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木耳代料栽培于1989年起始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它采用室内养菌、室外自然环境条件全光出耳的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周期短(从接种到采收120—150天)、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栽培黑木耳需要装袋机、常压灭菌锅、周转筐、运输车和接种箱等。栽培黑木耳每袋原材料生产成本为0.70—  相似文献   

2.
3.
4.
采用试管培养法进行松木屑拟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松木屑经自然堆积8个月后,最多可在培养料中添加60%,不明显影响产量满袋时间为58 d,袋单产量42g;碱处理法菌丝生长较好,出耳快,产量与自然堆积法相近。  相似文献   

5.
6.
孙洁 《农村新技术》2012,(11):12-14
长期以来,代料生产黑木耳多以桦栎、青冈栎等硬杂木木屑为主料,林木消耗量大,菌林矛盾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探索利用苹果枝木屑代料栽培黑木耳,取得了成功.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品种 选用适宜本地气候条件及适宜苹果枝木屑代料栽培的优质黑木耳品种,如延明1号  相似文献   

7.
利用南方常见的五节芒与稻草等进行黑木耳代料栽培,从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8%五芒+38.5%稻草为主料的组合及30%五节芒+17%木屑+30%稻草为主料的组合效果较为理想,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南方常见的五节芒与稻草等进行黑木耳代料栽培,从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8%五芒+38.5%稻草为主料的组合及30%五节芒+17%木屑+30%稻草为主料的组合效果较为理想,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凭借自身良好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备受人们喜爱,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黑木耳的营销市场,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植黑木耳.但当前黑木耳栽培仍存在诸多问题,需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入手,加强对黑木耳栽培的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从黑木耳种植实际情况出发,对其栽培技术和管理要点进行分析,以期能更好地帮助农户,促使其可获得更多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规定了黑木耳代料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场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和干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利用黄姜渣和烟秆代料栽培黑木耳可行性及添加比例。[方法]利用不同比例的黄姜渣和烟秆替代常规培养料中的木屑栽培黑木耳,从菌丝生长和产量两个方面对栽培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培养料中添加20%和30%黄姜渣时,黑木耳菌丝长势与常规配方栽培相当,产量有小幅提高。培养料中添加烟秆时,黑木耳菌丝长势较弱,产量与常规配方栽培相比下降幅度明显。[结论]黄姜渣可替代部分木屑栽培黑木耳,利用烟秆栽培黑木耳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硬杂木屑、玉米芯与稻草等进行黑木耳代料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40%硬杂木屑+20%玉米芯+18.5%稻草为主料的组合及40%硬杂木+38.5%玉米芯为主料组合污染率低,平均产量达44.9g/袋和41.4g/袋。同时划口出耳产量达45.9g/袋,扎眼出耳产量达39.6g/袋,扎眼出耳可作为优质黑木耳栽培技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代料黑木耳是近年来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但在大面积推广生产过程中,由于代料栽培技术的不完善,以及黑木耳生产者对该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病虫害危害比较严重,给菇民的经济效益带来较大影响。为此,我们针对代料黑木耳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黑木耳都以椴木栽培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黑色食品的追求,国内外对黑木耳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是全国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使椴木黑木耳生产所需的木材资源紧缺,在此新形势下。研究代料黑木耳的生产栽培技术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一、发生特点菌螨俗称“菌虱”,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是食用菌制种栽培中危害最大的菌害,而且对人员亦有危害。其危害情况分三个方面:一是菌螨直接取食菌丝,造成接种后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导致培养料变黑腐烂。二是污染子实体,当出耳阶段即子实体生长阶段发  相似文献   

17.
18.
竹屑代料栽培香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吴桂云 《吉林农业》2010,(6):105-105
黑木耳代料栽培是把林业、农业生产中的废料加以有效利用,提高黑木耳栽培效益的有效途径。在一些适宜黑木耳栽培的地区,职业教育部门应创造办学条件,培养黑木耳栽培技术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五节芒,在本地俗称芦苇,属多年生禾本科野生植物.分布于林沿荒山等空地,随处可见,是山区菇农最丰富的菌草资源。为了缓解菌林矛盾.永安市食用菌站从1992年开始引进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技术,现已初步形成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代料栽培菇类达116.2万袋,其中香菇达40万袋,经济效益高于纯木屑栽培。现将本地以五节芒代料栽培香菇技术介绍如下,以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