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茶叶生产,跟其它任何社会生产劳动一样,要求以较少的投资而取得较多的经济效果。这就要求除了提高科学种茶水平,提高劳动效率外,还必须要根据山区的地理条件、扬长避短,因山、因地制宜,按各地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发展茶叶生产。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经济效果。通过对一九七四、一九八○两年茶树受冻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这两年茶树受冻较严  相似文献   

2.
茶场经营茶叶生产,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劳动者和资金,从事茶树栽培与茶叶初制生产工作,开展各种经济活动。其验营目的是为了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作为一个国营茶场,在自然条件适宜、技术水平和验营管理水平一般的状况下,从事茶叶专业生产,怎样才能获得验济效益?本文试以庐山茶场部分茶园为例,根据多年来所累积的数据,通过分析,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省承担茶叶行业管理任务的主要是农业、供销两大系统。农业部门主管茶叶生产规划和技术指导与推广,与茶叶市场没有直接的经济联系。供销部门主管茶叶收购、加工、销售、有关生产资料的分配与供应及其行业经营管理服务,兼管茶叶生产技术指导与推广,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外贸与国际市场相连。这种管理体制在大集体时期是切实可行的。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部分茶园分户经营,生产规模小,管理的难度大,尤其是1985  相似文献   

4.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茶业经济同国民经济中其它部门经济一样,不能脱离社会各有关方面配合,必须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必须使茶业经营计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保持一定的经济联系和比例关系,必须使茶叶生产符合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需要。加  相似文献   

5.
一、茶叶生产现代化的标志作为衡量我国茶叶生产现代化进程的尺度,茶叶生产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应是单位面积产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现分别加以叙述。 (一)单位面积产量:茶叶单产的高低,除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外,同时也反映了茶叶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要提高单产,就必需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对茶叶种植和茶类生产进行调整,做到布局合理;  相似文献   

6.
徽州是一个多种经济作物产区,茶叶为其拳头产品和一大经济支柱。茶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产“屯绿”、“祁红”驰名中外,黄山毛峰、黄山银钩、太平猴魁、竹铺大方、休宁松罗等素为茶中珍品。全区茶叶商品率在95%以上,商品茶中外贸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徽州地区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采取了提高茶叶收购价格、减税近利、恢复和提高奖励标准等一系列扶持茶叶生产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多种形式的茶叶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调动了茶叶生产者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生产的  相似文献   

7.
王剑亮 《茶业通报》2009,(3):134-135
茶叶制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类食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叶制品的卫生与安全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不少国家已制定了严格的卫生与安全标准,限制有害物质超标的茶叶制品进入市场:我国也已将茶叶制品列入了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范围,并要求生产企业对其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产品进行召回。为确保茶叶制品的安全性和对问题产品的有效召回,需要其生产企业能够进行无疏漏的产品溯源。  相似文献   

8.
贾建学  苏洪生 《贵州茶叶》2002,30(2):22-23,25
阐述了以市场为导向对茶叶生产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经营管理方面提出了全员营销的观念,无边界管理的机制。“零缺点”的工作要求,从市场营销方面提出了必须作出6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许多原二类农产品市场放开,产销直接见面后,货源流向改变着生产结构,根据市场需求产生了灵活的看样加工方式。如作为大宗出口商品的红茶,由于成品分级计等对样加工的程序异常繁琐,国内货源紧缺,有的生产单位要求脱离样茶进行加工。这类商品的加工还需不需要标准样?目前,这个问题广为人们商榷。单就茶叶商品而论,脱离样茶进行加工的提法是片面的,由于茶叶商品由农产品加工进入消费领域,有较高的技术性和商品消费价值,为了领导统一的茶叶市场,协调产供销经济活动,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各类样茶的套改、修订和换配工作还是必需的。其意义在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会逐渐使商品价格反映其价值,通过茶叶的实物标准样才能有产品质量的标准和订价的尺度,专业部门通过管理标准样及茶叶审检项目标准化,起着对茶叶生产质量、茶叶购销活动的宏观监督和指导作用,这种管理手段具有类似经济法规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0.
一、茶叶生产责任制的现状由于茶园管理和初制加工的生产性质不同,其责任制形式也有所区别。如果茶叶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健全和完善,就能较好地解决茶叶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合理地处理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在茶园管理方面,目前我省茶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顾家雯 《茶业通报》2001,23(3):12-13
黄山茶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通过茶区广大干群共同努力 ,茶叶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屯绿、祁红 ,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一批茶叶精品享誉国内外市场。但是茶叶作为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 ,其发展步子不快 ,后劲不足 ,效益不高 ,市场滞后 ,茶农增收缓慢等问题 ,一直困扰着我市茶叶经济的发展。黄山茶业如何开拓创新 ,黄山茶人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怎样实现新世纪黄山茶业可持续发展 ,应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 提高茶叶产品质量 ,实施品牌战略目前 ,我市名优茶生产数量已具有一定规模 ,但从整体看 ,质量水平不高 ,制作比较粗放 ,…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微型电子计算机已在各行各业的科学实验数据处理、生产的自动检测控制、业务与信息的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茶叶科研、生产、流通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还只刚刚起步,特别是在经营管理中的应以实例还不多见,要推动微机在茶业各个方面的普及使用,应用软件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微机在茶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一例,笔者参考有关库管程序的设计,编制了茶叶成品仓库入出库财务管理微机处理系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加入WTO后,我国虽然也和一百多个成员国一样,将享受最惠国待遇,各国茶叶进口关税将会降低。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茶叶出口大国来说,应该是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但同时,又给我国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为我国不仅是茶叶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茶叶消费大国,每年我国加工生产茶叶近60万t,仅20万t茶叶出口,降低茶叶进口关税后,世界知名品牌的茶叶将有可能大量涌进我国茶叶市场,象英国的立顿红茶,可口可乐公司开发的“天与地”乌龙茶、茉莉花茶等茶饮品,还有越南、印尼生产的价格低廉的绿茶都很有竞争…  相似文献   

14.
<正>两宋茶叶消费对茶叶生产、茶叶市场、茶税茶利、军事国防、民族关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1茶叶消费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向前发展虽然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人茶叶消费能力、数量、质量千变万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宋代茶叶消费水平比唐五代时茶有较大提高,消费数量有所增加,对茶叶生产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1.1推动了茶区拓展,增加了茶叶产量需求创造生产,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正是由  相似文献   

15.
茶叶一直是广德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受到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茶叶技术人员根据形势要求,积极推广各项适用技术,茶产业得到持续发展。然而我县也和其他茶区一样,自新中国成立至今,茶叶生产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茶叶产销形势与技术推广任务都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程懋炎 《茶业通报》1989,11(3):18-19
我县是屯绿产区之一,种茶历史悠久,但由于在生产布局上是林、粮、蚕、茶并举,为此茶叶生产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茶园面积24424亩,其中可采面积19860亩,茶叶年产量615.6吨,茶叶初制厂143个、精制厂3个,基本上实现了茶叶加工机械化。随着茶叶产销市场的好转和茶叶生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由原来的集体统一加工形式向以户为主的小型化家庭茶厂方向发展。这样既有充分调动茶农从事茶叶生产积极性,利于生产的一面,也有由于茶厂经营管理、茶叶购销价格混乱带来的不利因素,总的都集中反映在茶叶质、价不符,茶叶质量下降的现象上。  相似文献   

17.
茶叶产品成本核算是茶叶商品经济核算的中心环节,也是反映消耗、考核经营成果、寻求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做到增产增收增加盈利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对国家正确制定茶叶收购价以及茶叶生产合理部局、确定税收等政策、处理好工农间的经济关系、调动茶农商品生产的积极性,都有重要作用。本文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的出发,谈了三个问题:一涌溪火青成本费有项目;二成本高经济效果差的原因;三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几点措施。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全椒县三合公社三合大队茶场是一九七二年开办的,这里属于沿江丘陵区,自然条件适宜种茶。八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茶叶生产经济效果很差。去年以来,随着农村联系产量责任制的多种形式的出现,使社队办的茶场原来的组织形式,即劳动在场,分配在队,群众负担的经济集中管理体制已不适应,阻碍茶农生产的积极性,影响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使茶叶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在新的形势下,三合公社党委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对原茶叶生产的管理体制实行改革,组织茶场实行专业户责任制生产,推动了茶叶生产管理的专业化,初步显出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茶叶生产、出口、内销及经营管理上,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不少问题: (一)生产上:由于没有建立生产责任制,影响了群众生产茶叶的积极性,从而产量低,质量差,价格低,收入少。老茶区普遍稳步不前,新茶区也上的不快。 (二)销售上:出口方面,换汇率越来越低,出口茶类上,换汇率最高的特种茶上的最慢,绿茶虽有增加,也长期供应不足,而换汇率最低的小叶种切细红茶上得最快。内销方面,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群众喜爱的烘青、花茶供需矛盾更为突出,按全国人口平均,每人每年仅能供应茶叶二市两,不仅数量不足,质量也次。群众喜爱的花茶与烘青产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区的茶叶生产也象其他商品生产一样获得了新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市场机制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打破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一时红茶好销,一时绿茶走俏,好销的多家抢购,滞销的无人问津,使得以家庭承包,分散生产为主要形式的我区广大茶农感到不知所措,无法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社会性专业化的茶叶商品生产,出现了茶叶销路好时,重采摘,“杀鸡取蛋”;出现“卖茶难”就毁茶换种,以致近年来,我区的茶叶生产时起时伏,严重地阻碍了茶叶生产的稳定发展。广大茶农几经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