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传播学、统计学为基础,以前两期《微博辟谣月度工作报告》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法进行了研究,对谣言样本进行词频分析、内容分析、传播形式分析和辟谣方式分析,提出治理网络谣言传播的策略,包括:完善网络把关技术、建立专业的网络舆情人才队伍、制定相关法律,加强惩治力度和提高网民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后疫情时代短视频成为公众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探究短视频平台用户健康信息采纳的前因变量及其复杂影响,系统优化移动短视频用户健康信息采纳体验,促进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的持续性。[方法/过程]以信息采纳理论和HSM模型为基础,构建健康类短视频信息采纳研究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前因变量的作用路径,采用QCA方法探索影响前因条件对短视频用户健康信息采纳的组合效应。[结果/结论]SEM分析结果表明,内容质量、平台声誉、信源可信度显著影响信息有用性,进而影响短视频用户的采纳意愿,内容质量和信息有用性在表达质量对用户采纳意愿的影响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fsQCA分析结果表明,短视频用户的健康信息采纳决策受系统式线索和启发式线索共同影响,呈现两种类型:系统式线索主导式和启发式线索主导式,表达质量在这两种类型中均存在;触发短视频用户的不采纳决策有3项条件构型,低内容质量和低感知信息有用性均为触发不采纳的核心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微博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理解微博中基于用户特征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规律,对于把握事件发展态势、评估信息影响力以及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选取4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爬取微博平台上的信息传播用户数据,分析4类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用户特征及传播规律的差异与共性。[结果/结论]4类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受众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经济发达的省份用户关注度普遍较高;各类突发事件的传播用户群普遍集中在传播力强的活跃用户,以及传播力和影响力均较弱的草根用户上,伴随有少量的影响力较强的权威用户参与传播;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传播受众广泛性和性别分布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近年来,短视频平台成为电商营销的新阵地,研究短视频营销中顾客意愿的形成机制有助于促进营销者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推动营销效果的提升。[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方法,从短视频营销的营销者、消费者、第三方文献3个角度收集资料并进行编码,构建了短视频营销中顾客意愿形成机制的模型。[结果/结论]本研究归纳了感官刺激、外界效应、认知因素、他人效应、情感因素、购买意愿、分享意愿7个副范畴,总结为外界刺激、心理效应、顾客意愿3个主范畴。研究发现,在短视频营销的情境下,对顾客的外部刺激催生了购买意愿和分享意愿,心理效应在外部刺激和顾客意愿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同时,据此对短视频营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微博舆论场中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结构及传播模式,为政府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危机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过程]以“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为例进行微博数据采集,构建具有节点间强弱关系的信息转发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信息转发网络的用户属性、节点属性、网络属性和传播属性,探讨节点间强弱关系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规律。[结果/结论]1)网络用户的性别、活跃度、地域等因素影响用户传播力;2)核心节点的作用尤为关键,他们在传播链条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弱关系和权威关系的传播主要集中在少数核心节点之间,而强关系的传播路径较为分散;3)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具有较高的传播效率,且呈现出稀疏的特征;4)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仍以弱关系传播为主,权威连接在信息传播的各个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而强连接的作用主要集中于信息传播的初始阶段。研究结果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突发事件传播和引导策略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小米虚拟社区的用户画像,构建不同类型用户画像模型,深入研究小米社区中具有知识创新性的用户画像,探索用户在虚拟社区中的知识行为.[方法/过程]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方法,选择了小米社区内较为活跃的用户发帖和评论文本数据,分析了小米社区用户画像及其典型特征,揭示了每类用户的特征和知识行为,探究用户之间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究科研人员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此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研究及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方法/过程]基于认知评估理论和人工智能接受框架(AI DUA),开发并实证检验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意愿的理论模型,通过三阶段对用户使用意愿进行评估,旨在解释用户使用意愿的形成过程。[结果/结论]用户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之前,经历了三阶段的决策过程。社会影响、享乐动机和拟人化对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均呈正相关,拟人化是影响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的最强变量,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对消极情绪呈负相关,而享乐动机对消极情绪的影响不显著,消极情绪与用户的使用意愿呈负相关,结果显示在校身份对努力预期和消极情绪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以知乎为代表的社交问答平台是有利于信息偶遇发生的信息环境,研究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信息偶遇过程,特别是以用户提问形式存在的文字刺激对信息偶遇的触发机制,将进一步丰富信息偶遇的理论基础并对社交问答平台的设计提供优化启示。[方法/过程]以知乎平台为研究背景,采取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日记法采集了181个有效的信息偶遇事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偶遇提问的内外在特征、偶遇过程中用户与提问相关信息的交互、以及用户与提问相关信息的交互强度和提问特征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论]长度较短、可理解性和新颖性较高的提问更容易被用户偶遇;在偶遇过程中,用户倾向于在注意到提问后先检查问答帖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内容,随后采取一系列捕获行为;用户与信息的交互强度与提问的外在特征没有显著关系,在内在特征上,提问的新颖性越高,人们对其的趋近程度越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伴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在科研用户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通过对情境与认知视角下科研用户信息搜寻的行为过程、心理特点及影响机制的研究,以期为科研用户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研究内容进行丰富和扩展研究思路,构建适合科研用户需求的服务策略提供理论支持。从行为科学和认知心理的双重角度、以学术自我效能感和行为意向为研究视角构建科研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科研情境和环境及认知心理和态度两个因素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为直接,其次则是认知心理和态度的影响较为显著。自变量的类型有待丰富,并对部分预测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未进行完整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移动UGC 社区对城乡文化共同体的构建现状,并以中国最大的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快手”为研究 对象,使用网络田野调查方法复观快手社群中文化内容、文化主体、自媒体环境,从文化建构主体、内容评价体系、内容 生产与传播模式以及用户维护机四个方面来探究城乡文化的虚拟共同体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土壤类型、海拔分布、理化性状与土壤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分析检测滇中农用地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理化性状的基础上,对土壤类型、海拔分布、理化性状与土壤重金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滇中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不同土壤类型中红壤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土壤重金属元素镉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较小,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受海拔的影响较大。土壤重金属与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质地粘重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土壤pH与重金属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效锰与重金属铅、铬、镉、汞、砷都呈正相关关系;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与重金属元素大都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为云南滇中地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虚拟社区中知识隐藏行为严重阻碍了知识交流和传播,本文旨在探究虚拟问答社区中用户知识隐藏行为影响因素,为提高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程度提出建议。[方法/过程]本文根据已有理论,从个人特征、情境氛围和知识特点三大方面剖析出7个影响知识隐藏行为的因素,以此构建二阶反映式研究模型,并将参与度作为调节变量。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发现个人特征中的自我无效能、心理所有权以及知识特点中的隐性知识、知识复杂性对知识隐藏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中自我无效能影响最大。情境氛围对知识隐藏行为并无显著影响。此外,本研究发现参与度不能调节个人特征、情境氛围和知识特点与知识隐藏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本文旨在探究社交平台中老年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社交平台筛选健康信息,优化老年人群健康信息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27位正在使用微信平台获取健康信息的老年用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就老年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获取一手访谈数据。采用主题分析法为主导工具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个体特征、信息质量、技术支持、生活环境是影响老年用户健康信息采纳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最终构建了基于社交平台的老年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深入探讨了各类因素与采纳行为之间的作用机理。此外,为促进社交平台发展,提升其健康信息服务能力,本文分别从社交平台开发方以及使用方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43-244
随着短视频不断升温走进用户视野,短视频营销顺势成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营销手段,由于其强大的信息聚集力、视觉传达效果突出、互动性和传播性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用户及营销从业者的关注,并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如何有效地将广告文案融入短视频,并借助当下自媒体环境开展推广营销活动,是短视频内容生产方与广告投放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思考的问题。在短视频持续升温和自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必须积极探究视频营销价值,才能有效选取科学的营销方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此文从围绕短视频营销发展现状、优劣势分析、对策分析展开对短视频的价值探究,以期为短视频营销活动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图书被引用次数与豆瓣读书平台图书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探究社会化阅读平台图书评分数据作为学术图书Altmetrics评价指标数据的可用性。[方法/过程]分别获取各大类图书被引用次数与豆瓣评分数据,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和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比较不同大类图书被引用次数与豆瓣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揭示社会化阅读平台图书评分数据作为Altmetrics评价数据的可用性。[结果/结论]社会化阅读平台图书评分数据具有一定的Altmetrics评价可用性,不同大类图书的社会化阅读平台图书评分数据可用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意义]元宇宙场域的到来,使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发生较大变化,须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构建相应用户信息交互生态机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促进元宇宙信息学的萌芽。[方法 /过程]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总结元宇宙场域下用户信息交互生态的变革,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对元宇宙场域下用户信息交互生态机制进行构建。[结果 /结论]构建了一种从物理环境到交互场景分层架构的元宇宙场域下用户信息交互生态机制,并从用户、资源、技术、治理角度对其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探索政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能够对政务新媒体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更深层的洞见,有助于相关机构或部门在未来的社会治理中更及时地传播信息并且更好地服务民生.[方法/过程]研究工作选取微博、微信、抖音三大政务新媒体信息平台,爬取平台发布的信息内容以及对应的用户点赞量、评论量、转发量.基于各平台的信息传播影响力指标,并结...  相似文献   

18.
板栗单株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鹏  孔德军  刘庆香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281-1281,1304
[目的]探究影响板栗单株产量的几个主要园艺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关系,为板栗育种和提高产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与板栗单株产量有密切联系的8个性状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篷数/果枝与单株产量关系最密切,在生产上可作为丰产育种选择的主要性状,并得到了8个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通径系数及线性回归方程。[结论]蓬数/果枝、单果重量、粒/篷3个性状为影响板栗单株产量的关键性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进入到大数据推荐时代,图书馆的信息呈现渠道从线下实体转向线上数字化,在此过程中科学数据的使用频次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本研究旨在分析科学数据的知识产权的服务保障影响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内在机理。[方法/过程]以问卷调查法为基础,对高知群体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调研获得样本252份有效样本,并利用验证性因子进行分析检验,发现问卷各因子信度介于0.724~0.913之间,问卷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证明具备较好效度。[结果/结论]政策法规落实效率、人才队伍建设、数据管理技术、服务模式多样化、数据产权共享协议数量5类因素均会显著正向影响科学数据知识产权服务,基于此为图书馆在科学数据知识产权服务领域提出5项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图书馆参与建立健全政府舆情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发挥图书馆自身优势,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协助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提高政府部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政府共同引导良好的网络风气和社会风气。[方法/过程]根据新媒体时代舆情信息传播直接性、交互性、丰富性、突发性、偏差性的特点,利用网络平台传达民意,使用信息化技术为图书馆监测网络舆情提供技术支持。[结果/结论]新媒体时代下中国图书馆政府舆情信息服务可以采用软硬件建设、多馆共建共享、舆情推送的舆情服务模式,通过检索区域和检索策略来制定信息采集策略,在信息源监测、传播量统计、传播范围监测、发展态势分析、情感态度分析5个方面进行舆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