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小麦幼穗内源激素含量与小花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群体条件下,测定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异戊烯基腺苷(iPA)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动态,分析小麦幼穗内源激素含量与小花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棱期幼穗中较高含量的GA3有利于小穗的分化;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幼穗中高含量的ZR和iPA,小花分化数多,较高含量的ZR和iPA有利于小花分化。而孕穗期高含量的ABA,可孕小花数少,ZR/IAA、iPA/ABA比值与可孕小花数相关密切,较低含量的IAA、ABA有利于提高小花的育性。  相似文献   

2.
内源激素对小麦可育小花数的调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可育小花数目存在较大差异的13个小麦基因型为供试材料,在小花发育过程中,研究了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与每小穗可育小花数和单穗可育小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均参与了对小花发育的调控,不同程度地影响可育小花数。在顶小穗形成之前,激素通过调节顶小穗形成来对可育小花进行间接调控;而顶小穗形成之后,激素直接调节小花的发育。激素之间的比值(尤其是ZT/IAA和ZT/ABA)对可育小花数目的调节作用大于其绝对量的调节作用,激素对上位小花的调节作用又大于其对下位小花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水稻穗部内源激素含量随穗分化进程的变化动态及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直立穗型粳稻品种为试材,分析了正常生长及在不同发育时期喷施赤霉素(GA3)时,幼穗内源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与赤霉素含量的变化动态及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穗分化进程,穗部GA3含量呈现先降后增的"...  相似文献   

4.
玉米穗粒发育过程伴随着活跃的生理生化代谢活动,是玉米经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较多的研究表明:发育阶段、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败育等方面均受内源激素调节,有人研究了某些激素对玉米籽粒发育过程的影响和生长调节剂对籽粒发育和败育的调控作用,对内源激素系统的综合调节作用,及雌稳不同部位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系统的动态变化则研究较少,但分析雌穗不同部位间、激素间及雌稳不同部位与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对稳粒发育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5年试验以京黄133(夏玉米)为材料,出苗后逐步选留一致的单株,于抽穗后吐丝前…  相似文献   

5.
小麦高产品种幼穗分化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关中,黄淮麦区大面积种的几个高产小麦品种和具有高产性状几个品系的穗分化发育特性的研究表明,在幼穗分化过程中,提高单棱分化速率,增加单棱分化数目,延长二棱分化时期,是形成大穗(多小穗)的发育基础,促进分蘖穗与主茎穗在小花原基分化期达到同步分化,是形成穗匀发育基础,也可做为育种实践的相关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大穗型、多穗型小麦品种周麦16、豫麦49-198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了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在小花发育过程中,小花发育成粒与同化物分配之间的关系。在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2个穗型品种的同化物分配差异发现,在小花发育中后期,大穗型品种周麦16转移到穗部的同化物比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多。花期完善小花数与穗干重、穗氮积累量、茎干重、茎氮积累量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与穗/茎干重、穗/茎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重/穗氮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周麦16在穗/茎干重、穗/茎氮积累量、穗重/穗氮积累量上显著高于豫麦49-198,且在穗重/穗氮积累量上达到极显著水平。前者在花期单位面积完善小花数较后者增加3.85%,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花期完善小花的形成与穗器官同化物供给总量的关系不大,而与同化物在穗部和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密切相关,与同化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关系更加密切。大穗型周麦16较高的穗粒数与花期较高的完善小花数密切相关,且以穗部和营养器官间及穗部自身较高的同化物分配比例(尤其是穗重/穗氮积累量)取得大穗多粒。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大穗型、多穗型小麦品种周麦16、豫麦49-198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了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在小花发育过程中,小花发育成粒与同化物分配之间的关系。在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2个穗型品种的同化物分配差异发现,在小花发育中后期,大穗型品种周麦16转移到穗部的同化物比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多。花期完善小花数与穗干重、穗氮积累量、茎干重、茎氮积累量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与穗/茎干重、穗/茎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重/穗氮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周麦16在穗/茎干重、穗/茎氮积累量、穗重/穗氮积累量上显著高于豫麦49-198,且在穗重/穗氮积累量上达到极显著水平。前者在花期单位面积完善小花数较后者增加3.85%,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花期完善小花的形成与穗器官同化物供给总量的关系不大,而与同化物在穗部和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密切相关,与同化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关系更加密切。大穗型周麦16较高的穗粒数与花期较高的完善小花数密切相关,且以穗部和营养器官间及穗部自身较高的同化物分配比例(尤其是穗重/穗氮积累量)取得大穗多粒。  相似文献   

8.
9.
10.
板栗果实发育与子房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空苞栗和正常栗子房内源激素含量与果实直径生长规律 ,并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正常栗胚胎发育期子房内源 GA1+ 3、i PAS含量和 ( GA1+ 3+i PAS) /ABA值呈现出“双峰”型变化模式 ;而子房内源 ABA含量变化趋势相反 ,且幅度较小。正常栗果实直径生长率的变化过程与子房内源 GA1+ 3、i PAS含量和 ( GA1+ 3+ i PAS) /ABA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苞直径生长率与子房 i PAS含量和 ( GA1+ 3+ i PAS) /ABA值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决定系数为 0 .81 2 0 ,且 i PAS含量比 ( GA1+ 3+ i PAS) /ABA值对总苞直径生长率的影响更大 ;坚果直径生长率则与子房 GA1+ 3含量间有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决定系数为 0 .8795。空苞栗子房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在整个胚胎发育期未出现明显的峰值 ,且子房内源 GA1+ 3、i PAS含量和 ( GA1+ 3+ i PAS) /ABA值呈下降趋势 ,ABA含量呈上升趋势。空苞栗果实生长过程同正常栗间的差异与其子房内源激素含量及平衡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冬小麦(Triticum activum L.)地膜覆盖增加穗粒数是由于促进了小花的分化和发育,覆盖提早了小花原基分化时间,延长了小花分化发育持续期,提高了分化速度,显著增加了小花原基数量覆膜还促进了上位小花的退化,从而改善了中下位小花的营养条件研究还表明:覆膜植株体内的碳、氮营养充足,碳氮比高,这为小花的分化和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法,对小麦2个春性品种、3个半冬性品种的穗部维管束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1)小麦穗部大维管束数随小穗位上升而递减,每上升1个穗轴节片,大维管束数减少1个,该大维管束进入同一穗轴节片节上着生的小穗中。顶小穗一般有3~5条大维管束,可认为顶小穗是由3~5个未能完全分化的小穗联合构成。(2)小穗上各位小花维管束数目随小花位上升而递减。第1,2朵小花一般有5~7条分支维管束进入,它们与小穗轴直接相连;第3,4朵小花有3~5条维管束分支,其中1条是下位花维管束的分支;第5朵小花以上各位花均只有3条维管束,且自上而下依次相连于邻花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块茎产量与叶片内源激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晋薯2号、内薯3号、紫花白3个品种为材料,对马铃薯生育期间叶片内源GA3、IAA、CTK、ABA的含量变化与块茎产量形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ABA含量与块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GA3/ABA、IAA/ABA、CTK/ABA3个比值变化与块茎产量和产量增长速率呈负相关。在块茎形成期ABA含量低,GA3/ABA、IAA/ABA、CTK/ABA比值大,淀粉积累期IAA含量高,ABA含量高的品种,块茎产量高、产量增长速率块、产量形成早。  相似文献   

14.
光周期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穗分化期均受到光照长度的控制,在全期短日照条件下,二棱期、护颖期、雌雄蕊分化期的出现受到强烈的抑制.在前期长日照的基础上,不同时间转入短日照后.随时间后延,短日抑制效应减弱.雌雄蕊期由长日转入短日时,依品种、温度及前期长日照的日照长度不同,穗分化进程所受抑制程度有差别,光周期不敏感品种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基本不受影响.小麦幼穗分化对光周期变化的反应具有'滞后"现象.本文认为,随品种、温度及日照长度的不同,小麦对光周期反应的要求可能在二棱-抽穗的任一时期内完成.不宜用某一特定的穗分化期来标志光照阶段的开始与结束.  相似文献   

15.
对小麦幼穗的21个基因型、3个发育时期、6种培养基在幼穗离体培养中的反应进行比较和筛选。建立了繁殖力和分化力均较强并保持长达9个月的体细胞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荔枝果实发育期间内源激素含量动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研究测定了荔枝果实发育期间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前期细胞分裂素(CTK),生长素(IAA)含量较高;中期乙烯(Eth),赤霉素(GA),的含量较高,这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及落果有密切相关。同时,果实发育前期应用外源CTK、中期应用GA、处理果穗可显著提高产果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冬小麦根系与地上部生长状况作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次生根数与分蘖数、根干重与冠干重、叶面积与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等存在相关关系;根冠比反映着各自干物质积累的特点,与经济系数关系密切;根系活性与叶片衰老、产量构成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宁夏银川地区三年(1983~1985)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小穗原基出现是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形态标志。小穗原基出现之前,生长锥上的突起均属叶性器官原基。温度作为春化阶段的必要条件,从出苗到生长锥伸长表现为积温效应,从生长锥伸长到小穗原基出现表现为低温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不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同化产物供应与小花两极分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小花发育结实的关键是促进植株良好发育,提高同化产物供应水平,协调C/N。重施种肥是春小麦提高穗粒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影响冬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几个生理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1989年于田间高肥水平下研究了10个冬小麦品种开花前、开花后和成熟时N积累量、生物产量、茎叶N输出量、碳、氮收获指数(HI、NHI)及花后10天旗叶叶N量(N/LA)8个生理性状对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通过方差、相关和逐步回归等分析表明:各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所有性状均与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不相关。性状间除开花前N积累量与NHI及生物产量与Hl和NHI不相关外,其他性状彼此之间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花后10天叶N量也与其它7个性状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影响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主要性状分别为生物产量、HI和生物产量、HI和NHI。初步明确了适合冬小麦产量6000公斤/公顷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13%以上及蛋白质产量780-800公斤/公顷左右各性状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