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浸种剂对水稻种子萌发情况、幼苗生长情况中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金优974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以清水作为对照组的条件下,配制相同体积的25%咪鲜胺乳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浸种灵乳油和0.1 g/mL赤霉素粉剂等溶液浸泡水稻种子48 h,从而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秧苗根长、苗长和鲜质量,以及苗中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质量分数等指标。结果表明,0.1 g/mL赤霉素、咪鲜胺都不会影响水稻的发芽势,而10%浸种灵、50%多菌灵则降低了水稻发芽势;同时,0.1 g/mL赤霉素可以提高水稻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而10%浸种灵、50%多菌灵、25%咪鲜胺都会降低水稻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对苗的根长、苗长有明显或极显著促进作用的是0.1 g/mL赤霉素,25%咪鲜胺对幼苗根长、苗长有抑制作用,并降低了幼苗的鲜质量,其他处理苗长、鲜质量与清水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4种浸种剂使水稻幼苗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叶绿素质量分数相比于清水对照都有所增加,其中以25%咪鲜胺尤为突出。该研究为水稻种子浸种剂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碳纳米管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辽粳294水稻种子和不同浓度的碳纳米管共培养,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碳纳米管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碳纳米管(50~100μg/mL)促进了水稻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当碳纳米管浓度增加到150μg/mL时,根系活力较100μg/mL时降低,但仍略高于对照。说明较低浓度的碳纳米管可以促进水稻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而高浓度的碳纳米管则可能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敌委丹对小麦种子萌发、促生防病效果。结果表明,敌委丹在合适的浓度下拌种,有促进种子萌发和提高种子活力的效果。当药剂用量为3 mL/kg时,小麦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为94.72%、34.12和1.46。敌委丹拌种对小麦幼苗有促进生长的效果,当药剂用量为3 mL/kg时,小麦幼苗最大根长和地下部分鲜重分别为20.6 cm和2.21 g/10株,株高和地上部分鲜重分别为22.5 cm和4.83 g/10株。敌委丹拌种对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拌种后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药剂用量为5 mL/kg时,发病率仅为9.33%,病情指数为6.58,防效高达90.93%。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就空心莲子草、水竹叶和节节菜3种克隆型伴生杂草提取物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25~2 g/L的3种伴生杂草提取物对水稻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不产生显著影响,但4 g/L的空心莲子草提取物和节节菜醇提物对水稻种子萌发率以及4 g/L的空心莲子草和节节菜醇提物对水稻种子发芽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空心莲子草0.25~4 g/L的醇提物对水稻幼苗苗高,0.5~4 g/L的醇提物和1~4 g/L的水提物对水稻幼苗根长,2~4 g/L的醇提物对水稻幼苗鲜质量和水提物对幼苗苗高及鲜质量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相对应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6.72%、24.43%、22.62%、32.48%、31.59%和27.96%。水竹叶2~4 g/L的醇提物和水提物对水稻幼苗根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相对应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20.74%和19.33%,0.5~4 g/L的水提物和2~4 g/L的醇提物对水稻幼苗苗高产生显著促进作用,相对应的最大促进率分别为11.67%和27.61%。节节菜0.5~4 g/L的水提物对水稻幼苗根长和醇提物对苗高,1~4 g/L的醇提物对水稻幼苗根长,2~4 g/L的醇提物对水稻幼苗鲜质量,4 g/L的水提物对水稻幼苗苗高和鲜质量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相对应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7.12%、25.56%、87.13%、37.23%、11.55%和11.51%。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共设7个处理: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个剂量拌干稻种晾干后播种,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清水等浸种后催芽播种,干稻种直接播种。结果表明,10、15、20 mL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5 kg稻种处理对水稻种子出苗无明显影响,对秧苗生长安全,对恶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明显,与大面积常用的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浸种效果基本相当。20 mL 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5 kg稻种处理效果较优,在水稻秧苗期、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对恶苗病的防效,与清水对照相比分别为93. 9%、96. 9%、96. 9%、96. 8%,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为91. 7%、91. 5%、84. 7%、84. 8%,水稻产量达8 872. 5 kg/hm~2,与清水浸种对照相比增幅为22. 9%,与空白对照相比增幅为16. 4%。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采用干稻种拌种,晾干后直接播种,操作简便,减少了水稻种子浸种催芽环节恶苗病病菌的浸染,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一项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6.
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的化感活性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水稻等5种植物和水稻稻瘟病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试验对象,通过生物测定的方法对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的化感活性及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250~4 000 μg/mL质量浓度内,总生物碱对水稻和鳢肠种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对烟草幼苗的苗高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只有在最高质量浓度达到4 000 tw/mL时,总生物碱对水稻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以及鳢肠幼苗的苗高才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在相对较低浓度下,总生物碱即对烟草、车前草和三叶鬼针草幼苗的鲜重、根长和苗高以及鳢肠幼苗的鲜重和根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在25~400 μg/mL,质量浓度内,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对小麦赤霉病病菌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在100~400 μg m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油菜茵核病病菌菌落的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在200~400 μg/mL质量浓度内对水稻稻瘟病病菌、番茄早疫病病菌和苹果轮纹病病菌菌落的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对杨树溃疡病病菌菌落的生长只有在400μg/mL的最高质量浓度下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在400 μg/mL质量浓度时,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对上述后5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0.10%、20.54%、30.63%、34.82%和12.08%.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而对水稻稻瘟病病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具有开发为水稻田用生物源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法,研究了中药羌活粗提物减轻乙草胺对水稻幼苗伤害的效果和对水稻幼苗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草胺质量浓度为0.05 mg/L的条件下,当羌活粗提物质量浓度分别为0.050 0、0.125 0、0.250 0、1.250 0 g/L时,水稻幼苗的株高分别恢复到清水对照的77.9%、95.1%、96.1%、96.2%;株鲜重恢复到清水对照的80.9%、98.8%、94.0%、98.4%;GSTs活性检测表明,羌活粗提物能诱导水稻幼苗地上部GSTs活性增强,当羌活粗提物的质量浓度为0.150 0、0.200 0和0.250 0 g/L时,水稻幼苗地上部GSTs的活性分别为清水对照的1.5、2.0和2.1倍。  相似文献   

8.
四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种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8%毒死蜱乳油20 mL(666.7m2用量,下同)喷雾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第3天的防治效果达到87.5%;其次是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 g和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5 mL,药后第3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7%和77.1%;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 g的同期防治效果为68.9%。因此,防治小麦蚜虫推荐使用48%毒死蜱乳油,666.7m2用量20 mL,对水50 kg喷雾。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油菜对农田常见杂草的化感作用,为农田杂草绿色防控提供新思路,采用种子萌发生长试验研究油菜水浸提液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藜(Chenopodium album)、野稷(Panicum miliaceum)4种杂草的化感作用,并通过油菜-燕麦间作验证油菜在燕麦田的除草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0.10、0.15 g/mL油菜浸提液处理下4种杂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较CK(无菌水处理)均显著降低。0.15 g/mL油菜浸提液总体上显著抑制了4种杂草的胚轴长、胚根长、鲜质量,但在0.05 g/mL油菜浸提液处理下,只有狗尾草的干质量较CK显著降低。油菜浸提液对4种杂草的化感综合效应大小为狗尾草>野稷>藜>反枝苋。狗尾草、藜幼苗分别经0.10、0.15 g/mL油菜浸提液处理后,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较CK均显著降低,且0.10、0.15 g/mL油菜浸提液处理后,4种杂草幼苗丙二醛含量均显著提高。油菜-燕麦间作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二者间作可显著降低燕麦生长过程中杂草的种类、株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温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分析水稻耐寒机制。方法:以‘农香32’水稻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不同的温度处理,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水稻种子发芽指标、幼苗生长情况、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结果:低温会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情况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造成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情况及生长情况逐渐变好,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逐渐降低。结论:综合考虑各指标,认为低温会导致水稻种子萌发活力降低,出苗整齐度差,幼苗细胞膜受到伤害,而25-30℃水稻发芽及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人参水稻轮作体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及基质盆栽试验,以去离子水为对照(CK),研究低(10 g/mL)、中(20 g/mL)和高(40 g/mL)3种质量浓度的老参地土壤水提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合成、电导率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后水稻种子萌发率、苗高及幼苗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随着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质量浓度的升高,水稻种子萌发率逐渐增加,中、高质量浓度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当老参地土壤提取液质量浓度为40 g/mL时,单株鲜、干质量最大,分别为14.22和1.66 mg。各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对苗高影响不显著,却明显抑制了水稻幼根的生长。中、高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均显著促进了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合成,低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明显促进了根系活力的增加,而高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则降低了根系活力;不同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绝对电导率;低、中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有增加,而高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则表现出微弱的抑制作用。【结论】老参地土壤水提取液对水稻早期萌发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对部分生理指标(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表现为“低促高抑”的剂量相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茄子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幼苗施用不同浓度的3种有机水溶肥(阿卡迪安海藻肥、明月泡叶藻肥和乾力氨基酸水溶肥),研究了不同有机水溶肥对茄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合适浓度的有机水溶肥可促进茄子幼苗生长,提高幼苗期茄子的各项生长指标。其中以0.5 g/L明月泡叶藻肥效果最好,生物量提高0.021 g,径粗增加0.15 mm,壮苗指数提升0.021;其次为1.0 g/L乾力氨基酸水溶肥。因此,0.5 g/L明月泡叶藻肥和1.0 g/L乾力氨基酸水溶肥既能促进茄子幼苗生长,又能促进茄子壮苗的形成,可用于茄子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4种杀菌剂对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消毒效果及对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为我国珍稀树种胡杨和灰叶胡杨的人工育苗造林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DA平板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选择10.0μg/mL的6%戊唑醇为代表,筛选杀菌剂浸种处理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安全有效时间;采用平皿法检测了0.1,0.5,1.0,5.0,10.0,50.0,100.0μg/mL福美双、嘧菌脂、腈菌唑、戊唑醇对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消毒效果;采用滤纸法进行发芽试验,测算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株高和畸形率,观测上述不同质量浓度杀菌剂对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杀菌剂浸种处理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安全有效时间为12h,供试杀菌剂浸种处理12h均能明显降低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带菌率,其中质量浓度≥50.0μg/mL的福美双、10.0μg/mL的戊唑醇的消毒效果可达90%以上。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经100.0μg/mL福美双浸种处理后,发芽率分别为88.5%和30%,经10.0μg/mL戊唑醇浸种处理后发芽率分别为95%和60%以上。100.0μg/mL福美双浸种处理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幼苗株高分别为6.04和2.32mm;10.0μg/mL戊唑醇浸种处理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幼苗株高分别为8.68和4.21mm。用4种杀菌剂浸种均会导致种子非正常萌发,产生畸形种苗,其中100.0μg/mL福美双浸种对胡杨和灰叶胡杨种苗的致畸率分别为7%和19%;10.0μg/mL戊唑醇浸种的致畸率分别为2.5%和11%;嘧菌酯和腈菌唑对种子的致畸作用较强,种苗畸形率最高可达20%~45%。【结论】100.0μg/mL福美双浸种处理胡杨种子、10.0μg/mL戊唑醇浸种处理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是消毒效果显著并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安全的最适剂量,浸种12h为最适浸种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浸种研究壳聚糖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根冠比等均高于对照,其中质量浓度为1.0g/L的壳聚糖最有利于水稻种子的萌发和地上部分的生长,1.5g/L的壳聚糖最有利于促进根生长及根冠比,且壳聚糖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对酸枣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05%、0.1%、0.15%、0.2%4 种浓度壳聚糖乙酸溶液对酸枣种子浸种24 h,以清水浸种24 h为对照。25℃恒温培养15 d,每天光照8 h,酸枣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活力、α--淀粉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对照高,壳聚糖处理的最佳浓度为0.1%;用以上4种浓度壳聚糖乙酸溶液喷施正常生长的酸枣幼苗,清水喷洒为对照,其幼苗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壳聚糖浓度为0.1%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甘蓝种传尖孢镰刀菌粗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甘蓝感病(北农早生)和抗病(珍奇)品种种传尖孢镰刀菌Fusarium-CG和Fusarium-HM的培养滤液和粗毒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乙酸乙酯和乙醚萃取法提取粗毒素中的镰刀菌酸并利用HPLC法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粗毒素浸渍甘蓝幼苗根部测定其对幼苗的致枯萎作用.结果表明:Fusarium-CG和Fusarium-HM的培养滤液和粗毒素对种予的发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粗毒素浸溃甘蓝幼苗根部能够引起幼苗枯萎;其粗毒素中镰刀菌酸质量浓度分别为552和105/μg/mL,并且粗毒素对甘蓝的致害作用随着镰刀7菌酸含量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当用镰刀菌酸质量浓度为25 μg/mL的粗毒素处理甘蓝幼苗24 h后,幼苗病情指数在2.6~15.9之问,而用镰刀菌酸质量浓度为100μg/mL的粗毒素处理甘蓝幼苗96 h后,幼苗病情指数在78.o~97.8之间.浸溃24 h时粗毒-t对感病品种的致萎作用强于抗病品种,当用镰刀菌酸质量浓度为25μg/mL 的 Fusarium-CG和Fusarium-HM的粗毒素处理甘蓝幼苗24h后,抗病(珍奇)品种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6和4.2,而感病(北农早生)品种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5.2和15.9.  相似文献   

17.
周开云 《农技服务》2013,30(2):159-160
针对湄潭县茶树冬季易受冻害的问题,进行了碧护及碧护伴侣、碧护及碧护伴侣加磷酸二氢钾、0536护芽防冻剂、0536护芽防冻剂加磷酸二氢钾的防冻试验。结果表明:碧护防冻效果较好,可在生产中使用,用时每667 m2加400 g KH2PO4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氯化胆碱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以水稻品种隆粳20和粳2837为材料,采用0、200、400、600和800 mg/L浓度的氯化胆碱溶液浸种处理研究氯化胆碱浸种对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等均显著降低,而根长、芽长等指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试验表明7.5 g/L NaCl抑制率约为50%,因此选取7.5 g/L NaCl溶液作为对不同浓度氯化胆碱浸种后的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胁迫处理的盐浓度。氯化胆碱浸种能明显提高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同时增加根长、芽长等指标,对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由此说明,氯化胆碱浸种可以缓解NaCl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提高水稻种子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水稻种子药剂包衣处理对水稻主要病虫害控制效果及增产效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种子处理对水稻主要病虫害控制效果及增产效果。[结果] 280 g/L异噻菌胺·肟菌酯FS 15 mL+240 g/L氟唑菌苯胺FS 8.3 mL+60%吡虫啉FS 4 mL+成膜剂2 mL/kg种子包衣处理具有明显的壮苗效果,对水稻安全,预防水稻恶苗病的效果明显,对秧田期灰飞虱也有较好的防效;对大田水稻纹枯病、水稻叶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穗瘟病也有明显的控制效果,增产效果显著。[结论]水稻种子药剂包衣处理可减少大田施药1~2次,降低农药使用量,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明确碧护(垂直)生态综合技术在水稻降镉、提质增产上的效果。结果表明,碧护垂直生态综合技术(融耕美肥料处理+融地美750 mL/hm2,使用2次)和碧护生态综合技术(融地美1500 mL/hm2,使用2次)降镉效果分别达到91.1%和89.2%,增产分别达到22.9%和10.9%。因此,推荐碧护(垂直)生态综合技术在水稻降镉、提质增产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