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自制的生物质疫木热处理炉(SLYF-21)为疫木热处理设备(疫木采伐粉碎剩余物为燃料)、以疫木为试验材料,借鉴控制方程、湍流模型、混合(Mixture)模型、离散坐标(DO)辐射模型,构建疫木处理炉内多物理场耦合的热处理过程仿真模型,模拟遴选适宜的疫木热处理工艺参数。2022年7月14日,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应用生物质疫木热处理炉对黑松(Pinus thunbergii)疫木进行热处理试验(热处理7 h),测定不同热处理时间时的各监测点温度,并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检验模型可靠性。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疫木直径、含水率、热处理环境温度对热处理时间的影响,遴选适宜的疫木热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炉内不同位置,疫木与环境的传热强度差异明显;木堆下部疫木温度高于上部、木堆内部疫木温度低于外围,木堆中心位置是传热的不利位置,应作为疫木中心温度监测的重点区域。疫木直径增加、环境温度降低、含水率增大,均会导致疫木热处理所需热量的增加和所需时间的延长,而且环境温度对热处理时间的影响最为显著;寒地环境时,可通过调整风机频率、增加炉体保温材料等措施提高炉体内升温速度,弥补低温环境对热处理...  相似文献   

2.
松材线虫病疫木林间就地除害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松材线虫病疫木除害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异地定点切片、熏蒸、浸泡、高温处理和焚烧等方法,这些均存在一些缺陷。由于在采伐、运输到处理过程中,存在疫木被挪用的风险,疫木除害处理率很难做到100%,给松材线虫病控制带来极大困难。本文提出林间疫木就地除害技术,即根据交通条件,采用林间就地切片或熏蒸覆盖,不仅可以规避上述风险,还可以降低疫木除害成本。  相似文献   

3.
对安徽省潜山市驼岭林场的采脂松林和未采脂松林的病死树进行监测分析发现,采脂严重削弱了松树树势,加速了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速度和死亡速度,导致采脂松林松树死亡率平均值是未采脂松林松树死亡率平均值的19.6369倍。结合调查结果和多年防治实践,建议松材线虫病防治要引入防治阈值理念,科学引导、监督疫木安全利用,防止木材加工企业因限制疫木使用而转向采伐阔叶树,造成阔叶树资源遭到破坏,反而影响染病松林演替更新。  相似文献   

4.
生态约束下的采伐更新与局部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切采伐作业都必须在一定的生态约束下进行,这样有利于林木更新生长。通过对富阳等三市(县)1994-1997年的作业伐区和正在作业的伐区进行随机调查,探讨了不同采伐方式、采伐强度和采伐作业技术对林木更新、保留木、景观破碎化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程度,提出了为维持局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约束下主要多功能用材林的采伐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采伐作业产生的大林窗对阔叶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采伐年限的大林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阔叶林林窗尺寸小于0.06hm2时,林窗内进界更新显著高于林冠下进界更新;林窗内阔叶乔木占有优势,未形成灌木杂草丛,并且林窗周围保留林木生长良好;林窗内进界更新数量与采伐年限成正比,而幼树更新与采伐年限成反比;不必担心出现林窗,人为保留老龄过熟木以减小林窗尺寸,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更新方式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第二代人工杉木林更新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及萌芽更新中的采伐季节,萌芽部位,采伐工具因素对林木胸径,树高,林积生长有显著差异,萌芽更新体现了较强的优势,采伐季,采伐工具,萌条留取部位分别宜为冬季,锯砍和上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森林采伐作业对保留木损伤率的影响,降低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中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实现现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油锯择伐作业中对保留木损伤率的影响,可知:采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是影响保留木损伤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对择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3个影响因素与保留木损伤率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择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对保留木损伤率有显著影响,它们对保留木损伤率的贡献(解释能力)大小依次为:择伐强度(贡献率为34.7%)>林分密度(贡献率为33.4%)>采伐木单株材积(贡献率为31.9%).根据各影响因素对保留木损伤率的贡献大小,可以明晰作业、环境与树木之间关系,最大程度地降低采伐作业对保留树木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不同立地条件下松材线虫病疫木伐除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湖北省恩施市松材线虫入侵森林的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采伐方式除治后的群落更新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良好的林分不论是皆伐或择伐,迹地恢复迅速,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大的改观;立地条件差的森林择伐后恢复缓慢,林分层次单调,而皆伐地群落极度退化,不能形成新的森林而被岩灌群落所替代。据此提出,松材线虫病的疫木除治应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采伐方式:立地条件良好、病害发生严重的林分可以皆伐;立地条件中等及以下的林分,只能采用择伐的方式,并辅以人工栽培措施及时进行群落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兴安岭林区自然地理特点和采伐及火烧迹地的立地类型,提出了以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人工更新为辅.在采伐后或火烧后的当年与次年及时进行更新的技术思路。通过技术的实施,加快了采伐及火烧迹地更新进度,调整了林分组成,提高了林木生长量,恢复了森林的多种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采伐林木也是一种提升林木质量、维护生态平衡、提升树种多样化、更新木种,这对于促进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采伐工作对于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保障林木采伐的合理性,可以采取几个措施:进行科学的管理,提升施工质量、对伐区进行合理的划分,提升采伐合理性、因林施策,对幼苗进行科学的培育、开展多层次监督工作,提升监督成效、树立典型,制定出完善的标准、抓好现场管理工作,提升采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以夷陵区松材线虫病疫木采伐GIS管理为例,收集了2019—2020年2个年度地面疫木空间位置,运用ArcGIS软件空间数据管理功能,汇集成点、面图层;采用空间平面可视化、趋势面和空间自相关、最近邻距离指数、核密度时空聚类分析,绘制空间信息图,直观地了解松材线虫病发生的空间格局趋势的演变,阐述松材线虫病变化规律与扩散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松材线虫病疫情在防治措施下,2020年受害松林与疫点(小班)下降。2个年度松材线虫病疫情趋势均为东西部、东部值较高,趋势线近似直线,疫点暴发呈现锥形中心点聚集性扩散。疫情时空聚类特征整体格局呈现空间聚集性,疫源传播致松树受害高度聚集性,疫点分布模式为聚集分布。该区域松材线虫病疫情存在一定数量疫点,分布区域广,疫情短期内难以根除,应加大疫木的清理,阻挡疫情扩散蔓延新区域,减少疫点,调节松树密度,减少松褐天牛虫口密度,建立阔叶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天然林抚育间伐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天然林抚育间伐强度、时间、采伐木的确定和采伐木的伐除以及造材及迹地清理这五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天然林抚育间伐作业的技术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思茅松松材线虫病疫木上栽培茯苓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方法以防范线虫进一步扩散、蔓延为主要目的,如就地焚烧、熏蒸再续利用等,疫木的利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此,对在思茅松松材线虫病疫木上栽培茯苓进行了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茯苓一级、二级、三级菌种制备,栽培场地的选择,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一整套在思茅松疫木上栽培茯苓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汪清林业局采伐迹地的实际调查和分析,得出森林经营的原则和方针,汪清林业局具体情况是:1、合理确定采伐和更新方式,培育百万亩采育林。汪清林业局经1985年更新普查核实,全局采伐面积11117920a,迹地更新11087360a,更新率为99.73%,不仅实现了更新跟上采伐而且还绿化了荒山荒地1043020a,使森林复盖率达到90.11%。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病疫木除害的微波设备与技术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高效杀灭松材线虫病疫木(简称松疫木)内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松墨天牛(Monochumus alternatus),用家用机、原木机、板材机3种微波机型开展了疫木除害试验。结果表明:3种微波机均能快速杀灭疫木内的线虫和天牛,最短2min就能100%杀灭疫木内线虫;微波除害难以得到杀灭线虫的松疫木临界温度,松疫木温度≥60、41~59、≤40℃,线虫死亡率分别为88.9%、61.3%、0;微波杀灭线虫与单位质量疫木所受到的微波能量有关,夏季3.5W.min.g-1、冬季9.0W.min.g-1能100%杀灭线虫;杀灭天牛所需能量高于线虫,其中杀灭天牛需能9.76W.min.g-1,杀灭线虫需能8.86W.min.g-1。微波杀灭线虫K与微波处理时间T和微波机功率W呈正比,与疫木质量m和升温Δt呈反比,可用公式K=T.W/(m.Δt)表达;微波处理疫木所需时间T与疫木质量m和升温Δt成正比,与微波功率W成反比,可用公式T=K.Δt.m/W表达。  相似文献   

16.
松材线虫病疫木除害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松材线虫病疫木的除害处理技术措施,包括疫木异地集中除害、安全利用措施及林内就地现砍现烧和就地套袋覆盖熏蒸等传统措施,以及铁纱网罩就地隔离、疫木种植茯苓等除害新技术,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除害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人工林内带状间伐开拓天然更新效应带,分析了赤松在不同试验地内的天然更新效果和更新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采伐带和保留带内更新幼苗幼树的数量分别达到5l100株/hm^2和48300株/hm^2,是对照林19300株/hm^2的2.6倍和2.5倍.(2)更新种群中属于更新层的苗木占主体,采伐带占78%,保留带占89%,对比林占83%.进入演替层的幼树以采伐带最多,达11500株/hm^2,是保留带和对照林的2.1倍和3.6倍.(3)采伐带内更新苗的苗高跨度在0~500cm之间,保留带为0~300cm,对照林为0~450cm,各试验地都以0~10cm苗高范围内的幼苗数量最多.(4)赤松更新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三种试验地内更新种群的分布都遵循负二项分布,其中保留带和采伐带内的更新种群还同时遵循奈曼分布.说明带状采伐有利于促进赤松天然更新和幼苗生长,为延边地区赤松林的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永安市人工用材林择伐作业中采伐强度、郁闭度、保留木、间隔期、作业方式和更新方法的确定及成效进行了监测、对比、分析。提出了适合人工商品用材林择伐采伐强度、郁闭度、保留木、间隔期、作业方式等技术指标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北京市房山区中幼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抚育间伐中应科学选择标准地、合理选择采伐木、准确把握采伐强度、循序推进采伐作业、加强采伐后的监测等对策,以期发挥抚育间伐在提高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确定择伐作业方式、选择采伐木、确定采伐强度三个方面描述了择伐伐区设计施工应当注意的事项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