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旨在研究等磷、钾量条件下,化肥减氮及有机肥不同用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T1∶80%N+20%有机肥;T2∶80%N+40%有机肥;T3∶70%N+60%有机肥;T4∶70%N+80%有机肥;T5∶60%化肥+100%有机肥;CK:100%N+0,对水稻生育期株高、群体动态、产量、构产因子以及秋季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化肥减氮20%时,不会对水稻造成明显减产,且当有机肥配施量为500kg·mu-2时,水稻籽粒产量最高,为775.19kg·mu-2,比CK增产17.20%;2有机肥的施用能提高水稻基本苗,对水稻穗长有显著提高效果,对空秕率影响较大,对枝梗数影响最小;3化肥减氮+有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稻鸭、稻鸡2种模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设置稻鸭(RD)、稻鸡(RC)2种生态种养模式,以水稻单作为对照(CK)进行大田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稻米品质等指标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RC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较RD处理高17.65%(P<0.05),土壤全钾含量分别较CK、RD处理高9.58%、8.68%(P<0.05),但RC、RD处理的土壤全磷含量均显著低于CK。RC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在分蘖期、齐穗期均显著高于CK,其孕穗期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高13.89%(P<0.05),齐穗期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较CK高65.52%(P<0.05)。RD处理各时期的土壤pH值均高于CK,并在齐穗期达到显著差异,其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较RC处理、CK高11.36%、9.15%(P<0.05)。RC、RD处理的稻米蛋白质含量分别较CK高0.63、0.90百分点(P<0.05)。综上,与水稻单作处理相比,稻鸡生态种养模式更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共生期间的土壤酶活性;稻鸭模式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共生期间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种植水稻"东农427",在水稻分蘖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不同硅源制剂Si-50、Si-60、SiRH、QSi-50、QSi-60,并设置对照组(ck)。测定了水稻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时各处理条件下植株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分蘖期喷施硅制剂能明显促进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对全氮和全磷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氮、磷元素的吸收率,促进氮素与磷素向稻穗中转运。QSi-50促进水稻全氮的吸收最显著,与对照相比其在分蘖期、孕穗期植株全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2.97%、52.88%,成熟期稻穗中全氮含量显著增加30.46%;而QSi-60对全磷的促进作用最大,前2个生育时期的全磷含量比对照分别显著增加34.81%、25.07%,成熟期稻穗中磷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19.74%。在分蘖期、孕穗期Si-60处理的全钾含量比对照分别显著增加6.20%和19.42%;成熟期所有处理对全钾的吸收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稻穗中钾的含量比对照有所下降,QSi-60更是显著降低31.91%。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氮肥用量,明确减氮增钾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水稻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空白对照,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减氮20%+氯化钾肥(T2);减氮20%(缓释氮肥)+氯化钾肥(T3);减氮35%(缓释氮肥)+氯化钾肥(T4)。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生长期T4处理水稻分蘖数均显著增加。在拔节期,施肥处理后的水稻生物量显著高于CK组。在成熟期,T4处理水稻株高显著高于CK处理12.43%。从作物产量及其构成来看,T4处理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最高,分别显著高于CK、T1处理44.36%、10.44%,T3、T4处理水稻单产较CK增幅分别为25.97%、19.39%。从作物外形和品质来看,减氮增钾肥处理稻米的垩白粒率显著低于CK、T1处理,其中T3处理稻米黏度和平衡度均显著高于CK组,且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稻米平衡度明显提高了6%。从土壤理化性质来看,T3、T4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较T1处理显著提高,涨幅分别为29.40%、25.37%。综合来看,以减氮处理(缓释氮肥)+氯化钾肥方案效果最佳,可为水稻化学肥料减施技术模式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田试验,以常规稻美香占、杂交稻天优99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比例的有机肥、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水稻钾吸收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美香占、天优998均以3∶5的配施比例效果最好,产量分别达9.79、10.80 t/hm2,分别比纯化肥处理增产27.97%、21.21%。此外,适当比例的有机肥、化肥配施有利于改善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有利于水稻生育期钾素的吸收与成熟期钾的转运;水稻收获后,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当有机肥比例超过一定值后,可能会导致水稻前期养分不足,后期贪青晚熟,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不同有机氮肥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旨在探索该区水稻生产的氮肥减量技术。试验共设不施肥(CK)、无机氮肥(100%N)、沼渣有机肥替代20%无机氮(80%N+BRO)、微生物有机肥替代20%无机氮(80%N+BOF)、秸秆替代20%无机氮(80%N+SW)5个处理。采用稀释涂平板的方法测定水稻移栽前期、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0~2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并测定水稻产量及构成要素。结果表明,80%N+BOF处理可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CK和100%N水稻籽粒产量分别增加77.21%和2.72%;水稻整个生育期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先降低再升高,放线菌先升高再降低;80%N+BRO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各生育期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数量,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效果最显著;80%N+BOF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各生育期B/F值、降低真菌数量,并减小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水稻孕穗期和成熟期效果最显著。80%N+BOF处理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产量构成要素、水稻籽粒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且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为适宜于汉中盆地稻田化学氮肥减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有机枸杞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宁杞7号为材料,于生长季(7~11月)以不施肥为对照(CK),比较不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枸杞生长的影响及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电导率和pH,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施用44.55 L/hm2复合型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效果明显,与CK差异显著;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枸杞叶片光合特性得到改善,枸杞植株树高和冠幅显著提高,施44.55 L/hm2复合型生物肥的效果最佳;施用木霉菌生物有机肥、复合型生物有机肥和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后各处理产量增加了4.8%~21.7%、11.9%~31.4%和3.5%~21.7%,并改善了枸杞果实品质,枸杞果实中枸杞多糖、黄酮、类胡萝卜素、甜菜碱、抗坏血酸多酚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施用44.55 L/hm2复合型生物肥果实品质最好。【结论】不同生物有机肥处理下枸杞的生长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其中施用44.55 L/...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蚯蚓粪与化肥配施对桑园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及桑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桑园配施有机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8年连续两年对种植农桑14的桑园设置4个处理[T1处理为单施100%化肥;T2处理为单施100%蚯蚓粪;T3处理为50%蚯蚓粪+50%化肥配施;以不施肥为对照(CK)],对比分析各处理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数量、理化性质及桑叶产量和品质。【结果】各施肥处理根际土壤的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均显著高于CK(P0.05,下同),而放线菌数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其中,T3处理的细菌数量(823.78×10~(4 )CFU/g)、微生物总量(1040.95×10~(4 )CFU/g)和真菌数量(8.74×10~(4 )CFU/g)均最多,细菌数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51.71%、14.41%和121.24%,微生物总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37.73%、10.49%和77.49%,但真菌数量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各施肥处理根际土壤的pH均显著低于CK,尤其以T3处理最低,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尤其以T3处理最高,分别较CK提高47.05%、62.58%和49.42%;各施肥处理桑叶全年产量均显著高于CK,尤其以T3处理的产量(41 616.01 kg/hm~2)最高,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18.11%、9.49%和41.24%;各施肥处理桑叶的可溶性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T3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13.64%)、粗蛋白含量(24.49%)、粗脂肪含量(6.07%)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5.74%、2.33%和24.23%,粗蛋白含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15.68%、5.15%和26.89%,但粗脂肪含量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50%蚯蚓粪与50%化肥配施可显著改善桑树根际土壤环境,大幅提高桑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餐厨垃圾堆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餐厨垃圾堆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其在水稻田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不施肥为对照,在等氮的条件下,设置了化肥、餐厨垃圾生化一体机处理尾料堆肥化产品(餐厨堆肥)、猪粪有机肥及鸡粪有机肥4个处理,测定水稻不同发育时期生长指标、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餐厨堆肥、化肥处理都能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其中,餐厨堆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 379.63 kg/hm2,较对照、猪粪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分别增产19.40%和12.95%;此外,水稻考种结果显示,餐厨堆肥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高于其余各处理组,千粒重和结实率略低于猪粪、鸡粪有机肥处理,但均无显著差异;土壤数据测定结果显示,餐厨堆肥处理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氮的提升上优于猪粪、鸡粪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猪粪、鸡粪有机肥处理分别提升19.87%和11.64%,土壤速效氮含量从分蘖期至黄熟期均高于其余各施肥处理,且在分蘖期、抽穗期、黄熟期显著高于猪粪有机肥处理。综上,餐厨堆肥可以确保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且在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的提升上优于猪粪有机肥,具备推广和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紫云英还田替代部分化肥是豫南稻区节肥增效的主要技术措施。为探讨等量紫云英还田条件下,不同化肥减量配施对土壤磷素供应和水稻磷素吸收的影响,依托豫南稻区紫云英与化肥配施的田间定位试验(始于2008年),共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F100)、等量紫云英还田(22.50 t/hm2)与不同用量化肥配施(100%化肥,MVF100;80%化肥,MVF80;60%化肥,MVF60;40%化肥,MVF40)],通过分析2021年的数据,研究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植株磷含量及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MVF100、MVF80处理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较F10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8.52%、7.14%;MVF100处理成熟期秸秆干物质积累量较F100处理显著提高了12.84%;MVF80处理成熟期穗干物质积累量较F100处理增加了11.05%,但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处理成熟期穗干物质积累量和F100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处理孕穗期叶面积指数均低于F100处理,而MVF100、MVF60处理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高于F100处理...  相似文献   

11.
黑土有机培肥对土地生产力及土壤肥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年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高量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处理耕层有机质与全氮含量比试验前分别增加39.0%和30.7%。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地生产力贡献优于相应化肥单施。N素化肥生产力贡献率72.9%,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地生产力贡献率92.2%,增产贡献率86.0%,比氮、磷、钾化肥处理增产贡献率高1.8%。有机肥对土地生产力贡献为80.3%,无肥处理贡献率为39.6%。高量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对土地生产力贡献居首,能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培肥地力的最佳施肥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生物炭和有机肥配施对重金属Pb胁迫下烟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重金属Pb对烤烟的胁迫,降低Pb对烤烟的毒害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模拟土壤Pb污染(200 mg/kg),设置不施肥(CK)、单施烟草专用复合肥(T1)、烟草专用复合肥+生物炭配施(T2)、烟草专用复合肥+生物炭+有机肥配施(T3)4种处理,研究了Pb胁迫下生物炭和有机肥配施对烤烟生物量积累、烟株根系活力、烟株Pb积累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90 d,T3处理烤烟生物量比T1处理提高24.5%,且在相同施氮量情况下T3T2T1;烟株根系活力总体表现为T3T2T1CK,其中,移栽后90 d T3、T2处理较CK分别高94.9%、55.1%;移栽后90 d T3处理土壤中有效态Pb、烟茎Pb含量和烟叶Pb含量分别较CK降低15.8%、40.6%和25.0%,另外,T3处理烟叶Pb含量与T1、T2处理相比分别下降了30.0%、20.9%;T3处理在土壤pH值和土壤微生物数量方面与CK和T1处理相比有显著改善。总体上,施用生物炭以及生物炭和有机肥配施可以降低重金属Pb胁迫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降低土壤有效态Pb含量,减少Pb在根系、茎、叶中的积累,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13.
探究哈茨木霉配施高碳基肥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调控烟草微环境及改善土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4个处理:T1(哈茨木霉菌剂750 kg/hm2+常规施肥)、T2(高碳基肥750 kg/hm2+常规施肥)、T3(哈茨木霉菌剂750 kg/hm2+高碳基肥750 kg/hm2+常规施肥)和CK(常规施肥),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哈茨木霉配施高碳基肥对根际土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改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效果总体表现为T3处理>T1处理>T2处理,T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全氮含量、全碳含量、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P<0.05),增幅分别为7.63%、41.67%、20.80%、63.70%、28.98%、15.07%和9.51%;(2)烤烟根际土细菌群落结构α多样性指数在哈茨木霉菌剂和高碳基肥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哈茨木霉菌剂处理的根际土细菌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而CK较高且与T2处理和T...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马铃薯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开展不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各产量构成因子影响差异不显著,均有一定增产作用,由青海省湟中县海宁合资化肥厂提供的生物有机肥增产最显著,产量为60 496.5 kg/hm2,比其他使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增产幅度为3.0%~4.6%。同时,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pH值,其中处理5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增幅最大,与CK相比分别增加8.7%、9.6%、52.6%、54.5%、7.8%,pH值降低0.13。可见,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提高产量,并且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海岛地区单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常规施肥配施4 500 kg·hm-2有机肥(M1)和常规施肥配施9 000 kg·hm-2有机肥(M2),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养分累积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相比,M1和M2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分别增产14.0%和19.7%;而M2的水稻产量又显著高于M1处理。施用有机肥(M1和M2)相较于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水稻氮、磷和钾养分积累量。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pH值,防止土壤酸化。与CF相比,施用有机肥(M1和M2)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硝态氮和速效磷的含量,M2处理的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更加明显。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配施有机肥既可提高水稻产量,又能提升土壤肥力,是水稻生产上一种较合理的养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复合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的效果,以‘图腾’番茄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复合肥减量10%~30%条件下,配施与所减复合肥等质量的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生物有机肥较不施肥处理(CK)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与复合肥处理(TK)相比,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分别显著提高了6.42%~26.11%、14.75%~26.23%、4.38%~10.74%和26.63%~39.09%。苗期,配施生物有机肥较CK和TK处理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开花期,F1、F2和F3处理分别使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73.05%~92.74%和14.65%~32.23%,成熟期仅F2处理使脲酶活性提高10.90%,F1、F2和F3分别使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55.56%、82.22%和76.67%,随番茄生长期的延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生物炭、有机肥、饼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对芝麻生长和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 采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生物炭、有机肥、饼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对芝麻生理、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相比,生物炭、有机肥、饼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芝麻开花期土壤酶活性和光合特性,土壤蔗糖酶的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33.3%、26.4%和23.6%,脲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47.4%、35.9%和29.5%,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20.4%、13.6%和12.1%,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0.7%、9.4%和8.0%,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分别提高24.2%、16.2%和10.9%;生物炭、有机肥、饼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均使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增加,生物炭处理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效果较为显著;生物炭、有机肥、饼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较不施肥显著增产,较氮磷钾化肥处理分别增产11.7%~13.3%、8.8%~8.1%和4.4%~8.7%。【结论】 应用1 hm2施用生物炭1 500 kg 或有机肥1 500 kg配施化肥N 120 kg、P2O575 kg、K2O 75 kg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微生物菌剂和有机肥配施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影响,以河北省青县设施甜瓜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土壤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盐渍化改良作用以及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和常规化肥三者配施可使土壤含盐量降低9.8%,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12.1%、32.8%、26.3%和26.9%,并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土壤酸碱性,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明显增加土壤透气性和微生物数量;可使甜瓜增产33.7%,可溶性糖和Vc含量分别提高2.2%和28.9%。与当地习惯施肥(有机肥+常规化肥)相比,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和常规化肥三者配施可使土壤含盐量降低14.3%,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3.4%、12.2%、12.9%和10.1%,甜瓜增产8.9%,可溶性糖和Vc含量分别提高1.4%和10.2%。常规化肥同时与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配施既能显著改良盐渍化土壤,又能明显提高甜瓜产量和品质,可以在青县发生次生盐渍化危害的设施甜瓜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红地球"葡萄为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葡萄园土壤肥力、葡萄产量与品质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响应,探索最佳配比比例,为鲜食葡萄的合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设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100%化肥(CK)、20%生物有机肥+80%化肥(T1)、40%生物有机肥+60%化肥(T2)、60%生物有机肥+40%化肥(T3)、80%生物有机肥+20%化肥(T4)、100%生物有机肥(T5)。结果表明,1)与CK比,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与有效磷含量,而速效钾与全盐含量却有所降低; 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普遍提高了鲜食葡萄平均果粒质量、单穗质量及产量,但完全有机肥处理平均果粒质量与单穗质量低于CK; 3)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Vc含量提高4.51%~22.47%,可溶性固形物增加12.86%~26.14%,总酸度显著降低达46.15%~72.73%;糖酸比提升2.34%~65.12%; 4)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使经济效益较CK提升5.23%~22.76%,但完全配施有机肥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综合以上结果,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肥力、产量及品质均有显著改善,60%生物有机肥+40%化肥(T3)为最佳配比比例。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耕地酸化问题较为严重,改良酸化土壤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对比有机肥与不同用量白云石粉混施对土壤酸化与肥力、水稻产量以及稻米镉(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白云石粉150 kg和有机肥300 kg,土壤pH平均提升0.2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提升4.8%,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同时施用该调理剂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稻米Cd含量。本研究为我国南方酸化土壤改良与水稻安全种植同步应用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与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