5 596.0 kg/hm2,两个组合分别比沈爆3号增产22.5%和11.1%,表现出高度耐密性和良好的丰产稳产性;两个组合的叶面积指数较大、最大叶面积指数维持时间较长;叶绿素含量尽管随密度增加而下降,但下降幅度均较小;不同组合间净光合速率存在较大差异,且下降速率对密度的反应因组合而不同;组合间的叶向值存在较大差异,在高密度下其叶向值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组合间也表现不同。产量最高的组合沈爆1273,具有叶面积指数较大和最大叶面积指数持续时间较长,较强的株形自动调节能力特征,使其在高密度下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在高密度下维持较高光合速率的能力是其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我国不同年代具有较高影响力的30个玉米杂交种,系统研究玉米杂交种在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密度下其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北京和新疆试验点的结果表明,50年代和1970年至21世纪初的杂交种在不同试验密度下,不同年代品种间产量增益均存在明显差异;新杂交种在抗逆性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改良进展;不同年代培育的品种在逆境严重的生态区和逆境轻的条件下都取得了积极的改良效果;我国的玉米育种水平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中低密度水平,高密度下的育种目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0.
影响紧凑型夏玉米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紧凑型夏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有:地力不足,施肥单一;种植偏稀,群体密度达不到指标;只追施拔节、孕穗肥,不重视后期增施攻粒肥;收获偏早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通过1995~2001年对"双千五田"立体栽培中玉米种植密度的调查,一套两作型的紧凑叶型品种60000~80000株/hm2的比40000~60000株/hm2的增产5.3%,四套五作型的紧凑叶型品种95000~115000株/hm2的比65000~90000株/hm2的增产24.1%.7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双千五田"立体栽培中紧凑叶型品种比平展叶型品种增产14.8%.按纯面积计算,紧凑叶型品种合理的种植密度为,一套两作型的中秆品种75000株/hm2左右,高秆品种68000株/hm2左右;四套五作型的中秆品种111000株/hm2左右,高秆品种1000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南疆早熟棉裸地栽培播期与密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15年国家棉花产业体系叶尔羌河综合试验站采用3个棉花品种(系)研究了南疆叶尔羌河流域棉区早熟棉裸地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播期,试验表明,裸地栽培对各品种棉花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三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最佳组合为中619,4月15日播种,1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子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付晋峰  王璞 《玉米科学》2016,24(3):117-122,130
通过设计不同的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处理造成的温光生态条件和群体结构差异对玉米不同部位子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中部子粒灌浆速率影响主要表现在灌浆后期,密度影响较大;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顶部子粒灌浆速率主要是阶段性影响。播期对玉米中部子粒含水率影响较大,种植密度对玉米中部子粒含水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玉米高产栽培群体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对3个综合性状突出的玉米品种在高产施肥水平下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适宜的高产栽培密度不同,陕单8806和郑单958在6万~7.5万株/hm2,不能低于6万株/hm2,京科519在6万株/hm2左右,不能高于7.5万株/hm2。这3个品种在陕西关中夏播区的高产栽培群体性状指标为LAI在5.5左右,GAR在14.0 g/m2.d以上,吐丝期全株的光能截获量在92%以上,穗位以下叶的光能截获量不低于14%。  相似文献   

15.
鲜食甜糯玉米促早栽培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引进的6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种,在早播早促栽培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可在永州及相似气候的地区推广种植。其中以中糯301产量最高,湘玉超甜1号为甜玉米品种中产量最高,可作为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6.
夏玉米密度及氮磷用量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肥、磷肥、密度3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型,获得了夏玉米产量高于9000 kg/hm2,同时净产值超过3 750元/hm2的优化栽培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3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氮肥>磷肥.  相似文献   

17.
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密度和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关系紧密,早播密植、晚播稀植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随播期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且播期越晚,产量下降越显著。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率因气象条件而异,穗数和千粒重对产量贡献率较大,且随播期推迟均有所降低;花前充足的光辐射、花期适量的降水及花后适宜的有效积温对玉米产量有明显促进作用。苗后50~60 d的光辐射对穗数影响极显著,光辐射及降雨量与穗粒数也呈显著正相关;苗后70 d至成熟期的有效积温对千粒重影响显著。因此,适当调节播期,使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处于最适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发挥玉米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5.25万、6.00万、6.75万和7.50万株/hm2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强盛38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植株株高和穗位高升高,茎粗和单株干物质重降低,播期推迟使这种升高和降低效应进一步加强。玉米产量在密度间的变化根据玉米品种不同而异,整体均表现为晚播处理产量较低,中播处理较高。随着播期提前,玉米生育期也相应延长,生育期延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播种至拔节期。先玉335在早播和中播条件下适宜密度为6.75万株/hm2,晚播条件下适宜低密度种植;强盛388在3个播期下均适宜低密度种植。本地区旱地玉米最佳播期在4月27日左右,适宜播种密度为6.75万株/hm2左右,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指标较优。  相似文献   

19.
3个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选用3个不同株型品种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在辽宁省5个地点设6种密度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沈阳和铁岭具有相同的适宜密度,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分别为48000、57000、67500株/hm~2;在朝阳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的适宜密度分别为57000、57000、57000~67500株/hm~2;在大连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分别为39000、48000~57000、67500株/hm~2;在丹东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分别为39000~48 000、48000~57000、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