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壤健康及土壤动物生物指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对土壤健康的概念、土壤健康指示生物-土壤动物的特性、土壤动物及其作为土壤健康生物指示作用研究的进展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为我国从土壤动物学角度开展土壤健康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壤系统分类是定量的土壤分类系统,因此面向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制图应具有明确的土壤类型和清晰的土壤类型界线.按照传统土壤调查的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定界剖面的思想与办法,采用空间内插技术,在研究区的4条实验路线上共挖掘了128个剖面点,通过这些剖面点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了研究区的土壤类型并勾绘了土壤类型界线.土壤类型图与土壤景观图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与土壤景观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土壤景观可为土壤剖面点的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土壤酶在土壤生态中的作用,并从土壤酶活性的层面为研究烟区土壤生态质量、改良烟区土壤提供依据,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南阳烟区有代表性的13个取样点的4类土壤酶活性及与其他土壤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的综合指标是土壤生态因子中仅次于有机质方面综合指标的重要指标,其作为第2主成分方差占所有主成分方差的17.860%;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化学性状、土壤C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对土壤生态因子有表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壤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研究了南京城市土壤磁化率特征及其与土壤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及化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土壤磁化率平均值大于非城区自然土壤、,而频率磁化率平均值小于非城区自然土壤。土壤磁化率测定可望为监测城市土壤Cu、Zn、Pb的污染状况提供一种简单、快速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土壤普查与数字土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听起来是枯燥的,然而运用数字技术打造的虚拟现实将展示给我们一个有声有色、真真切切、绚丽多彩的世界。本文浅谈一点对土壤普查、土壤分类和数字土壤的联想。1 土壤普查回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党和政府对土壤工作历来十分重视,早在1958年我国就作出“关于开展群众性土壤普查工作的指示”。在农业部的组织下,从1958年至1960年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土壤普查工作。经过3年的群众性普查,于1961年进行汇总整理,首次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土壤图》,《中国农业土壤肥力概图》,《中国农业土壤改良概…  相似文献   

6.
土壤含水率和盐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基于电流-电压四端法的“polar-dipole array”形式,以壤土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盐分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盐分和含水率2个相关因素中,土盐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较土壤含水率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7.
土壤质量管理:〈Ⅰ〉土壤功能和土壤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质量管理是对土壤功能、土壤质量、土壤退化、土壤修复及其关系的研究和成果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各种土壤的不同功能有其空间分异、历史演替和强弱序列;土壤质量及其评价建立在土壤功能之上.本文阐述了土壤功能、土壤质量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并对今后的土壤评价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蔬菜地土壤酸化问题,通过在冬瓜地酸性土壤上施用土壤调理剂的小区试验,研究了玛塔、天象和意达3种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重金属和冬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调理剂对土壤pH值可以有效提高0.05~0.35个单位,提高效果为天象>意达>玛塔。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有机质提高4.4%~11.0%、碱解氮提高7.0%~24.2%、有效磷提高21.5%~51.5%、有效钾提高5.5%~41.0%。土壤调理剂通过调节酸性土壤的土壤环境,土壤重金属铬含量分别降低5.9%~17.5%;降低镉含量2.0%~22%;降低汞含量13.1~35.8%;降低砷含量4.9%~21.7%。此外,施用土壤调理剂改良了土壤,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每667m2冬瓜增产833~1289 kg,增产8.2%~12.7%。因此,3种土壤调理剂都可在冬瓜酸性土壤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土壤矿物油的来源、种类和研究简况,分析讨论了土壤矿物油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之影响,土壤矿物油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地下水的影响,矿物油在土壤中的残留毒性和净化。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有机物料稻草,猪粪,锯木屑成分不同,入土转化过程不同,对连作土壤pH,EC值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培养实验表明猪粪有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EC值的作用,稻草能提高土壤的pH,EC值,而锯木屑对土壤pH,EC值影响不大。稻草施入土壤后增加了细菌,放线菌数和真菌数。锯木屑能增加土壤细菌数,真菌数,而放线菌数减少。猪粪使土壤细菌数,放线菌数大幅度增加,而真菌数减少。  相似文献   

11.
凉山主要植烟土壤类型氮、磷、钾分布特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采用描述性统计、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凉山烟区6种植烟土壤氮、磷、钾在土壤中分布特征及其土壤类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以期探明凉山烟区主要植烟土壤理化特性,为烟叶生产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凉山烟区不同植烟土壤类型间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存在广泛的变异;土壤各层次中碱解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大幅减少再小幅增大;速效磷在不同层次间无明显规律。各土壤类型养分含量在20~40 cm土层普遍偏低,烟叶生产中应高起垄深移栽,培植绿肥深耕翻掩,提高土壤熟化程度,为烟叶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肥力基础。  相似文献   

12.
贵州烟区紫色土与其它土壤类型养分特点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合理利用贵州烟区紫色土及其它类型土壤资源,2001年在全省有代表性的植烟土壤上采集了948个土壤样品,测定了有机质、氮磷钾、pH值、水溶性氯、有效硫、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及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了贵州烟区紫色土与其它土壤类型养分特点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色土相对于其它土壤类型,其有机质、氮素、磷素含量偏低;全钾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偏低;土壤pH值与其它类型土壤差异不显著,大部分在中性至微酸范围内,较适合烤烟生长;水溶性氯含量过低,难以满足优质烤烟生长需要;有效硫含量中等;交换性钙、镁含量偏高;微量元素中有效铁、锰含量丰富;有效铜、锌、钼含量中等,但与其它土壤相比稍低,需适当补充;有效硼含量普遍较低,建议增施硼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BGA土壤调理剂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对甘蔗苗期生长的影响,为BGA土壤调理剂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02-281和ROC22作为试验品种,采用室外桶栽试验,分别以壤土和粘土为栽培基质,设不同BGA施用量(0、2、4 、6、8 g/kg土)处理及施用复合肥(1.2 g/kg土)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甘蔗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株高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桶栽甘蔗施用BGA土壤调理剂,可促进甘蔗苗期的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植株高度,明显提高甘蔗叶片中N、K含量。在同类型土壤条件下不同甘蔗品种间的效应一致,而对于同一甘蔗品种下粘土施用效果比壤土显著,其中6、8 g/kg土施用量的促进效果较显著。【结论】BGA土壤调理剂对桶栽甘蔗苗期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宁夏盐池县3种典型土壤灰钙土、红黏土和风沙土为对象,研究柠条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的养分、颗粒组成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壤养分与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柠条根际土壤的颗粒组成差异明显,灰钙土中粉粒含量最高为45.95%,红黏土、风沙土依次递减,风沙土中细砂含量最高为61%,红黏土、灰钙土依次递减;土壤pH值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差异不显著(P>0.05),红黏土根际中有机碳含量分别比灰钙土和风沙土高1.29、2.12g·kg-1,灰钙土中全氮含量分别比红黏土、风沙土高0.07、0.19g·kg-1,差异显著(P<0.05),柠条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对土壤养分的富集率不同,风沙土中有机碳、全氮的富集率分别是红黏土的6.82、1.00倍,红黏土中速效磷的富集率分别是灰钙土和风沙土的2.69、10.38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与黏、粉粒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细砂、中砂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不同土壤类型影响柠条根际养分的富集率,风沙土中能够富集更多的养分,红黏土对速效养分的富集作用更强,土壤中的粉粒、细砂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玛纳斯河流域扇缘带为研究区,对扇缘带盐碱土上生长的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白刺(Nitraria sibirica)、猪毛菜(Salsola spp.)三种植被类型下的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及微生物类群数量进行研究,以探讨在重度盐碱环境下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的影响.[方法]综合考虑扇缘带地形及植被类型的不同,对三种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并利用SPSS17.0软件对土壤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三种植被类型在40 cm剖面内,土壤pH、电导率表现为:白刺<盐穗木<猪毛菜,土壤含水率和有机质表现为:猪毛菜<盐穗木<白刺,其中白刺达到最高的8.13 g/kg,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布表现为:白刺>盐穗木>猪毛菜,土壤放线菌表现为:盐穗木>白刺>猪毛菜;在立地垂直剖面上,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细菌和放线菌递减,且主要分布在表土,而土壤真菌递增(除白刺外).相比空裸地,40cm剖面内三种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有机质、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了55.77;、99.75;和15.72;;土壤细菌分别提高了62.43;、88.48;和21.99;;土壤放线菌分别提高了91.2;、73.44;和13.71;.[结论]扇缘带不同盐生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微生物区系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剖面均呈现显著差异性;三种植被类型下土壤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土壤放线菌和真菌,表明土壤细菌是盐碱土土壤微生物活动的主体;相比空裸地,盐碱土上生长的耐盐盐生植物显著改善了土壤质量,为垦区生物改良盐碱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土壤有效硫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11个乡镇5种主要土类的787个耕层土壤,分析了土壤有效硫含量。结果表明:乐东县土壤有效硫含量平均为45.24 mg/kg,最低为3.26 mg/kg,最高1294.85 mg/kg。全县土壤有效硫平均值>16 mg/kg,总体不缺硫, 但是局部地区存在缺硫现象。土壤有效硫含量<8 mg/kg的严重缺硫样点主要分布在千家镇与抱由镇,各占9.1%与7.9%。不同土类有效硫含量高低依次为滨海沙土>潮土>燥红土>水稻土>赤土。赤土缺硫比例占34.46%。可见,研究区域内的土壤有效硫含量存在明显空间变异。  相似文献   

17.
长春地区不同类型土壤的缓冲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了长春地区主要类型土壤的缓冲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缓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类土壤对酸缓冲性弱程度依次为:黑钙土>草甸土>黑土>白浆土>暗棕壤;对碱的缓冲性强弱顺序是:草甸土>白浆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土壤碳酸钙含量、交换性盐基总量、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缓冲性的强弱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旱地和水田土壤DOC吸附-解吸对pH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pH对农田土壤DOC吸附-解吸的影响,以亚热带红壤区旱地和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实验,对两种土壤添加不同DOC量后分别在pH 4、pH 6和pH 8条件处理下的吸附和解吸试验进行研究,分析不同pH反应条件下土壤对DOC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并计算土壤对DOC吸附和解吸的参数,探讨DOC吸附和解吸对pH的响应,初步探析吸附对DOC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土壤在pH 4、pH 6和pH 8条件下对DOC的吸附量差异显著(P0.05)。随着DOC初始浓度的增加,在pH 4、pH 6和pH 8条件下旱地土壤对DOC的平均吸附量为4.90、2.98和8.86 mg/g,水田土壤对DOC的平均吸附量为4.12、3.10和8.90 mg/g。土壤DOC吸附方程的拟合效果受到pH的显著影响。吸附平衡后,DOC溶液的单位吸光度值E254、E260、E272和E280(芳香性、疏水性组分)的变化率随pH增加而降低。两种土壤对DOC芳香性、疏水性组分的吸附能力受土壤类型影响较小,但受土壤环境pH的影响显著。两种土壤对DOC的解吸量随pH升高而降低。酸性条件下(pH 4),DOC的净吸附量旱地土壤显著大于水田土壤,但在pH 6和pH 8时两种土壤的净吸附量差异不显著。由于红壤区两种土壤多呈酸性,这可能是造成红壤区旱地和水田土壤DOC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状况及其分布差异,为区域作物合理施硫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吉林省不同生态区8种主要土壤类型的232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有效硫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不同类型土壤有效硫含量差异,并建立土壤有效硫和有机质、全氮的相关关系。【结果】 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为5.8—40.7 mg·kg-1,均值为18.1 mg·kg-1,所有样本中缺硫和潜在缺硫的比例分别为27.2%和20.7%。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效硫含量总体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趋势,相应的缺硫发生率自东向西逐渐上升。东、中、西三大生态区的土壤有效硫含量均值(缺硫或潜在缺硫发生率)分别为22.3 mg·kg-1(24.2%)、18.1 mg·kg-1(40.0%)和14.3 mg·kg-1(75.6%)。主要分布于东部湿润山区的白浆土、暗棕壤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22.1和22.0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分别占15.2%和28.3%;中部半湿润平原区的黑土、冲积土和草甸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18.8、17.1和16.2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占比分别为37.9%、63.5%和55.5%;西部半干旱平原区的黑钙土、风沙土和盐碱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11.9、14.0和13.9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风险较高,分别占比73.6%、73.3%和75.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均呈显著的对数相关关系,随着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增加,土壤有效硫含量也随之提升。【结论】 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在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硫素缺乏现象也较为普遍,47.9%的土壤样本存在缺硫或潜在缺硫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风沙土、盐碱土和黑钙土缺硫风险较高,在土壤培肥和作物管理中应注重硫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侵蚀红壤区不同人工植被恢复下的土壤肥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重建植被是土壤侵蚀区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选择适宜的人工植被对快速恢复侵蚀土壤质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主要研究了侵蚀红壤人工栽植马尾松林、胡枝子林和樟树林近20年后不同土层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综合评价了这3种不同植被类型对侵蚀红壤肥力重建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被恢复的侵蚀红壤养分含量都显著增加,胡枝子林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和樟树林土壤;从以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权重计算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来看,胡枝子和马尾松林土壤IFI值都显著高于樟树林地;在土壤剖面构造上,胡枝子林地表层和亚表层厚度显著大于马尾松和樟树林地。综合来看,对侵蚀红壤肥力重建效果最好的为胡枝子,其次为马尾松,再次为樟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