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岸乡村游     
朱群丽 《新农村》2010,(12):38-38
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这里有绮丽的山水风光,浓郁的乡村文化,几百种木本植物和珍稀树种使这里成为了一个天然的绿色氧吧,非常适宜休闲养生。该地的天龙山山水、慈溪村落等地山水独特,享誉在外。  相似文献   

2.
衣学慧  熊星  李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43-15445
保护利用大遗址可以确立城市或地域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坐标,进一步提升其文化形象和地位。西安近年来建造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等一批遗址公园,通过分析各遗址公园的建造特色和所用技术手段总结出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西安市把文物保护、遗产保护和开拓创新相结合,建设了一大批具有西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遗址公园,同时起到保护遗址并更新城市建设的作用,较好地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老东方文明的独特神韵。将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具有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地位、增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魅力、推动和促进大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争取更多城乡建设资金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全面启动,考古遗址公园成为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较好模式。在考古遗址公园中,植物景观作为其主要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豫陕两省中的15个考古遗址公园进行调研,从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的文化内涵和种植设计等方面提出其所存在的问题,从遗址的类型、展示方式、历史背景、本体形态和文化属性等方面列举了遗址公园中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从尊重的遗址的原真性、突出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属性、兼顾生态学与美学等方面提出了针对考古遗址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时空镜头倒回明年前:1959年初春,浙江嘉兴郊区南湖乡天带桥马家浜(自然村)在沤肥挖坑中,发现了大量兽骨和古代遗物。3月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省博物馆、杭州大学历史系、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等6家单位组成考古队,来此进行了发掘。发掘的马家浜遗址位于城南7.5公里处,面积约15(X平方米,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发掘坑位在遗址中部,共开坑5个,计213平方米。马家浜遗址发现后,嘉兴各地和湖州、上海、江苏等地又陆续发现不少同类型的文化遗址。在1977年11月全国文物考古界召开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学术讨论会上,将这些遗…  相似文献   

5.
以基本概念入手,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海绵城市与山水园林的相互关系。海绵城市是一个基于西方当代生态学思想的单一功能概念,而山水园林则是一个综合反映中国历史、文化、哲学、场所精神、国土性质和民族身份的综合含义概念,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城市的山水栖居文化。借鉴西方处理海绵城市构建与风景园林设计关系的经验,提出在中国构建海绵城市,应该结合传统山水园林形制,构建具有山水文化内涵的中国特色海绵城市。  相似文献   

6.
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一定数量依托历史遗迹而建造的公园。这些区别于普通城市公园的遗址公园,尤其需要关注其历史文化的传承。本文依托于"与古为新"的理念,从遗址的保护利用,山水体系的塑造,植物景观的配置,园林小品的构建几方面着手,探讨北京遗址公园设计手法,提出遗址公园的设计在传承历史文化精神的前提下,应彰显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7.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我代表中共英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出席狮石山遗址陈列馆开馆仪式的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狮石山遗址是广东继阳春独石仔、封开黄岩洞遗址之后新发现的第三处具有中石器文化典型意义的洞穴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非籼非粳的稻作硅质体,首次将岭南地区稻作遗存的历史推至1.2万年以前。狮石山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旧石器时代如何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研究岭南水稻起源以及推动相关的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中石器文化国际研讨会召开之际,我们诚邀考古学界…  相似文献   

8.
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文宗字祖许慎在这里诞生,春秋战国时期蔡侯与邓侯在这里会盟,著名的龙山文化遗址“桧圣台”也座落在此。这里是召陵新区政府所在地,是该区政治、经济、文化、人居中心,其西部、北部被美丽的沙河环绕,南部毗邻漯周路,著名的京珠高速斜穿全境。  相似文献   

9.
白国祥 《甘肃农业》2008,(11):F0003-F0003
秦安,古称成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7800多年的大地湾遗址,证明这里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相传开天明道的伏羲、炼石补天的女娲曾在这里繁衍华夏子孙,首创人类文明,被誉为“羲里娲乡”。  相似文献   

10.
根据陕西关中地区陵寝遗址的植物配植、种类及其文化特点,从多方面对陵寝植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进行探讨,为陵寝遗址周边环境和文化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88年秋,湖南省的考古工作者在澧县彭头山遗址发掘中见到了水稻遗存。它不仅是中国稻作农业的最早证据,也是现阶段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资料之一。毫无疑问,这里的发现对于稻作农业发生与发展的研究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简要介绍彭头山文化稻作遗存与经济生活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稻作农业的若干问题。一、彭头山文化的稻作农业与经济生活彭头山文化是近年新发现的一支新石器早期文化。已正式发掘过的遗址有湖南澧县彭头山、湖北宜都城背溪、枝城北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至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等为主体。  相似文献   

13.
晋宋至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积淀了深厚的和谐审美文化的内涵,思想上突出表现为和谐美。“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以和谐为本,山水田园诗自然人格化的本质属性离不开崇尚和谐的人格定位,儒道佛自然山水观的渗透蕴含着自然和谐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梅园是该园"二十八园"之一。利用现代公共空间的设计手法,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力求在设计中通过对我国梅文化的着力诠释,体现出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精神风骨。同时,通过对隋唐城里坊遗址的保护,探索历史遗址保护和现代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设计手法,形成双赢共生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河北新石器时代遗址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到目前为止,在河北境内共发现、调查、发(试)掘,新石器时代遗址百处左右,按文化性质可分磁山文化、细石器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等几种不同的文化类型。经过发掘的只有武安磁山文化(连试掘共三次,目前仍在发掘中)遗址、武安赵窑(先后发掘了两次)遗址、磁县下潘汪遗址、界段营遗址、容城午坊遗址、正定南杨庄遗址、武安西万年遗址、蔚县三关遗址、庄窠遗址、筛子绫罗遗址、琵琶咀遗址、唐山大城山遗址、永年台口遗址、三河孟各庄遗址、迁安安新庄遗址等近20处左右。  相似文献   

16.
六安堰墩遗址出土炭化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姚政权  王昌燧  宫希成 《农业考古》2003,27(3):86-88,92
堰墩遗址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卅铺镇堰墩村 ,是大别山东麓江淮分水岭区域内一处台形遗址。该遗址文化层堆积较深 ,但内涵较单纯 ,是一处典型的西周时期村落遗址。安徽省考古所于 2 0 0 0年为配合宁西铁路工程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揭露面积约 90 0平方米 ,发现了灰坑、墓葬及大量与建筑相关的遗迹。出土遗物丰富 ,计有陶器、原始瓷器、印纹硬陶、铜器、石器、骨蚌器等。这一遗址的发掘对江淮地区古环境的演变和中华文明南北文化的交汇研究极具参考价值。除上述遗物外 ,该遗址还出土了一批炭化稻 (图 1 )。我们尝试对这批炭化稻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7.
瑞昌铜岭古铜矿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古铜矿采冶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遗址面积7万平方米。专家认为这里是我国青铜器时代主要铜料基地之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保护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做了大量工作,人为的破坏已基本停止,但是遗址保护工作仍不尽人意。本文对该遗址历遭损毁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保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湖北省荆州市的楚纪南故城遗址为例,针对该遗址的现状,分析了遗址现存问题,探索遗址保护与利用、文化传承、文化发展以及乡村发展的问题,并提出针对遗址加强遗址保护力度、利用资源创新开发、构建传承文化空间、文化和发展合作共赢及对遗址文化的宣传五个方面的方案策略,以达到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三门峡南交口遗址仰韶文化稻作遗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交口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交口乡南交口村西,西距市区约7公里,地处青龙涧河及其一支流交汇东南,分布于河南岸黄土台地上,地理座标为东经111°16′,北纬34°43′,海拔475.2—539.2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洛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的修建,于1997年9月至1998年12月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遗址面积约1400平方米,从中获得了仰韶文化早期、中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及二里头文化等较丰富的遗迹与实物标本。其中遗址东部主要为仰韶中期文化遗存,分布于自河岸第一至第二十层梯田上。在遗址发掘中,每个遗迹单位均定量采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陕西汉甘泉宫遗址地的实际调研,系统地分析了其园林营造特征及景观资源要素的组成。以甘泉宫园林的山水、建筑、植物等景观要素为切入点,评价了时空因子对景观要素的影响与作用,提出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思路及展示构想,旨在为园林遗址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