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发挥森林的作用,合理地进行采伐,《条例》专门列了“森林采伐”一章,对核定年森林采伐限额,确定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凭证采伐,运输木材等内容作了详细规定。一、核定年森林采伐限额年森林采伐限额是指各单位依照法定程序和方法,通过对本经营区内森林、林木进行科学测算,并经国务院批准逐级下达的年森林资源采伐消耗的最大限量。它是国家对森林经营“单位”实行限额消耗的法定控制指标,属国家指令性计划的高限指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0]66号文件关于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全额管理的精神,从1991年起,全国实行了森林采伐量计划管理制度。使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与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实现了统一。林业部根据国发[1990]66号文件关于年采伐限额是每年消耗森林资源的最大限量,不得突破的原则,向国有林区各森工企业下达了相应的木材生产总量、木材销售总量、木材运输总量“三总量”计划,通过对“三总量”的控制,运用计划管理的手段,来确保年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实施。森林采伐限额全额管理和“三总量”控制制度实行四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和林业、森工主管部门的积极组织领导、各级森林资源监督机构严肃依法监督检查,以及各森工企业切实加强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促进森林资源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大部分森工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按照《森林法》“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的规定,制定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对此,现就在年采伐限额下,如何确定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产量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年采伐限额概况及特点全省林木的年采伐限额,包括的林种有用材林主伐,中幼林抚育间伐,防护林的更新择伐,低产林改造,散生林木采伐,这是为了全面而有效地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全省共计年采伐限额蓄积量1630万立方米,出材量787万立方米.表现出的特点:年采伐限额随森林分布  相似文献   

4.
<正>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十五条的有关规定,为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特制定本暂行规定。第一条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是控制资源消耗,保证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年森林采伐限额实施范围,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严禁采伐的森林和林木外,包括对所有林种森林和林木的主伐、抚育伐、卫生伐、林分改造等各种采伐消耗的总额。  相似文献   

5.
文中就森林采伐限额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森林采伐限额应根据本地区森林林种、龄组结构、比例、可伐量与生长量诸因子制定年采伐限额,实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与造林、低产林改造、林木抚育间伐挂钩,采伐与更新同步,加强采伐监督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方县从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入手,对森林采伐全额管理、落实木材生产计划、伐前调查设计、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彻底改变了过去盲目采伐、无检查监督、资源管理混乱的现状。使森林资源管理、流通管理走上了规范化轨道。一、合理安排木材生产计划抓好计划落实是采伐林木前必须先做的一项工作,如果计划落实不合理,将会造成乱砍滥伐。因此,在落实计划前要做好调查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既完成生产任务,又达到限额采伐的目的。根据资源调查情况,按上级下达的计划,资源多的多分,资源少的少分,无资源的不分。…  相似文献   

7.
实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对林业木材生产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君  孙常国  杜洪双 《森林工程》2006,22(1):10-11,72
介绍了实施限额采伐对木材生产管理的影响。森林实行限额采伐是控制资源消耗、保证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提高林木采伐管理、调整林业木材生产布局和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森林采伐限额是采伐消耗森林、林木蓄积的最大限量。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确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核心措施和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9.
森林采伐限额是采伐消耗森林、林木蓄积的最大限量。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是《森林法》确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核心措施和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手段。本文阐述了森林采伐限额的概念,分析了当前采伐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及具体做法,以寻求最佳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保护好国家珍贵而有限的森林资源,达到科学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的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人均占有森林(木材)资源很少的国家。1998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国内森林采取逐年减伐措施,使国内木材市场出现较大的供应缺口。目前,国内木材需求量已达到3~3.3亿多立方米,按照国家下达的"十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每年只能提供1.5亿立方米,如果严格按照国家限额计划采伐,国内木材市场供应缺口达1.5亿立方米。按历年森林消耗数据,国  相似文献   

11.
问:国家家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有哪些规定? 答:为了实现对森林的永续利用,必须对森林采伐实行统一管理,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计划管理的范围由国务院规定,全民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营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农场、厂矿为单位,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县为单位,制定年采伐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汇总,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相似文献   

12.
《森林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采伐森林、林木作为商品销售的,必须纳入国家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但是,农民采伐自留山上个人所有的薪炭林和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还规定:超过木材生产计划采伐森林或者其它林木的,依照滥伐森林、林木的有关规定处罚。对上述规定至少要明确三个问题:一是制定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二是木材生产计划的内涵与原《…  相似文献   

13.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采伐限额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关键和核心内容之一,科学编制采伐限额是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对采伐限额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年度木材生产计划、采伐许可证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通过对限额编制历史的回顾,清晰地呈现了限额编制和管理的发展变化趋势;分析和总结了贯穿于采伐限额编制工作中的森林分类经营思想;简要介绍了未来5年限额的审编原则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八五”、“九五”两期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应用微机测算合理年伐量,为制定“九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森林法》对保护森林制定了比过去更为严格的规定.首先是在森林采伐管理上,规定了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制定统一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实行限额采伐和凭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其次是木材运输管理上,规定了除国家统一调拨的木材外,从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对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保障森林经营者利益,以及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主要由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凭证采伐林木制度,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几部分组成。我国的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在经历了统一管理严格控制阶段和经营管理调整阶段之后,当前正处于经营主体改变前提下的试点改革阶段。从2007年试点工作启动至今,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改革宣传力度不够,采伐限额编制不合理,采伐审批过程有待进一步简化,缺乏支持经营主体的信贷体系等。针对存在的问题,认为下一步的改革应该加大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采伐限额制定的准确性,简化采伐申请的审批程序,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森林采伐限额中的不足,从抚育性质采伐限额、控制皆伐面积和采伐限额总量、木材生产采伐限额、非林业用地和公路两侧树木采伐、伐后更新等方面提出了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18.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国家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已纳入我国法制化轨道。依法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依法治林的重要内容。一、森林采伐限额的法律依据为了控制森林资源的过量消耗 ,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1998年1月颁布实施的《森林法》明确规定了采伐森林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同时规定了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原则和程序等。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正式列入我国的《森林法》 ,以法律的形式在我国开始实施。1998年4月我国公布了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修订后的《森林…  相似文献   

19.
森林采伐限额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有效手段。依据近两年全国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结果材料,分析了林木采伐管理、伐区凭证采伐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采伐限额执行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实施森林采伐限额、完善监督体制和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具体解决办法。为提高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水平,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