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庆部分地区泌乳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重庆部分地区6个奶牛场118头泌乳奶牛进行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中76头泌4乳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查。同时对226份患乳房炎和健康奶牛奶样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及阳性乳区分别为8.47%(10/118)和3.32%(15/452);隐性乳房炎奶牛及阳性乳区分别为78.94%(60/76)和50.34%(148/294);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奶牛的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了2013~2014年间泉沟台八个行政村部分散养户饲养的300头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共确诊奶牛创伤性网胃心包炎患牛25头,平均发病率为8.30%.在调查统计中发现,奶牛乳房炎的发病与养牛户因不懂养牛技术,常因饲养管理不善和挤奶不当而导致.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乳房组织及乳头发炎的一种疾病,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的最主要的原因。采用LMT法对包头地区土右旗、九原区、固阳县、达茂旗等地区1 438头奶牛进行了乳房炎发病情况调查,并从奶牛自身性状、环境、管理等方面分析可能导致致病菌对机体感染的原因,以期为包头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1980~1989年对22个城市32个奶牛场10371头成年泌乳牛进行乳房炎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中3384头泌乳期奶牛的1266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为检查,结果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奶牛头阳性检出率为73.91%,乳区阳性检出率为44.74%,采集2015份患乳房炎和健康奶牛奶样进行细菌性检查,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健康奶样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85.37%,62.76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青海省海北州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对2016年采自青海省海北州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合作社、散养户的2 029份奶牛样品进行了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结果显示,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4.29%,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13.41%,临床型乳房炎乳头发病率为1.88%,隐性乳房炎乳头发病率为4.84%;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以奶牛合作社(机器挤奶)最高,散养户(手工挤奶)次之,规模化奶牛场(机器挤奶)最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均以奶牛合作社(机器挤奶)最高,规模化奶牛场(机器挤奶)次之,散养户(手工挤奶)最低;1胎、2胎的发病率、瞎乳头率、乳头发病率均较低,5胎、6胎及以上的发病率、瞎乳头率、乳头发病率均明显偏高;2岁、3岁的发病率、瞎乳头率、乳头发病率均较低,6岁、7岁及以上的发病率、瞎乳头率、乳头发病率均明显偏高。结果表明,青海省海北州奶牛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发病,且发病率与挤奶操作技术水平、奶牛胎次和奶牛年龄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挤奶操作越严格发病率越低,胎次越高发病率越高,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此结果可为青海省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呼和浩特地区奶牛乳房炎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3月-2002年5月对呼和浩特市郊区散养奶牛进行了乳房炎病因及发病情况的调查,并对其部分奶牛进行治疗。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037头奶牛中,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36%,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为73%,乳区阳性检出率为45%。  相似文献   

7.
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查于2004年7~11月在大理地区奶牛主要养殖区内进行,共选择了10个自然村,随机选取临床健康、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变化的泌乳奶牛106头;应用奶牛体细胞计数法(Little和plastrige法)、加州乳房炎试验(C·M·T)法、溴麝香草酚蓝试验(B·T·B)法进行检测。结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4·00%~61·73%,平均57·55%;乳区阳性率为23·58%~32·08%,平均29·24%。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与奶牛的年龄、胎次、乳区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奶牛泌乳量和季节间的关系密切,呈显著差异(P<0·05);患病乳区数发病率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患病乳区数与其发病率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患病乳区以一个为主;C·M·T法阳性反应强度+、++、+++乳区数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乳区发病率按反应强度由低至高排列为+>++>+++。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调查与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乳腺组织受到病原菌入侵、机械性刺激及化学或物理性损伤而引发的一种炎性疾病。按临床表现乳房炎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伴有泌乳量减少或停止,乳汁内混有血液、脓液等物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克山县奶业的快速发展,奶牛饲养量显著增加,但是奶牛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一直是困扰奶牛养殖户常见多发的疾病,也是危害奶牛生产最大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占奶牛病的30%以上。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对该病从流行情况,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规模病因,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发病原因,并从饲养管理、免疫、饲料等方面提出防控措施,旨在为确保我县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乳房炎是奶牛实际生产中常发、多发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奶牛业的发展,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摸清齐齐哈尔市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我们对3 372头患乳房炎奶牛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介绍如下。1临床型乳房炎在所调查的3 372头奶牛中,临床型乳房炎患牛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进一步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与自然月份、胎次、乳区、牛舍、泌乳月等的关系,以便更好的掌握奶牛隐性乳房炎与外界环境及奶牛泌乳生理状态的关系,为隐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通过对南方某牧场泌乳牛群进行隐性乳房炎的CMT逐月检测,分析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二、三胎牛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第五、第六个泌乳月和第九个泌乳月以上牛新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左乳区阳性率高于右乳区。[结论]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有随着胎次和泌乳时间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是导致牛奶产量和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多以抗生素为主,但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导致了乳汁中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同时也造成了乳汁中抗生素的残留。中药由于无残留、无毒副作用和较少出现耐药性等特点而备受科研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奶牛乳房炎的危害、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现状和作用机理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上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客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乳房炎发病病因、治疗原则,同时对母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辽西地区规模奶牛场及农户的近5 000头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调查表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7~8岁时达到高峰,以后有下降趋势;泌乳月的增加会提高发病率;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气温过高,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坏也很大程度影响发病率;机器挤奶较手工挤奶发病率稍高.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Subclinical mastitis is of concern in veterinary hospitals because contagious mastitis pathogens might be unknowingly transmitted to susceptible cows and then back to their farm of origin.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California mastitis test (CMT) as an indicator of intramammary infection (IMI) in lactating dairy cows admitted to a veterinary hospital.

Animals

A total of 139 admissions of 128 lactating dairy cows admitted to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Veterinary Teaching Hospital over a 2‐year perio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ith a convenience sample was conducted. Medical records of cows with CMT results and milk culture results for the day of admission were reviewed. Breed, age, season, maximum CMT score for the 4 quarters, maximum CMT score difference, and clinical diagnosis were evaluated as predictors of IMI by the chi‐square test and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An IMI was identified in 51% of quarters. For cows admitted without evidence of clinical mastitis, the sensitivity of a CMT score ≥trace in predicting an IMI on a quarter or cow basis was 0.45 and 0.68, respectively. The distributions of maximal quarter CMT score and the maximum difference in quarter CMT score for cows without evidence of clinical mastitis did not differ (P = 0.28, P = 0.84, respectively) for cows with and without IMI.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did not identify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IMI in cows without clinical mastitis.

Conclusions

Lactating dairy cattle admitted to a veterinary hospital should be managed as if they have an IMI, even in the absence of clinical mastitis.  相似文献   

17.
新型抗菌药物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理、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尤其在药代动力学上,这类药物能进入吞噬细胞内,杀死吞噬细胞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还可能过血乳屏障,进主乳腺,这在乳房炎的治疗上明显优于其他抗生素类药物。经临床试验,这类药物能显著提高奶牛乳房火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对15头奶牛,经CMT法等检查为隐性乳腺炎的34个乳区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查。证明了患有隐性乳腺炎的乳腺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并阐明了该病病理组织学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与进口盐酸吡利霉素的对比,研究确定了国产盐酸吡利霉素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旨在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12/12和10/10),治愈率分别为83.33%(10/12)和90%(9/10),平均用药次数为1.65次和1.5次;临床型乳房炎试验组的25mg组、50mg组、75mg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0%(5/10)、75%(10/12)、85.71%(12/14)和80%(8/10);治愈率为30%(3/10)、58.33%(7/12)、64.29%(9/14)和60%(6/10);平均用药次数为6次、4.9次、5.57次和5次。经卡方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治愈率、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可以得出国产盐酸吡利霉素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部分地区个体奶牛场乳房炎发病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兰州、成都、哈尔滨、郑州、济南和南昌等6个城市2 173头奶牛,8 540个乳区进行乳房炎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奶牛隐性型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头发病率分别是59.36%、5.38%,乳区发病率为31.62%、1.65%.桶奶的平均细胞数为73.6万/mL,并对280头340份病乳进行细菌学分析,主要病原菌是停乳菌、大肠杆菌、无乳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病原菌总数的9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