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215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抑制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孢子悬滴法研究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215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控制作用,试验结果显示,菌株B215明显抑制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向四周均匀扩展,抑菌带宽度0.4cm,菌株滤液的EC50值为5.10%,表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215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而对菌株B215的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B215有广泛的抑菌谱,可产生广谱抗菌物质,生产中有望利用该菌株研制成生防制剂用于香蕉重要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ON)是西瓜枯萎病的病原菌,生物防治是控制西瓜枯萎病的重要手段。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LZN01对FON的抑制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LZN01对FON的抑菌率为57.07%;FON孢子悬液与解淀粉芽孢杆菌LZN01发酵上清液按体积比1∶1混合培养6、12、24 h,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21%、67.50%、56.04%,抑制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经解淀粉芽孢杆菌LZN01发酵上清液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FON菌丝细胞膨大且畸变,菌丝表面严重受损;温度在-20℃~60℃之间,pH值在4~9之间,解淀粉芽孢杆菌LZN01的发酵液抑菌效果稳定;解淀粉芽孢杆菌LZN01发酵上清液抑菌能力稳定。综上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LZN01对FON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且抑菌效果稳定,在西瓜枯萎病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草莓健康植株中分离得到9株内生细菌,与灰葡萄孢菌和腐皮镰刀菌进行对峙试验,选出对这2种病原真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2种菌株BS-CM511-2和BA-CM11-1。通过形态及16S rRNA序列鉴定可知,菌株BS-CM511-2为枯草芽孢杆(Bacillus subtilis),菌株BA-CM11-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BA-CM11-1和BS-CM511-2这2株内生拮抗菌能够显著抑制灰葡萄孢菌和腐皮镰刀菌的生长,抑菌半径分别为36.0、27.0、30.3、24.3 mm。这2株拮抗内生菌无菌发酵液稀释10倍下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1.75%和88.80%,稀释5倍下对腐皮镰刀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0.80%和69.20%,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稀释10倍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稀释5倍对腐皮镰刀菌抑制效果较好,这2株内生菌可作为生防资源应用于草莓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海南地区芒果蒂腐病主要由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引起,从海南芒果上分离获得2株拮抗细菌(HBW和HBR),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检测等方法对菌种进行鉴定,通过离体活性测定法评估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并进一步比较了细菌悬液和无菌培养滤液对具有不同多菌灵抗性的可可球二孢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 拮抗细菌HBW和HBR均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HBW和HBR的细菌悬液和无菌培养滤液对具有不同多菌灵抗性的可可球二孢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培养滤液的抑菌效果优于悬浮液。其中,20%的稀释滤液最高抑制率可达100%。由此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HBW和HBR菌株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从人参根部分离出4株内生细菌,以灰葡萄孢菌为靶向病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株拮抗细菌GS-1,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GS-1为多黏类芽孢杆菌,其活菌体能够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发酵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2.47%。由此判断菌株GS-1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细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单孢菌227所产生物活性物质的抑菌特性。[方法]分别从小单孢菌227摇瓶发酵液的上清液和菌丝体的乙醇提取液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分别对其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小单孢菌227所产生物活性物质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菌所产抗菌活性物质是既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的多组分物质。用乙醚萃取脂溶性物质的萃取效果分别优于正丁醇、乙酸乙酯和正乙烷。对小单孢菌227菌丝体乙醇提取液与离心上清液抑菌能力比较结果表明小单孢菌227所产生物活性物质属胞外产物。[结论]小单孢菌227所产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强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小麦植株残体中分离筛选对禾谷镰刀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从而为禾谷镰刀菌所致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平板稀释法和皿内对峙法分离获得一株禾谷镰刀菌拮抗菌株ZQT-31,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和gyr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ZQT-31无菌发酵液对禾谷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稳定性方面,无菌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对温度和酸碱度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通过PCR检测发现,菌株ZQT-31可能具有芽孢杆菌溶素及丰原素B合成相关基因.此外,菌株ZQT-31对链格孢菌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ZQT-31对禾谷镰刀菌所致病害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8.
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是一种对作物具有防病促生效果的生防真菌。为进一步从病害防控及产孢诱导2个方面拓展其应用潜力,以小麦致病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PH1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对峙和活体抑菌试验研究寡雄腐霉PO-1的抑菌防病效果,并设计正交试验筛选产孢诱导剂配方,以提高寡雄腐霉卵孢子产量。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PO-1可抑制PH1菌丝生长并降低其生活力,延缓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在接种病原菌孢子液的小麦苗上喷洒PO-1卵孢子悬浮液能显著降低发病率和病斑长度;为进一步提高寡雄腐霉的产孢效率,以卵孢子产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了PO-1产孢诱导剂组合物,即在V8培养基中加入30 mg/L钼酸钠、150 mg/L硫酸铵及1 000 mg/L EDTA铁钠,20℃培养5 d后产孢量达7.04×105个/mL,是普通培养条件下产孢量的3倍以上,上述结果可为寡雄腐霉生防菌剂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B-081对小麦茎基腐病原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的生防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HB-081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对无菌发酵液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HB-081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HB-081最适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10.0 g/L、蛋白胨15.0 g/L、氯化钾5.0 g/L;最适发酵初始pH值为6、温度为28~32℃、装液量为50~75 mL、接种量为2%~4%、发酵时间为48 h。无菌发酵液可以耐受100℃高温,紫外线照射180 min抑菌活性不受影响,不耐强酸和强碱,不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蛋白酶K的影响。通过PCR检测发现,该菌株具有脂肽类物质合成基因bacAB和fenB。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菌株HB-081发酵液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9.74%,高于原始发酵液的防治效果(64.31%)。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植物根际土壤为实验材料,采用对峙实验筛选抑制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 FON)的菌株,并采用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其抑菌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了一株能抑制FON的菌株MLY01,根据其菌落形态特征和16S rDNA碱基序列同源性结果,鉴定MLY01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将其命名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 MLY01。当培养基与无菌滤液比例为1∶1时,菌丝生长抑制率为71.85%,生物量抑制率为79.55%,36 h孢子萌发抑制率为76.81%。将FON孢子悬液与无菌滤液按1∶1比例混合,培养12 h,孢子数目降低,表面粗糙,菌丝畸形扭曲,表面有多处凹陷。菌株MLY01对FON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生物菌剂的研发方面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29对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本研究以梨为试验对象,以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gena)为病原菌,通过在果实伤口上接种不同处理的D-29处理液测定其对采后梨褐腐病的抑制效果,监测D-29菌体在果实伤口上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D-29菌悬液可有效降低梨褐腐病的发病率,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先接种D-29菌悬液的处理组,果实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先接种病原菌孢悬液的处理组,对病斑扩展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先接种病原菌孢悬液的处理组,且在先接种D-29菌悬液的处理组中,与接种病原菌孢悬液的时间间隔越长,抑菌效果越好;D-29+无菌水及D-29+病原菌孢悬液两种处理下,D-29菌体均能在短时间内在果实伤口上定殖。  相似文献   

12.
通过香蕉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215对峙培养及其菌体代谢物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B215菌株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拈抗作用,其对峙培养能明显抑制靶标菌菌丝向四周均匀扩展,抑菌带宽度为0.4 cm;菌株滤液的EC50值达5.10%,主要是以代谢产物中的抗菌物质造成孢子和菌丝膨大成球状畸形,原生质外泄,孢子崩溃干瘪,致使病菌丧失侵染和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沈阳、河北、吉林、北京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研究玉米穗、茎腐病同种镰孢菌是否存在寄生专化性或生理分化现象。结果表明:各地区的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相似性系数在0.86~0.98之间,菌株间差异仅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而两种病害禾谷镰孢菌亲缘关系困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河北、吉林两地区穗、茎腐禾谷镰孢菌间均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相似性系数在0.93以上;但沈阳地区禾谷镰孢菌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相似性系数仅为0.65~0.67。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番茄内生放线菌ts-6对灰葡萄孢菌的拮抗作用及其防病效果,结果表明:对峙培养时ts-6菌株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培养7d后可形成直径30mm的抑菌圈,抑菌带宽度达12mm。显微镜下可见抑菌圈边缘菌丝体畸形膨大,分隔、分枝增多,部分菌丝顶端膨大呈泡囊状,有的泡囊破裂、原生质外泄t。s-6菌株胞外分泌物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说明,其胞外分泌的拮抗物质中既有能耐高温的抑菌物质,又有遇高温易失活的抑菌物存在。离体和温室防治试验说明,ts-6菌株培养液对灰霉病的防效显著高于菌悬液和无菌滤液。挑战接种间隔期为24h时,无菌滤液的防治效果高于菌悬液;挑战接种间隔期为48h时,菌悬液的防治效果高于无菌滤液。  相似文献   

15.
镰孢菌(Fusarium)分泌多种真菌毒素引起的枯萎病、赤霉病、根腐病和穗腐病等植物病害,造成重大的作物生产损失。化学防治是防治镰孢菌的重要手段,但其带来的镰孢菌抗性和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病害管理中使用生物防治剂为控制镰孢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和可持续的手段,因此生物防治具有比化学防治更深远的优势。在生物防治剂中使用最广泛的生防微生物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成员,其可通过多种机制为植物提供有效控制镰孢菌入侵的方案。芽孢杆菌作为一种优良的生物防治剂已被广泛研究,其可通过生态位竞争、产生抗菌物质、诱导植物系统抗性和塑造根际健康微生物组来拮抗镰孢菌侵染,本文从以上4个方面对芽孢杆菌拮抗镰孢菌的机制进行综述,为农业生产中芽孢杆菌防治镰孢菌病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防菌JK-2对尖孢镰刀菌抑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福建省永泰、福清、闽侯等6个县(市)采集西瓜、番茄和豇豆等作物的根际土壤,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到芽孢杆菌58株.采用目标病原菌多重菌株平行测定法,测定这58个菌株对6株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得到拮抗菌株3株,其中菌株JK-2(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的抑菌效果特别显著.对JK-2的抑菌谱调查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真菌轮枝霉(Verticillium fungicol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桃褐腐丛梗孢(Monilia laxa)和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JK-2产生的抗菌物质对热的稳定性较强,对蛋白酶K不敏感;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JK-2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分别可达83.60%和78.96%.  相似文献   

17.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菌丝蛋白作为抗原,制备了该病原菌菌丝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玉米弯孢菌抗血清的效价为1∶32 000;最佳抗原、抗体工作浓度分别为5μg/m l和1∶2 000;在最佳抗原抗体工作浓度下,理想包被液为碳酸盐缓冲液(pH值9.6),包被时间为4℃包被过夜;抗原抗体最适竞争反应时间为37℃下1 h;灵敏度为0.02μg/m l,此抗体可以与弯孢菌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其他10种供试病原真菌的菌丝蛋白均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番茄灰霉病菌拮抗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及其抑菌物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新型有效的番茄灰霉病菌天然抑制产物,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从44株采自辽宁各地的放线菌中筛选植物病原真菌拮抗放线菌,通过孢子萌发生长法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番茄灰霉病菌拮抗放线菌的抑菌活性和分类地位,测试高抑菌活性菌株无菌发酵液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并以高分辨率飞行质谱扫描鉴定稀有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产物。结果表明,筛选到13株具有抑菌活性的放线菌,其中SA32、SA33、SA37、SA39、SA45、SA51这6株菌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及其孢子萌发有抑制效果,SA37和SA45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高达75.13%和79.27%,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高达86.25%和93.43%。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SA45聚类于稀有放线菌北里孢菌属,其余5株菌均聚类于链霉菌属。对比高活性菌株SA37和SA45发酵液在-20~120℃、pH值1~14和3种酶(蛋白酶K、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条件下的抑菌稳定性表明,SA45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均高于SA37。高分辨率质谱分析不同溶剂提取的SA45活性物质表明,SA45发酵液中不存在已报道的活性物质。综上所述,北里孢菌SA45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高效和稳定的抑菌活性,可能存在新型抑菌物质,其菌株及发酵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具有抑制镰刀菌根腐病的生防菌,从研究较少的兰坪铅锌尾矿极端环境中采集样品分离菌株,运用平板对峙法从中进行4种镰刀菌根腐病拮抗菌的初筛,共获得10株有抑制效果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和发酵液涂布法进行复筛,获得1株抑菌活性较强的拮抗菌株KC 121.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测序结果分析,将KC 121菌株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抑菌试验结果显示,KC 121对根腐病的4个病原菌(腐皮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拟枝孢镰孢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同发酵液相比,菌体的抑菌效果较好.KC 121对拟枝孢镰孢菌的抑制效果达82.66%,对腐皮镰刀菌的抑菌率达76.91%.KC 121的发酵液对拟枝孢镰孢菌和腐皮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4.76%和60.85%.本试验结果可以为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具有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发掘对禾谷镰刀菌具有较好拮抗能力的细菌,从小麦植株残体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细菌菌株ZQT-9,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QT-9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率为(57.6±0.8)%.菌株ZQT-9无菌发酵液对禾谷镰刀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当无菌发酵液浓度为50%时可以完全抑制禾谷镰刀菌孢子的萌发.PCR检测结果表明,菌株ZQT-9可能具有编码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C、水解蛋白酶、β-葡聚糖及杀镰孢菌素等5种抗菌物质的相关基因.此外,菌株ZQT-9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甜樱间座壳菌(Diaporthe eres)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多黏类芽孢杆菌ZQT-9具有潜在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