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了4种生根剂,各取3种浓度,设置清水为对照,共13个处理,并测定了各处理下的苗高、地径、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和根系形态及根系活力等指标。结果显示,ZF型生根剂能显著增加根系体积、XS型生根剂对根长、根尖数和根系活力的促进效果最佳;B-1型生根剂下苗木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值最高;ABT1号生根剂下的苗高、地径和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结果表明,4种生根剂的促生效果排序为:ABT1>XS>B-1>ZF>CK;添加生根剂能显著提高望天树苗木质量,不同类型和浓度的生根剂效果差异显著,且存在明显的交叉作用;ABT1号生根剂的综合评价得分最高,是促进望天树苗木生长和根系形态建成的最佳生根剂,稀释50倍是其最佳浓度;根系形态因子是望天树苗木综合质量的关键驱动因素,也是评价苗木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磷养分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幼苗生物量、养分积累以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油茶幼苗对氮、磷养分的需求,为油茶幼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林4和长林53两个品种的一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开展苗期施肥控制试验,设置2个氮(0,8 mmol/L)水平和4个磷(0,0.4,0.8,1.6 mmol/L)水平的交互处理,测定油茶幼苗各器官生物量、氮磷含量。【结果】(1)在不施氮(N0)条件下,施用磷肥可以显著增加生物量,且在P1和P2处理下生物量积累较高;在施氮(N1)条件下,长林4和长林53均在P0处理下生物量最高。(2)长林4和长林53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地上部>根部。无论是否施氮,磷水平对长林4的生物量分配及根冠比均影响不大,而长林53在N1P3处理下的根生物量及根占比显著小于N1P0处理。(3)在不施氮(N0)条件下,长林4和长林53分别在P3和P0处理下氮含量达到最大值,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均在P1和P2处理时较大,而施氮(N1)条件下,氮含量及氮、磷积累量均在P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无论是否施氮,2个油茶品种苗期...  相似文献   

3.
转光膜育苗对烤烟烟苗素质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适合凉山州烟区烤烟育苗的棚膜,在四川凉山州盐源县,研究了不同育苗棚膜对烤烟的育苗生育期,烟苗素质、根系形态、净光合速率及光合色素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常规烟苗转光膜处理的成苗时间一致,而膜下小苗转光膜处理的成苗时期缩短了3天;转光膜处理的成苗期烟苗的株高、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52.13%,44.82%和75.00%;转光膜处理的成苗期膜下小苗也显著增加了株高和烟苗生物量,转光膜处理常规苗和膜下小苗出苗率均优于对照;转光膜处理的成苗期烟苗的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体积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44.88%,69.87%和90.90%;转光膜处理的成苗期膜下小苗也显著增加了烟苗的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体积,而不同处理间烟苗根系平均直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供磷浓度对杉木苗根系和盆栽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供磷浓度下盆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苗根系形态和生理响应机制及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变化规律。【方法】设置缺磷(P0)、正常供磷(P1)及高浓度供磷(P2)3个处理,测定不同供磷处理盆栽杉木苗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及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时间动态。【结果】处理第30天时,P0植株地上部和整株干物质累积量最小,而根系干物质累积量和根冠比最大,分别是P1的2.07和5.37倍,差异显著;处理第15天时,P0根系磷吸收率最低而利用率最高,第30天时,其根系磷吸收率为P1的43.18%,而磷利用率为P1的231.59%;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随处理时间增加呈增长趋势,第30天时,P0根系表面积为3.46 cm2,根尖数为56个,显著高于P1、P2处理;磷处理期间,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以P0最高,并与P1、P2差异显著;较之P1、P2处理,P0的土壤碱解氮明显升高,有效磷严重匮乏,p H、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变化不大,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强,真菌数量则有所降低。【结论】较之正常和高浓度供磷处理,缺磷胁迫导致杉木苗根系干物质累积量增加,根冠比增大,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大和增多;缺磷处理根系磷吸收率下降而利用率提高,根系的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大,同时盆栽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强,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有效磷含量匮乏且真菌数量最少,表明缺磷处理对杉木苗根系生长及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林药套种模式下主栽树种油茶落叶分解规律及其对土壤养分含量及药用菊花生长的影响,以油茶落叶和杭菊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分解袋法检测油茶落叶的分解及养分释放动态,以不添加油茶落叶为对照,取75、130、185和240 g油茶落叶与2 kg土壤混匀作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和处理4,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油茶落叶施入量对杭菊生长及其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落叶在前4个月分解速度较快,分解量达28.73%,后期分解速度缓慢;氮和磷在分解前期出现富集现象,钾在前3个月释放了总量的78.13%;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随油茶落叶施入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各处理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2的速效钾含量最低;杭菊根、茎、叶氮含量随油茶落叶添加量增加而显著降低;油茶落叶对杭菊前期生长促进作用显著,处理4的地径、苗高和SPAD值分别是对照组的1.40倍、1.44倍和2.07倍;4个处理菊花单株干、鲜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78.04%~128.78%和38.50%~118.15%,单株产花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表明油茶落叶对间种杭菊生长及菊花产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油茶落叶分解速率以及氮磷钾养分释放速率不均衡,不能满足菊花的生长发育需求,应注意人工施肥以保证养分充分供应。  相似文献   

6.
以绿豆品种绿丰2号和绿丰5号为材料,研究了P0(无磷)、P1(磷酸二铵,225 kg/hm~2)、P2(双活力二铵,225 kg/hm~2)和P3(1/2双活力二铵,112.5 kg/hm~2)4种磷水平对绿豆植株干质量、根系形态、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改良磷肥双活力二铵(主要成分为磷酸二铵+木质素等辅剂)在绿豆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P0和P1处理相比,P2和P3处理均明显增加V3—R6期绿豆植株的干质量,且均以R6期P3处理干质量最大,其中绿丰2号地上部干质量较P0和P1处理分别显著增加57.55%和34.31%,根系干质量分别显著增加19.63%和11.84%;绿丰5号地上部干质量分别显著增加30.29%和21.62%,根系干质量分别显著增加36.66%和34.56%。与P0和P1处理相比,P2和P3处理均显著增加两品种R4期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明显增加V5期平均根系直径和R4期总根体积,显著增强R6期绿丰2号和绿丰5号净光合速率;P2和P3处理均明显增加R4期和明显降低R6期绿丰2号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R4期绿丰5号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生育后期(R2、R6期)绿丰5号叶片和根系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与P0和P1处理相比,P2和P3处理可明显增加绿丰2号茎粗和绿丰5号株高,明显增加两品种单株粒数、百粒质量和单株粒质量,其中绿丰2号P3处理单株粒数、百粒质量和单株粒质量分别较P0和P1处理增加14.85%和48.28%、15.41%和13.26%、16.94%和44.16%;绿丰5号P3处理则分别较P0和P1处理增加46.51%和11.35%、3.34%和8.70%、51.20%和28.20%。可见,改良磷肥双活力二铵能够有效促进绿豆植株的生长,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植株抗逆性,提高光合能力促进植株后期同化物的积累,最终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钾肥水平对盆栽现蕾期海法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cv.Haifa)光合特性、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的影响。【方法】设置0、60、120、180、240和300 kg/hm2 (以K2SO4计算) 6个施钾水平处理的盆栽试验,测定海法白三叶植株的光合参数及根系形态指标。【结果】(1)施钾60 kg/hm2可显著提高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0.05),比对照增加11.56%;施钾肥120 kg/hm2可显著提高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29.04%、45.03%和77.17%,且可有效降低植株叶片的胞间CO2浓度(P0.05),比对照减少2.24%。(2)施钾120 kg/hm2可明显提高植株的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和根冠比(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25.55%、17.31%和7.25%。(3)施钾60 kg/hm2可显著提高植株的总根长及根系活力(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13.10%和29.82%;施钾120 kg/hm2可明显提高植株的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33.10%、20.00%和31.00%,但施钾对白三叶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在中钾酸性土壤中,种植海法白三叶推荐施钾量为60~120 kg/hm2。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楠竹幼苗对盐胁迫的响应机理,以大叶楠竹2号为试材,通过盆栽的方式,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0、0.15%、0.45%、0.85%,分别记为CK、N1、N2、N3)胁迫对楠竹幼苗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浓度0-0.85%范围内,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楠竹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表现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在N1处理下,楠竹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对照,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N2、N3处理下,楠竹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较对照分别降低45.06%、55.28%。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3个处理下的楠竹幼苗根系活性均低于对照,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且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可见,当NaCl浓度0-0.15%范围内时,对楠竹幼苗光合特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较小,可以进行楠竹绿化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钙对铝胁迫下油茶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揭示钙缓解油茶铝胁迫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测定铝胁迫(4 mmol/L)下施加不同浓度钙(0、0.5、1.5、3和5 mmol/L)对油茶幼苗生长、叶片光合作用、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铝胁迫显著抑制了油茶幼苗的生长,施入3 mmol/L钙明显缓解了铝对油茶生长的抑制,植株干质量提高40.58%。对于光合参数而言,铝胁迫降低了油茶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分别比对照(CK)降低32.28%、51.02%和53.91%,胞间CO2浓度(Ci)提高20%;添加适量钙(1.5~3 mmol/L)能够显著提高叶片光合色素含量、Pn、Gs和Tr,降低Ci。与铝胁迫相比,钙的施入可以有效减少根系游离脯氨酸积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铝胁迫下,油茶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降低,根系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处理对平邑甜茶根系构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Rehd.)实生苗为试材,在沙培条件下研究供氮变化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 mmol/L NO3-处理的植株茎叶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均达到最高水平,分别比对照增加116.7%和38.5%;对侧根生长而言,侧根长度与侧根数量也在1 mmol/L NO3-处理时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68.9%和100.9%;但超过1 mmol/L后随浓度升高持续下降;NH4+处理的以上各指标表现相同的趋势,但相同供氮浓度时,NH4+处理的低于NO3-处理。对主根而言,氮素供应能明显促进主根生长,但各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采用肥料袋控缓释方法研究氮素对平邑甜茶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局部供应NO3-与NH4+均能显著增加侧根密度。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花域芽孢杆菌gz4-1与秸秆配施对苦荞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于2019年以''迪庆''苦荞为材料,设置秸秆[0 g·kg-1土壤(J0)、4 g·kg-1土壤(J1)]和菌液浓度[0 (P0)、10 (P1)、106 (P2)、108 (P3)、1010 (P4) cfu·mL-1]两因素复合处理,以正常施肥为对照(CK),采用盆栽试验探究花域芽孢杆菌gz4-1与秸秆配施对苦荞幼苗根系、地上部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花域芽孢杆菌gz4-1与秸秆配施促进苦荞根系鲜质量、干质量、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冠比,幼苗主根长在 J0P2 处理下最高,比CK显著提高12.1%,根系表面积和根冠比均在J1P1处理下最高,分别比CK显著提高115.6%和103.3%。(2)花域芽孢杆菌gz4-1与秸秆配施促进苦荞幼苗茎粗、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和节数的生长,幼苗株高和节数在J1P3处理下最高,分别比CK提高43.6%和33.3%。(3)随着菌液浓度的增加,苦荞幼苗根系活力和根系P含量均先升后降且在P2浓度下最高,在低磷胁迫(J0)条件下,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在施加秸秆(J1)条件下,酸性磷酸酶活性在P2浓度时达到峰值。说明花域芽孢杆菌gz4-1与秸秆配施可通过改变苦荞幼苗形态和根系构型、提高根系活力,改善根系生理机能提高对苦荞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且综合因素考虑在106 cfu·mL-1(P2)菌液浓度下配施秸秆对苦荞幼苗的促生作用最大,可达最佳促生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磷素对不同基因型甘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以ROC22、云蔗 06–407、云蔗 05–211为试验材料,研究磷素(磷浓度分别为0.2、1 000 μmol/L,分别记为P1 、P2)对3个甘蔗品种(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1处理下,云蔗 06–407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根体积、茎径、冠鲜重、冠干重比P2处理分别增加了19.50%、31.63%、11.11%、42.25%、14.21%、39.99%和36.31%,ROC22、云蔗 05–211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茎径、冠鲜重、冠干重均低于P2处理;在P2处理下,ROC22 具有较高的磷利用效率,在P1和P2处理下,云蔗 06–407的磷利用效率均较高。综合分析结果表明,P1 处理下,云蔗 06–407的根系和地上部生长较好;P2 处理下,ROC22、云蔗 05–211的根系和地上部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含磷量土壤中油茶的生长情况。[方法]以岑溪软枝油茶幼苗为供试植株,设置速效磷含量分别为5、25、50、85 mg/L 4个不同浓度的营养液(P_1、P_2、P_3、P_4),测定不同供磷水平下油茶的生长生理指标。[结果]不同供磷水平对油茶幼苗生长影响显著,随着供磷水平的增加,油茶幼苗树高、地径、净光合速率P_n、叶片全磷、全氮、全钾养分含量也随之增加,高供磷水平P_4略优于中供磷水平P_3,并未达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油茶种植区域合理规划和科学施肥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增加(Free-air CO2 Enrichment,FACE)的处理普遍降低了作物含氮率,研究作物体内各种氮形态尤其是可溶蛋白的含量特征,对于解析FACE条件下氮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增加200μmol.mol-1的处理对粳稻品种武香粳14各生育期功能叶片及根系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显著增加了高、中氮水平下抽穗期顶叶的可溶蛋白含量,增幅分别为4%和7%,相反,不同氮水平下成熟期顶叶可溶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拔节期及孕穗期顶叶可溶蛋白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高、中氮水平下抽穗期倒二叶可溶蛋白的含量,增幅分别为16%和14%,但明显降低了不同氮水平下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倒二叶可溶蛋白的含量;(3)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根系可溶蛋白的含量,增幅分别达18%、19%和12%,而成熟期根系可溶蛋白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4)CO2和N处理对水稻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倒二叶以及抽穗期剑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互作效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此基础上,对FACE条件下功能叶片及根可溶蛋白含量变化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施用磷和铝对越南油茶幼苗生长、磷铝积累及其土壤有效磷铝含量的影响,为揭示油茶适应南方高铝低磷砖红壤环境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砖红壤种植越南油茶,分别在砖红壤中添加0、0.5、1.0 mmol/kg磷(P0、P1和P2)和0、10.0、20.0 mmol/kg铝(Al0、Al1和Al2),测定分析各磷铝耦合处理下越南油茶幼苗的生长指标、磷铝含量及土壤交换铝和有效磷含量.[结果]在砖红壤中添加铝会抑制越南油茶幼苗生长,而添加磷能缓解铝的抑制作用,其中以Al0P2处理幼苗生长效果最佳;添加磷和铝对越南油茶幼苗的地径、苗高、鲜重、根冠比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均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磷和铝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相对独立;添加磷能有效降低越南油茶幼苗根系的铝含量,其中Al0P2处理根系的铝含量较Al0P0处理低35.22%;磷和铝及其交互作用对越南油茶幼苗磷和铝含量的影响显著;添加铝会使土壤交换铝含量提高,而添加磷可降低土壤交换铝含量,以添加1.0 mmol/kg磷降低土壤交换铝含量的效果最明显;磷和铝及其交互作用对越南油茶幼苗根际土壤交换铝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和交换铝含量与越南油茶生长状况和磷铝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种植越南油茶的砖红壤中添加铝会导致土壤活性铝含量增加,有效磷含量降低,幼苗生长受到抑制,而添加磷能降低土壤活性铝含量,有效改善铝胁迫对越南油茶幼苗根系的毒害,促进幼苗叶绿素合成、生物量累积和对磷的吸收,有利于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黄土旱区增施生物炭对改善根际养分环境、优化谷子根系构建和生物量分配的调控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以晋谷21号作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共设置5个处理(3 g/kg氮肥(3N,对照)、5 g/kg氮肥(5N)、10 g/kg氮肥(10N)、5 g/kg氮肥+10 g/kg生物炭(5N10M)、10 g/kg氮肥+20 g/kg生物炭(10N20M)),综合分析不同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谷子根系形态构建、叶片生理功能及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5N10M处理谷子根系长度和根系总表面积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94.17%、71.25%,而10N20M处理的根系长度和根系总表面积较5N10M处理分别显著减少38.72%、31.01%,适量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谷子根系形态发育有调控机制,可能存在最佳配比阈值;5N10M处理的叶片光合速率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95.40%、85.25%、79.23%、61.97%,叶片光合功能显著提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显著提高2.23%~13.98%;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可有效调控谷子的根、茎、叶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在抽穗期、灌浆期,5N1...  相似文献   

17.
修剪措施对油茶枝条和叶片生长及营养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良无性系油茶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修剪措施(1/2短截,1/3短截,1/4短截,1/5短截,对照(CK),整个生长季均不修剪,)对优良无性系油茶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截措施促进新枝伸长和增粗,增加油茶株高、冠幅和主茎,同时也能增加油茶新生枝条含水率和比叶质量,其中以重短截(1/2短截)处理的效果最佳;1/2短截和1/3短截均能促进长度20 cm的新枝条生长,而1/4短截和1/5短截有利于10~20 cm的新枝生长;油茶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随着短截程度的增加,除了新生叶生物量以外,经短截处理后,油茶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相同处理下均表现为多年生枝条和叶的生物量明显高于新生枝条和叶生物量,修剪强度越重,油茶地上部分生物量越大;不同短截处理后,油茶根系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一致的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同土层深度下,不同短截处理后,油茶根系数量基本表现为CK1/2短截1/3短截1/4短截1/5短截,修剪强度减少了油茶的根系数量;而对于根系的水平分布,修剪强度越重,根系分布范围越小;修剪强度越重,其不同器官大量元素(N、P、K)质量分数越低,中量元素(Ca、Mg)、微量元素(Cu、Fe、Zn)质量分数越高,短截处理有利于油茶枝条及叶片中中量和微量元素的积累,但对其大量元素(N、P、K)的代谢积累不利。  相似文献   

18.
以凹叶厚朴盆栽幼苗为试验对象,设计Pb、Zn单一胁迫200 mg/kg(P1、Z1)、400 mg/kg(P2、Z2)、600mg/kg (P3、Z3)、800 mg/kg (P4、Z4)及复合胁迫(100+100) mg/kg (M1)、(200+200) mg/kg(M2)、(300+300) mg/kg (M3)、(400+400) mg/kg (M4),以不加Pb、Zn处理为对照(CK),共13个处理,研究处理90 d后凹叶厚朴的生长、生理及铅锌累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1、P2、M2处理可使凹叶厚朴幼苗地径增粗,地上及地下部分干质量增加;P4、Z4处理下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至最低,复合胁迫下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均低于CK;各胁迫处理下,凹叶厚朴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CK;在3种胁迫方式下,凹叶厚朴叶片丙二醛含量随着胁迫浓度增加均处于上升趋势,P4、Z4、M4的丙二醛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1.36%、17.28%、35.80%,植株受损害程度逐渐加深;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植株的地上部分与根部Pb、Zn含量均...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浓度海水对宝岛蕉(Musa acuminata L.AAA Cavendish‘Formosana’)幼苗进行不同天数水培处理后质膜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响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海水处理后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5%海水处理胁迫不显著,10%和20%海水处理胁迫显著;12 d 5%海水处理脯氨酸含量增加不显著;12 d20%海水处理因浓度过高抑制根系蛋白质合成;3 d 10%海水处理叶片、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的130.30%和50%;20%海水处理对叶片及根系质膜损伤显著,叶片质膜损伤可逆,根系损伤不可逆。因此,海水对根系影响比叶片的显著,低浓度(5%)海水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宝岛蕉幼苗耐盐能力,高浓度(10%和20%)海水处理对宝岛蕉幼苗构成盐害。宝岛蕉可通过渗透物质调节机制适应一定浓度海水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磷素用量对玉米氮磷钾养分分配以及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以鲁单818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0(P1)、20 (P2)、40 (P3)、60 (P4)、80 (P5)、100 kg/hm2(P6)共6个磷素处理水平,测定玉米各个器官氮磷钾累积含量、玉米产量以及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用磷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养分累积量和玉米产量(P<0.05),其中100 kg/hm2磷肥处理的玉米氮、磷、钾含量较不施磷肥分别提高了37.95%、54.15%、48.12%,另外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穗长、行粒数、百粒质量、产量较不施磷肥处理分别提高12.15%、18.18%、22.22%、9.21%、21.68%;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养分在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氮素含量表现为籽粒>叶叶>茎秆>根系,磷素含量表现为为籽粒>叶片>茎秆>根系,钾素含量表现为叶片>茎秆>籽粒>根系;磷肥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磷肥偏生产力、磷素吸收效率均随磷素用量的增加而下降,100 k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