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不同机插秧密度对其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黔生 《农技服务》2013,30(6):558-559
为了探明水稻不同机插秧密度与其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关系,以科优21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机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插秧密度为1.71万穴/667 m2(30 cm×13 cm)时,每窝插2~3株的效果最好,其水稻群体的结构最合理,产量最高,为690.5 kg/667 m2。  相似文献   

2.
以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为材料,进行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行株距分别为30 cm×30 cm、27 cm×27 cm、30 cm×20 cm、27 cm×20 cm、23 cm×20 cm和20 cm×20 cm 6个处理对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的产量有显著影响;种植行距...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不同机插密度及不同施氮总量对杂交水稻"申优17"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及肥料运筹对"申优17"的农艺性状基本没有影响;在机插密度一定时,产量随施氮总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该品种每667m2适宜的施氮总量为24-26kg,此时的株距以16-18cm为宜,行距统一为30cm。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株距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探索水稻机插最适宜行株距,特于2 0 1 2年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早熟品种机插采用行株距以25 cm×16 cm为宜。  相似文献   

5.
选用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供试品种,通过不同株距和取秧面积的机插移栽,探讨机插规格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规格导致不同基本苗数,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显著相关。基本苗数随移栽株距的减小和取秧面积的增大而增多。机插漏蔸率随着取秧面积的增加下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总积累量的大小与机插不同规格的基本苗数量高度相关。株距11.5 cm处理的平均产量高于株距13.8 cm处理的平均产量。株距13.8 cm处理中,随着取秧面积增大产量提高,产量最高的取秧面积是2.31 cm2,株两优819产量为8174.16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7925.54 kg/hm2;株距11.5 cm2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取秧面积1.83 cm2处理,继续增加取秧面积产量下降,株两优819产量为8492.94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8000.23 kg/hm2。因此,早稻适宜机插规格,株距11.5 cm、取秧面积1.83 cm2,常规稻品种取秧面积亦可增至2.23 cm2。  相似文献   

6.
机插秧不同株行距配置生产力对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选出机插秧适宜的株行距,以"淮稻5号"为供试水稻品种,研究了机插秧不同株行距配置生产力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行株距25cm×14.4cm和30cm×12cm,种植密度1.85万穴/667m2的有效穗数最多,单产最高。从获取高产重演性的几率方面考虑,行距以25cm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7.
针对烟后稻生产中种植品种多、移栽密度越来越低、氮肥用量过高导致产量下降的现状,以三系杂交籼稻、两系杂交籼稻和籼粳三系杂交稻为试验材料,设置品种、机插密度与施肥量正交试验,研究品种、机插密度和施肥量三因素对烟后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机插密度与施肥量对烟后稻产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影响程度表现为种植品种>机插密度>施肥量。单一因素比较可知:品种以甬优7860(籼粳三系杂交稻)产量最高,为10 500.5 kg/hm2;机插密度以18.525万丛/hm2(行株距30 cm×18 cm)产量最高,为9 967.1 kg/hm2;施肥量以纯N 180 kg/hm2产量最高,为9 900.5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决定因素是品种,结实率的决定因素是机插密度。在本试验条件下,烟后稻产量最高的组合为品种甬优7860(籼粳三系杂交稻)、机插密度18.525万丛/hm2(行株距30 cm×18 cm)、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烟后稻最佳的机插密度,以广8优165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不同机插密度对烟后稻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密度为30cm×14cm (处理D)时产量最高,达10 152.0kg·hm-2,极显著高于30cm×21cm(处理A)、30cm×18cm (处理B)、30cm×12cm (处理E)。机插密度在15.873~23.805万穴·hm-2范围内,随着栽培密度加大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产量也相应提高,每穴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等因素却呈下降趋势;超出一定范围则栽插过密,就会影响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2021年选择籼型两系杂交水稻荃两优851作为机插品种,在宿松县破凉镇梅墩畈区栽植,比较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条件下该品种的全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结果表明,在毯苗机插秧条件下,荃两优851的全生育期、株高、穗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随着播期、移栽密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最佳的播期为5月15日,最佳的移栽密度(行距×株距)为30 cm×14 cm。建议机插稻荃两优851在宿松县种植时,可结合当年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科学调整播期及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10.
选用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供试品种,通过不同株距和取秧面积的机插移栽,探讨机插规格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规格导致不同基本苗数,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显著相关。基本苗数随移栽株距的减小和取秧面积的增大而增多。机插漏蔸率随着取秧面积的增加下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总积累量的大小与机插不同规格的基本苗数量高度相关。株距11.5 cm处理的平均产量高于株距13.8 cm处理的平均产量。株距13.8 cm处理中,随着取秧面积增大产量提高,产量最高的取秧面积是2.31 cm~2,株两优819产量为8 174.16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7 925.54 kg/hm~2;株距11.5 cm~2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取秧面积1.83 cm~2处理,继续增加取秧面积产量下降,株两优819产量为8 492.94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8 000.23 kg/hm~2。因此,早稻适宜机插规格,株距11.5 cm、取秧面积1.83 cm~2,常规稻品种取秧面积亦可增至2.31 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