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红景天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景天根腐病菌(Fi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pH值为5;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5~35℃,适宜pH值为5,在不同营养液里以红景天汁、牛肉膏、酵母汁、葡萄糖等的营养液中萌发良好。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为最佳;氮源以蛋白胨、酵母液、牛肉膏最佳;在不同培养基里以PDA最佳。测定了不同时间下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结果分别为70℃10min和60℃10min。 相似文献
4.
玉米圆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玉米圆斑病(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玉米圆斑病病菌菌种为供试材料,试验不同碳源、氮源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和pH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山梨醇、木糖,氮源为硝酸钾;最适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6℃;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氮源为L-亮氨酸、L-丙氨酸和甘氨酸;最适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5℃;适宜玉米圆斑病菌孢子萌发的pH为7。[结论]该研究为防治玉米圆斑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玉米圆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以采集于四川雅安玉米圆斑病病菌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pH值、光照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pH值和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7,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是SDAY和SDA,最适温度为25℃;适宜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7,孢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该结果为玉米圆斑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不同生长条件对枣树干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了解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菌对蛋白胨培养液的利用效果最好,分别在以蔗糖为碳源的无氮基础培养基和以KNO3为氮源的无糖基础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在27~31℃温度范围内菌丝均能正常生长,以31℃生长最快;光周期对其菌丝生长影响较小,24L和12L/12D条件下均能良好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pH值为6,且只有在液滴中才能萌发,光照对其孢子萌发率的影响较小,但暗培养孢子萌发率大于光照培养。 相似文献
8.
葡萄白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葡萄白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具有较宽的酸碱度适应范围,最适pH值为3~5;PDA是病原菌培养的较好培养基;在营养方面,不同碳源对病菌生长快慢顺序是:单糖>双糖>多糖,葡萄糖是较佳的碳源;不同氮源影响病菌生长速度的顺序是:无机氮>有机氮,最适氮源为NH4Cl。碳源比氮源更适合该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碳源中葡萄糖、氮源中NH4Cl和KNO3溶液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适宜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pH值4~6,最适pH值为5。光暗交替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9.
白芷斑枯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较系统地研究白芷斑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5~7;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能够很好的生长和产孢;对碳源的利用以双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无机氨态氮最好;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和产孢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在无菌水中的萌发率极低,加入糖分或寄主汁液可显著提高孢子的萌发率;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93%以上孢子才能萌发,以RH100% 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pH5~7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在最适条件下,病菌孢子8 h开始萌发,24 h萌发率达到90%以上。光照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 in)。 相似文献
10.
杏果实斑点病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杏果实斑点病菌—嗜果刀孢(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菌丝生长发育温度幅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0~25℃。在pH值3.5~9.0范围内生长良好,但以pH值4.5生长最佳,且产生的孢子量最多。病菌的分生孢子在pH值3.5~9.0的磷酸缓冲液中均能萌发,最适为4.0~7.0。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为20℃。孢子萌发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对光照选择性较强,12小时散射光加12小时黑暗下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1979—1986年对荸荠秆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开展了研究。此病菌能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在含有淀粉、果糖、乳糖和蛋白胨、天冬酰胺以及荠秆鲜、干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分生孢子发芽需要有少量的碳源。对pH值的适应范围比较广,以pH5—7最适。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3-29℃,分生孢子发芽最适温度22-28℃。对光照不太敏感,但在黑光灯下较易产生分生孢子。根据4个菌株比较研究的结果,初步认为菌株间可能有分化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12.
13.
试验设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不同pH值3种处理,研究其对T-黄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对生料袋栽T-黄平菇的出菇时间及产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T-黄平菇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为适宜;在26℃~28℃条件下菌丝生长最佳;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 ~8。袋栽结果表明,T-黄平菇耐高温、出菇早、子实体形美色艳,是较好的高温型平菇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试验设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不同pH值3种处理,研究其对T-黄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对生料袋栽T-黄平菇的出菇时间及产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T-黄平菇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为适宜;在26℃~28℃条件下菌丝生长最佳;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 ~8。袋栽结果表明,T-黄平菇耐高温、出菇早、子实体形美色艳,是较好的高温型平菇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对疣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针对疣草种子休眠、越冬后种子不同浸泡天数、不同温度条件、种子复土深度对发芽与出苗的影响规律,以及疣草在稻田种的生长规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疣草种子遗传上具有明显休眠性,未经打破休眠的种子不能发芽;打破休眠的种子,必须充分吸水,使种胚伸长才能发芽,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发芽率增高;22~25℃为疣草的最适发芽温度;出苗率以覆土2 cm深为最多,出苗率72%,覆土10~15 cm,不能出苗;疣草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保水田发生较轻,一般10株/m2以下,对水稻危害较轻。漏水田疣草发生重,一般50~200株/m2,可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7.
了解无孢灵芝菌丝生物学特性,以期为人工栽培提供依据。在不同温度、湿度、pH、碳源和氮源条件下对无孢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无孢灵芝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湿度为62%~63%,适宜pH为6.0~6.5,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18.
阿拉尔地区野生墨汁鬼伞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尔地区野生墨汁伞可用一般食用菌的培养方法进行培养,繁殖,其菌丝体生长所需的温度范围为4℃-30℃,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左右,PH值范围为5-10,最佳为6-8,是一种怕光、需氧生长的菌丝体,其子实体是一种中高温型食用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