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充分发挥濮椒4号的生产潜力,加快其转化为生产力,特进行了濮椒4号早春塑料大棚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濮椒4号在早春塑料大棚中种植时,每667 m2种植2 400株产量最高,达4 132.2 kg,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早春大棚辣椒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濮阳地区早春大棚辣椒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以"濮椒1号"辣椒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株定植方式,每667m2定植2 600株的产量最高,达3 425.3kg,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新选育出的12个羊角型辣椒新品种为试材,对12个辣椒品种进行早春保护地比较试验,以期从中选出2~3个适宜在河南推广的品种。结果表明:"农大7号"平均单果质量104.0g,单株结果数26.1个,667m~2总产量为3 801.8kg;"濮椒7号"平均单果质量118.0g,单株结果数30.6个,667m~2总产量为3 660.9kg;"驻椒23"平均单果质量116.0g,单株结果数24.1个,667m~2总产量为3 655.9kg。"农大7号""濮椒7号""驻椒23"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均高抗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综合评价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辣椒新品种濮椒一号种植密度、设施类型、定植期等的试验,得出濮椒一号在中原地区最适宜于早春塑料大棚育苗移栽,以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翌年3月18日前后定植最为适宜,苗龄100~120 d。育苗前期注意防寒保温,3~4叶期分1次苗。定植前施足有机肥,采用小高畦覆膜栽培,株距30~35 cm,行距55~60 cm,定植密度3 600穴/667 m2,每穴2株。定植后加强中耕除草及肥水管理,促进秧苗早发棵、早封垄,提早开花坐果,提高产量。结果期追肥2~3次,并补钾肥,促进果实膨大。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5.
张雪平 《中国园艺文摘》2013,(12):41-41,139
对早春大棚辣椒进行不同播期试验表明:在濮阳地区一定时期范围内播期愈早,同期产量、产值愈高。11月15日~12月2.5日为‘濮椒4号’辣椒播种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省辣椒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定植方式和不同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株定植移栽方式,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667 m2分别种植9 391~11 139穴和7 977~9 831穴时产量最高,667 m2产量可达到194.40~233.37 kg和198.76~259.04 kg,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
濮椒1号是以湖南省地方品种中选出的优良自交系047-3-3为母本,以国外引进的黄金椒经多代自交纯化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黄-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早熟,始花节位为第8~10节,从定植到始收45d(天)左右;生长势强,连续坐果性好,株高64.18cm,开展度72.17cm;果实长羊角形,果长20cm,横径3.3cm,果肉厚0.28cm;商品果黄绿色,果面光滑顺直,味辣,商品性好;单果质量60g;田间对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的抗性优于洛椒7号;春露地地膜覆盖栽培每667m2产量3170kg左右,适于保护地及早春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8.
<正>辣椒套种高效栽培模式,在垄两侧定植辣椒,在垄背中间间作西瓜。1品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环境和市场需求,早春茬定植品种要选择耐低温、耐寡照、抗病、高产、优质、商品性好的品种。吐鲁番地区主要选用的辣椒品种有陇椒1号、陇椒2号、新农椒1号、天椒36等,西瓜品种有雪峰小玉9号等。2定植前准备工作2.1温室消毒采取冬季冻棚处理和药剂熏蒸相结合的方式,定植前1~2天密闭温室熏蒸  相似文献   

9.
赵发辉  夏彦辉  刘永霞 《蔬菜》2012,(11):65-66
通过对冀育1号和冀育2号一代辣椒杂交种进行栽培设施类型、栽培密度、定植时期试验,得出其在河北省以日光温室育苗,早春塑料大棚移栽种植产量最高;以667m^2定植3800株,单株定植为宜;早春塑料大棚以12月下旬播种,翌年3月20日前后定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正>1栽培季节1.1早春栽培11月上旬播种,来年2月上旬定植,4月上市。1.2秋冬栽培7月上旬播种,9月上旬定植,11月上市。1.3冬春栽培8月中旬播种,11月上旬定植,来年2月上市。2品种选择选择耐低温、弱光,抗病性、抗逆性强,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适宜的牛角椒品种有湘研4号、湘研3号、洛椒4号、寿光羊角椒。  相似文献   

11.
大棚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几年国内新选育的辣椒品种对比试验,从熟性、产量、商品性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沈椒4号具有早熟抗病高产等优点,是早春大棚栽培优良品种,湘椒9号、陇椒1号可做中晚熟品种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2.
濮椒1 号是以自交系047- 3- 3 为母本,自交系黄
- 2- 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2003~2004
年配制杂交组合,同时进行配合力测定,2005~2006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8~2009 年参加河南省辣
椒新品种区域试验,2009 年参加生产试验,表现优
异,定名为濮椒1 号。现已在黄淮地区及海南乐东、东
方累计推广种植7 000 万hm2。  相似文献   

13.
以9个牛角椒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春季露地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康大301和濮椒4号2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产量分别为3 831.25、3 889.70 kg/667 m~2,生育期分别为182.3、184.3 d,早熟、株型紧凑、果个大、果形好、抗病性较强、商品性佳、产量高、品质优,可作为春季栽培的优良品种在黄淮流域等地推广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以南通地区主栽甜椒品种翠玉椒为对照,比较了通研1号、申椒1号、江蔬2号、硕丰9号和中椒7号5个甜椒品种的生育期、商品性、产量和抗逆性等.试验结果表明,硕丰9号和中椒7号前期667 m2产量和总667 m2产量均较高,且抗逆性强,适宜南通地区春提早栽培;通研1号的商品性好,适宜在南通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毕节辣椒产量,运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定植密度(X1)、复合肥用量(X2)2个因素对毕节名优辣椒大方皱椒和金椒1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线椒在定植密度为9 311株/667 m2,复合肥施用量为105.18 kg/667 m2时,干椒667 m2产量最大,达248.65 kg;朝天椒在定植密度为11 253株/667 m2,复合肥用量为114.22 kg/667 m2时,干椒667 m2产量最大,达246.30 kg。  相似文献   

16.
辣椒新品种航椒3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航椒3号是经神舟3号飞船搭载天水羊角椒、甘农线椒种子后,选育的自交系021-1-5和022-2-2做父母本配制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极早熟,始花节位7~9节,从定植至青熟果采收45d左右。果实长羊角形,纵径26~33cm,横径2.2~2.5cm,单果质量30~40g;果面光滑,果基部皱,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辣味强,质地细嫩,风味佳,维生素C含量高,品质优。抗辣椒疫病、病毒病、白粉病和耐低温寡照。连续结果性好,产量高,前期产量1200~1600kg/667m2,总产量2500~3500kg/667m2。保护地、露地均可栽培,最适宜保护地早春茬栽培。  相似文献   

17.
以‘平椒9199’为对照,在河南郑州、驻马店、濮阳、平顶山、安阳、新乡6个试点进行11个品种的区域试验,为河南青椒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每667 m~2青椒总产量高低依次为‘农大7号’‘豫椒101’‘驻椒23’‘濮椒7号’‘郑椒19’‘安椒35’‘平椒4号’‘新科18’‘新科16’‘宛椒507’‘平椒9199’‘福美来’。  相似文献   

18.
紫燕1号为中等辣味型一代杂种彩色辣椒。其母本LA-18是通过杂交选育的优良自交系,其父本T-99-07是从国外紫色甜椒中经多代自交定向选育的优良株系。该品种早熟,从定植至采收商品椒约42d;抗性强,耐低温弱光;果实耙齿形,鲜果紫色,生物学成熟果深红色,辣味中等,商品率高;鲜椒产量2600~3000kg/667m2。适于早春和延秋保护地栽培。2006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定名为紫燕1号。  相似文献   

19.
桐城地区螺丝椒早春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丝椒系一代杂交皱皮辣椒品种,优质高产,抗病性好,皮薄肉脆,辣味浓郁,市场前景广阔.安徽桐城地区自2016年开始种植螺丝椒,产值超过2万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该文从培育壮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螺丝椒早春设施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辣椒为喜温蔬菜,冬春茬日光温室栽培辣椒,一般11月初播种育苗,来年2月中旬定植,4月上旬开始采收,一直可采收到夏季。冬春茬辣椒栽培难度较大,在生产中应抓好以下措施,以利产量和效益的提高。1品种选择冬春茬日光温室栽培辣椒品种选择耐低温、弱光、抗病、丰产、结果率高的优良品种。目前,主栽品种有猪大肠、苏椒5号、中椒6号、中椒7号,甜椒品种有中椒5号、京甜3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