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从土壤地球化学角度探讨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发育演化。在南坡自上至下挖掘土壤剖面8个,分层采样,带回室内作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粘粒明显在心土层淀积,SiO_2、Fe_2O_3与K_2O均有在表土层相对积聚的迹象。心土层的粘粒硅铝率较表土层小。自高海拔至低海拔均有SiO_2的淋失,且淋失量比较接近,亦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脱硅程度的一致。  相似文献   

2.
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垂直带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西天日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调查,取得样地资料50份,抽样面积达10hm~2,抽样成数为1/60。根据各样地乔木层常绿阔叶树种或落叶阔叶树种的比例与所在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统计分析了西天目山森林植被垂直带的分布界限。常绿阔叶林带现状森林植被的分布上限为660m,演替顶极植被为796m;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下限分别为1133m和1176m;其间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地段。另外,还研究了组成西天目山森林植被的建群种。主要有青冈、甜槠、紫楠,浙江樟,小叶青冈、雷公鹅耳枥、茅栗、小叶白辛树,四照花,川榛,柳杉和黄山松等。绝大多数乔木树种作为伴生树种散生在西天目山各森林群落之中。  相似文献   

3.
苗儿山海拔2142m,年降水量较高,植被繁茂,土壤母岩主要为花岗岩,局部杂有砂页岩、千枚岩和板岩。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成土过程由强到弱的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其相应的粘粒矿物为2:1型矿物逐渐增加,高岭石不断减少。所有土壤都出现埃洛石和三水铝石,后者在剖面中有由下往上减少的倾向。14A过渡矿物多分布在山的中部消下土壤中。混层矿物出现普遍。 花岗岩发育土壤原生产矿物的风化指数,从山脚到山顶逐渐变小。本文还讨论了三水铝石的转化条件,并对土壤富铝化与土壤风化、红壤化的关系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南紫色土颗粒及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南紫色土颗粒深受母质的影响,红棕紫泥和灰棕紫泥具有适宜的颗粒组成。紫色土粘粒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其中的一部份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红紫泥具有明显的富铁铝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三种土壤的性质及其分类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了武汉市三种类型土壤的形成条件、剖面形态特征,并测定了粘粒部分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土壤的交换吸附特性,以及一般物理、化学性质。测定结果表明石质丘陵泥盆纪砂岩残积物、坡积物上发育的土壤,粘粒部分以高岭石、水云母为主,有一定量的14A过渡矿物,少量的蛭石。平缓丘陵地晚更新统粘土母质(Q_3)上发育的土壤,粘粒部分以水云母、蛭石、高岭石为主,少量14埃过渡矿物。近代河流沉积物上发育的土壤,粘粒部分以水云母为主,其次为蛭石与高岭石,有少量蒙皂石和绿泥石。它们的硅铁铝率相应地为小于2,2.1-2.2,2.4-2.5;pH值、盐基饱和度分别依次为4.62-4.98、5.43-5.97、7.05-7.60和16.50-35.97%、52-94%、接近100%。近代河流沉积物上发育的灰潮土的粘化现象不明显,晚更新统粘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表层下有粘化层,志留纪砂岩残积、坡积物上发育的土壤粘化层更为明显;其粉砂粒与粘粒含量比之比值,塑性指数与粘粒的物理活性相应地依次减小,同样地表明它们的发育程度不同。所以,根据土壤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土壤属性相结合的分类原则,考虑到武汉市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之间的过渡地带,拟将石质丘陵志留纪砂岩残积、坡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定为红壤;平缓丘岗晚更新统粘土母质(Q_3)上发育的土壤定为黄棕壤;近代河流沉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定为灰潮土。  相似文献   

6.
对陕西省11个主要土类50个样本的粘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的黄绵土、黑垆土、(土娄)土和褐土,粘粒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绿泥石、高岭石和少量蒙脱石;在红棕色粘黄土母质上发育的黄褐土和水稻土,粘粒矿物仍以水云母为主,但含有较多量的高岭石和蒙脱石;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森林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粘粒普遍富含水云母,蛭石和绿泥石,其主要矿物组合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差热分析和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五种土壤粘粒矿物组成都是以伊利石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高岭石、绿泥石和蒙脱石。黄褐土、黄绵土、黑垆土粘粒矿物在剖面分异不明显。塿土、黄棕壤表层与亚层粘粒矿物组成有一定差异。粘粒及其它各粒级矿物质的矿物组成都与其阳离子交换量结果很一致。  相似文献   

8.
幕阜山土壤的粘粒矿物与土壤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样分析了幕阜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的基本性状和粘土矿物组合,结果表明:①土壤粘粒中均含有高岭石、1.4nm矿物和水云母等粘土矿物,但海拔800 m以下的土壤中以高岭石为主,800 m以上的土壤中则以2:1型矿物为主。②粘粒化学组成中,随着海拔升高,SiO_2含量降低,Al_2O_2含量相对升高,粘粒的硅铝率下降,这与土壤形成过程中雨量增多,淋溶作用增强有关。③随着海拔升高,土壤质地变轻,pH值升高,盐基饱和度及粉粒/粘粒比增加,都反映了土壤的形成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9.
杭州西郊十里坪系的特性和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杭州西郊一个深厚的第四纪之江组网纹红土发育的十里坪系剖面的颗粒组成、全量化学组成、氧化铁形态,阳离子交换量和粘粒矿物组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剖面中各层的理化性质及粘粒矿物组成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剖面中主这些性质的变化规律,可把该剖面从上至下划分为三个层段,各层段之间有明显的间断,说明该剖面是由沉积物多次堆叠形成的,至少有3个沉积与红外作用的施回,且各层段土壤的形成都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它们都形成于湿热的气候条件,土壤形成的间断可能与多水期相对应,这表明在该剖面形成过程中,气候有一定的波动。  相似文献   

10.
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湘南第四纪红壤母质及其发育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和表面电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湘南第四纪红壤母质的矿物组成以高岭石为主,其次是1.4nm过渡矿物。经过人为耕种尤其在水田条件下,土壤粘粒中蛭石和水云母的含量增加,铁的活化度增大。土壤表面电荷数量和电荷零点也发生相应改变,土壤肥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多年野外调查和土样的分析测定,把该区的土壤划分为3个土纲,6个土类,10个亚类,20个土属。从山脚至山顶土壤的垂直分布是红壤、黄壤(黄红壤)和棕黄壤。在近山脚局部地带还有石灰性土壤的分布。该区的红壤具有弱富铝化特征,与典型红壤相比,在理化性质和矿物组成上不完全相同。高海拔的黄壤和棕黄壤部分因受古红土残留母质的影响变为次生型土壤,其性质与正常发育的土壤有一定的区别,肥力水平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在浙江临安玲珑山选取了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板栗林和雷竹林4种林分,采用传统的化学方法与固态13C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其土壤有机碳在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中的分布规律和结构特征,探讨林分类别和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结构的影响,为亚热带地区森林固碳和土壤碳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土壤表层(0-20 cm)有机碳含量按以下次序递减:雷竹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板栗林,且板栗林以粉黏粒结合态碳为主,其他林分土壤则以粗砂结合态碳为主;(2)13C NMR结果表明,阔叶林和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中烷基碳所占比例最大,而雷竹林和板栗林则是烷氧碳比例最大,表明人工经营措施改变了土壤有机碳的成分组成;(3)随着土壤颗粒变细,有机碳中烷基碳比例增加,烷氧碳比例减少,A/O-A值和疏水碳/亲水碳值逐渐增大,表明颗粒越细,其结合的有机碳结构稳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13.
香格里拉大峡谷土壤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西北部横断山系的香格里拉大峡谷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土壤特性以及土壤利用格局改变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大峡谷土壤类型多样,林下土壤土层深厚,粘粒含量高,养分丰富.土壤发育过程以高山寒冷环境下的有机质积累为主,有机炭含量较高,20cm以下的土壤深层仍高达7.3%.尽管气候寒冷使土壤利用性能受到限制,但开发为农业利用土壤后表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从12.1%降至2.9%,耕后的撂荒地下降了5倍,过牧超载、自然干扰如火灾也引起土壤养分下降.针对土壤退化状况和土壤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了香格里拉大峡谷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中山地区非石灰性土壤发生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剖面形态、微形态、理化分析、粘粘x衍射分析等结果,对北京中山地区土壤的发生过程和分类问题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尘暴降尘物质对土壤发生过程的滞缓作用。若土壤分类上采用pH(KCI),北京中山地区非石灰性土壤应属于暗棕壤。在土壤分类特征上,为在山地普遍应用中避免估算和推测造成混乱,建议采用反映该地区水分和温度状况的植被。  相似文献   

15.
九龙江河口秋茄林及白骨壤红树林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九龙江河口秋茄林和白骨壤红树林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生物化学特性,结果表明:两种红树林土壤的养分和粘粒含量,含盐量,酶活性以及呼吸作用强度皆大于相应的光滩土壤;红树林土壤表层养分含量和酶活性比亚表层低或相似。鉴于土壤盐分组成特点,提出了九龙江河口红树林土壤宜称为潜在硫酸盐土壤。  相似文献   

16.
对山西省关帝山海拔2200~2600m之间的两个森林土壤剖面的形态、微形态特征、理化性状及粘土矿物种类的研究表明:土壤有30cm厚的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达10%以上,森林腐殖质类型属细腐(Mull)类型;土壤呈中性稍偏弱酸性反应;土壤形成过程以腐殖质累积过程为主,并有微弱的弱酸性淋溶过程和棕化过程,应属暗棕壤类。  相似文献   

17.
湘南红壤区三种土壤水热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同一地形和同一气候条件下湘南三种典型红壤的水热状况及它们的持水和渗透性质进行了研究。这三种土壤是: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红壤、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和紫色土。试验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持水性好,团聚度高,整个土体水分含量高,然而水分有效性低,渗透性好;花岗岩母质红壤则相反;紫色土则由于含有较多的块状物,因此渗透性也比较好。三种土壤的热量状况有很大的区别,紫色土在整个测定期间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温度,而且温度的变幅大,花岗岩母质红壤的土体温度是三种土壤中最低的。植被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而水热状况又反过来影响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对设于皇藏峪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森林植被下6块测试样地的土壤基本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栓皮栎林下土壤容重、硬度、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等指标相对较大,而青檀林下土壤粘粒组成、孔隙度等指标相对较大;栓皮栎林下土壤呈弱酸性,而青檀林和黄连木、黄檀林下土壤呈碱性;在土壤养分方面,栓皮栎林下土壤水热条件较好,土壤有机质与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人工针叶林林冠空隙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作者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人工针叶林林冠空隙和林冠下的土壤及植被状况.结果表明:①林隙中乔木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林下一致,但灌木和草本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比林下高.②林隙土壤的枯枝落叶层比林下薄,其组分主要是草本和根系盘结物且呈半分解状态;林隙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除A层的颜色、根系含量有别外,与林下土壤无明显区别.③油松林林隙土壤中A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林冠下土壤高10.7%,345%,25 .8%和35.7%.④油松侧柏混交林中林隙土壤A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林冠下土壤高4.7%,12.5%,9.4%和31.1%.⑤林隙土壤的pH、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⑥建议对林隙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