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史常亮 《广东蚕业》2010,44(2):11-14
灰色关联分析作为一种新的因素分析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农业、工业和商业以及经济和管理等众多学科领域。本文采用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桑园面积、发种量、蚕茧产量、收购价格、含税成本5个主要因素对养蚕收益的影响作用强弱程度进行了分期研究。结果表明:蚕茧收购价格始终是影响广西蚕业收益的首要因素,含税成本和发种量正逐渐取代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成为影响广西蚕业收益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
史常亮 《广西蚕业》2011,48(1):45-50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991-2007年的蚕业收益与桑园面积、发种量、蚕茧产量、收购价格、含税成本等5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蚕茧收购价格和含税成本对蚕业收益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发种量,而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对蚕业收益的影响则相对较小.提出降低蚕茧生产成本、稳定蚕茧收购价格、保...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在区党委、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广西蚕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及兄弟省区的大力协助下,广西蚕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2002年全区桑园面积80万亩,蚕茧产量7.4万吨(148万担),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均比1999年翻了两番,步入了蚕茧生产主产区的行列。但我们还必须看到,目前我区蚕业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茧丝绸管理体制不顺,优质蚕茧的比重不高,生产集约化程度低,茧丝后加工能力低。跟江、浙一带比,还属于弱、小蚕区。如何把我区蚕业建设成大蚕区、强蚕区、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我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桑园管理、养蚕操作和蚕茧烘干等方面调查分析广西蚕业生产机械化应用状况,发现已经有一系列机械化设备应用于广西蚕桑生产,促进了广西蚕业向省力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借鉴日本蚕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和现状,提出加快发展广西蚕业生产机械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海盐县在蚕茧生产上针对蚕业劳动力外流,桑园抛荒弃管,蚕种饲养量下降,蚕茧质量严重滑坡,蚕业经济效益不佳的实际,于2011年开展了以提升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稳定蚕茧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工作。蚕业生产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扩大优质茧生产与提升亩桑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努力,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蚕茧质量有了明显好转,蚕业生产经济效益得到了增长,蚕农生产信心有了一定提高,为全县蚕茧生产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海盐县在蚕茧生产上针对蚕业劳动力外流,桑园抛荒弃管,蚕种饲养量下降,蚕茧质量严重滑坡,蚕业经济效益不佳的实际,于2011年开展了以提升蚕业生产经营效益,稳定蚕茧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工作。蚕业生产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扩大优质茧生产与提升亩桑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努力,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蚕茧质量有了明显好转,蚕业生产经济效益得到了增长,蚕农生产信心有了一定提高,为全县蚕茧生产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广西蚕业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科学发展,蚕业生产突飞猛进。2005年以来,蚕茧产量已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了产量第一大省的目标。2008年全区桑园面积达201.61万亩,养蚕471.02万张,鲜茧产量17.09万吨,巩固了全国蚕茧产量第一大省的地位。蚕业已成为广西农业优势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队共五十一户,二百七十八人,其中劳动力一百三十一人。总耕地面积三百二十亩,其中水田二百七十亩,坡地面积五十亩,现有桑园十二亩。几年来由于积极发展了蚕业生产,粮食和蚕茧都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淳安县桑园面积逐步扩大,蚕茧产量步步攀升,蚕业收入明显增加,蚕桑已成为淳安县的特色优势产业。蚕桑业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淳安县的脱贫产业,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社会问题和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其产品为经济较发达地区提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12月19日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50年成就展示汇报会上了解到,广西蚕业创造了7个全国第一!取得优异成绩之后如何发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建议广西要多元化开发桑蚕业。广西桑蚕业一步步向前迈进,50年来先后育成优质高产桑树品种5个、实用型家蚕品种13个(对),集成一套热带、亚热带蚕桑种养新技术。2005年广西蚕茧产量14.85万吨,首次跃居全国第一。2010年,生丝产量1.82万吨,登上全国榜首。2012年,广西蚕业坐拥7个全国第一(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蚕种饲养量、每亩桑产茧量、  相似文献   

11.
湖北蚕业科技发展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兴明  吴恢  范锦 《北方蚕业》2009,30(2):66-68
湖北是我国重点蚕区之一,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栽桑养蚕历史悠久.1995年,桑园面积曾达3.33万hm2,蚕茧产量达2.25万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湖北桑园面积有所减少.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中部崛起战略,湖北蚕业生产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到2008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万hm2,蚕茧产量达1.35万t.伴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湖北蚕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推动了湖北蚕业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稳定桑园面积 提高蚕业效益范建奇(浙江省嘉兴农业学校310000)我市是一个拥有3万多公顷桑园,年产蚕茧5万余吨的省重点蚕区之一。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蓬勃兴起,一则农村就业门路不断拓宽,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二则传...  相似文献   

13.
淳安县是浙江省八大重点蚕茧产区之一,拥有2680hm2桑园,年产茧2500吨,蚕茧产值5000万元。近十几年来,蚕茧产量居浙江省第七、八位,蚕茧质量名列浙江省前茅,蚕茧收入是淳安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收入直接影响到农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到目前为止,蚕业生产仍规是其他农产品都难以替代的传统产业。淳安县是浙江省蚕茧经营体制“一体化”改革试点县,又率先推行“公司+农户”生产经营模式,蚕业生产已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为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淳安蚕业生产,促进蚕业生产向着“区域化、规模化、效益化…  相似文献   

14.
蚕业生产是本地区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蚕业这种传统小规模、零星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需要,必须走规模经营之路.蚕业生产的经营规模主要取决于桑园面积,而蚕业因季节性、劳动力、设施及单位时间劳动强度等因素的特殊性,其规模不可能与本地区的水产业相提并论.根据本地区蚕业生产现状、茧丝市场和蚕业大户的经营情况调查分析,笔者认为蚕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广西蚕桑产业迅速发展而成为全国最大的蚕业产区,现有桑园面积15.34万hm2,年发种600~650万张,蚕茧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它得益于开放的环境、优良的自然气候,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功不可没。笔者是四川蚕业科技战线的一员,从2005年开始进入广西,体会到当时当地养蚕技术的落后,从四川带领有一定养蚕技术的农民工20人,到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投资搞商品化小蚕共育。  相似文献   

16.
陆瑞好  林强 《中国蚕业》2012,33(4):58-62
概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从“十五”以来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的快速增加、蚕桑区域布局的进一步优化、缫丝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稳步发展等蚕业发展的特点;从蚕桑品种、种桑养蚕技术的创新和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等方面阐述了广西蚕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广西蚕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丝绸出口对外依存度高、蚕桑生产自然风险加大、蚕桑综合效益低、技术人才缺乏等方面。提出“十二五”应从加强建设优质原料茧基地、继续加强蚕业科技创新、加快蚕桑多元化发展、保障蚕种安全足量供应和强化新技术推广等方面促进广西蚕业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1树立质量就是效益的意识 蚕桑是桐乡农民的主要产业,有专业桑园面积1.15万hm2,11万多农户栽桑养蚕,2001年饲养蚕种54.9万张,生产蚕茧2.416万t,蚕茧总收入4.11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蚕种生产是蚕茧生产的基础,蚕种品质的好坏一直是桐乡蚕农关心的敏感热点,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丝绸企业的经济效益.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疫病,也是蚕业生产的重要检疫对象,蚕种场遭受微粒子病的危害,不仅蚕种场经济损失巨大,外地劣质蚕种也乘机流入,蚕农收入下降,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永德 《四川蚕业》2007,35(4):43-43,45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专业经营组织不断增多,蚕茧生产的规模化和新的型式不断涌现,要提高蚕茧生产的效益,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蚕业技术体系。1建立与现代蚕业相适应的技术体系1·1桑园建设一是选择优质高产的桑树品种,探索科学合理的栽植模式,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土地,提高单位土地的产量,增加效益;二是通过桑园化除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省力化管理有效利用劳动力;三是结合当地实际,探索新的桑园管理模式。1·2小蚕少回育探索小蚕少回育重点是解决桑叶保鲜和蚕儿换气的矛盾,同时探索每次给桑的数量程度和如何消毒防病…  相似文献   

19.
实施合同蚕业促进蚕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合同蚕业的提出 淳安县是浙江省蚕茧重点产区,产量居杭州市首位,名列浙江省第7位,蚕茧质量连续5年名列浙江省前茅,拥有桑园2666.7hm2,年产茧3000t,产值6000万元,蚕业生产已经成为淳安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蚕茧收入是农民家庭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蚕业是金寨县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为金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据资料统计,1995年蚕丝业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总量的42.3%,财税收入占全县总量的24.01%,蚕茧收入占蚕农人均纯收入的23.34%,桑园1.15万hm2,年养蚕21.1万张,产鲜茧6500t,茧丝绸工业产值近6亿元.2001年蚕丝业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总量21.2%,财税收入占全县总量13.2%,蚕茧收入占蚕农人均纯收入的12.5%.2001年仅有桑园0.65万hm2,年养蚕11万张,产鲜茧3350t,茧丝绸工业产值近2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